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治疗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2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创面治疗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覆盖在创面上的罩子,它主要包括罩体和与罩体连接的 管接头,通过这些管接头向创面提供流动的治疗介质,促进创面愈合。
背景技术
中国+利CN1665465A公开了 一种"用于处理患者皮肤中伤口的装置和方 法",该装置是在创面上覆盖一层由连通或独立的嚢室构成的覆盖层,覆盖层和 创面之间是点接触或线接触,目的是减少覆盖层与创面的粘连,覆'盖层和创面之 间的空隙供治疗介质流通。覆盖层上有多个直通的、垂直的管接头作为治疗介质 进出口,治疗介质输送管通过这些管接头向创面提供流动的治疗介质,促进创面 愈合,还可以通过这些管接头对创面进行负压操作。
该专利的不足之处是①覆盖层上直通的管接头开口端通常是由盖子或塞子 来密封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打开。问题是覆盖层上多个管接头上的盖子或塞 子难以保证全部都是密封良好的,该产品在运输途中这些盖子或塞子还有脱落的 可能,所以难以达到该专利希望的覆盖层与创面构成密封空间的目的,覆盖层上 多个管接头需要逐一加装盖子或塞子,这种结构也不利于规模化生产。②来自病 床旁边氧气接口等治疗介质源的输送软管通常以倾斜或水平的方向通向患者,软 管若与覆盖层上垂直的管接头套接,软管在管接头套接处容易发生折弯,会造成 治疗介质输送不畅。③各种创面有不同的治疗需求,需要选择有防粘连的、有吸 收功能的、有支撑作用的多种接触形式的覆盖层,该专利只有覆盖层嚢室的曲面 与创面接触一种形式,难以满足各种创面多样化的治疗需求。④覆盖层由多个连 通的囊室构成,各种创面对覆盖层的大小和形状需求不同,当裁剪合适的覆盖层 贴敷在创面上时,覆盖层嚢室的密封性将被破坏,囊室无法充盈,所以这种结构 的覆盖层难以实现标准化批量生产。既是覆盖层由多个独立的囊室构成,每个嚢 室都有独立的充盈口充盈嚢室,这种充盈方式在实际中使用也是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创面治疗罩,①罩体上各个管接头开口端密封有保障,并且可以规模化生产。②治疗介质输送管 与管接头套接处不易发生折弯。③创面治疗罩与创面的接触形式可以满足多种治
疗需求④创面治疗罩既可满足不同形状的创面需求,又可以标准化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创面治疗罩的罩体是由柔软的带
状薄层材料构成,罩体的一面是内侧面,罩体的另一面是外侧面,罩体上至少有 一个孔。罩体的外侧面上至少连接有一个用于治疗介质输送管套接的管接头,管 接头与罩体上的孔相通。管接头作为罩体上治疗介质的进出口,管接头开口端都 有密封面,密封面与管接头是一体的,密封是有保障的,这种管接头可以一次成 型,无需再向管接头开口端逐一加装盖子或塞子,有利于规4莫化生产,管接头上 需要套接治疗介质输送管时剪去管接头开口端的密封面便可使用。管接头是横截
面为圓的短管,管接头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外侧面的夹角是0° _60° ,夹角 的优选值是45。,来自病床旁边氧气接口等治疗介质源的输送软管通常以倾斜 或水平的方向和患者身上的创面治疗罩衔接,所以开口端斜的管接头可以减少软 管在管接头套接处发生折弯,使治疗介质输送顺畅。罩体上所有管接头开口方向 是一致的,便于多根输送管与管接头套接。在罩体和创面之间还可以根据各种创 面不同的治疗需要增设多种形式的辅助治疗层,辅助治疗层可以是防止该罩体与 创面粘连的隔离层,可以是吸收创面渗出液的吸收层,可以是保证创面治疗介质 流畅通的支撑层等。这些辅助治疗层可以是网状的、多孔的不同结构,辅助治疗 层不堵塞罩体上的治疗介质进出口 。辅助治疗层与创面之间可以是点接触或线接 触等多种接触方式,辅助治疗层为创面与罩体之间提供了 一层供治疗介质流动的 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一是,管接头是弯的或直的短管,管接头开口端外壁至 少有一圈套接榫。管接头根部插入罩体上的孔里,管接头根部还有一凸缘卡在孔 的口上,便于管接头焊接或胶接在罩体外侧面时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二是,罩体外侧面上的管接头可以按等边三角形或方格 状排列,这种结构使罩体上可开启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均匀分布。罩体上的管接头 还可以按放射状方式排列,这种结构使罩体上可开启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分布密度 有所侧重。罩体上管接头不同的排列方式可根据创面不同的治疗需要选取。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三是,罩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是光滑透明的,可以观察 创面生长和治疗介质流通的情况。罩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还可以至少有一面是磨砂面,以增加罩体表面摩擦。罩体外侧面是磨砂面时,有助于绷带、胶布、医用 胶等将该罩体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罩体内侧面是磨砂面时,可威少罩体与辅助治 疗层之间的滑动。