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13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贴剂。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 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 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 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 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 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慢支辨证重在肺、脾、肾三 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
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咯痰为主;肾为气之
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
喘促。本病标在肺,制在脾,本在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药物经穴道进入体内,通过经 络发挥调节肺腑、气血的功能,激发体内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由半夏13-17g、黄柏13-17g、白芥子10-15g、 地龙5-8g、元胡13-17g、细辛5-10g、沉香5-10g、 丁香10-15g、甘遂10-15g、 皂角10-15g、穿山甲5-8g、蛤蚧5-10g组成,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00目 筛,混匀备用,另取生姜汁20g、黄芪汁20g、麻油60g, 二甲基亚砜5g和药粉混合,成稠膏状。
中医认为,慢支辨证重在肺、脾、肾三脏,由肺而脾而肾,表示病情渐 次加重。肺为气之主,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 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咯痰为主;肾为气之根,生痰之本,在肾以气喘为主。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喘促。本病标在肺,制在脾,本在 肾。黄芪益气利湿固表,以疗久病睥肺气虚;地龙通肺络,平喘解痉,改善支 气管通气功能;半夏、白芥子消食化痰,顺气降逆;元胡散郁行气;细辛温肺 化痰沉香、丁香温中散寒降逆以疗气逆喘促;甘遂泻火逐痰;皂角开穷祛痰; 生姜化痰止呕,诸药合用,共收益气扶正,宣通肺气,豁痰平喘之功效。
有益效果药物经穴道进入体内,通过经络发挥调节肺腑、气血的功能, 激发体内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操作简单,无痛苦也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称取半夏15g、黄柏15g、白芥子15g、地龙6g、元胡14g、细辛8g、沉香8、 丁香12g、甘遂12g、皂角12g、穿山甲8g、蛤蚧8g,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细粉,过 100目筛,混匀备用,另取生姜汁20g、黄芪汁20g、麻油60g, 二甲基亚砜5g和 药粉混合,成稠膏状(加入适量二甲基亚砜作透皮剂)。取适量药膏分别敷于双 侧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及膻中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6 24小时取下。 一般2 3天可痊愈。
权利要求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其特征是由半夏13-17g、黄柏13-17g、白芥子10-15g、地龙5-8g、元胡13-17g、细辛5-10g、沉香5-10g、丁香10-15g、甘遂10-15g、皂角10-15g、穿山甲5-8g、蛤蚧5-10g组成,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备用,另取生姜汁20g、黄芪汁20g、麻油60g,二甲基亚砜5g和药粉混合,成稠膏状。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贴剂,由半夏、黄柏、白芥子、地龙、元胡、细辛、沉香、丁香、甘遂、皂角、穿山甲、蛤蚧组成,将上述药物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备用,另取生姜汁、黄芪汁、麻油,二甲基亚砜和药粉混合,成稠膏状。药物经穴道进入体内,通过经络发挥调节肺腑、气血的功能,激发体内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操作简单,无痛苦也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455827SQ20081016026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1日
发明者路佃俊 申请人:路佃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