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582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声波诊断装置,尤其涉及可应对站立姿势或就座姿势或对被 检测者的监视画面的提示姿势等的多种操作环境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在具 备移动机构的框体内容纳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和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 为"DSC")等,再有,在该框体的上面具备显示图像的监视器和操作板。根 椐该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由于装置整体紧凑地集中起来,所以能够简便地 移动到躺在床上的被检测者的附近,并通过探头进行诊断。
现有例的操作板具备升降机构和向左右方向的滑动机构,还具备向左右方 向的摇动机构,因而对应站立姿势的操作和就座姿势的操作。另外,这些现有 例的监视器具备可旋转和倾斜的结构,因而可实现操作者的操作姿势和对被检 测者的图像确认。
专利文献1:特开平6 - 90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五924988号公报
上述现有例的超声波检测装置通过研究将用升降机构可上下运动的操作 板向框体的前方较大地伸出而设置,从而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防止框体接触到 操作者的膝盖而造成障碍。但是,这些现有例由于在维持将监视器保留在框体 上面的原样状态下仅使操作板升降,所以必须按照以站立姿势的操作和就座姿 势的操作来改变监视器的角度。并且,即使改变了监视器的角度,但操作者的 观察监视器的视线不同,存在迫使操作者以勉强的姿势进行操作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现有例中,由于操作板在框体的前方伸出,所以设置面积要 变大相当于该伸出部分的量。另夕卜,具备该伸出的操作板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还 具有在移动中上述操作板与障碍物接触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由此,有必要考 虑保护这些操作板。另外,由于现有例的框体以箱形为基准,所以将连接探头的连接装置等在 形成于框体前面的垂直面上上下或者左右地并排配置。由此,这些连接装置由 于配置在向上述前方伸出来的操作板的下方的后方的里面位置,因而存在这些 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
再有,由于现有例的框体以箱形为基准,所以当将框体接近躺在床上的被 检测者进行使用时,垂直立起的箱体面会挡住被检测者的视野,存在对被检测 者造成封闭感的问题。
另夕卜,现有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板作为坐标指示装置具备跟踪球。该 跟踪球由于不需要像鼠标那样宽的操作面,所以可以说是最适于这种紧凑集中 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坐标指示装置。但是,在可以将操作板向左右方向摇动的 现有例中,由于跟踪球配置在从操作板的旋转中心离开的位置上,因而存在跟 踪球的位置对应操作板的旋转而较大地移动进而不容易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将具备操作开 关组的操作装置紧凑地纳入主体框体的上面,而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将操作装 置配置在前方、从而操作性和移动性优良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主体框体;具备 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以及连接上述主体框体和上述操作装置的可动臂,上 述操作装置具备具备操作开关组的第一框体;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 图像的监视画面的第二框体;以及将上述第二框体与上述第 一框体连接的连接 部,上述主体框体具备从前面直到上面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上述可动臂具备 使上述操作装置沿着上述倾斜面移动的升降功能机构部。
另外,上述可动臂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可移动地支撑上述操作装置,升降 功能机构部使上述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上述操作装置的姿势的状态下,从 在上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且被纳入上述主体框体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并 将上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上述倾斜面的下方位置且至少 一部分从上述主体框体伸出的第二姿势。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在倾斜面的上方位置存在具备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的第一姿势下,操作装置位于主体框体上方的较高的位置,在倾斜面的下方位置存在 搡作装置的第二姿势下,能够使搡作装置位于主体框体前方的较低的位置并使 操作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从主体框体伸出,因而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操作 装置紧凑地纳入主体框体的上面,在以就座姿势操作时将操作装置配置在前 方,能够提高操作性和移动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对涉及本发明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16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图1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再有,相同部位和 方向等以相同符号进行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6具体说明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首先,参照图1,对涉及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进行说 明。图l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在图1中,用符号l概括表示的超声波诊断装置构成为包括具备旋转车 轮101的主体框体100;操作装置200;相对上述主体框体100可移动地连接 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可动臂300;以及多个超声波探头58。
上述主体框体IOO在箱形的框体的底面四角具备上述旋转车轮IOI,在上 面后方设有用于^f吏该主体框体100移动的框体4巴手部102。并且,从该主体框 体100的前面直到上面,形成有随着朝向上方并向后方以较大的圆弧倾斜的倾 斜面,将该倾斜面作为容纳各种装置的装置配置面10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主体框体100的内部容纳控制部和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为"DSC") 以及电源部等的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方面利用频率较少的装置,并能够通过上述 框体把手部102和旋转车轮101,使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上纳入了上述超声 波探头58的连接装置51等的主体框体100移动。
另夕卜,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框体把手部102具备用两侧的支撑体105保持棒 状的紧握部104的结构。并且,在该棒状的紧握部104和一对支撑体105之间 设置有装置配置部106。该装置配置部106具备可折叠的工作台107,在将该
面融为一体的形态,在做成该工作台107的工作台面108为水平状态的姿势的状态下,能够在上述工作台面108上层叠地配置各种装置。
另外,上述操作装置200构成为包括具备用于操作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 的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及扫描图像的监视 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将该第二框体202以规定角度连接在上述第一框体 201上的操作连接部204;安装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周围的防撞部205;以 及可拉出地容纳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下部的键盘210。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第 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202做成薄箱形的框体, 将上述第二框体202通过上述操作连接部204可折叠地连接在上述第一框体 201上。并且,在相对上述第一框体201沿着箭头Z3方向折叠第二框体202 的状态下相互隐藏的第一框体面206和第二框体面207上,分别配置上述操:作 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再有,本实施方式的上述操作连接部204相对第 一j匡汰?01以^心iA P4 A中心并iii备头古而^T^產去A,沐;f在hi术笫二;^汰
202。
