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

文档序号:115433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层状组装技术在疏水基底上
制备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的方法。这种多层膜具有很强的磁共振 信号,如可以修饰在疏水的塑料介入导管表面,从而实现介入磁共振治疗的可视化。
背景技术
介入磁共振成像(Interventional 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应用MRI引 导器械可以方便的达到诊断与治疗的目的(Eur. J. Radiol. 2005, 56, 130)。其主要特点包 括1)实时或接近实时的图像显示;2)容积成像;3)交互式容积成像和数据显示;4)在手 术容积内自由导航;5)成像与治疗相结合。作为介入导向工具,MRI具有其它影像学方法 无法比拟的优势,其组织对比优良,空间分辨率达亚毫米级,对病变定位及其介入引导均有 益,更重要的是MRI具有多平面和三维容积重建的能力,可全面评价介入靶灶与邻近组织 的重要解剖关系。 在诊断时我们往往需要跟踪进入体内的介入器具,所以介入器具的可视化就变得 十分的重要。一般的介入导管是塑料的,塑料在磁共振诊断时不能被成像;如果将介入导管 用金属制作,那么它将带来巨大的金属伪影,近而影响诊断与治疗。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塑 料介入导管表面修饰有磁共振信号的多层膜来解决。 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强的磁共振信号,那么在塑料介入导管表面修饰含有磁性纳米 粒子的多层膜则可以实现塑料介入导管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可视化。然而直接在疏水的塑料 表面修饰磁性纳米粒子是很困难的,如果利用聚合物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则有可能会实现 其在疏水基底上的沉积。聚合物微凝胶是包覆纳米粒子的很好的材料。聚合物微凝胶是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它的成份与普通凝胶一样,可以分为三维聚合物网络骨架和流动相 (一般为溶剂)两部分。聚合物微凝胶内部拥有敞开的网络结构,表面和内部带有大量功能 性基团。聚合物微凝胶的尺寸在lnm 1 ii m间,可以自由调控,并且可以作为合成无机纳 米粒子的模板。这样就可能实现聚合物微凝胶包覆的磁性纳米粒子应用于具有磁共振信号 多层膜的制备。 层状组装技术,作为超分子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 简单易行的涂层制备方法(Science 1997,277,1232 ;Adv. Mater. 1999,11,1139 ;Chem. Comm皿.2007, 1395-1405)。与其他成膜技术相比,层状组装技术具有很多优点1)可供层 状组装技术选择的成膜的物质种类非常丰富;2)成膜不受基底种类、形状、大小等的限制, 层状组装技术特别适合于在一些非平面的或具有复杂形状的基底表面制备多层膜;3)层 状组装技术特别适合于制备复合膜,膜的化学组成和厚度、表面形貌可控,并可以实现不同 组分在膜中的纳米复合;4)层状组装技术容易实现与现有的微加工技术的结合,制备具有 微纳结构的膜材料;5)层状组装膜的制备过程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方便大规模 生产。这些优点使得层状组装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最有前景的构筑功能性膜 材料的技术之一。目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多层膜已经被制备出来,并且已经证明层状组装技术是一种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膜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如何利用 层状组装技术并结合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微凝胶的一些优势在疏水的磁共振介入 导管材料表面制备出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正是我们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层状组装技术,提供一种在疏水的塑料介入导管等材料表面 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A.在水溶液中用氧化剂将含羟基的聚合物的部分羟基氧化为醛基,然后加入含氨 基的聚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化学交联得到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 B.在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原位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得到含有四氧化三铁 纳米粒子的磁性微凝胶水溶液; C.将塑料基底浸入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5 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聚合物微凝 胶水溶液中取出,水洗除去基底表面物理吸附的物质后经^吹干; D.将上步骤基底浸入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5 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负聚电解质 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吹干完成前体膜的制备; E.