不同的罩体表面可根据创面不同的治疗需要选取。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四是,罩体的内侧面还可以贴有双面胶,双面胶不覆盖 罩体上的孔,罩体内侧面的双面胶可用于粘贴辅助治疗层,罩体内侧面是否贴双 面胶可根据创面不同的治疗需要选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创面治疗罩使用时可以根据创面实际情况剪取 相应大小和形状的罩体,贴敷在创面上,并用绷带、胶布或医用胶等将该罩体固 定,还可以将罩体像绷带那样缠绕在患者月支体上包裹创面,罩体可以适应不同部 位、各种形状的创面,将创面治疗过程集成在罩体与创面之间的薄层空间内,治 疗时患者身体其它部位的移动不受限制。罩体外侧面上布满待开启的管接头,管 接头作为罩体上治疗介质的进出口 ,使用时根据各种创面不同的治疗需要有选择
地开启管接头,将输送管套接在作为治疗介质的进口的管接头上,便可以向创面 近距离喷吹氧气、营养液、冲洗液等治疗介质,尾气或废液由罩体边缘和开启的 治疗介质出口排出。有针对性地开启罩体上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对创面上治疗介 质的流动有引导作用,1吏创面上形成一定压力、流速和流向的治疗介质流,加强 了创面重点区域治疗介质的流动,加快该区域代谢生长,促进创面整体愈合。还 可以通过罩体上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向创面施加正压或负压,或正负压交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由于管接头开口端采用密封面密封的结构,使 罩体上各个管接头开口端密封有了保障,又便于规模化生产②由于罩体外侧面上 的管接头采用斜向开口的结构,减少了治疗介质输送管在管接头套接处发生折 弯,使输送管内治疗介质流动顺畅。③由于在罩体和创面之间可以灵活的增设不 同的辅助治疗层,使各种创面不同的治疗需要有了多种选择。④由于罩体是由柔 软的带状薄层材料构成,这种结构既能适应不同部位和形状的创面,又可以使该 创面治疗罩成品可以#~生产巻材那样标准化批量生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面图。 图7是图6的D-D剖面图。
图中,罩体l,外侧面2,内侧面3,孔4,管接头5,密封面6,套接榫7, 凸缘8,输送管9,双面胶IO,绷带ll,医用胶12,胶布13,辅助治疗层14, 皮肤15,创面16,肢体17。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l和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创面治疗罩的罩体1由柔软的带状 薄层材料构成,罩体1的外侧面2和内侧面3是光滑透明的,罩体1上有孔4。 管接头5是弯的短管,管接头5的横截面是圓的,管接头5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 1外侧面2之间的夹角是45。,管接头5开口端管壁外侧至少有一圈套接榫7, 管接头5根部插入孔4,管接头5根部有一 圏凸缘8,凸缘8卡在孔4的口上, 管接头5焊接在罩体1上。罩体1上的管接头5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布置,罩体l 上所有的管接头5的开口方向是一致的。管接头5开口端有密封面6,密封面6 与管接头5是一体的。根据创面16的大小和形状剪取相应的罩体1,将罩体1 敷在创面16上,用绷带11将罩体1固定在创面16上。根据创面16各区域不同 受损程度和治疗需要确定罩体1上治疗介质进出口位置和数量,剪去要开启的管 接头5上的密封面6。将输送管9套接在作为治疗介质进口的管接头5上,向创 面16局部区域近距离喷吹氧气、营养液、冲洗液等治疗介质,尾气或废液由罩 体1边缘和开启的治疗介质出口排出。罩体1上特定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引导治疗 介质侧重流向创面16较严重的区域,加快该区域代谢生长,促进创面16整体愈 合。还可以通过罩体1上这些治疗介质进出口向创面16施加正压或负压,或正 负压交替操作。
由图3和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创面治疗罩的罩体1由柔软的带状 薄层材料构成,罩体1的外侧面2和内侧面3是磨砂面的,罩体1上有孔4。管 接头5是直的短管,管接头5的横截面是圓的,管接头5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1 外侧面2之间的夹角是60° ,管接头5开口端管壁外侧至少有二圈套接榫7,管 接头5根部插入孔4 ,管接头5根部有一 圏凸缘8,凸缘8卡在孔4的口上,管 接头5胶接在罩体1上。罩体1上的管接头5按放射状排列布置,罩体1上所有 的管接头5的开口方向是一致的。管接头5开口端有密封面6,密封面6与管接头5是一体的。根据创面16的大小和形状剪取相应的罩体1和辅助治疗层14, 在创面16上先敷上辅助治疗层14,再敷上罩体1,罩体1周边用医用胶12与皮 肤15粘接,再用胶布13将罩体1固定在患者皮肤15上。根据创面16各区域不 同受损程度和治疗需要确定罩体1上治疗介质进出口位置和数量,剪去要开启的 管接头5上的密封面6。将输送管9套接在作为治疗介质进口的管接头5上,向 创面16局部区域近距离喷吹氧气、营养液、沖洗液等治疗介质,尾气或废液由 罩体1边缘和开启的治疗介质出口排出。罩体1上特定的治疗介质进出口引导治 疗介质侧重流向创面16较严重的区城,加快该区域代谢生长,促进创面16整体 愈合。还可以通过罩体1上这些治疗介质进出口向创面16施加正压或负压,或 正负压交替操作。