上述第一框体面206构成为包括在该第一框体面206的大致中央配置的 跟踪球401;以及在该跟踪球401的周围配置的多个开关组。本实施方式的上 述第一框体面206相对跟踪球401,以在上述操作连接部204的相反一侧形成 构成手掌座208的平面的方式,将上述多个开关组排列在以上述跟踪球401 为中心的同心圆上。因此,操作者在将手腕支撑在上述手掌座208上的同时能 够将使用频率高的跟踪球401作为主体,操作其周围的多个开关组。
上述防撞部205从第一框体201的两侧后方向前方延长,并在上述第一框 体201的前部具备拱形的紧握部209而形成。该拱形的紧握部209具备用于使 安装在可动臂300上的操作装置200移动或者旋转的把手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上述防撞部205的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 比第一框体201的第一框体面206低的位置上。由此,由于能够使拱形的紧握 部209配置在低的位置上,因而能够提高在就座姿势下的操作装置200的移动 操作性。
另外,通过将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低的位置上,从而即使在折叠了上 述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由于还能够在第二框体202和拱形的紧握部209 之间形成空间,因而能够将该空间例如作为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器等的配置空间加以利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配置在与第一框体201 的底面相同或者低的位置上。由此,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能够具有在将容纳 在第一框体201底面中的键盘210向箭头Z7方向拉出时的保持功能。
上述可动臂300具有将从主体框体100的前面直到上面倾斜形成的上述装 置配置面103的上部空间作为上述操作装置200的移动路径的功能。也就是说, 该可动臂300具备可取得在上述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位置存在操作装 置200的第一姿势Ql、和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下方位置存在操作装置200的 第二姿势Q2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臂300将其一端从形成于上述倾斜面的一方的一 侧的臂移动槽109露出,并将另一端以设置在上述臂移动槽109内部的规定位 置上的旋转轴pi为中心可旋转地进行安装。该可动臂300在上述露出来的一 端上设有安装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安装机构部350。由此,通过使上述可动臂 300旋转,从而能够使安装在上述安装机构部350上的上述操作装置200取得 上述第一姿势Q1和第二姿势Q2。这里,该可动臂300形成为具有连杆机构, 因而即使该可动臂300旋转,也能够将安装在安装机构部350上的操作装置 200的角度保持为一定。
另外,上述安装机构部350具备使操作装置200在与可动臂300的移动 方向(箭头Zl)正交的水平方向(箭头Z5 )上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部360; 调整第一框体201的角度的倾斜机构部370;以及使上述4喿作装置200旋转的 旋转机构部380。
上述水平移动机构部360以可取得使操作装置200位于上述装置配置面 103的上方的状态,和使才喿作装置200在水平方向(箭头Z5)上移动而使才喿 作装置200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离开的状态的方式动作。由此,由于能够使 操作装置200在主体框体100的横向移动,因而操作者的操作姿势和对患者的 信息提供变得容易。
另夕卜,倾斜机构部370能够使第一框体201在箭头Z6方向上摇动。由此, 由于能够任意设定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所以能够按 照操作者的姿势来调整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监3见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通过操作连接部204固定在第一框体201 上,因而随着第一框体面206的角度的变更还能自动调整监视画面203的角度。
另外,上述旋转机构部380能够以旋转轴P2为中心使操作装置200以摇 头的方式旋转。由此,由于能够使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自身旋 转,因而能够使操作开关组400的键排列等与沿着使用者的姿势的方向一致, 并且伴随着该旋转还能够使具备监3见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也旋转。
再有,该旋转轴P2形成于通过上述跟踪球400的旋转轴心的位置上。并 且,操作开关组400的键排列构成为以跟踪球401为中心的排列。由此,即使 操作装置200旋转,以位于旋转轴P2上的跟踪球401为中心的操作开关组400 的排列也不改变,因而盲触等的操作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预先组装多个超声波探头58。为了实现该 超声波探头400的应对体制,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两侧和上述防撞部205 设有容纳超声波探头58的多个探头容纳部110,这些超声波探头58的软线的 一端与配置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上的多个连接装置5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上述防撞部205中容纳当前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将备用的超声波 探头58容纳在主体框体100侧的探头容纳部110中,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性能。 另夕卜,上述主体框体IOO侧的探头容纳部IIO还具备勾挂上述软线的功能,所 以不会^f吏多个软线混乱而能够整齐地进行容纳。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较大特征之一在于,使具备上述操作开关组400的第 一框体201以可取得位于主体框体IOO的投影面积内的上方的高的位置即第一 姿势Q1、和其一部分从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伸出的低的位置即第二姿势 Q2的方式可进行移动。
在已有的这种技术中,为了使操作者的就座操作成为可能,将具备操作开 关组400的工作台从主体框体向前方伸出而设置,通过使在该前方伸出来的工 作台向上方移动,从而实现以站立姿势进行的操作。也就是说,就现有技术而 言,由于做成以就座4喿作为主体的结构,所以虽然在就座姿势下能取得良好的 操作性,但在站立姿势下存在伸出来的工作台成为障碍的问题。并且,由于将 该工作台向上方提高的下部成为死空间,所以站立姿势下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 存在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并且,该前方伸出来的工作台还具有在使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时成为障碍的问题。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对应就座姿势的上述第二姿势Q2中,能够取 得与操作装置200向前方伸出的就座姿势相适应的形态,在对应站立姿势的上 述第一姿势Q1中,能够取得与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的高位置即站立姿 势相适应的形态,因而能够解决上述现有例的问题。
另夕卜,本实施方式的其它的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使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 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在维持与具备操作开关组400 的第一框体201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下可取得上述第一姿势Q1和上述第二姿势 Q2地可移动。
在已有的这种技术中,做成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工作台和监视器分离的 结构。也就是说,就现有技术而言,将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 面203设置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仅使上述工作台具备升降机构。在现有技 术中,虽然上述工作台具备与动作确认和操作显示等的操作开关组400相关的 副显示部,但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203如上所述设置在主 体框体100上。由此,工作台的升降和监视画面203的高度不连动,因而存在 在就座操作和站立操作中操作者的监视器的视线和操作开关组400的姿势不 同的问题。
另外,由于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分离独立,所以存在必须分别 独立设置各自的升降和旋转、倾斜等的机构部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 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从主体框体100的前面直 到上面,形成随着朝向上方向后方较大地倾斜的倾斜面,并将该倾斜面作为容 纳各种装置的装置配置面103。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在主体框体100的垂直面上层叠地配置同种的连接装 置,所以存在设置在该连接装置的前面的软线连接部上下重叠而不容易装卸的 问题。在这一点上,根据该倾斜的装置配置面,能够将上下层叠的连接装置 51等的各种装置以上方的装置比下方的装置向后方偏移(在里面)的方式配 置,所以能够解决上述现有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将随着朝向上方向后方较大地倾斜的倾斜面作为上述第一框体201或者操作装置204的移动路径。
