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721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凝血酶、补体、血红素加氧酶一l的吸附
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轻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脑 出血所引起的急性神经损伤,不仅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直接破坏, 血肿成份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也是出血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继发性损伤主要包括凝血酶、 血红蛋白分解产物以及血中的补体等成份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脑出血后游离至周围脑 组织中过多的凝血酶、血红蛋白在激活的过量血红素加氧酶一l作用下的酶解产物以及血 肿释放的补体等成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损害脑细胞,并与脑出血后的脑水肿有密切关系。
研究已表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l)血凝块回縮;(2)凝血酶生成; (3)红细胞溶解;(4)血红蛋白毒性;(5)补体激活;(6)血脑屏障破坏。在上述不同因素的影 响下,脑水肿形成过程共分为3个时期超早期(最初数小时),与流体静压和血凝块回縮
有关;第2期(前2天),与血凝块级联反应激活和凝血酶产生有关;第3期(3天后),与红
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有关。其中,补体系统在后两期起着重要作用补体 活化后形成膜攻击复合体, 一方面促进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释放,间接损伤神经细胞; 另 一方面可能直接攻击神经组织。
因此,如果在清除血肿的同时或之后尽可能地将多余的上述有害成份自脑组织中吸附 出来,将会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的各种颅 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以解除血肿压迫,改善循环,减轻脑损害,对救治成功 率的提高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手术多最早在脑出血发病5—8 小时后进行,并且要求血肿不能完全清除,术后仅进行简单物理引流,并没有将残存有害 成分凝血酶、补体、血红素加氧酶一l等有效地引流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 置,它可配合各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使用,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提供了一种有效引 流残余有害成分的器械。
本发明提供的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包括一三通体、 一引流导 管和多个不同病理发展时期应用的吸附有不同特异性吸附材料的吸附管。所述三通体主体 为中空管状,后端有内螺纹,并在后端侧部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导管与三通体的引流口 连接;所述吸附管设置于三通体的主体中空管内,前端露出于主体中空管外,前端露出部 分为表面交联附载有RPPGF多肽(为小分子量短肽,可与凝血酶特异性结合)、补体成分 单克隆抗体(包括抗MBLmAb、抗C5mAb、抗C9mAb和抗CDllb/CD18mAb) 、 ZnPP (锌原H卜 啉,可特异性结合血红素加氧酶一l,抑制其酶活性)的半圆形球囊,后端通过外螺纹与三 通体后端的内螺纹配合,使其固定于三通体内,吸附管的管外径小于三通体的管内径,它 们之间留有供液体流向引流导管的空间,吸附管的后端开口便于用注射器为球囊充气,并 可由无孔盖帽封闭。
使用时,经过血肿清除术后,根据血肿位置深浅,选择不同对应长度的吸附引流装置, 先将吸附管置入三通体内,将螺纹拧紧固定,缓慢放至血肿腔内。从置于三通体后端的吸 附管的后端开口使用注射器适当加压充气使前端的球囊扩张,并用无孔盖帽封闭。在引流 管虹吸作用并分别利用表面附载有不同比例RPPGF多肽、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ZnPP的 不同球囊,对凝血酶、补体、血红素加氧酶一l先后多次进行吸附(每种球囊均为一次性 使用);而液体则经由连于三通体侧引流口的引流导管而导出。
采用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在各种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根据脑出血后凝血酶、血 红蛋白以及血中补体等成份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适时反复多次运用,可 有效引流残余有害成分。本发明适用于神经内、外科和急诊科等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