由图5至图7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创面治疗罩的罩体1由柔软的带状 薄层材料构成,罩体l的外侧面2是磨砂面的,内侧面3是光滑透明的,罩体l 上有孔4,内侧面3贴有双面胶10,双面胶10避开罩体1上的孔4。管接头5 是弯的短管,管接头5的横截面是圆的,管接头5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1外侧面 2之间的夹角是0° ,管接头5开口端管壁外侧至少有一圈套接榫7,管接头5 根部插入孔4,管接头5根部有一圏凸缘8,凸缘8卡在孔4的口上,管接头5 焊接在罩体1上。罩体1上的管接头5按方格状排列布置,罩体1上所有的管接 头5的开口方向是一致的。管接头5开口端有密封面6,密封面6与管接头5是 一体的。才艮据创面16的大小和形状剪取相应的罩体1和辅助治疗层14,揭去罩 体1内側面3上双面胶10的防粘纸,在内侧面3祐上辅助治疗层14,再将罩体 1缠绕在患者肢体17上包裹创面16,罩体1的外侧面2上再缠绕绷带11固定。 罩体1上管接头5的使用方法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迷。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1至图7所示三个实施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创面 治疗罩还可以有其他的结构变形,如,罩体上孔的数量多于管接头数量。只要是 创面治疗罩的罩体是由柔软的带状薄层材料构成的,管接头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 外側面之间是不垂直的,罩体上所有管接头开口方向是一致的,管接头开口端有 密封面的,这种结构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创面治疗罩,包括罩体[1]、管接头[5],其特征是所述罩体[1]是由柔软的带状薄层材料构成,罩体[1]上至少有一个孔[4],罩体[1]的外侧面[2]上至少连接有一个管接头[5],管接头[5]与孔[4]连通,所述管接头[5]的开口端有密封面[6],密封面[6]与管接头[5]是一体的,所述管接头[5]是横截面为圆的短管,管接头[5]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1]外侧面[2]之间的夹角是0°—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述管接头[5] 开口端的轴线与罩体[1]外侧面[2]之间夹角优选值是45°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述管接头[5] 是弯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述管接头[5] 是直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 述管接头[5]通过焊接或胶接与罩体[1]连接,罩体[1]上所有管接头[5]的开口方向 是一致的。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 述罩体[1]外侧面[2]上的管接头[5]是按等边三角形排列布置的。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 述罩体[l ]外侧面[2]上的管接头[5 ]是4妄放射状排列布置的。
8,如权利要求l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 述罩体[l ]的外侧面[2]和内侧面[3]是光滑透明的。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所 述罩体[1]的外侧面[2]和内侧面[3]至少有一面是磨砂面的。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创面治疗罩,其特征是 所述罩体[l]的内侧面[3]上贴有双面胶[10],双面胶[10]避开罩体[1]上的孔[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创面治疗罩,罩体由柔软的带状薄层材料构成,罩体外侧面上布满了开口端密封的管接头,罩体上管接头开口都是斜的。使用时剪取相应大小的罩体贴敷或缠绕在创面上,不影响患者的其它活动。根据治疗需要有选择地剪去管接头开口端的密封,接通治疗介质输送管,向创面近距离喷吹氧气、冲洗液等,把创面治疗集成在创面与罩体之间的薄层空间内。根据治疗需要还可以在罩体和创面之间增设各种多孔的辅助治疗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罩体上管接头整体密封的问题,解决了治疗介质输送管与管接头套接处易发生折弯的问题,解决了创面治疗罩成品标准化批量生产与各种创面多样化治疗需求的矛盾。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1244127SQ20082012589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王发强, 凡 陈, 平 陈 申请人:平 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