才艮据现有技术,由于做成使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工作台在上下方向上进 行升降的结构,所以在使工作台位于上方的状态下,存在其下方成为死空间的 问题。另外,就现有技术而言,不管如何升降,工作台处于向前方伸出的状态, 因而存在就座操作以外该伸出的工作台成为障碍的问题。根据本实施方式,可 解决上述现有例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使第二框体202相对第一 框体可折叠。由此,能够相对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调整具备监 视画面203的操作装置200的角度,因而能够提高操作时的可见性。另外,通 过折叠该第二框体202,将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隐藏在两个框体之 间,能够提高容纳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连接上述第一框体201 和第二框体202的操作连接部204不仅具备上述折叠功能,还具备使第二框体 202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的功能。由此,不仅能够提高操作者的可见性,还能够 提高向祐:;险测者的可见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上述可动臂300具备不管 该可动臂如何动作,将安装在其前端的操作装置200总是维持相同姿势的结构 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臂300用连杆机构构成,所以安装在上述 可动臂300上的第一框体201的姿势总是维持相同的姿势。
另夕卜,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上述安装^L构部350具备 改变该安装机构部350姿势的姿势改变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1个姿势 改变结构,具备上述水平移动机构部360,从而加大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左右 方向的移动幅度,能够使多种操作姿势和对被检测者的信息提供成为可能。并 且,伴随着上述操作装置200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能够使位于操作装置200 的移动路径下方的上述装置配置面103露出,因而能够提高配置在该装置配置 面103上的各种装置的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它姿势改变机构,具备上述倾斜结构部370,从 而能够任意设定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的角度,进而能够提高操 作开关组400的操作性。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其它姿势改变机构,具备上述旋转机构部
380,从而能够按照操作者的位置使操作装置200与操作者正对,进而能够提 高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配置有跟踪球401的中心 位于上述旋转机构部280的旋转机构部的旋转轴P2上的操作开关组400。由 此,由于能够将使用频率高的跟踪球401作为与操作装置200如何旋转无关的 原位,因而操作者容易识别开关组整体的配置,能够提高盲触操作等的操作性。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构成操作开关组400的各键和操作按钮配置 在以上述跟踪球401为中心的同心圓上,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操作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在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周 围设置防撞部205,该防撞部205不仅具有保护上述操作装置200的防撞功能, 还具有使上述操作装置200移动的把手功能,或者容纳使用频率高的超声波探 头58和其它机器或装备品的功能、或者在第一框体201的下部容纳的键盘210 的支撑功能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它较大的特征之一在于,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 的两侧具备保持使用频率低的超声波探头58和软线等的探头容纳部110。由 此,能够提高超声波探头58的使用性能和软线的整理性。
以下,对涉及具备上述特征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具体结 构进行更为详细的"i兌明。
首先,参照图2,对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装置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超声 波诊断装置1的装置方框图。在图2中,超声波诊断装置1构成为包括具备 超声波振子组的超声波探头58;对上述超声波探头58供给高压脉冲的超声波 发送接收电路52;连接该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52和超声波探头58的连接装 置51;将已取得的回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数字扫描转换器(以下,称之 为"DSC")55;由图像存储器和共用图表存储器以及操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等 构成的存储装置56;具备上述监视画面203的监视装置57;构成上述操作开 关组400的输入装置54;总括控制该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控制装置53;根据 需要连接的心电图测量装置等的辅助装置59;以及对上述各装置供给电源的 电源装置60。调相、检波,该输出信号向DSC55输入。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安装多个超 声波探头58。这些超声波探头58具备规定长度的软线,通过在该软线前端设 置的软线连接部51a,连接在与上述超声波探头58对应设置的连接装置51上。
上述DSC55将已输入的回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每次将超声波波束 一根根地在发送接收的反复中写入到存储器中,并且与监视装置57的扫描同 步地读出存储内容。构成存储装置56的共用图表存储器是用于显示向通过 DSA56向监视装置57显示的超声波图像重叠地显示的附加信息,例如超声波 图像的比例、表示超声波探头58向被4全测者的抵接位置的物体标记、如距离 测量信息那样的不对被检测者造成不安感的信息的图表存储器。另外,存储装 置56的操作用图表存储器是向监视装置57的超声波图像仅重叠显示操作者诊 断所必须的附加信息,例如病名和被检测者的ID信息之类的文字信息和表示 病变部的箭头等的记号信息的图表存储器。
根据该超声波诊断装置l,操作输入装置,设定超声波扫描模式和测量附 加信息显示,将超声波探头58向被检测者的检查部位抵接,开始检查。从超
界反射并被探头接收。已接收的回波用超声波发送接收电路11放大、调相、 检波,并作为1根超声波扫描线份儿的信号向DSC输入,被D/A转换后向存
接收时进行。
向存储器写入的图像数据与监视装置57的显示扫描同步地读取,被D/A 转换后作为亮度信号向监视装置57供给,其结果,在画面上显示超声波图像。、 与来自DSC55的图像数据的读取同步地,控制装置53从共用图表存储器和操 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的双方读取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C;险测者看到上述监 视装置57的监视画面203的场合,能够不显示操作者用图表存储器的内容。 该监视画面203的转换能够通过上述操作开关组400进行操作。
其次,参照图3和图4具体说明用图2说明了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图3 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的示意图,(a)图是主视图,(b)图是左视图。图4是装置配置面的装置配置图,(a)图是第三装置容纳部的概要 剖视图,(b)图是装置配置面的主视图,(c)图是涉及其它实施方式的第三装 置容纳部的概要剖视图,(d)是涉及其它实施方式的装置配置面的主视图。
在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体框体100的最下部具备具有最重 的电源装置60,从而能够将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重心抑制得较低,提高移动 性和稳定性。在上述电源装置60的上部配置容纳上述超声波发送接收装置52 和上述DSC55的第一装置容纳部70,在该第一装置容纳部70的上部后方配 置容纳控制装置53和存储装置56的第二装置容纳部71,在该第二装置容纳 部71的前部并排设置容纳多个连接装置51的第三装置容纳部72和容纳可动 臂300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
上述第一装置容纳部70的前部确保作为在主体框体100的前部开^L的容 纳架70a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上述容纳架70a中容纳上述辅助装 置59。涉及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框体IOO如(b)图的侧视图所示,具备从其前 面朝向上面以较大圆弧倾斜的外观形状。上述容纳架70a设置在上述圓弧形状 的垂直面上,从而能够将该容纳架70a作为通常的架使用。
另外,第三装置容纳部72具备大致1/4圓形状的空间,是在容纳装置时 难以配置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三装置容纳部72中上下层叠地容纳 具备薄箱形形状的框体的多个同类的连接装置51,以配置在上部的连接装置 51比配置在下部的连接装置51位于后方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使异形的上述 第三装置容纳部72的死空间变少,且提高连接装置51的操作性。参照图4 进一步说明该特征的配置结构。
