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软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7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援软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救援软担架。
背景技术
百前,广泛使用的担架通常重量比较大,保存时占用空间也较大,不便于储存、携带和 运输,紧急时运送比较困难。由于无法通过空投运送,可能会失去宝贵的救助时间。
在使用时,普通担架由于重量大,不方便多人手提或肩挎,不利于减轻施救人员的劳动 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轻、使用方便、能减轻施救人 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保存空间和救助时间的救援软担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软担架,包括网面,所述网面包括若干横向排 列的扁平带和若干纵向依次排列的矩形带,所述扁平带与矩形带的各长边正交相叠,相互排 列成网状,并通过交叉处的缝合点缝合在一起,在所述网面中心线两侧的2条所述扁平带和 其间的各矩形带上固定有护垫,所述矩形带的每个短边上套接有提环。
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其中所述扁平带横向平行排列,所述扁平带为4条,所述矩形带 为3个。
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其中所述护垫的长度为1. 8-2m,宽度为50-60cm。 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其中所述扁平带、矩形带和护垫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的优点是由于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扁平带和矩形带正交相 叠成网面,并设有护垫和提环,与普通担架相比较,救援软担架柔软且重量轻,可以手提或 肩挎,能减轻施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保存时可以叠放,储存和运输便利,在紧急救助时可以 空投,节省保存空间和救助时间。特别适合于近距离运送伤员,成为救灾现场抢救伤员的专 用工具。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软担架实施例,由4条扁平带1和3个矩形带5构成 网面。扁平带l横向平行排列,矩形带5纵向依次排列,矩形带5由扁平带弯折成形构成。 扁平带1与矩形带5的各长边正交相叠,相互排列成网状,并通过交叉处的缝合点3缝合在 一起。在网面中部,以中心线横向平行的2条扁平带1及其之间的各矩形带5上固定有护垫 2,护垫2的长度为1.8m,宽度为60cm。矩形带5的每个短边上套接有提环4。在本实用新型 救援软担架其他的实施例中,护垫2的长度和宽度也可以为另外的规格。
扁平带l、矩形带5和护垫2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合成纤维包括芳纶、锦纶、涤纶、 丙纶、迪尼玛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的使用方法做出说明。
平时,救援软担架可以折叠起来存放,以占用较小的储存空间。紧急时可通过空投运送, 以获得更多宝贵的救助时间。
在使用救援软担架的时候,伤员应横向躺在以护垫为主要支撑部分的网面中部,救援者 手握或肩挎提环将伤员抬起,达到施救的目的并能减轻施救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特别适合于近距离运送伤员,成为救灾现场抢救伤员的专用工具。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 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一种救援软担架,包括网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扁平带(1)和若干纵向依次排列的矩形带(5),所述扁平带(1)与矩形带(5)的各长边正交相叠,相互排列成网状,并通过交叉处的缝合点(3)缝合在一起,在所述网面中心线两侧的2条所述扁平带(1)和其间的各矩形带(5)上固定有护垫(2),所述矩形带(5)的每个短边上套接有提环(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软担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扁平带(1)横向平行排 列,所述扁平带(1)为4条,所述矩形带(5)为3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援软担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护垫(2)的长度为 1.8-2m,宽度为50-60c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援软担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扁平带(1)、矩形带(5) 和护垫(2)采用合成纤维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救援软担架,其网面包括若干横向对称排列的扁平带和若干纵向依次排列的矩形带,扁平带与矩形带的各长边正交相叠,相互排列成网状并通过交叉处的缝合点缝合在一起。在网面中心线横向对称的2条扁平带及其之间的各矩形带上固定有护垫,矩形带的每个短边上套接有提环。扁平带、矩形带和护垫采用包括芳纶、锦纶、涤纶、丙纶、迪尼玛的合成纤维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救援软担架的优点是与普通担架相比较,救援软担架柔软且重量轻,可以手提或肩挎,能减轻施救人员的劳动强度。保存时可以叠放,储存和运输便利,在紧急救助时可以空投,节省保存空间和救助时间。特别适合于近距离运送伤员,成为救灾现场抢救伤员的专用工具。
文档编号A61G1/003GK201211280SQ200820118258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
发明者田阜泽 申请人: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