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消肿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96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痒消肿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肿止痒液,特别是涉及止痒消肿液配方和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夏天到来后,尤其是雨季,蚊子随之孳生。蚊子的叮咬使人难以入眠,而且还会传播疾病。可是要想彻底消灭蚊子,并非易事,被蚊叮咬在所难免。雌蚊吸血,是为了得到血中蛋白质滋养卵巢,因此雌蚊的唾液会分泌一种类似抗凝血剂的有机酸(化学成份是HC00H),使血液不会凝固,这种物质可引起肌肉酸痒痛,但是留在人皮肤内的有机酸是外来物质,人会产生过敏现象,如红、月中、痒。被蚊子叮后,乱抓乱挠,容易加重过敏反应和造成细菌感染。目前,人们被蚊子叮咬后常釆用碘酊、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涂抹被蚊子叮咬的部位,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只能短时止痒,红肿痒痛等症状少则35天,敏感者多则二周,且很难达到消肿的作用。人们因此开始研制各种各样的防蚊液,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袁军蚊叮宁药物保健香水的中国专利申请"蚊叮宁药物保健香水"(申请号94114190.X,申请日1994.11.23;公开日1996年5月29日)公开了一种蚊叮宁药物保健香水,其组成为木槿皮,皂角汁,密佗僧,白矾。曾德洪的中国专利申请"蚊叮消肿止痒液"(申请号00114453.7,申请日2000年3月31日,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公开了一种蚊叮消肿止痒液,其主要由七叶一枝花,龙胆草,蛇床子,蒲公英,苦参,莲翘,组成,各组成成份之间的配比为七叶一枝花100g,其余五味药均为50g,本组方由95%乙醇3000ml浸泡而成。徐章印的中国专利申请"速效防蚊止痒液"(申请号01122285.9,申请日2001年7月6日,公开日2002年5月1日)公开了一种速效防蚊止痒液,它的配方的组份由30种中药制成,主要有公丁香,木香,甘草,当归,年膝,露蜂房,皂角,金银花,酒精等组成。上述蚊子叮咬产品,各自的配方均不相同,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产品均不能短时间内消除红肿症状。而且,这些产品的组分复杂,原料来源不易,配制也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研制更合适的不仅仅能够止痒、而且应能迅速消红肿的产品。长期以来,对各种过敏症状采用各种激素类药物内,艮外用,只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而且副作用极大,特别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发育有极大的影响;或者抗组胺治疗法,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开瑞坦等。但是对于敏感肌肤的人因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因过敏^:生的基础没有改变,在过敏原刺激下,过敏介质仍在不断释放,所以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即使一时好了,还会反复发作。植物提取物,显示它具有出色的抗炎功效,独特的抑制组织胺释放、抑制角叉苷和花生四烯酸诱发的浮肿等功效。尤其是局部损伤性皮肤疾患,这些天然成份被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具有卓越的抗敏、消炎、止痒作用,它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而使皮质功能亢进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怎样才能使植物成份生物碱穿透皮肤中和致敏源呢?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deliverysystems,TDS)是指经皮肤给药而起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TDS是一种极有前途的剂型,其研究已成为第3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很多药物穿过皮肤的通透率很低,经皮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s,PE)的应用,为TDS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契机。PE己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TDS研究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化学PE的应用和透皮机制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中药PE的研究也在研究者的努力下,以其具有时滞短、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份更重要。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份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皮肤限制体内外物质交流的主要屏障作用来自于角质层的紧密结构。促渗剂能可逆地改变脂质的排列构型,使细胞间通道的透过能力增大,从而有利于利用药物或营养素透过角质层发挥作用。而当不再使用促渗剂,角质层的通透性则又恢复常态。