在图4的(a) (b)图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装置51的框体的长度 方向与通过圆弧状的装置配置面103的中心的反射线Sl —致的方式配置连接 装置51。根据该配置结构,配置在上部的连接装置51c H;配置在最下部的连 接装置51b位于后方,而且相比连接装置51c,位于其上方的连接装置51d位 于后方。由此,在连接装置51的前面安装的软线连接部51a越靠上方的装置 越向后方偏移地配置,因而软线连接部51a的装卸变得良好。并且,由于软线 连接部51a和与该软线连接部51a连接的软线均成为放射状,因而提高操作性。
另外,由于安装有软线连接部51a的连接装置51的前面板51e与上述圓弧形状的装置配置面103拉平而容纳,所以从该前面板51e伸出来的软线连接 部51a和软线也为相同量,因而形成于该装置配置面103上方的上述揭:作装置 200的移动路径的确保变得容易。再有,若第三装置容纳部72采用上述放射 状的配置,则由于在连接装置51的周围形成适当的空间,所以还能够期待散 热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三装置容纳部72采用放射状的装置配置 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如图4的(c)图、(d) 图所示的其它装置排列。即,在(c)图所示的例子中,表示的是以将连接装 置51的长度方向作为水平的姿势在上下方向层叠的例子。在该例子中,通过 上方的连接装置51c比下方的连接装置51b位于里侧(偏移)配置,从而在异 形的第三装置容纳部72中能够配置多个连接装置51,并且还能够取得与(a) 图的例子相同的效果。
另外,(d)图的例子表示的是维持(c)图的排列且从正面看装置配置面 103时,将横向姿势的连接装置51沿着圓弧面(包含倾斜面)倾斜地配置的 例子。根据该配置结构,斜着倾斜的横向姿势的连接装置51以倾斜姿势上下 层叠,以使具备软线连接部51a的一侧(图面左侧)比另 一侧(图面右侧)位 于前方。并且,前面板51e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的圆弧圆(倾斜面)拉平而 配置,因而连接软线连接部51a的前面板51e以向右侧倾斜的姿势被容纳。由 此,垂直地与前面板51e连接的软线连接部51a成为在中央且向上方侧倾斜的 姿势,因而软线连接部51a的装卸变得容易。
返回到图3,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的上部形成敞开的臂移动槽109。 在该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02的内部通过旋转轴Pl可旋转地固定可动臂300 的一端。因此,通过以旋转轴P1为中心使可动臂300旋转,从而能够使安装 在可动臂300的另 一端上的操:作装置200移动到第一姿势Ql和第二姿势Q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置可成为第四装置 容纳部的工作台面108。该工作台面108如用图1说明的那样能够用可折叠的 工作台107形成,或者,如图3所示取代上述工作台107,还能够替换为具备 坚固结构的工作台111。能够在构成该工作台lll上面的工作台面108上设置 辅助装置59。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层叠配置记录活动图像的录像装置81以及打印机82为例进行了说明。该第四装置容纳部由于能够只在主体框体100的 最上部的位置上且在靠近操作者的站立姿势的视线位置并不会妨碍其它装置 地设置,因而操作性和使用性能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臂300的前端部设有可成为第五装置容纳 部的安装机构部350。该安装机构部350能够配置集中配置了使用频率高的监 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装置200。并且,该操作装置200能够通 过可动臂300简单地与操作者的作业姿势(第一姿势Ql、第二姿势Q2 )相符。
其次,参照图5至图IO更为详细地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结构。 图5以及图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图5的(a)图是俯视图,(b) 图是仰视图,(c)图是主视图,(d)是右视图,图6的(a)图是后视图,(b) 图是左视图,(d)图是可动臂动作后状态的左视图。另外,图7是表示工作台 的折叠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已关闭第二框体的状 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图IO是打开了第二框体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 图ll是操作连接部的分解结构图。图12是拉出键盘的外观图,(a)图是使用 状态图,(b)图是概要横向剖视图。图13是操作开关组的详细图,(a)图是 操作装置的俯-现图,(b)图是旋转开关的剖视图。
在图5中,主体框体100具备进深尺寸Dl比横向尺寸Wl大且前后方向 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底面形状,并具备高度尺寸Hl比上述进深尺寸Dl大的纵 向较长的形状。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横向尺寸Wl设定为450mm,将 进深尺寸设定为746mm,将高度尺寸Hl设定为982mm。如(b)图所示,主 体框体100的底面的前后部切成凹状,在该切口部225中安装上述旋转车轮 101。根据该旋转车轮101的配置,确保旋转车轮101的旋转区域,并且从前 方及后方观察,可紧凑地看到主体框体100,并且在上述旋转车轮101之间确 保用图3说明的第一装置容纳部70。
另外,上述主体框体100的前面部如(c)图所示,用从前面朝向上面较 大的圆弧形状形成。即,如(d)图所示,主体框体100的侧面形状具备1/4 圓形状(将圓形用通过中心轴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等分的左上区域)而形成。
在作为上述圓弧形状下部的正面下部,形成用多个架形成的上述容纳架 70a,能够容纳辅助装置59。在上述容纳架70a的上部形成具备随着朝向上方渐渐后退的圆弧形状的装置配置面103,在该一方的一侧形成上述臂移动槽 109,而另一方的一侧在上下方向形成多个装置容纳开口部112。通过在该多 个装置容纳开口部112配置连接装置51,从而能够实现用图4说明的装置配 置。
另外,装置配置面103的上部附近是难以容纳连接装置51等的大型装置 的空间。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难以容纳该装置的空间作为凝胶容纳容器 83的容纳空间有效加以利用。即、如(d)图所示,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上部 附近设有能够以横向姿势设置圆柱形状的凝胶容纳容器83的容器容纳凹部 113,能够在该容器容纳凹部113中以埋入约一半左右的方式容纳凝胶容纳容 器8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侧面形状作为1/4圆形状的主体框体 100,但1/4圓形状的最上部是不适于容纳装置的空间。于是,在本实施方式 中,将1/4圆形状的最上部做成用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114切断的形状。于是, 将该倾斜面114作为可成为上述第四装置容纳部的工作台面108的设置空间。 该工作台面108如图l所示,能够安装可折叠的工作台107,也能够取代该工 作台107而安装坚固的工作台111。图5、图6表示安装工作台lll后的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将上述主体框体IOO的最上 部用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切断的形状,但为了有效利用1/4圆形状的外观特征, 在上述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有形成于上述1/4圆形状的延长线上的框体把手 部102。该框体把手部102由形成于上述装置配置面103两侧的一对支撑体 105、和在最上部连接该一对支撑体105的棒状的紧握部104构成。根据本实 施方式,通过在主体框体100的上部设有较大的框体把手部102,从而使1/4 圆形状的主体框体IOO给人以深刻印象,提高外观性,并且使用该大型的框体 把手部102,能够容易指示上述旋转车轮IOI的移动方向,能够提高移动性。
另夕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上述倾斜面114的上方位置形成用一对支 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部104包围的空间115。该空间115能够4艮难对支撑框 体把手部102的操作者造成压迫感。另外,在上述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时, 由于不仅棒状紧握部104而且支撑体105也能够由操作者支撑,因而能够容易 进行根据旋转车轮101的旋转性和直线前进性的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上述空间115作为上述第四装置容纳部有
效利用。为了实现该第四装置容纳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d)图所示,将 上述棒状握紧部104从主体框体100的背面部并在向后方伸出的位置利用上述 支撑部105进行支撑。根据该结构,即使将上述空间115作为第四装置容纳部 有效利用,也能够维持作为框体把手部102的主要功能。