图1是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l,该引流装置包括三通体l、引流导管2和吸附管3三部分。图中所示三通体l为了方便制造,是由一个横向的空心管11、 一个连接在横向空心管后端的T型管12 和一个连接横向空心管尾端的尾管13几部分组装成的一体式三通体1。在引流导管2与三 通体1后端侧部的引流口 6相连,在引流口根部带有数个供缝针固定的孔隙8,便于固定 整个装置防止滑脱。三通体l主体为中空管状,后端有内螺纹,吸附管3设置于三通体1 的主体中空管内,前端露出部分为一半圆形球囊4,球囊4表面附载RPPGF多肽、补体成 分单克隆抗体或ZnPP,球囊4可通过吸附管后端开口7,利用注射器为球囊适当充气,使 球囊扩张。三通体1后端的内螺纹和吸附管3后端的外螺纹对应,拧紧后将吸附管3固定 防止滑脱。三通体1和吸附管3由不锈钢管制成,吸附管3外径为0.5mm、内径0.3mm, 外径为三通体l内径的1/3,留有供液体从引流导管2导出的空间。
在使用时,经过血肿清除后,根据血肿位置深浅,选择不同对应长度的吸附引流装置, 先将吸附管3置入三通体1内,将螺纹拧紧固定,缓慢缓慢放至血肿腔内。加压将吸附管 3的球囊4扩张后,用无孔盖帽5将吸附管后端开口 7封闭,维持球囊4撑开状态,利用 RPPGF多肽特异性的吸附凝血酶,利用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包括抗MBLmAb、抗C5mAb、 抗C9mAb和抗CDllb/CD18mAb)中和补体成分,利用ZnPP特异性结合血红素加氧酶一1。 液体由吸附管3和三通体1之间的空间经由侧口的引流导管2导出。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肿形成时间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吸附管。吸附管球囊表 面上附载有不同比例RPPGF多肽、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ZnPP的不同球囊,分别对凝血 酶、补体、血红素加氧酶一l先后多次进行吸附。如在血肿形成的2天内,引流装置的吸 附管的球囊附载物主要以RPPGF多肽和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为主(RPPGF多肽在球囊表面 积的覆盖率约40-50%,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在球囊表面积的覆盖率约30-40%),其余为 ZnPP;此后,吸附管的球囊附载物主要以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和ZnPP为主(补体成分单克 隆抗体在球囊表面积的覆盖率约40-60%, ZnPP在球囊表面积的覆盖率约30-40%),其余 为RPPGF多肽。
球囊表面附载RPPGF多肽、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或ZnPP的方式可以通过交联、涂布
等手段完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包括一三通体(1)、一引流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体(1)主体为中空管状,后端有内螺纹,并在后端侧部有引流口(6);所述引流导管(2)与三通体(1)的引流口(6)连接;所述三通体(1)的主体中空管内设置有吸附管(3),吸附管(3)前端露出主体中空管,前端露出部分为表面附载有RPPGF多肽、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和ZnPP的半圆形球囊(4),吸附管(3)后端通过外螺纹与三通体(1)后端的内螺纹配合,使其固定于三通体(1)内,吸附管(3)的管外径小于三通体(1)的管内径,它们之间留有供液体流向引流导管(2)的空间,吸附管(3)的后端开口便于用注射器为球囊充气,并由无孔盖帽(5)封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吸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选自 抗MBLmAb、抗C5raAb、抗C9mAb或抗CD 11b/CD 18mAb。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3)的管外 径大小是三通体(1)管内径的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附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管(3)前端的 半圆形球囊(4)的材料采用半顺应性的尼龙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颅内血肿清除后残存有害成分的吸附引流装置,包括一三通体、一引流导管和多种不同材质的吸附管。所述三通体主体为中空管状,后端有内螺纹,并在后端侧部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导管与三通体的引流口连接;所述吸附管设置于三通体的主体中空管内,前端露出部分为一表面混合附载有RPPGF多肽、补体成分单克隆抗体、ZnPP的半圆形球囊,后端通过外螺纹与三通体后端的内螺纹配合,使其固定于三通体内,吸附管的管外径小于三通体的管内径,它们之间留有供液体流向引流导管的空间,吸附管的后端由无孔盖帽封闭。本发明可配合血肿粉碎穿刺针以及微创手术血肿清除术后使用,为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提供了一种有效引流残余有害成分的器械。本发明适用于神经内、外科和急诊科等用于颅内血肿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M27/00GK101288783SQ20081006971
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2日
发明者周华东, 涂德利, 董世武, 高长越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