发明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止痒消肿液,用于蚊子叮咬后,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可以立即止痒,而且可以迅速消除红肿。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止痒消肿液,包括脂相与水相,按照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所述脂相包括天然薄荷油广4%,洋甘菊油0.23%;按照各成份的浓度体积百分比,有机化合物助溶剂包括1,3丁二醇515%、二聚丙二醇515%、丙二醇110%、乙醇520%;所述水相包括尿囊素0.11.5%(体积百分比),蜂胶0.54%(质量百分比),茶碱0.11.5%(质量百分比),博落回总碱0.11.5%(质量百分比),牡丹皮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苦参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其余为纯净水;将所述的脂相与水相温热混匀作为使用液。其中所述天然薄荷油由天然薄荷分离所得的左旋薄荷。其中所述的脂相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化合物助溶剂540%。其中,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助溶剂选自1,3丁二醇、二聚丙二醇、丙二醇、乙醇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其中,还包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透皮吸收促进剂,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所述止痒消肿液的浓度按质量百分比为110%。其中,所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成份选自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尿囊素、二甲基亚砜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与适当溶媒构成最佳透皮吸收促进配比系统。一种制作上述止痒消肿液的制造工艺,按照上述的原料组分完成以下步骤:(1)、用混合机将脂相与助溶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2)、用混合机将水相与助溶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3)、将(l)中的混合料加热至45°C,将(2)中的混合料加热至45°C,再缓慢的(1)加热的混合料加入到(2)的混合料中,继续搅拌至均匀;(4)加热搅拌均匀后,用有机碱调整搅拌后的混合料的酸度,使最后成品的pH值为7.48.0。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止痒消肿液选用的苦参提取物、牡丹皮提取物、茶碱、博落回等天然生物碱组合,既是一个过敏介质拮抗剂,又是一个过敏介质阻滞剂,对过敏反应具有可靠的对抗及治疗作用;对各类急慢性炎症均能有效抑制,其抗炎机制,几乎包括了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而且能抑制由酵母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氧耗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非激素类药物,但比激素更具有奇特的抗敏、抗炎功效,其抗炎作用与该组分和垂体一肾上腺系统无关。长期应用不会产生耐药性,无任何副作用,十分安全可靠。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详细描述,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其中茶碱与苦参碱考虑到生物碱的多样性,我们选择了成份稳定、疗效确切、临床药理毒理试验完善的査检、苦参碱作为止痒消肿液的主要成份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利用天然生物碱的碱性在促渗剂的协同下进入皮肤中和蚊子在体内的过敏原。本发明实施例中,研制生物碱经皮吸收制剂,建立家兔血清苦参碱(标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制剂中苦参碱以零级药动学透过皮肤,可提供稳定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80.82%。此项研究表明苦参碱可制成透皮性能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透皮吸收新剂型。临床上,苦参碱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炎症病变有较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贵阳医学院等用免疫实验证明,苦参能抑制动物被动和主动皮肤过敏反应,并能减少致敏动物血清抗体的形成。在实验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中发现,苦参碱可抑制实验动物接触性皮炎组织中表皮细胞的细胞内水肿,抑制环核苷磷酸二脂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对各种炎症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苦参碱可有效抑制IgE及其特异性抗原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对非特异性肥大细胞激活剂诱导的组织胺释放没有影响。表明苦参碱抑制特异性组织胺释放的机制可能是直接插入细胞膜脂双层或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其它结构,降低了膜脂的流动性,从而抑制了细胞膜上IgE受体在IgE—抗原复合物作用下的交联所致及组胺、白三烯等介质释放;或者是苦参碱直接对表皮郎格罕细胞的作用,使得表皮郎格罕细胞密度及Ia抗原阳性的郎格罕细胞密度明显下降及郎格罕细胞的树突减少。苦参碱对红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已知对红细胞膜有稳定作用的药物对溶酶体膜也有稳定作用,从而减少炎症介质释放,达到直接抗炎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了苦参碱的碱性特征,兼顾苦参碱的消炎和抗过敏疗效。以制剂总量苦参碱在止痒消肿液所占的优选浓度为16%(质量百分比)。牡丹皮提取物能对抗过敏介质的作用与释放。