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引流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51阅读:1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耳引流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临床治疗分泌 性中耳炎的中耳引流通气管。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注重对咽鼓管的通风引流, 需要在鼓膜上安置通气管,以平衡鼓室内外压和吸除鼓室积液。传统使用的中
耳引流通气管呈T形,其管长而安全,但易堵管、不易吸除置管后的鼓室积液, 若剪短使用,则易掉入鼓室不安全。为此,多种使用尾线的中耳引流通气管被 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名为"安全鼓膜通气管"、申请号为94226803.2的中 国专利,有哑铃、斜口两种形式,它由内口、外口、连接内外口的通气管的管 身及套装于管身上的尾线组成,所述内口与一环形边相连接,所述管身的中心 线垂直于内口所在的平面。该安全鼓膜通气管用于置入鼓膜以治疗分泌性中耳 炎,在放置时需用专制的工具,操作时通气管阻挡部分视线,为防止其落入中 耳腔内,该安全鼓膜通气管使用了尾线,增加了制作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放置时无需专用器械的中耳引流通气管。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通气管的一端设置内口,在所述内口 上设置向径向延伸后形成的环形边。
所述通气管呈圆台状,所述内口位于所述通气管的小端。所述通气管的中 心线与内口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既往中耳引流通气管的形状,在鼓膜切开引流后,可直 接用中耳钳夹持放入,无需特制放置工具。放入成功后,通过置入中空的通气 引流管,从而使中耳内积液不断引流出,可为中耳引流、通气,从而达到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图3为附图1的右视图。
图l中各序号分别为1、内口; 2、连接内外口的通气管的管身;环形边。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泰氟隆(teflon)制 成,它包括内口 1、与内口 l相连接的通气管2、与内口 l相连接的环形边3, 所述通气管2的管身呈喇叭状(圆台状),所述通气管2的管身的中心线与内口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所述通气管2的中心线与内口l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所述环形边3的厚度为0.1 0.3mm;所述内口 1的内径为1.3 1.5mm;所述 中耳引流管的长度为2.8~3.2mm;所述环形边3的外径为1.7 1.9mm;所述通气 管2的大端的外径为1.9 2.1mm。
上述实施例在置入时,全部在直视下进行,易于置入,可直接用中耳钳夹 持放入,不需任何特殊置入器械,操作方便。同时,置入后利于中耳内积液流 出。可为中耳引流、通气,从而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既往中耳引流通气管的形状,在鼓膜切开引流并放入成 功后,利用置入中空的通气引流管,使中耳内积液不断引流出,本实用新型在 置入时,引流管全部在直视下进行,所述中耳引流通气管可由具有良好生物相 容性的硅橡胶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1、中耳引流通气管,其特征是在通气管(2)的一端设置内口(1),在所述内口(1)上设置向径向延伸后形成的环形边(3)。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引流通气管,其特征是所述通气管(2)呈圆台状,所述内口 (1)位于所述通气管(2)的小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引流通气管,其特征是所述通气管(2)的中心线与内口 (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耳引流通气管,其特征是所述环形边(3) 的厚度为0.1 0.3mm;所述内口 (1)的内径为1.3 1.5mm;所述中耳引流管 的长度为2.8 3.2mm;所述环形边(3)的外径为1.7 1.9mm;所述通气管(2) 的大端的外径为1.9~2.1mm。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引流通气管,由内口、与内口相连接的通气管的管身组成,所述内口与一环形边相连接,所述通气管的管身的中心线与内口所在的平面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管身呈喇叭状(圆台状)。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1329121SQ200820238009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杜晓东, 浦洪波, 陆良钧 申请人: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