将上步骤基底浸入磁性微凝胶水溶液中5 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磁性微凝胶 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N2吹干; F.将上步骤基底浸入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5 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负聚电解质 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吹干完成一个膜沉积周期; G.重复步骤E、F,从而在塑料基底上得到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 具体描述如下 1.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 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具有空间网络结构并且能够随外界条件改变发生溶胀现象 的交联聚合物微粒。由于聚合物微凝胶内部有很大的空腔及剩余电荷,而且还会根据外界 条件(如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的变化发生溶胀和消溶胀的现象,所以微凝胶被广泛应 用于以下几点1)客体分子(主要为药物分子)的装载与缓释;2)聚合物微凝胶应用于光 子晶体的合成;3)以聚合物微凝胶为模板制备无机纳米粒子。 本发明就是以聚合物微凝胶为模板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首先我们需要制备能够 作为模板的聚合物微凝胶。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2种即化学法和物理法。本 发明的聚合物微凝胶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首先将含羟基的聚合物,如透明质酸(HA)、葡 聚糖(Dex)等的羟基在水溶液中用氧化剂部分氧化为醛基。氧化剂包括三氧化铬,高碘酸 钾,高碘酸钠等。含羟基的聚合物的羟基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0 : 1 100 : l;然后 使氧化后的含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氨基的聚合物,如聚乙烯基亚胺(PEI)、壳聚糖(CHI)、聚 烯丙基胺盐酸盐(PAH)等在碱性(pH值为7 14,用氢氧化钠调节体系的pH值,用pH计检 测体系的PH值)水溶液中直接化学交联,继而制备了带有大量剩余氨基的聚合物微凝胶, 其中含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氨基的聚合物的单体摩尔比为1 : 5 1 : 50; 进一步地,含羟基的聚合物的羟基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0 : 1 50 : i,含 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氨基的聚合物的单体摩尔比为i : io i : 40。
2.磁性微凝胶的制备 共沉淀法是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经典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在水溶液中同时水 解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的方法来实现金属氧化物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其中最典型的是用 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在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实际制备中可以具体采用下述三 种反应方式Fe"氧化法,Fe"还原法和共水解法。比较这三种反应方式,共水解法由于操
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极易实现和推广,是目前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的主要方法,因此更多 人倾向采用这种方法来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本发明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是以聚合物微凝胶为模板采用共水解法制备的,即 同时水解按一定比例(Fe"与F^+的物质的量比为l : 10 10 : l)混合的二价和三价铁 离子来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其方法如下在聚合物微凝胶中加入二氯化铁和三氯化
铁(二氯化铁与三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比为i : io io : i,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 的量与聚合物微凝胶中含氨基的聚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i : io i : ioo),然后加入氨 水(氨水的物质的量与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的比为io : i ioo : i)进行 水解,从而制备了聚合物微凝胶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进一步地,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与聚合物微凝胶中含氨基的聚合物
的物质的量的比为i : 30 i : 80,氨水的物质的量与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 的比为30 : i 80 : i。
以聚合物微凝胶为模板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优点如下1)聚合物微凝胶