表现为对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喘及离体回肠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縮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不是通过抑制氧化酶活性,而是通过其钙拮抗作用;抗炎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应时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IL-1、PG、TNF及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定向、趋化及吞噬活性;。牡丹皮提取物既是一个过敏介质拮抗剂,又是一个过敏介质阻滞剂,对过敏反具有可靠的对抗及治疗作用。蜂胶含有的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此外还有酚类、醇类、酸类、脂类等多种化合物。少量的铁、钙、铬、硅、锰、铅、锡、镍、铝、铜、钼、钛、钾、钠、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A、多种氨基酸、酶、阿魏酸等),具有较强抗菌消炎作用、组织再生促进、局部麻醉作用等,在外科上常应用于局部止痛、促进上皮增生和肉芽生长、减轻疤痕形成程度、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等的治疗。对人体有着广泛的医疗、保健作用,现已成为各国科学研究的热点,并成为新兴的保健品倍受推崇。尿囊素曾被称为抗刺激剂,它具有弱的局部麻痹作用,能有效的减轻刺激物的刺激。同时它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同其它一些水溶性维生素一样其集合自由基的能力和维生素C差不多,所以能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FDA将其列为第一类高效活分组分护肤剂,其无毒性,无刺激性,也无变态反应。具有修复嫩肤、皮肤炎症抗敏、软化角质、保护镇痛等作用。以制剂总量计皮肤保护剂在止痒消肿液所占的优选浓度为0.11.5%(体积百分比)。在医药方面尿囊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加快伤口愈合,软化角质蛋白等生理功能,是皮肤创伤的良好愈合剂和抗溃疡药剂。可用作缓解和治疗皮肤干燥症、鳞屑性肤疾患、皮肤溃疡、消化道溃疡及炎症,对骨髓炎、糖尿病、肝硬化、痤疮均有较好疗效。在化妆品方面由于尿囊素是一种两性化合物,能结合多种物质形成复盐,具有避光、杀菌防腐、止痛、抗氧化作用,能使皮肤保持水份,滋润和柔软,是美容美发等化妆品的特效添加剂,广泛用于雀斑霜、粉刺液、香波、香皂、牙膏、刮脸洗剂、护发剂、收敛剂、抗汗除臭洗剂等的添加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止痒消肿液还包括促渗剂和有机化合物助溶剂所述的脂相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化合物助溶剂1540%。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助溶剂选自1,3丁二醇515%(浓度百分比)、二聚丙二醇515%(浓度百分比)、丙二醇110%(浓度百分比)、乙醇520%(浓度百分比)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促渗剂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化合物促渗剂110%。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丙二醇洋甘菊油,在天然薄荷油、丙二醇的协同下效果突出。它能增加皮肤、粘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没有副作用。其分子嵌于角质细胞间隙脂质多层结构之间,增加角质层储水能力,对亲水能力强的物质吸收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库;而一定量的洋甘菊油定位于活性剂的甲基区,使脂质双层的储水性区域体积加大,为疏水性物质的溶解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库。以挥发性植物油作促透剂时,药物性质不同,其促透效果差异较大。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使用效果不太理想,经联合使用,由一种亲水性和一种亲油性物质共同组成,称为二组分体系。丙二醇(PG)是二组分体系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助渗剂。二元或多元促透剂比单一促透剂有更好的效果。多元组合包括促透剂之间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丙二醇最佳剂量促透剂组成多元组合,应用多元组合促透剂考察对组合生物碱的透皮作用的影响,采用Franze扩散装置,考察不同组分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生物碱组合主要成份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洋甘菊油、丙二醇、薄荷油3种透皮吸收促进剂,任意两种促进剂合用时,比单用时促渗效果好;三种组合合用时,促渗效果最佳,互为补充,有效地促进药物的渗透。一方面,丙二醇可以增加洋甘菊油到达脂质双分子层的数量,它本身又可渗入皮肤溶解a-角蛋白并与之形成氢键结合从而减少药物与角蛋白的结合,减少药物扩散阻力;另一方面,洋甘菊油也可以使丙二醇更多地进入角质层细胞,同时丙二醇又可延长洋甘菊油在角质层的滞留时间,从而延长它们的促渗时间。多项资料显示,多元促透剂的使用要害在于促透剂的剂量组合,而这又取决于被透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基质环境等因素;特别是,天然薄荷油为纯中药提取物,安全性大,外用时还有凉快感,因此用它作为外用制剂的助渗剂是很有价值的。因此本发明通过休外实验探索筛选出了合理有效的组合剂量。促渗剂对止痒消肿液透皮吸收作用实验设备测定设备使用日本UFTEST0-9921(日本岛津)透皮吸收测定仪;处方与原料A组洋甘菊油;B组丙二醇+洋甘菊油组;C组混合组(丙二醇+洋甘菊油+天然薄荷油)各5只,均于实验前lh行腹部脱毛处理脱毛处皮肤分别滴加含不同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生物碱组合成份液0.5ml,其中天然薄荷油组含2%天然薄荷油,丙二醇组含5%丙二醇,洋甘菊油组含2%洋甘菊油(下称洋甘菊油),丙二醇+洋甘菊油组含5%丙二醇+2%洋甘菊油,混合组含5%丙二醇+2%天然薄荷油+2%洋甘菊油。各组均加苦参碱2%(质量百分比)。