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99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的外用药,尤其是治疗烧伤与烫伤,特别是一种治疗烧伤烫伤
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今医治烧伤烫伤大都采用西医药治疗加护理的方法,且恢复慢,易留疤痕;即使 中西医结合,医疗费用有时也很难被低收入者或边缘贫困地区农牧民所接受;特别是对于 突发事件的伤残者由于处置不及时或造成二次感染,延误了不留疤痕的最佳效果,这使的 发明人深感内疚,深感责任,如何化解这些现实的问题是发明的出发点。特别是大地震给 人类带来的悲伤使发明人将家族传呈的秘方得以奉献,造福于大众百姓的想法也在逐步实 现。本发明配方至今仍保留纯中药成分不变,喷、撒、涂、敷用法操作简单,起到了清热、解 毒、消炎、愈合,滋生肌肉的医疗效果。该配方科学合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特别是止痛抗 炎活血的功效极佳,被受用者称为"烧烫伤神灵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该配制以地榆、白芷、白蛇油、 粉、鲜地蓝草、党参、土鳖子、穿山甲、雪莲和蛋清为主料,配以黄连、忍冬藤、狗油、地黄、当 归、红花、大黄、冰片,加工成粉剂,即可用于喷、撒、涂、敷等。 本发明另一 目的是要提供这种外用药的应用,临床结果表明对表皮烧、烫伤者治 愈率极高,对重复感染者治愈效果甚佳,无不适反映,并适用于运输与携带,尤其对群体突 发事件救治快捷。临床观察表明未成年人用量要适当,用药后治愈效果较快,但成年人只 要坚持用药最终治愈效果基本无差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是将精选 后的所需药材按重量份比配伍并加工,直接喷、撒、涂、敷在肤肌上。 常规配方地榆10-20份、白芷10-20份、白蛇油3-8份、白蛇粉3_8份、鲜地蓝草 5-10份、党参3-8份、土鳖子4-9份、穿山甲3-8份、雪莲5-10份和蛋清10-15份为主料, 配以黄连3-8份、忍冬藤3-8份、狗油3-8份、地黄2-5份、当归3_8份、红花3_8份、大黄 1. 5-2. 5份、冰片2-5份,备齐待用。 特用配方地榆10份、白芷10份、白蛇油5份、白蛇粉5份、鲜地蓝草6份、党参5
份、土鳖子7份、穿山甲5份、雪莲8份和蛋清10份为主料,配以黄连3份、忍冬藤5份、狗
油5份、地黄3份、当归5份、红花3份、大黄2份、冰片3份,备齐待用。 上步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地榆、白芷、忍冬藤、鲜地兰草、地黄、当归、党
参、土鳖子、穿山甲、黄连及剥皮干蛇粉的原料进行烘烤,然后再加入红花、雪莲、大黄、冰片
制成粉。 上步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在制成的粉中调入蛋清、白蛇油、狗油配料, 再用微火慢炒至棕黑色即可。
3
上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应用,轻伤处用药1-2次即可止痛,2-3小时后 干结不流水,30-48小时生新疤,7-8天伤疤自行脱落,出现红色肌肤,30-40天疤痕明显减 弱直至不留伤痕。 上述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应用,重伤处每隔3-4分钟上药一次,连续3-5次, 即可止血、止流水;12-13小时消肿,12-15天脱疤,40-50天疤痕明显减弱直至不留伤痕。
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所配制的喷、撒、涂、敷用的成品 药为细粉剂。 本发明已历经了近百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医理论与实际操作中都得到较高的社会 认知度,特别对表皮烧、烫伤者治愈率极高,对重复感染者治愈效果甚佳;对于轻微伤及关 节与新生肌肤内破裂发炎或患者不遵医嘱而导致再次炎症者,经该用药治疗仍可痊愈;成 品药适用于运输与携带,尤其对群体突发事件救治特别快捷,彰显技术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常规配制地榆10-20份、白芷10-20份、白蛇油3-8份、白蛇粉3_8份、鲜地蓝草 5-10份、党参3-8份、土鳖子4-9份、穿山甲3-8份、雪莲5-10份和蛋清10-15份为主料, 配以黄连3-8份、忍冬藤3-8份、狗油3-8份、地黄2-5份、当归3_8份、红花3_8份、大黄 1.5-2. 