这里,参照图7对工作台107的折叠结构进行说明。工作台107其前部两 侧通过设于倾斜面114的前部两侧的连接铰链117可折叠地连接,以便可容纳 在形成于倾斜面114的工作台容纳部116中。在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的内部 设有可拉出的支撑部118。根据该结构,在将上述工作台107容纳在上述工作 台容纳部116中的状态下,工作台面118与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的周围的框 体面拉平而紧凑容纳,在上述工作台107立起后的状态下,能够用上述一对连 接铰链117和支撑部118使工作台面108维持水平状态。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铰链117具备可装卸的结构,在取出工 作台107的状态下,如图5、图6所示,能够将上述工作台容纳部116作为定 位机构安装上述工作台1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不是重量物的小物品的配 置空间使用的场合,使用上述工作台107,设置如图5所示的具有重量的辅助 装置59的场合,能够安装工作台111。再有,采用工作台107的场合,由于 将工作台107安装在比圆弧状的支撑体105的最顶部低的位置上,因此包围工 作台面108的支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部104作为落下防止用的防撞功能起作 用。
返回到图5,另一方面,安装工作台lll的场合,工作台面108以作为从 圆弧形状的支撑体105的最顶部向前方延长的水平面被支撑。由此,设置在工 作台面108上的各种装置的开关和软线类不会被上述支撑体105和棒状的紧握 部104妨碍,因而能够有效利用该第四装置容纳部。
另外,上述支撑体105与圆弧形状一致地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两侧延长地 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该装置配置面103两侧的支撑体105的一方 的一侧形成#笨头容纳部110。该探头容纳部110由一侧用切口部切开且在上下 贯通的多个贯通孔形成,这些贯通孔沿着上述支撑体105的长度方向形成。由 此,这些多个容纳在探头容纳部110中的超声波探头在上下以及前后方向不会重叠,因而装卸变得容易。
另夕卜,上述支撑体105在左右方向伸出地形成,从而起到作为吸收来自主
体框体100的两侧的冲击的防撞功能的作用。并且,由于在该支撑体105的附 近的主体框体100的两侧板形成凹部226,所以在安装了形成于该支撑体105 的探头容纳部110时,确保超声波探头58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提高超声波 探头58的操作性。
另外,如图6的(a)图所示,在主体框体100的背面设有开闭盖227, 该开闭盖227用于进行配置在上述第二装置容纳部71和第三装置容纳部72 等的主体框体100内部的各种装置的安装和维护。
返回到图5,上述操作装置200构成为包括将前部做成圓弧形状的半长 圓形的第一框体201;通过操作连接部204可折叠地安装的第二框体202;形 成于第一框体201周围的防撞部205;以及容纳在第一框体201底面部的未图 示的键盘210 (参照图12)。上述第一框体201的上面后端部具备向上方隆起 的隆起部211,在该隆起部211的中央设有操作连接部204,在该操作连接部 204的两侧形成内装有扬声器部的扬声器网212 (参照图12 (a)图)。
如图8 ~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操作连接部204设置在上述 隆起部211上,从而第二框体202的折叠和旋转成为可能。再有,如图12(a) 所示,通过在朝向搡作者一侧的隆起部204的倾斜面上设置扬声器网212,从 而能够得到具有方向性的音响效果。
返回到图8~图9,上述防撞部205形成为从上述隆起部204的两侧上端 部向前方延长。并且,在该第一框体201上加上两侧的防撞部205的横向宽度 的横向尺寸设定成与第二框体202的宽度尺寸一致。由此,在打开第二框体 202的状态下,防撞部205的两端部与第二框体202的横向宽度一致,且防撞 部205的后端部与第二框体202的下端邻接,因而得到形成于第一框体201 两侧的防撞部205和第二框体202的一体感,所以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由 于能够加大第二框体202的横向尺寸,所以能够采用大型的监视画面203。
另外,如图8所示,防撞部205在维持隆起部211附近的横向宽度尺寸的 状态下,沿着第一框体201的两侧面向前方延长而形成,并用位于第一框体 201前部的拱形的紧握部209连续。并且,将上述第二框体202的高度尺寸设定为在折叠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其前端部与上述第一框体201的前端部一致 的尺寸。由此,在折叠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能够将位于上述第一框体201 前部的拱形的紧握部209以外的防撞部205容纳在第二框体202的投影面积 内。
另一方面,如图9、图IO所示,上述防撞部205的两侧部分以如下方式 形成,随着从隆起部211的最顶部朝向前方渐渐下降,并从第一框体201的两 侧中央部分附近从第一框体201的底面位置到达下方的位置,再从该位置与第 一框体201的底面平行。由此,在防撞部205的两侧前部确保已确保第一框体 201的厚度尺寸H2的防撞容纳空间21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防撞容纳空 间213中设有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228和第二探头容纳部229。这里,上述第 二探头容纳部229具备与上述探头容纳部110同样的结构(形状)而形成。
这样,上述防撞容纳空间213是与第二框体202是否关闭无关的已确保其 容纳空间的空间。而且,防撞容纳空间213在第二框体202已打开的状态下位 于与操作者最近的位置,因而能够具备使用频率高的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 和凝胶容纳容器83。
如上所述,根据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200,在已打开第二框体202 的状态下,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接近地配置,并且,在操作开关组 400的两侧容纳使用中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因而使用性能良 好。另外,操作装置200通过使用拱形的紧握部209移动或者旋转,从而能够 移动到操作者的任意位置。另一方面,在已关闭第二框体202的状态下,通过 第二框体202能够隐藏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以及使用中的超声波探 头58和凝胶容纳容器83,因而能够保护容纳性和保护上述各部免受外部障碍 和灰尘等影响。
接着,参照图11,对使上述第二框体202的折叠和旋转成为可能的操作 连接部204进行详细说明。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连接部204构成为包括形 成于上述隆起部211的凹状旋转承受部214;形成于上述第二框体202的凸状 的折叠连接轴部部215;以及连接上述旋转承受部214和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
转承受部214上的旋转轴217,在其上面设有与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吻合的凹状的折叠连接轴承部218。
上述凹状的旋转承受部214在通过旋转轴217安装了中间连接部216时, 具有用于使旋转连接部216通过旋转轴P4向Z4方向旋转的足够间隙而形成。 另外,中间连接部216在安装在上述旋转承受部214上时具有与两侧的隆起部 211连续的侧面形状而形成。另外,上述折叠连接轴部215在其两侧设有旋转 轴219,通过该旋转轴219与形成于旋转承受部214两侧的旋转轴承220吻合, 从而能够使第二框体202以旋转轴P3为中心折叠。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上述旋转轴217和旋转轴219做成空心形状,进行第一框体201和第二框体 202的电气布线。由此,解决因布线导致的不整乔。
这样,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连接部204通过中间连接部216连接第一框 体201和第二框体202,从而可设置正交的旋转轴P3和旋转轴P4,由此,可 实现折叠和旋转功能。
其次,在图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框体201的底面部具备容纳 键盘210的键盘容纳部221。键盘210具备其前部具有与上述第一框体201的 前部形状一致的圓弧形状的薄形板状的外观形状。并且,该键盘210的上面在 后方配置由多个键构成的^t盘组,从而在其前部的圆弧形状部形成手掌座。
另一方面,上述键盘容纳部221在其两侧具备可滑动地支撑上述键盘210 的两端部的一对支撑导轨222而形成。再有,在键盘210的上面后端部设有连 接销223,可滑动地连接在形成于键盘容纳部221的顶面的滑动槽224中。根 据该结构,上述键盘210通过用支撑导轨222支撑两侧,从而能够容纳在上述 键盘容纳部221内。另一方面,使用键盘210的场合,能够将该键盘210沿着 支撑导轨222从上述键盘容纳部221中拉出。此时,连接销223也沿着滑动槽 224滑动,在键盘组露出的规定位置以上时发挥作用以使键盘210不会拉出。 由此,能够防止键盘210的落下。
并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键盘210的拉出结构,已拉出的键盘210由于 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支撑其下部,所以将手腕放在上述键盘210的手掌座 上的输入作业的向下方作用的应力能够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牢固保持。并 且,上述#:盘210通过连接销223和滑动槽224的连接,能够以连接销223 为中心使键盘210向左右方向旋转,从而能够确保输入时的作业姿势的自由度。
其次,参照图13更为详细说明操作开关组40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 式中,以跟踪球401为中心各开关类以圆弧状配置。跟踪球.401设置在第一框 体201的前部的圓弧形状的中心位置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圓弧形状的中 心位置与上述旋转轴P2—致。并且,通过该旋转轴P2设定与上述旋转轴P3 正交的直线P10的场合,通过将从上述旋转轴P2朝向该直线P10打开成扇形 的角度eio的范围做成不配置键和操作按钮的平坦面,将该平坦面作为手掌座 208,剩下的011 (360度-eio)的范围作为配置各^:和操作按钮的操作配置 面。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述角度eio设定为相对上述直线pio左右对