方法取活体SD大鼠固定在恒温手术床上,迅速用剃刀将腹部毛剃净,将探针分别固定在体外和体内相对应部位。将测试液加入到样品管内,开动蠕动泵并在加样后于2、4、6、8、10、20、30、40分钟的不同时间留取待测样本。以生理盐水为空白,交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苦参碱浓度,计算透皮吸收百分率(由于每次取样损失总生物碱的量经校正后计算入pi内,再求Q值)。不同时间下含促渗剂的供试品的透皮吸收率结果(见表l)。表l供试样品的透皮吸收率(n=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天然薄荷油、丙二醇、洋甘菊油联用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止痒消肿液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作为止痒消肿液制剂优选包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s,PE)。PE的混合物在止痒消肿液的浓度为110%(质量百分比)。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促渗剂及溶媒选自1、3丁二醇、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丙二醇、乙醇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上述促渗剂各分子之间发生较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渗透到皮肤深层的生物总碱可有效地中和HCOOH,从而达到消灭致敏源的目的。一经使用,变态反应将在根本上消除,蚊子叮咬后的红、肿、痒将不再反复。除上述的促渗剂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组合物还包含任选的在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添加剂,例如二甲基亚砜、香料、增稠剂、除臭剂、络合及螯合剂、植物提取物、维生素和/或它们的衍生物、活性成份等。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止痒消肿液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包括脂相与水相,按照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所述脂相包括天然薄荷油1~4%,洋甘菊油0.2~3%;按照各成份的浓度体积百分比,有机化合物助溶剂包括1,3丁二醇5~15%、二聚丙二醇5~15%、丙二醇1~10%、乙醇5~20%;所述水相包括尿囊素0.1~1.5%(体积百分比),蜂胶0.5~4%(质量百分比),茶碱0.1~1.5%(质量百分比),博落回总碱0.1~1.5%(质量百分比),牡丹皮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苦参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其余为纯净水;将所述的脂相与水相温热混匀作为使用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薄荷油由天然薄荷分离所得的左旋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相按质量百分比还包括以下组分有机化合物助溶剂154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助溶剂选自l,3丁二醇、二聚丙二醇、丙二醇、乙醇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或者两种以上透皮吸收促进剂,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所述止痒消肿液的浓度按质量百分比为1纖。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痒消肿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成份选自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尿囊素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与1,3丁二醇、二聚丙二醇、丙二醇、乙醇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透皮吸收促进的最佳配比系统。7、一种制作权利要求l所述止痒消肿液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上述的原料组分完成以下步骤-(1)、用混合机将脂相与助溶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2)、用混合机将水相与助溶剂充分混合,搅拌均匀;(3)、将(l)中的混合料加热至45°C,将(2)中的混合料加热至45°C,再缓慢的(1)加热的混合科加入到(2)的混合料中,继续搅拌至均匀;(4)加热搅拌均匀后,用有机碱调整搅拌后的混合料的酸度,使最后成品的pH值为7.4~8.0。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痒消肿液,包括脂相与水相,按照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所述脂相包括天然薄荷油1~4%,洋甘菊油0.2~3%;按照各成份的浓度体积百分比,有机化合物助溶剂包括1,3丁二醇5~15%、二聚丙二醇5~15%、丙二醇1~10%、乙醇5~20%;所述水相包括尿囊素0.1~1.5%(体积百分比),蜂胶0.5~4%(质量百分比),茶碱0.1~1.5%(质量百分比),博落回总碱0.1~1.5%(质量百分比),牡丹皮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苦参提取物1~6%(质量百分比),其余为纯净水;将所述的脂相与水相温热混匀作为使用液。用于蚊子叮咬后,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可以立即止痒,而且可以迅速消除红肿。文档编号A61K36/185GK101632725SQ20091010766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优先权日2009年6月4日发明者张子琰申请人:深圳帕雷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