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敷脐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3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敷脐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敷脐药物。二、
背景技术
化疗是肿瘤三大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恶心呕吐是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该反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后续化疗的难度,是患者耐受化疗的主要障碍。如何控制化疗引起的呕吐反应,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关注热点。5-HT3拮抗剂成为化疗重要的辅助用药,但5-HT3拮抗剂可产生头痛、头晕、乏力、便秘、腹泻等副反应,且对延迟性呕吐无效;NK1受体拮抗剂(阿瑞吡坦)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合用虽然对迟发性呕吐有效,但前者价格昂贵,许多贫困患者难以接受;中药口服制剂因患者呕吐无法服用。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化疗止吐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显著、制作简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脐部外敷药物,对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呕吐反应也有一定疗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所述的敷脐药物主要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半夏1040份、公丁香1020份、吴茱萸1030份、生姜适量取汁或干姜10~30份。本发明各组分优选重量份比为半夏40份、公丁香20份、吴茱萸30份、生姜适量取汁或干姜30份。上述各组分药理作用分析1.半夏本发明所说的敷脐药物中的半夏最好选用生半夏(理由?),也可以选用姜半夏或法半夏。半夏辛温,入脾、胃、肺经。"脾为生痰之源",入脾燥湿化痰清源以除呕吐之因;入胃降逆止呕,以疗呕吐之症,自古以来为治呕吐要药。张仲景治呕吐诸方,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半夏汤等均以之为君药。《药性论》载其能"开胃健脾,止呕吐",《本草从新》载其"和胃健脾,除湿化痰……下逆气,止烦呕"。根据现代药理研宄,本品含e-谷甾醇及葡萄糖甙,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皂甙,辛辣性醇类,胆碱,左旋麻黄碱等生物碱及少量脂肪、淀粉等,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2.公丁香公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治疗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p-石竹烯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气胀,为芳香健胃剂,且丁香油酚有局部麻醉止痛作用。3.吴茱萸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之呕吐腹泻;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此外尚含吴茱萸酸、吴茱萸苦素及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镇吐、镇痛作用。4.生姜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善治风寒咳嗽,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治多种呕吐。药理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a-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增进饮食作用,并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作用,且生姜取汁脐部更易吸收。本发明所采用的4味药物,都具有温中降逆止呕的作用,其中半夏和生姜配伍,即小半夏汤,生姜除协助半夏温中降逆止呕外,还有解半夏毒的作用;吴茱萸、公丁香辛香,含有挥发油,除增强小半夏汤的止吐作用外,又能促进药物通过脐部吸收。脐为神阙穴,又名气舍,可升可降,补虚泻实,温通元阳,苏厥固脱,运胃肠气机,化寒湿积滞等功能,萄物敷脐,除药物本身作用外,还可通过"药气"以及药物对穴位的剌激诱导功能,调动了穴位经脉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肤最薄,表皮角质也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挥发性成份最易透入;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并有动脉小分支,神经血管丰富,外用药物较易吸收,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据临床观察,本发明除具有较好止吐作用外,还有理气除胀、通便、止泻等对胃肠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有效地消除或减轻了化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使用本发明的药物敷脐,可采用前3种药物研细末,生姜取汁适量调敷,胶布或3M医用防水贴或伤湿止痛膏外贴;也可将生姜改为干姜制成凡士林或蓖麻油膏、传统黑膏药或其他贴剂(如巴布贴剂),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是发明人经过长期反复试验、摸素、总结而成的,除用于防治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迟发型呕吐和预期性呕吐外,还可用于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同时还可以有效治疗化疗引起的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以及西药止吐药物引起的腹胀、便秘、腹泻。本发明见效快(12小时即可见效)、疗效高(总有效率97.3%),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制备简单,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发明人在泰安市肿瘤医院将本发明应用于各种肿瘤化疗呕吐病人治疗试验163例,分3组进行临床观察A组(急性呕吐组)及B组(迟发型呕吐组),化疗前按照《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患者止吐药应用指南》常规应用止吐药物预防呕吐,应用化疗药物后24小时内仍出现呕吐者,给予"止吐脐贴"敷脐后2小时观察疗效;C组(预期性呕吐组)即按照《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患者止吐药应用指南》常规应用止吐药物预防呕吐的患者仍出现呕吐者,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前1小时给予"止吐脐贴"预防呕吐,化疗结束后24小时观察疗效,结果详见表1:表1各组观察病例数及有效率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以上观察说明了本发明对化疗所致的顽固性呕吐疗效确切,同时还发现应用本发明止吐脐贴后可以增强患者的食欲,减轻或消除格拉司琼等止吐药引起的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使病人顺利接受化疗。同时对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胀、呕吐、便秘或腹泻应用本发明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次未列入观察范围。本发明临床应用过程中,除2例局部皮肤轻度过敏、l例不喜欢药物的气味未完成治疗外,其余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三)制备和使用方法按照上述各组分用量称取优质原材料,将前三种药物分别烘干粉碎并过80~100目筛后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生姜切碎绞汁装入无菌瓶备用。用时先将脐部用酒精消毒,取药粉35份,用姜汁适量调成软硬适度的膏剂敷于脐部,用3M医用防水贴覆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半夏40份、公丁香20份、吴茱萸30份、生姜适量取汁。制备方法将前三种药物分别烘干粉碎并过80~100目筛后混合均匀,装瓶备用,优质生姜切碎绞汁后装入无菌瓶备用。用时先将脐部用酒精消毒,取药粉3-5份,用姜汁适量调成软硬适度的膏剂敷于脐部,用3M医用防水贴覆盖。实施例2按照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半夏10份、公丁香15份、吴茱萸10份、干姜30份。制备方法将上述各组份烘干粉碎,过80~100目筛后混合均匀备用。先将蓖麻油或凡士林适量放入金属容器内,加热至蓖麻油微开或凡士林溶化后,慢慢放入药粉,并不断搅拌,待药物全部放入后继续熬制35分钟后取出,冷却备用。应用时将药膏5~8份敷脐,胶布或3M医用防水贴外敷。实施例3半夏30份、公丁香10份、吴茱萸15份、干姜20份。同实施例2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制成巴布贴剂,使用方便,不影响疗效,便于储存和批量生产。实施例4半夏20份、公丁香18份、吴茱萸20份、干姜10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实施例5半夏20份、公丁香18份、吴茱萸20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l。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敷脐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半夏10~40份、公丁香10~20份、吴茱萸10~30份、生姜适量取汁或干姜10~30份。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敷脐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半夏40份、公丁香20份、吴茱萸30份、生姜适量取汁或干姜30份。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化疗呕吐的敷脐药物,所述药物由如下重量配比的药效原料制成半夏10~40份、公丁香10~20份、吴茱萸10~30份、生姜适量取汁或干姜10~30份。本发明用于防治化疗引起的急性呕吐、迟发型呕吐和预期性呕吐外,还可用于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同时还可以有效治疗化疗引起的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以及西药止吐药物引起的腹胀、便秘、腹泻。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1401926SQ200810159679公开日2009年4月8日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1日发明者平耿申请人:平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