称地打开的约90度。
另外,在上述直线P10的一方的一侧的手掌座208上设有用较小的突起部 形成的原位标记23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掌座208的右侧的边缘部附近设 有由3个突起部构成的原位标记230。根据该结构,能够由原位标记230和跟 踪球401的两个基点设定主线P13。
操作者用触觉使左手的手腕附近与该原位标记230 —致,并以指尖的触觉 接触跟踪球401,从而使操作操作开关组400的左手以盲触与上述主线P13 — 致,并能够以跟踪球401为中心以盲触操作配置在其圓周上的各开关类。在超 声波诊断装置1中, 一边观察监视画面203 —边用 一只手操作超声波探头58, 用另一只手操作操作开关组400,由于频繁发生盲触,所以上述特征有效。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般右撇子(右手操作超声波探头58)较 多,所以在手掌座208的右侧设置原位标记230,但也可以在左侧的手掌座208 上设置原位标记230。在现有技术中,在手掌座208的边缘部整体设置较小的 突起部,并以盲触识别手掌座和手腕的关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 通过将较小的突起部设置在手掌座208的一侧或者分在两侧设置而作为原位 标记230,并形成连接该原位标记230和跟踪球401的主线P13。
接着,进一步说明以跟踪球401为中心排列的操作开关组400。首先,在 最接近跟踪球401的第一圆周键组410配置使用频率高的确定键411和取消键 412和脉冲多普勒转换键413和连续多普勒转换键414。该第一圆周键组410 形成为连续的环状,从而与其它键组可识别。其次,在第一圆周键组410的周围配置等间隔配置较大圆形键的第二圆周键组420。在该第二圆周键组420配 列还原键426、 B模式键425、彩色模式键424、多普勒模式键423、 M模式键 422和ODM波束线键421。这里,还原键426采用在接受动作状态下点亮的 按压按钮开关机构,除了该还原键426以外的第二圓周键组420的各键是中央 在接受动作状态下点亮的按压按钮开关机构,其周围的环采用旋转开关机构。
换言之,如图13的(b)图所示,ODM波束线键421等构成为包括设 在第一框体面206的在周围具备环状的凹部421g的开口部421;设置在该开 口部421内的4要压开关^L构421e;组装在该开口部421中的4要压开关按4丑 421a;安装在上述凹部421g中的S走转环421b;以及设置在上述凹部421g中 的旋转检测部421c。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用按压开关机构421e ^f全测按压开关 按钮421a的按压操作,能够用旋转检测部421c检测旋转环421b的旋转。并 且,上述按压开关按钮421a和旋转环421b用透明材料形成,在按压开关按钮 421a的内部设有灯421d,所以构成为在接受ODM波束线键421的操作时, 则上述灯421d点亮,该光照亮按压开关按钮421a和旋转环421b。
另外,在第二圓周键组420的周围并在其两侧前部配置第三圓周键组430 和第四圆周键组440,在其两侧后部配置第五圓周键组460和第六圓周键组 465,而且在右侧后方配置滑动开关组450。在上述第三圓周^:组430中配置 第一录像按钮和打印机和画面转换开关等。在第四圓周键组440上配置第二录 像按钮和测量菜单和报告开关等。在滑动开关组450上设有多个不同章度放大 滑动开关。在第五圆周开关组460上设有焦距和焦距段数和显示深度的转换开 关。第六圆周键组465上设置功能开关等。
其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操作开关组400的开关类按照使用频率进 行分类,将这些按使用频率分类的开关组在以跟踪球401为中心的同心圆上与 使用频率对应地设置。也就是,将使用频率最高的开关配置在第一圆周键组 410上,将使用频率次高的开关组配置在第二圆周键组420上。并且,配置在 同心圆上的开关类再以使用频率高的开关靠右侧,也就是偏向于以上述主线 P13为中心的区域P14进行配置。
换言之,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开关组400以将跟踪球401作为中心的同 心状并与使用频率对应地配置各开关类,并且在各同心圆上配置的开关类进一步在具^^原位标记230的一侧配置使用频率高的开关。才艮据该配置结构,由于 操作者一只手与主线P13 —致,在该一只手到达的范围内配置^f吏用频率高的开 关,因而能够快速且以盲触进行各种操作。再有,即使操作者相对超声波诊断 装置1改变位置,操作装置200以跟踪球410为中心旋转,所以操作者的使用 环境不会较大地变化,因而不会强迫使用者作出勉强的姿势,或者减轻使盲触 的操作性发生较大改变的情况。并且,操作装置200能够在其高度或者左右方 向移动,因而减轻上述操作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操作组400的开关分别^f故成在接受其操作时 点亮的结构,所以操作者一眼便能把握操作状态的状况。尤其是,在本实施方 式中,构成第二圓周^:组420的开关类按照才喿作顺序自左绕逆时针排列,它们 利用在同心圆上设置的多个LED灯427引导显示,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 性。
其次,参照图14~图15,对可动臂300的动作机构进行说明。图14是升 降功能机构部的结构图。图15是安装机构部的结构图,(a)图是横向剖视图, (b)图是纵向剖视图,(c)图是使安装机构部向横向移动的状态的主视图。
在图14中,在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可动臂300中,通过采用具备连杆结构 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从而能够在维持设置在其前端部的安装机构部350的 姿势的状态下取得上述第一姿势Ql和第二姿势Q2。为了实现该结构,在本 实施方式中,由固定安装在主体框体100上的第一基体部310、固定有安装机 构部350的第二基体部311、并排安装在第一基体部310和第二基体部311之 间的一对臂部件312、以及连接第一基体部310的》见定位置和臂部件312的弹 簧部件313构成升降功能机构部301。
构成臂部件312的第 一臂部件312a和第二臂部件312b的 一端分别用旋转 轴Pla和旋转轴Plb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基体部310上,第一臂部件312a和 第二臂部件312b的另 一端分别用旋转轴P5a和旋转轴P5b可旋转地安装在第 二基体部311上。第一臂部件312a的旋转轴Pla和P5a之间的长度Lla、和 第二臂部件312b的旋转轴Plb和旋转轴P5b之间的长度Lib设定为相同长度。 另外,上述旋转轴Pla和旋转轴Plb之间的长度L2a、上述旋转轴P5a和旋转 轴P5b之间的长度L2b设定为相同长度。根据该连杆结构,以虚拟设置在上述旋转轴Pla和旋转轴Plb之间的旋转 轴Pl为中心,虚拟设定在旋转轴Plb和旋转轴P5b之间的旋转轴P5以半径 Lla (Lib)的尺寸进行圆运动。并且,安装在该虚拟设定的旋转轴P5上的安 装机构部350总是以相同姿势以上述旋转轴Pl为中心进行旋转。
这里,可动臂300由于通过安装机构部350安装在其前端部上的操作装置 200的重量(重力G),总是要朝下方旋转。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具 有与上述朝向下方的重力G对抗的作用的弹簧部件313。该弹簧部件313例如 以连接第二臂部件312b和第一基体部310之间的方式安装,具备与重力G对 抗的应力,总是发挥作用以维持相同的位置。
.另外,图14中虽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设置固定可动臂300 的旋转的锁定开关。该锁定开关设置在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的内侧,通过使 用者握紧拱形的紧握部209,从而解除上述锁定开关,通过释放该握紧动作, 使锁定开关进行动作。该锁定开关的结构如下,即锁定开关的动作通过未图示 的传递机构传递到固定上述旋转轴P5 (P5a、 P5b)的旋转的未图示的固定机 构。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一边握紧上述拱形的紧握部209 —边使操作装置200 移动到目的位置,在该移动后的地点,通过离开拱形的紧握部209,能够在任 意位置固定操作装置200。
其次,参照图15,进一步说明安装结构部350的具体结构。在图15中, 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机构部350构成为包括与设置在上述可动臂300前端 的第二基体部311通过旋转轴P6安装的安装基体320;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该 安装基体320上的移动基体321;以及通过旋转轴P2与该移动基体321可旋 转地安装的旋转基体322。
上述安装基体320用第二基体部311和旋转轴P6构成倾斜机构部370。 旋转轴P6由可容易地调整紧固安装基体320和第二基体部311的连接部的强 度的螺钉等构成,通过紧固该螺钉,能够固定安装基体320和第二基体部311, 在松开紧固后调整到任意角度之后,能够再次紧固并固定。
上述移动基体321在其底面部形成具备与操作装置200的横向宽度相同尺 寸的凹部361,在该凹部361的两侧(Z5方向)形成移动导轨362。另一方面,上述安装基体320在其两侧(Z5方向)形成与上述移动导轨362可滑动地嵌 合的导轨安装部363。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基体321的凹部361 中嵌入安装基体320,并通过移动导轨362和导轨安装部363的嵌合而构成水 平移动纟jL构部360。
如(a)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Z5方向设定为超声波诊断装置1 的左右方向,所以上述移动导轨362设定在左右方向的水平位置。在本实施方 式中,将操作装置200位于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的投影面积内的状态作为通 常的状态,因而具备具有与装置配置面103的横向宽度大致相同宽度尺寸的上 述移动导轨362的安装机构部350配置在装置配置面103的上方位置。
