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外科史上引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治疗方法。适当选择引流 物及引流方法,以及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灵活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消 除积液、积血、积气、坏死组织和异物,消灭死腔,改善局部组织的 血液循环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防止感染的扩散,促进炎症迅速消退的目的。引流管是外科 常用的引流物,尤其是用作胸腹腔内的引流。
目前临床使用的引流管只提供了引流或者冲洗的通道,而没有提 供观察通道。术后胸腹腔内的病情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内直视下观察 到,对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传统的方法,如
B超、CT、 X线等辅助检查以及局部的体征都只能提供间接的征象, 而且一般都要等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明确,对于病情的诊治可 能会有延误。目前,临床上通过胸腔镜、腹腔镜等设备可以达到直视 下观察的目的,但需要将病人进行麻醉,而且还需要在严格无菌原则 下再做切口建立通道观察,这样就不能随时和反复地进行观察。因此 如果引流管在引流的同时能提供一条观察通道将具有特殊的临床意 义。
目前临床常用的引流管在引流时还会经常发生被周围组织堵塞 的情况,如腹部术后引流管经常因为大网膜等组织堵塞而引流不畅; 有时则没有处在最佳引流位置,如胸腔积液时引流管经常不能准确置 于最低处而导致引流不充分。对于堵塞,临床常用冲洗以及部分退管 等方法,效果欠佳,且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无菌原则。对于引流位置不 佳,则更束手无策。如果引流管的腔内端能很方便地被随意调整,不用冲洗和退管,堵塞和引流位置不佳的问题就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条带有可随时和反复使用的纤维 镜(如胆道镜)观察通道的多功能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多元化、 适应性广的多功能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包括 引流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隔膜,弹性隔膜轴向设置在引流管 内,将引流管分成两条独立管道, 一条管道作为引流管道,另外一条 作为观察管道,观察管道的一端设有透明气囊,观察管道的另一端设 有两个带有密封结构的入口, 一个作为注气口,另一个作为纤维镜入 PI。
本项设置在引流管的管体内设置了弹性隔膜, 一端设有透明气 囊,另一端设有两个带有密封结构的入口,这样的设置在使用时,注 气将气囊撑大,纤维镜(如胆道镜等)插入,通过透明气囊,观察患 处内部,可达到无创观察的目的,而且使用方便。
举例说明如下,在做完一个腹腔手术后,于患者的腹腔内放置了 上述引流管,在不另作创口的情况下,可将纤维镜(如胆道镜)置入 观察管道直视下观察患者术后腹腔内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出血、吻合 口瘘、肠粘连、脓肿形成等。必要时,可通过配套棒的置入,改变引 流管的位置,优化观察位置或者调整至最佳位置后及时进行简单的冲 洗或者吸引(如接负压吸尽局部的脓液)。这样,对于吻合口瘘、脓 肿形成等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了简单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阻止 问题的进一步加重;对于出血,则可以更早的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及时 开腹止血;对吻合口瘘和肠粘连等临床很难处理的问题,通过对其形 成过程的直接充分了解,为将来找到有效干预或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观察管道所接气囊不仅可以充气后为观察提供空 间,亦可能直接用来处理一些问题,如压迫止血、隔离将会粘连的肠 管(如将气囊制作成一种特殊的形状,将粘连分离后的肠管进行隔离) 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观察方法在操作时病人可能会有呕心、腹胀等不适,但一般应能忍受。其优点在于不受麻醉条件和无菌原则的限制,
可以随时和反复进行。这种观察方法较传统的B超、CT检査等方法 更加及时和直接,较腹腔镜探查则更简便和无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纤维镜入口上设有一块覆盖管口的 硅胶片,硅胶片的形状为漏斗形,在硅胶片的漏斗顶部设有一个与纤 维镜适配的小孔,作为纤维镜的入口。
