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灸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244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灸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理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温灸器。 背录技术艾灸器灸,又称温灸器灸。是用特制的灸器内置燃烧的艾剂在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上进行烫灸或熏灸 的一种方法。温灸器施灸,刺激温和长久,对一些常见病症有显著疗效,易为患者接受。目前,在中医临床上常用 的就有温筒灸、温盒灸、温架灸、温罐灸和温管灸等多种类型。以上这些温灸器的热源主要以燃烧艾绒、艾绒条(清艾条)和药艾条等灸剂获得。通过观察和分析可 以得知,目前的温灸器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从结构上看,热源流失过大,效率不髙,其次,中医师在施 灸时,要经常调整灸剂,比如更换艾绒,调整艾条燃烧位置等,造成使用温灸器比较烦琐。这些不足,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灸法在临床上的普及与应用。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温灸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温灸杯,该温灸杯不仅能很好地反射热辐射,提高熏、 烫灸效率,而且方便施灸者轻松调整灸剂,尤其是调整艾条燃烧点的高底、以及维持长时间的燃烧。最重 要的是,使用温灸杯非常方便患者自我施灸,尤其是符合中老年人在自我保健方面的诉求,温灸杯灸是一 种不可多得的绿色保健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灸杯,包括一个手柄和一个喇叭状杯罩,其中手 柄是一个中空握管,管内套有一个有多个抓爪的抓管,握管与抓管之间有一个压黄;抓管的抓爪在喇叭状 杯罩里张开,压簧的弹力可使抓管退縮,抓爪收紧,抓紧艾绒条。通过挤压压簧,可控制抓管的抓爪放开 艾絨条;喇叭状杯罩的锥形空腔壁可反射热源至人体穴位,艾烟可通过杯罩底部的排烟孔排放,为了防止 艾绒燃烧的灰烬直接掉在人体皮肤上,在喇叭状杯罩里装有安全隔离网。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人手不直接接触艾绒条的前提下,用抓管控制其伸缩以求长时间持续燃烧, 同时,由于能反射部分本来遗失的热能而提高的热工效率,从而提髙了艾灸疗效。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 方便,施灸安全,艾火利用率高,定点熏烫灸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部分剖面构造图。 图2是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中l.艾绒条,2.握管,3.抓管,4.抓爪,5.压簧,6.连接头,61.弹簧滚珠,7.喇叭杯罩,8.安全 隔离网,9.排烟孔,IO.手柄。具体实施例在图1中,手柄由握管(2)和连接头(6)构成,并通过连接头(6)表面嵌有多个弹簧滚珠(61) 以接插方式与喇叭杯罩(7)(开有滚珠槽接应)相连;抓管(3)插在握管(2)内,其有抓爪(4)的一 端穿过连接头(6)伸入到喇叭杯罩(7)的锥形空腔里,握管(2)与抓管(3)之间套有一个压簧(5), 压簧(5)可使抓管的抓爪(4)抓牢艾绒条(1),挤压抓管(3)既是挤压压簧(5)可使艾绒条延伸,维 持长时间持续燃烧,挤压抓管(3)让艾绒条(1)回落在抓管(3)内即可停止燃烧,喇叭杯軍(7)有安 全隔离网(8)和一个或多个排烟孔(9)。在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手柄(10)以螺纹方式直接与喇叭杯單(7)相连,手柄有一通孔, 该孔直通喇叭杯罩(7),手柄的通孔可插入套有压簧(5)的抓管(3),使该管的抓爪(4)可自然伸展在 有安全隔离网(8)和排烟孔(9)的喇叭杯軍(7)的锥形空腔里。
权利要求
1.一种温灸杯,其特征在于有一个与喇叭杯罩相连的手柄,柄内有一通孔,该孔直通喇叭杯罩;还有一个抓管,抓管的一端开有多个弯曲成型的抓爪,抓管可插入手柄的内孔里,并使抓管的多个抓爪自然地在喇叭杯罩内张开,张开的最大外径大于手柄通孔的内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管有压簧。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温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杯罩里有隔离网。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杯罩内壁呈圆锥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杯罩有排烟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温灸杯,涉及一种温灸器,包括手柄、抓管和喇叭杯罩,其中,手柄内有一通孔,孔内插有一个抓管,抓管的一端开有多个弯曲成型的抓爪,抓爪伸展在喇叭杯罩的锥形空腔里,通过安装在抓管上的一个压簧,抓爪可收缩抓牢一种艾绒条,同时又能调整艾绒条伸出的长度,控制其持续燃烧或中途熄火。另外,开有排烟孔的喇叭杯罩的锥形空腔壁能反射艾火的热辐射,提高艾灸效果。使用温灸杯可安全、高效、持续地施灸或自我施灸。在中老年人防病祛病、强身健体方面,温灸杯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保健大法。
文档编号A61F7/00GK101596143SQ20081011002
公开日2009年12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日
发明者邹少波 申请人:珠海温原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