有助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分散,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粒径均一,无聚集现象,并
表现出很好的超顺磁性。2)以聚合物微凝胶为模板制备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包覆有
带氨基的聚合物微凝胶,可以直接用来构筑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以实现其功能。 本发明的聚合物微凝胶内部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可以与铁离子稳定的配位。 在聚合物微凝胶存在的条件下同时水解Fe2+和Fe3+,获得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四氧化三 铁纳米粒子通过配位和静电作用与聚合物微凝胶结合形成磁性微凝胶。本发明的磁性微凝 胶中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占磁性微凝胶总质量的1% 40%。
3.层状组装膜的制备 本发明用来构筑多层膜的塑料基底是磁共振介入导管常用塑料材料,如聚乙烯、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基底分别用四氢呋喃、甲醇、水超声清洗
以除去表面杂质。 1)构筑基元的选择 由于本发明膜制备的基底是疏水的塑料,因此采用一般的物质是很难实现其表面 修饰的。当然可以通过表面亲水化处理改变塑料表面的亲疏水性质,以便于膜的构筑。但 是表面亲水化处理需要使用一些仪器,操作不方便。并且表面亲水化处理可能会改变塑料 的某些性质,对进一步应用埋下隐患。 本发明使用的聚合物微凝胶则能够直接在亲水和疏水的基底上沉积而不需要任 何的基底修饰或前处理,从而大大方便了塑料介入导管常用材料的修饰。聚合物微凝胶和 磁性微凝胶相当于聚阳离子构筑基元,其各自水溶液的浓度在O. 1 100mg/mL之间,pH值 在1 14之间。而聚阴离子构筑基元采用聚丙烯酸(PAA)、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等,其水 溶液浓度在0. 1 100mg/mL之间,pH值在1 14之间。聚阳离子构筑基元和聚阴离子构筑基元通过静电力相互结合,其反应单体摩尔比为i : io io : i; 进一步地,聚阳离子构筑基元水溶液的pH值在3 ll之间,聚阴离子构筑基元水
溶液的pH值在3 11之间。 2)疏水基底上多层膜的制备 疏水基底一般来说是很难进行直接修饰的,通常需要经过多步处理使基底表面带 有功能性基团(如羟基等),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修饰。但是聚合物微凝胶则能直接沉 积在疏水的基底上。其原因是聚合物微凝胶含有大量的疏水的官能团,能够与疏水的基底 发生疏水_疏水相互作用,从而实现了膜在疏水基底上的直接构筑。另外,聚合物微凝胶还 含有大量的自由的氨基,在大范围pH值条件下带有大量的正电荷,这样就可以方便的通过 层状组装技术进行下一步的负聚电解质的沉积。为了得到更加均匀平整的膜,首先在塑料 基底上沉积一层聚合物微凝胶/聚阴离子以消除基底干扰,其方法是将塑料基底依次浸泡 在聚合物微凝胶和聚阴离子的溶液中5 30分钟。然后再依次浸泡在含有四氧化三铁的 磁性微凝胶和聚阴离子的溶液中5 30分钟,重复该步骤,就可以在疏水的塑料基底上利 用层状组装技术制备厚度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含量可控的层状组装多层膜。
4.磁性层状组装凝胶膜应用于磁共振成像 空白的塑料在磁共振成像中很难分辨,但修饰有磁性多层凝胶膜的塑料可以在
1.5特斯拉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下清晰的看到。这是由于膜中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它能
够产生微小的金属伪影以便在磁共振成像下观测;同时微小的金属伪影又不会对诊断及治
疗造成任何的影响。所以本发明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完全可以应用到磁共振介入器
具(尤其是疏水的塑料介入导管)的修饰,以达到跟踪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本发明结合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中含有大量能在磁共振成
像中产生信号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且膜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可以通过调控膜的制备参
数而方便的进行调控。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膜的制备不
受基底限制,基底可以是任何形状,任何材料的,所以该膜可以在一些具有复杂形状的塑料
介入导管表面方便的制备,从而实现其在磁共振诊断中的可视化。另外,这种磁共振可见性
增强膜稳定性好,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完全基于水溶液,所用的原料无毒无害,因此这
种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诊断与辅助治疗。


图1 :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聚乙烯基亚胺_透明质酸微凝胶(Fe304@PEI-H microgels)的磁化率曲线,插图是Fe304@PEI-Hmicrogels在低外磁场下的磁化曲线;
图2 :石英微重量天平(QCM)的石英振荡器上组装多层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过 程中振荡器的频率降低与组装层数的关系曲线图; 图3 :空白的聚乙烯基底(下)及生长有多层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聚乙烯基底 (上)的数码照片; 图4 : (a)空白聚乙烯基底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b)聚乙烯基底生长3个周期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表面SEM照片;
