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穴五行针灸光针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151170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十二经穴五行针灸光针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领域,涉及我国传统的针灸技术,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 中医医疗的针灸针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易与天地准。《周易》方法论的三大法宝是观象取物、比类取象、系统整体。《黄帝 内经》把比类取象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中医,《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在天为风,在地为 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素问·水热穴论》曰“春者木始治……夏者火始治……秋者金 始治……冬者水始治……”这都体现了人与天地,甚至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中医的指导思想 是“整体衡动观”,孙思邈“方法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深刻启示后人易医的密切联系。祖国医学将人体十二经脉分类归属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如足厥阴肝经和足 少阳胆经属木、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属火、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属土、手阳明大 肠经和手太阴肺经属金、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属水、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亦属水,再如人体六阴经的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五行属性依次为木、火、土、金、水;六 阳经的井、荥、输、经、合五腧穴五行属性依次为金、水、木、火、土。但目前医师都未对针灸针 进行五行方面的改造将传统九针改造成五行针具,利用五行针具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治 疗,达到五行相生相制、提高针灸疗效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周易》总结的方法论、《黄帝内经》总的针灸理论 基础及现代科技对经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传 统九针改制成五行针具,按木、火、土、金、水五行分类制成青、红、黄、白、黑五行光针,利用 五行光针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治疗,达到五行相生相制、提高针灸疗效的目的。


无。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在传统九针基础上改进而成,分为蓄光型五行针灸光针和非蓄光型五行 针灸光针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一蓄光型五行光针采用材质包含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与金属材质结合,将 蓄光自发光材质漆在“针尖和针身部分”的表面达到蓄光和自发光;或将稀土元素激活的 发光材质嵌入针体的“针尖和针身部分”四周,达到蓄光和自发光。每支蓄光型五行光针分 别制成在太阳光下或在其它光源下分别蓄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针具,将五行光针 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刺入皮肤后持续发出所蓄之五光。本发明对人体无毒、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针柄可配合选择安放强磁块、五味五臭药离子导 入。
具体实施方式
二 一个中央呈凹陷、外形分别可呈圆柱状、圆锥状、饼状的铁、镁等金属体或其合金 体,其中央凹陷部位覆上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该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能在太阳 光下和其它光源下分别能蓄青、红、黄、白、黑光和在黑暗中自发所蓄青、红、黄、白、黑光。将 数个金属体或合金体用镶嵌等方式按针灸光针五行属类与病患具体情况、人体部位经穴五 行分布组合编成一组,所编之组可选择安装强磁块并与脉冲电路连接或与震动器连接同时 做皮肤局部磁疗和按摩。
具体实施方式

非蓄光型五行针灸光针从针尖到针柄的内部中央置一根或多根传导光能的发光 光纤材料,其外周被透明金属体密裹而成,在针柄处通过链接器外接五光光源。光纤发出的 光从针尖和针身部位由内而外透出,即每支针分别制成发出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 五行针灸光针。将五行光针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使用。 针柄可选择安放强磁块、五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具体实施方式
四非蓄光型五行针灸光针的针体内部中央从针尖到针柄做线形光波导孔道的处理, 孔道直径小于48微米,其外周被透明金属密裹而成,在针柄处通过链接器外接五光光源。 光从针尖和针身部位由内而外透出,即每支针分别制成发出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 五行针灸光针。将五行光针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使用。 针柄可选择安放强磁块、五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具体实施方式