在该通常状态下,安装在可动臂300前端上的安装基体320安装在上述移 动导轨362的一方的一侧(图面上、右侧)上,可动臂300从设于装置配置面 103的一侧上的臂移动槽109朝向上方露出。从该状态,相对导轨安装部363 并借助于移动导轨362使移动基体321向Z5方向(图面上、右方向)滑动移 动,从而如(c)图所示,能够取得导轨安装部363移动到移动导轨362的另 一方的一侧(图面上、左侧)的第三姿势Q3。
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操作装置200位于装置配置面103上方 的通常的第一姿势Ql或者第二姿势Q2,取得搡作装置200伸出到主体框体 100的一侧的第三姿势Q3。根据该操作装置200伸出到一侧的第三姿势Q3, 能够应对在狭窄病房或者诊疗室的多种检查姿势。
另外,如(b)图所示,旋转基体322在其上面安装上述操作装置200, 其底面通过旋转轴P2并借助于旋转机构部380可旋转地安装在移动基体321 的上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移动基体321的贯通孔、形成于旋转基体322 的轴承部、以及通过上述贯通孔安装在上述轴承部上的螺钉构成旋转机构部 380。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操作装置200是第一姿势Ql或第二姿势Q2或第 三姿势Q3,通过旋转机构部380,均能够朝向使操作装置200旋转的操作者 希望的方向。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旋转基体322,在该旋转基体322 上安装操作装置200,但还可以没有旋转基体322,在操作装置200的底面上 设置上述轴承部,并通过上述贯通孔,在该轴承部上直接安装螺钉。其次,参照图1、图16,进一步说明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操作姿势。图
1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姿势的使用状态图,(a)图是站立姿势的使用状 态图,(b)图是就座姿势的使用状态图,(c)图表示将操作装置横向拉出后的 使用状态图。
首先,在图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可动臂300的前端位于上方,将第 二框体202折叠的第一姿势Ql作为容纳状态,则较为方便。该第一姿势Ql 是操作装置200容纳在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且设置在主体框体100最上 方位置上的状态。因此,该容纳状态的第一姿势Q1由于设置面积最小且向周 围伸出的部分也小,而且由于操作开关组400和监视画面203被隐藏,所以容 纳性良好。
从该容纳状态,操作者保持较大的框体把手部102,能够向任意场所进行 移动。此时,该超声波诊断装置l基于与上述容纳状态相同的理由,旋转性和 直线前进性优良。
另外,在使超声波诊断装置1移动到进行检查的目的场所的状态下,如果 打开上述第二框体202,则用1个操作便能够使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 处于备用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框体100的框体面上设有未图示的电源 开关和电流断路器开关,通过使这些开关处于接通状态,从而能够使该超声波 诊断装置1处于接通状态,能够在上述监视画面203上显示未图示的起动调试 画面。并且,通过操作操作开关组400,能够执行各种检查。
在该接通状态下,由于能够在设于防撞部205上的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 228中安放凝胶容纳容器83,在第二探头容纳部229中安放所使用的超声波探 头58,因而适应性良好。另外,由于能够将备用的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纳 容器83容纳在探头容纳部IIO和容器容纳凹部113中,所以备用性良好。
并且,如图16的(a)图所示,在将操作装置200组装到主体框体100的 上方位置上的第一姿势Q1中,对操作者以站立姿势进行操作的场合有利。从 该站立姿势,操作拱形的紧握部209并降低操作装置200,取得(b)图的第 二姿势Q2,则能够做成最适于就座姿势的动作姿势。该第二姿势Q2是操作 装置200组装到向前方伸出的低的位置从而就座姿势的操作者容易进行操作 的姿势。若是该第二姿势Q2,则例如操作者坐在椅子上用右手抓住超声波探头58, 并用左手操作操作开关组400,视线能够朝向监视画面203进行检查。在该就 座姿势下,由于能够使操作者的膝盖位于操作装置200的下方,因而能够使主 体框体100接近操作者。
并且,在该检查状态下,由于能够使操作装置200以摇头的方式旋转,从 而按照操作者的姿势而使监视画面203和操作开关组400与可见性和操作性良 好的位置一致。并且,操:作者若是^f吏左手与主线P13—致,则能够以盲触操:作 操作开关组400。另外,由于在操作装置200上设有超声波探头58和凝胶容 纳容器83,所以用超声波探头58的检查变得容易。
另外,从该第二姿势Q2使操作装置200接近床或者使被检测者看到监视 画面203的场合,能够取得将第二框体202拉到主体框体100的一侧的(c ) 图所示的第三姿势Q3。根据该第三姿势Q3,例如床的横向空间小的场合,在 该空间以其长度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一致的姿势插入超声波诊断装置1,能够 以操作者位于该床和超声波诊断装置l之间的姿势进行才t查。另夕卜,在无法将 超声波诊断装置H殳置在床附近的状态和想要将操作装置200向床的上方位置 立起的场合也有利。
如此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具备监视画面203的第二框体202相对 于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第一框体201可折叠且可旋转地进行设置,所以操作 者能够分别进行调整以使操作开关组400与进行操作的手的姿势一致、使监视 画面203与操作者的视线一致。并且,该操作装置200由于不仅是升降功能机, 而且利用水平移动和倾斜功能及旋转功能可进行多种动作,所以能够以简单的 操作适用于操作者的操作性和可见性还有对被检测者的信息提供等的动作姿 势。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7,对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la的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图17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 部的概要机构图,(a)图是第一姿势Q1的俯视图,(b)图是第一姿势Q1的 侧视图,(c)图是第二姿势Q2、第三姿势Q3的俯一见图,(d)图是第二姿势 或者第三姿势Q3的侧视图。首先,在图17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框体100a的前面设有向后方 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具备沿着该倾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在上下方向上升 降操作装置200的结构。升降功能机构部301a构成为包括设置在主体框体 100a内的升降部340;安装在该升降部340上的水平臂341;在前后方向(箭 头P20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该水平臂341上的滑动工作台342;设置在上 述装置配置面103a两侧的滑动槽343;以及可旋转或者可滑动地安装在上述 滑动工作台342上的安装才几构部350a。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上述升降部340在上下方向移动时,则安装在该升降 部340上的一对水平臂341在维持水平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上述滑 动工作台342的一端侧的两侧安装在上述滑动槽343移动的滚子344。由此, 当水平臂341在上下方向移动时,滑动工作台342在前后方向(箭头P20方向) 移动。
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a)(b)所示,水平臂341配置在倾斜 的装置配置面103a的上方位置的状态是安装在安装机构部350a上的操作装置 容纳在主体框体100a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Ql。从该第一姿势Ql通过升 降部340使水平臂341下降时,设置在滑动工作台342 —端的滚子344沿着滑 动槽343向下方移动,滑动槽343沿着上述装置配置面103a倾斜地设置。由 于滑动工作台342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水平臂341上,所以在水平臂341下降 时,滑动工作台342也下降。
该下降的滑动工作台342通过滚子344和滑动槽343的嵌合,在向箭头 P20方向被推出的同时下降,如(c) (d)图所示,取得使操作装置200在倾 斜的装置配置面103a的下方位置且向箭头P20方向伸出的第二姿势Q2。另一 方面,如果通过升降部340将水平臂341向上,提高,则滑动工作台342通过 滑动槽343和滚子344的嵌合, 一边引入到主体框体100a侧一边上升,因而 能够使操作装置200如(a) (b)图所示取得第一姿势Q1。
在该图17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做成在装置配置面103a的两侧支撑水 平臂341的一对结构,但还可以是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仅在一侧支撑的结构。 另外,在该图17中,虽然没有图示,但在上述装置配置面103a上配置用图4 说明的连接装置51。如此地,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由于不必使用连杆机构便能够在维持操作
装置200姿势的状态下取得第一姿势Ql和第二姿势Q2,所以能够取得与上 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控制部53设置在上述主体框体100内,但还 可以设置在操作装置200上。
另外,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做成用波紋状的罩覆盖臂移动槽109 的结构。例如,通过设置分别连接臂移动槽109的上端和可动臂300、以及可 动臂300和臂移动槽109下端的可伸缩的波紋结构的罩,从而覆盖伴随着臂移 动槽109的移动的臂移动槽109的开口 ,从而能够防止向该臂移动槽109的异 物的混入。