此项设置在观察管道的纤维镜入口上设置了一块漏斗形的硅胶 片,在其漏斗的顶部设置了一个小孔,这样的设置在纤维镜插入时, 将小孔撑开,但是小孔的边缘还是紧贴纤维镜的表面,保持密闭状态, 使用的时候密闭性很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在观察通道的外部管壁上设有与观 察管道并联的冲洗管,冲洗管的出口端位置与气囊相对应。
此项设置在观察管道的外部管壁上设置了与观察管道并联的冲 洗管道,由于多功能引流管是设置在患者体内的,因此,气囊上可能 会沾上血液、脓液等液体,妨碍视野,在必要的时外界可以通过冲洗 管对气囊进行冲洗,冲洗管还可以用来冲洗腹腔,非常方便,拓广了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使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在一定程度 上简化了医疗过程中的某些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冲洗管只是在必要 的时候使用,通常是处于密闭状态的。
上述多功能引流管的观察通道在使用时不需要另作创口,通过借 用引流管通道的空间而实现无创口观察的目的。而且,其中观察通道 亦可用作一根配套棒的置入通道,通过这条棒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引流 管腔内端的位置,从而达到摆脱堵塞、调整至最佳引流位置的目的。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管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l、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包 括引流管体,还包括弹性隔膜2,弹性隔膜2轴向设置在引流管1内,将引流管1分成两条独立管道, 一条管道作为引流管道11,另外一
条作为观察管道12,观察管道12的纤维镜入口 121上设有一块覆盖 管口的硅胶片3,硅胶片3的形状为漏斗形,在硅胶片3的漏斗顶部 设有一个小孔31,作为纤维镜的入口 121,在观察管道12的注气口 122上设有密封结构,(此处的密封结构导尿管气囊注入口的密封结 构是一样的,因此在图上不做表现)观察管道12的另一端设有气囊 4,而观察通道12的外部管壁上设有与观察管道12并联的冲洗管5, 冲洗管5的出口端位置与气囊4相对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多功能引流管中的弹性隔膜2具有一定的定型 性能,在纤维镜没有插入时,弹性隔膜2向观察管道12方向弯曲, 管体内大部分空间留给引流管道11使用,当纤维镜插入观察管道时, 先将纤维镜插入纤维镜入口 121,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从注气口 122 注入气体,弹性隔膜2受到压力向引流管道11方向扩张,观察管道 12的空间变大,足够纤维镜插入,注气的同时,内端部气囊4涨大, 纤维镜一直伸到气囊4内进行观察,另外,观察管道12还可以插入 一根直棒,调整观察方向,但是调整的直棒和纤维镜不能同时至于观 察管道12内。
一般在制作多功能引流管时,会用一层薄膜将气囊4覆盖在管体 侧壁上,以方便术后插入患者体内,这种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隔膜,弹性隔膜轴向设置在引流管内,将引流管分成两条独立管道,一条管道作为引流管道,另外一条作为观察管道,观察管道的一端设有透明气囊,观察管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带有密封结构的入口,一个作为注气口,另一个作为纤维镜入口。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纤 维镜入口上设有一块覆盖管口的硅胶片,硅胶片的形状为漏斗 形,在硅胶片的漏斗顶部设有一个与纤维镜适配的小孔,作为纤 维镜的入口。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引流管,其特征在于 在观察通道的外部管壁上设有与观察管道并联的冲洗管,冲洗管 的出口端位置与气囊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尤其是一种多功能引流管。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弹性隔膜,弹性隔膜轴向设置在引流管内,将引流管分成两条独立管道,一条管道作为引流管道,另外一条作为观察管道,观察管道的一端设有透明气囊,观察管道的另一端设有两个带有密封结构的入口,一个作为注气口,另一个作为纤维镜入口。上述多功能引流管的观察通道在使用时不需要另作创口,通过借用引流管通道的空间而实现无创口观察的目的。而且,其中观察通道亦可用作一根配套棒的置入通道,通过这条棒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引流管腔内端的位置,从而达到摆脱堵塞、调整至最佳引流位置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1312952SQ20082016938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日
发明者许虹波, 顾叶春 申请人:顾叶春;许虹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