五由一个中央呈圆柱状空心、外形分别可呈圆柱状、圆锥状、饼状的铁、镁等金属体 或合金体与一个发光半导体芯片及外延片链接,发光半导体芯片及外延片选择发青、红、 黄、白、黑光的发光管材料,使光从金属体或合金体中央空心通过。半导体芯片外端与电极 连接线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流可调式控制器相连接,金属体或合金体外接一个温度显示 计,调节电流让金属中央温度控制在30度与45度之间。金属体或合金体面接触皮肤,光直 射皮肤。金属体或合金体可选择安放强磁块作磁导入,也可配合药离子作皮肤灸。按人体 部位经穴五行分布和针灸光针五行归类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将数个单体光针组合成一组, 形成脚、肩背、腰、头颈、肘膝等部位的五行针灸光针组合体。本发明使用特点1)本发明需要针灸专业人士、经五行针灸光针使用方法培训后方能操作。2)本发明造价不高、操作简单、安全,且易于推广。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足疗、 肩背疗、肘膝疗、颈疗、腰疗、动物经穴治疗及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补泻理中求,相制与相生,反本与还原,生我生它中,木火土金水,皆有其所主,
子午灵龟诸,临者倍清楚。丙丁离南火,小肠与心红,戊己艮坤土,胃脾中宫黄,
庚辛乾兑金,白肺与大肠,壬癸坎北水,一黑肾膀胱,三焦与心包,连归壬癸方,地异时亦异,症无半丝诳,辨症八纲帮,祛病一针光。
权利要求
一种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的五行针灸光针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将目前传统九针改制为五行针灸光针。其分两种蓄光型和非蓄光型五行针灸光针。
2.采用材质包含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与金属材质结合,将蓄光自发光材质漆 在“针尖和针身部分”的表面达到蓄光和自发光。每支蓄光型五行光针分别制成在太阳光 下或在其它光源下分别蓄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针具,将五行光针按五行归属并结 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刺入皮肤后持续发出所蓄之五光。本发明对人体无 毒、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针柄可配合选择安放强磁块、五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3.将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质嵌入针体的“针尖和针身部分”四周,达到蓄光和自发 光。每支蓄光型五行光针分别制成在太阳光下或在其它光源下分别蓄青光、红光、黄光、白 光、黑光的针具,将五行光针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刺入 皮肤后持续发出所蓄之五光。本发明对人体无毒、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针柄可配合选择 安放强磁块、五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4.一个中央呈凹陷、外形分别可呈圆柱状、圆锥状、饼状的铁、镁等金属体或其合金体, 其中央凹陷部位覆上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该稀土元素激活的发光材料在太阳光下和 其它光源下分别能蓄青、红、黄、白、黑光和在黑暗中自发所蓄青、红、黄、白、黑光。将数个金 属体或合金体用镶嵌等方式按针灸光针五行属类与病患具体情况、人体部位经穴五行分布 组合编成一组,所编之组可选择安装强磁块并与脉冲电路连接或与震动器连接同时做皮肤 局部磁疗和按摩。
5.从针尖到针柄的内部中央置一根或多根传导光能的发光光纤材料,其外周被透明金 属体密裹而成,在针柄处通过链接器外接五光光源。光纤发出的光从针尖和针身部位由内 而外透出,即每支针分别制成发出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五行针灸光针。将五行光 针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使用。针柄可选择安放强磁块、 五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6.针体内部中央从针尖到针柄做线形光波导孔道的处理,孔道直径小于48微米,其外 周被透明金属密裹而成,在针柄处通过链接器外接五光光源。光从针尖和针身部位由内而 外透出,即每支针分别制成发出青光、红光、黄光、白光、黑光的五行针灸光针。将五行光针 按五行归属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属后使用。针柄可选择安放强磁块、五 味五臭药离子导入。
7.由一个中央呈圆柱状空心、外形分别可呈圆柱状、圆锥状、饼状的铁、镁等金属体或 合金体与一个发光半导体芯片及外延片链接,发光半导体芯片及外延片选择发青、红、黄、 白、黑光的发光管材料,使光从金属体或合金体中央空心通过。半导体芯片外端与电极连 接线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电流可调式控制器相连接,金属体或合金体外接一个温度显示计, 调节电流让金属中央温度控制在30度与45度之间。金属体或合金体面接触皮肤,光直射 皮肤。金属或合金体可选择安放强磁块作磁导入,也可配合药离子作皮肤灸。按人体部位 经穴五行分布和针灸光针五行归类并结合患者具体病症将数个单体光针组合成一组,形成 脚、肩背、腰、头颈、肘膝等部位的五行针灸光针组合体。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所述,关于五行光针特征在于将数个单体光针组合 成一组,形成脚、肩背、腰、头颈、肘膝等部位的五行针灸光针组合体与十二经穴五行和治疗 时间配合使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针灸领域,将传统九针改进成五行针灸光针,与十二经穴五行配合治疗达到五行相生相制、提高针灸疗效目的。本发明分蓄光和非蓄光型两种蓄光型制造材质包含利用稀土元素激活的其它材质与铁、镁等金属制成,针灸光针在太阳光下或在其它光源下能蓄青、红、黄、白、黑光,在医疗时会持续自发出所蓄之五光,对人体无毒、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非蓄光型是将透明金属针的针尖至针柄内部做线形光波导孔处理或内置一光纤或用镁和铁等金属体同一个发光半导体芯片制成的五行针灸光针。可附磁及药离子治疗。制成的脚、肩背、腰、头颈、肘膝部位的五行针灸光针组合体,适合医院、专业足疗店和美容店广泛使用。该发明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很好。
文档编号A61H39/08GK101803998SQ20091011620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戴迎霞, 王元格, 王春格 申请人:戴迎霞;王春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