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文档序号:12441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瘀血郁滞胞宫、冲任而致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 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因其大多数病变出 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故称之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若子宫内膜生长在宫肌层,而未扩散至子宫浆膜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症或 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均为异位子宫内膜引起的疾病, 临床上两者可并存,但发病机制及组织发生学不尽相同,临床表现也有差
异,此病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好发于30 _40岁的育龄妇女。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疗法和药物疗法两大 类。药物治疗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是,用孕激素类药物或持续抑制垂体促性腺 激素使内膜萎缩。疗效不够理想,且治疗后受孕率低或有绝经期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要, 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粘膜渗透入盆腔,以改善盆腔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局 部组织瘀血消散,促进炎症粘连包块吸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取红藤15-20g、败酱草10-15g、三棱1()- 15g、莪术15 20g、赤芍10-15g、 桃仁10-15g、丹参10-15g、熟地10-15g、桂枝IO-15g、延胡15-20g、香附10-15g,将上述各药浓煎至汁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子宫内膜异位主要跟经血逆流有关,异位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经血瘀 积于卵巢形成囊肿,血瘀少腹,使冲任受阻,胞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经 期疼痛症状。瘀血日久,新血不生,正气必虚,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为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要,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粘 膜渗透入盆腔,以改善盆腔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瘀血消散,促进炎 症粘连包块吸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取红藤15g、败酱草15g、三棱15g、莪术15g、赤芍15g、桃仁15g、丹参10g、 熟地10g、桂枝10g、延胡15g、香附10g。使用方法将上述各药水煎3 4次并 加以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连续用3 个疗程后复査。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其特征是用红藤15-20g、败酱草10-15g、三棱10-15g、莪术15-20g、赤芍10-15g、桃仁10-15g、丹参10-15g、熟地10-15g、桂枝10-15g、延胡15-20g、香附10-15g,将上述各药浓煎至汁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以中药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本发明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要,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粘膜渗透入盆腔,以改善盆腔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瘀血消散,促进炎症粘连包块吸收。
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411840SQ200810160258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1日
发明者孙立华 申请人:孙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