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489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
背景技术
颅脑手术后,在鼻口部一般都有输氧管,头上还要层层包扎,要由专人护 理。目前,在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是由于颅脑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过程,昏迷期间患者的意识不清,容易损坏包扎刀口的绷带和输氧管,造成不 良后果;对于骨窗开颅或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脑组织与外界仅有一层软组织 相隔,极易受外力损伤,且病人头部对外界的冷、热、光等刺激敏感性增强, 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很大精神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颅脑术后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可防 止患者因意识不清乱动而损坏包扎刀口的绷带或输氧管,并防止患者损伤头部, 可减轻患者头部对外界的冷、热、光等剌激感的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颅脑术后头部保护 罩,由半球形罩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半球形罩体的顶壁上设通气管,在通气 管内塞有消毒过滤网,以防止尘埃及病菌进入半球形罩体内,在半球形罩体的 前侧壁中部设输氧管插入孔,输氧管从输氧管插入孔插至半球形罩体内,不再 直接插至患者口鼻内,在半球形罩体的前壁下部设半圆形缺口,在半圆形缺口 两侧的半球形罩体的底壁上固定上左、右系带,通过左、右系带可将半球形罩 体与患者的枕头系在一起。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半球形罩
体为透明塑料制成,其直径为30-50cm;所述的半圆形缺口的直径为10-20cm,在半圆形缺口的边沿上包有纱布层,以防止患者的颈部受压迫。使用本实用新 型时,患者躺在病床上,将输氧管穿入半球形罩体内,将半球形罩体扣在患者 头部的病床上,使半圆形缺口扣在患者颈部,将左、右系带系在患者的枕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相比,由 于能将患者头部全部罩住,故可防止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因无意识的乱动而损坏 包扎刀口的绷带、输氧管等;由于半球形罩体为透明塑料制作,所以不影响专 职护理人员及时观察;同时,输氧管不直接通入口鼻,使氧气得到了稳压和缓 冲,避免了对患者鼻腔、口腔的刺激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视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由半球形罩体1构成, 其特征在于在半球形罩体1的顶壁上设通气管2,在通气管2内塞有消毒过滤网 3,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侧壁中部设输氧管插入孔4,输氧管从输氧管插入孔4 插至半球形罩体1内,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壁下部设半圆形缺口 5,在半圆形缺 口 5两侧的半球形罩体1的底壁上固定上左、右系带6、 6',通过左、右系带 6、 6'可将半球形罩体1与患者的枕头系在一起。所述的半球形罩体1为透明 塑料制成,其直径为30-50cm;所述的半圆形缺口 5的直径为10-20cm,在半圆 形缺口 5的边沿上包有纱布层7,以防止患者的颈部受压迫。
权利要求1、一种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由半球形罩体(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半球形罩体(1)的顶壁上设通气管(2),在通气管(2)内塞有消毒过滤网(3),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侧壁中部设输氧管插入孔(4),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壁下部设半圆形缺口(5),在半圆形缺口(5)两侧的半球形罩体(1)的底壁上固定上左、右系带(6、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球形 罩体(1)的直径为30-50cm;所述的半圆形缺口 (5)的直径为10-20cm,在半 圆形缺口 (5)的边沿上包有纱布层(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由半球形罩体(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半球形罩体(1)的顶壁上设通气管(2),在通气管(2)内塞有消毒过滤网(3),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侧壁中部设输氧管插入孔(4),在半球形罩体(1)的前壁下部设半圆形缺口(5),在半圆形缺口(5)两侧的半球形罩体(1)的底壁上固定上左、右系带(6、6′)。该颅脑术后头部保护罩,由于能将患者头部全部罩住,故可防止患者在昏迷状态下因无意识的乱动而损坏包扎刀口的绷带、输氧管等;由于半球形罩体为透明塑料制作,所以不影响专职护理人员及时观察;同时,输氧管不直接通入口鼻,使氧气得到了稳压和缓冲,避免了对患者鼻腔、口腔的刺激感。
文档编号A61G7/05GK201230930SQ20082002568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张兰达, 栾贻玫 申请人:张兰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