5份、冰片2-5份;先将地榆、白芷、忍冬藤、鲜地兰草、地黄、当归、党参、土鳖子、穿山 甲、黄连及剥皮干蛇粉进行烘烤,加入红花、雪莲、大黄、冰片制成细粉;然后调入蛋清、白蛇 油、狗油,再用微火慢炒至棕黑色即可成药。 用于治疗轻微性伤口 ;生理盐水清洗后,用医疗器械进行表皮处理,喷撒、涂敷用 药,轻微烧烫伤一次可见效,用药后即可止痛,没有任何不良反应,2小时后伤处干结不流 水,24小时生新疤,7-8天伤疤自行脱落,出现红色肌肤,30-40天疤痕明显减弱直至看不出 伤痕。 实施例2 特用100克药量配制地榆10克、白芷10克、白蛇油5克、白蛇粉5克、鲜地蓝草 6克、党参5克、土鳖子7克、穿山甲5克、雪莲8克和蛋清10克为主料,配以黄连3克、忍冬 藤5克、狗油5克、地黄3克、当归5克、红花3克、大黄2克、冰片3克;先将地榆、白芷、忍 冬藤、鲜地兰草、地黄、当归、党参、土鳖子、穿山甲、黄连及剥皮干蛇粉进行烘烤,加入红花、 雪莲、大黄、冰片制成细粉;然后调入蛋清、白蛇油、狗油,再用微火慢炒至棕黑色即可成药。
用于治疗溃烂性伤口 用双氧水对患处进行清理,除去溃烂物;对没有溃烂部分 用生理盐水清理,除去原用药;每隔3-4分钟喷敷药一次,连续3-5次,30-40分钟可止血、 止流水;重者也可在12-15小时消肿,12-15天脱疤,40-50天疤痕明显减弱,直至恢复本色 肌肤。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其特征在于将精选后的所需药材按重量份比配伍并加工,直接喷、撒、涂、敷在肤肌上。常规配方地榆10-20份、白芷10-20份、白蛇油3-8份、白蛇粉3-8份、鲜地蓝草5-10份、党参3-8份、土鳖子4-9份、穿山甲3-8份、雪莲5-10份和蛋清10-15份为主料,配以黄连3-8份、忍冬藤3-8份、狗油3-8份、地黄2-5份、当归3-8份、红花3-8份、大黄1.5-2.5份、冰片2-5份,备齐待用。特用配方地榆10份、白芷10份、白蛇油5份、白蛇粉5份、鲜地蓝草6份、党参5份、土鳖子7份、穿山甲5份、雪莲8份和蛋清10份为主料,配以黄连3份、忍冬藤5份、狗油5份、地黄3份、当归5份、红花3份、大黄2份、冰片3份,备齐待用。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其特征在于将地榆、白芷、忍 冬藤、鲜地兰草、地黄、当归、党参、土鳖子、穿山甲、黄连及剥皮干蛇粉的原料进行烘烤,然 后再加入红花、雪莲、大黄、冰片制成粉。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其特征在于在制成的粉中调 入蛋清、白蛇油、狗油的配料,再用微火慢炒至棕黑色即可。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轻伤处用药1-2次即可止痛,2-3小时后干结不流水,30-48小时生新疤,7-8天伤疤自行脱落,出现红色 肌肤,30-40天疤痕明显减弱直至不留伤痕。
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重伤处每隔3-4 分钟上药一次,连续3-5次,即可止血、止流水;12-13小时消肿,12-15天脱疤,40-50天疤 痕明显减弱直至不留伤痕。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其特征在于所配制的 喷、撒、涂、敷用的成品药为细粉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伤烫伤外用药的配制与应用,药材精选后以所需用量按重量份比配制以地榆、白芷、白蛇油、粉、鲜地蓝草、党参、土鳖子、穿山甲、雪莲和蛋清为主料;配以黄连、忍冬藤、狗油、地黄、当归、红花、大黄、冰片,按步骤加工成粉剂可用。本发明的配方至今仍保留纯中药成分不变,喷、撒、涂、敷的用法操作简单,起到了清热、解毒、消炎、愈合,滋生肌肉的医疗效果。该配制科学合理,无不适反映,在中医理论与实际治疗中都得到较高的社会认知度,特用方对表皮烧、烫伤者治愈率极高,对重复感染者治愈效果甚佳,并适用于运输与携带,尤其对群体突发事件救治快捷。临床观察未成年人用量要适当,用药后治愈效果较快,但成年人只要坚持用药最终治愈效果基本无差异。
文档编号A61K9/14GK101721535SQ20081007297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1日
发明者杨小红, 王光武 申请人:杨小红;王光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