另夕卜,还可以在形成于主体框体100上面后方的倾斜面114上设置散热口。 这种场合,将上述散热口设置在工作台容纳部并通过工作台107的开闭,从而 进行散热口的开闭即可。这种场合,还可以在工作台lll上设置设于外周的其
它散热口、和连通该其它散热口和上述散热口的通道。


图1是表示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装置方框图。
图3是表示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各装置的配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装置配置面的装置配置图。
图5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
图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1的外观图。
图7是表示工作台的折叠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操作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第二框体已关闭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 图IO是第二框体已打开的状态的操作装置的右视图。 图ll是操作连接部的分解结构图。 图12是键盘拉出后的外观图。 图13是操作开关组的详细图。图14是升降功能机构部的机构图。 图15是安装机构部的机构图。图16是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姿势的使用状态图。图17是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的概 要机构图。 图中l-超声波诊断装置,la-超声波诊断装置,51-连接装置, 51a-软线连接部,52-超声波发送接收装置,53-控制部, 54-操作装置,55-DSC, 56-图表存储器,57-监视装置, 58-超声波探头,59-辅助装置,60-电源装置,70-第一装置容纳部, 70a-容纳架,71-第二装置容纳部,72-第三装置容纳部, 81-录像装置,82-打印机,83-凝胶容纳容器,100-主体框体, 100a-主体框体,101-旋转车轮,102-框体操纵部, 103-装置配置面,103a-装置配置面,104-棒状的紧握部, 105-支撑体,106-装置配置部,107-工作台,108-工作台面, 109-臂移动槽,110-探头容纳部,111-工作台,112-装置容纳开口部, 113-容器容纳凹部,114-倾斜面,115-空间,116-工作台容纳部, 117-连接铰链,118-支撑部,200-操作装置,201-第一框体, 202-第二框体,203 -监视画面,204-操作连接部,205 -防撞部, 206-第一框体面,207-第二框体面,208-手掌座,209-拱形的紧握部, 210-键盘,211-隆起部,212-扬声器网,213-防撞容纳空间, 214-旋转承受部,215-折叠连接轴部,216-中间连接部,217-旋转轴, 218 -折叠连接轴承部,219-旋转轴,220 -旋转轴承部, 221-键盘容纳部,222-支撑导轨,223 -连接销,224-滑动槽, 225-切口部,226-凹部,227-开闭盖,228 -凝胶容纳容器容纳部, 229-第二探头容纳部,230-原位标记,300-可动臂, 301 -升降功能机构部,301a-升降功能机构部, 302-升降功能机构容纳部,310-第一基体部,311-第二基体部, 312-臂部件,312a-第一臂部件,312b-第二臂部件,313-弹簧部件,320-安装基体,321-移动基体,322-旋转基体,340-升降部, 341-水平部,342-滑动工作台,343 -滑动槽,344-滚子, 350 -安装才几构部,350a -安装才几构部,360 -水平移动4几构部, 361 -凹部,362 -移动导轨,363 -导轨安装部,370 -倾斜才几构部, 380 -旋转机构部,400 -操作开关组,401 -跟踪球,410 -第一圆周键组, 420-第二圓周键组,430-第三圆周键组,440-第四圆周键组, 450-滑动开关组,460-第五圆周键组,465 -第六圓周键组, Ql-第一姿势,Q2-第二姿势,Q3-第三姿势。
权利要求
1.一种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体;具备操作开关组的操作装置;以及连接上述主体框体和上述操作装置的可动臂,上述主体框体具备从前面直到上面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上述可动臂具备使上述操作装置沿着上述倾斜面移动的升降功能机构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装置具备具备操作开关组的第一框体;具备用于显示操作画面和扫描图像的监视画面的第二框体;以及将上述第二框体与上述第一框体连接 的连接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臂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可移动地支撑上述操作装置,该升降功能机构部使上述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上述操作装置的姿势的状态下,从在上 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且容纳在上述主体框体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并将上 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上述倾斜面的下方位置且至少一部 分从上述主体框体伸出的第二姿势。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倾斜面上上下排列容纳装置的多个装置容纳部, 上述多个装置容纳部的前面形成为上部的装置容納部比下部的装置容纳部位于后方。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动臂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可移动地支撑上述操作装置,该升降功能机构部使上述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上述操作装置的姿势的状态下,从在上 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且容纳在上述主体框体的投影面积内的第一姿势,并将上 述倾斜面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上述倾斜面的下方位置且至少一部 分从上述主体框体伸出的第二姿势,在上述倾斜面上上下排列容纳装置的多个装置容纳部, 上述多个装置容纳部的前面形成为上部的装置容纳部比下部的装置容纳部位于后方,上述连接部4吏上述第二框体相对上述第一框体可折叠。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装置容纳部具备连接超声波探头的连接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使上述第二框体相对第一框体可旋转。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臂的前端部和上述操作装置的结合部,设有与可动臂的移动方向正交的移动导轨和在该移动导轨上移动的移动导轨安装部,可使上述操作装置从位于上述倾斜面的投影面积内的状态取得上述操作 '装置的 一部分v^人上述投影面积内脱离的状态。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开关组包括中央的跟踪球;以及配置在该跟踪球的同心圆上的开关组。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臂的前端部和上述操作装置的结合部,设有使上述操作装置旋转的旋转轴部, ,将上述跟踪球的中心配置在上述旋转轴部的旋转轴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皇,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装置的周围设有防撞部,在该防撞部具备通过上述可动把手使上述操作装置移动的把手。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撞部具备容纳超声波探头的探头容纳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装置具备设于该操作装置的底面部的键盘容纳部、和可滑动地安装在该键盘容纳部的键盘,上述键盘在从上述键盘容纳部拉出的状态下,通过上述防撞部支撑其下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声波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倾斜面具备容纳超声波探头的探头容纳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以站立姿势操作和移动时将操作板紧凑地容纳在框体的上面,在以就座姿势操作中将操作板配置在前方,操作性和移动性优良的超声波诊断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包括具备移动车轮(101)的主体框体(100);具备操作开关组(400)的操作装置(200);以及连接主体框体(100)和操作装置(200)的可动臂(300),主体框体(100)具备从前面直到上面向后方倾斜的倾斜面(103),可动臂(300)通过升降功能机构部(301)可移动地支撑操作装置(200),升降功能机构部使操作装置移动以便在维持操作装置(200)姿势的状态下从在倾斜面(103)的上方位置且容纳在主体框体(100)的投影面积内的第1姿势(Q1),将倾斜面(103)的上方位置作为移动路径,取得在倾斜面(103)的下方位置且至少一部分从主体框体(100)伸出的第二姿势(Q2)。
文档编号A61B8/00GK101541246SQ20078004361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7日
发明者二乃宫笃, 井上胜, 笠井嘉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医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