(c)聚乙烯基底生长5个周期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表面SEM照片;
(d)聚乙烯基底生长7个周期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表面SEM照片;
(e)聚乙烯基底生长10个周期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表面SEM照片;
(f)聚乙烯基底生长10个周期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切面SEM照片;
图5 :膜表面的接触角随沉积层数的变化曲线; 图6 :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在生理盐水中超声10分钟前后的紫外曲线图。
图7 :空白聚乙烯基底(下)及长有多层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聚乙烯基底(上)
在磁共振(MR)下的成像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一些实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和结果,而不是要用这些实例 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 透明质酸(HA)水溶液4mL (浓度为40mg/mL)中加入三氧化铬水溶液lmL (浓度为 5mg/mL),室温下避光搅拌12小时。然后向其中加入聚乙烯基亚胺(PEI)水溶液10mL(浓度 为40mg/mL),并向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至pH值为10 (利用pH计检测溶液的pH值)。 这时透明质酸氧化后得到的醛基就会和聚乙烯基亚胺的氨基在水溶液中直接化学交联从 而形成聚乙烯基亚胺-透明质酸微凝胶(PEI-H microgels)。产物PEI-H microgels水溶 液利用截流分子量为8000的渗析袋渗析三天除去其中的杂质离子(杂质离子包括钠离 子、铬离子等),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得PEI-H microgels水溶液浓度为5. 6mg/mL。
此例中,含羟基的聚合物的羟基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33 : 1。改变该比例可 以改变合成的聚合物微凝胶的尺寸。该比例为IOO : l时,只有少量羟基被氧化为醛基,这 时合成的聚合物微凝胶的尺寸会比较小;该比例为IO : l时,大量羟基被氧化为醛基,这时 合成的聚合物微凝胶的尺寸会比较大。 此例中,含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氨基的聚合物的单体摩尔比为1 : 23。如果该比例
为i : 5时,聚合物微凝胶会带有较少的氨基,不利于下一步的反应;该比例为i : 50时,聚
合物微凝胶中的含羟基聚合物的含量是很小的,这样合成的聚合物微凝胶的体积会很小。
实施例2 :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的制备 混合0. 016g三氯化铁(0. 1,1) 、0. 0064g 二氯化铁(0. 05,1)和10mL实施例 l制备的聚乙烯基亚胺-透明质酸微凝胶(5.6mg/mL),搅拌20min。向上述混合物中加入 0. 5mL氨水(14mol/L)水解,继续搅拌10min后,获得黑色均一的磁性微凝胶水溶液(Fe304@ PEI-H microgels)。合成的磁性微凝胶水溶液浓度为6. 8mg/mL,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在磁 性微凝胶中的质量含量为17%。反应过程中始终用氮气保护。溶液须密封保存在4t:条件 下。如图l所示,Fe304@PEI-H microgels在外加磁场为零的条件下不显磁性,在外加磁场 不为零的条件下显磁性,所以含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是超顺磁性的。
此例中,Fe"与F^+的物质的量比为1 : 2。若该比例为1 : IO,此时反应会趋向 生成Y-Fe203JS ^干6203也能够产生磁共振信号,所以对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不会造 成影响;若该比例为IO : 1, F,会有剩余,不过可以通过渗析的方法除去,即利用截流分 子量为8000的渗析袋渗析三天除去其中的杂质离子。 此例中,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与聚合物微凝胶中含氨基的聚合物的
单体物质的量的比为i : 62。该比例为i : io时,聚合物微凝胶中含氨基的聚合物的量比较少,可能会不足以完全包覆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该比例为l : ioo时,生成的四 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占磁性微凝胶的质量分数较低,即有磁共振信号的物质含量较低,不利 于实现其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功能。 此例中,氨水的物质的量与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的比为47 : 1。该
比例为io : i时,由于氨水挥发等原因,可能导致氨水量不足,使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进
行的不彻底;该比例为100 : l时,氨水过量,需要进一步的渗析将其除去。 实施例3 :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多层膜的制备将聚乙烯基底分别浸泡在PEI-H microgels(lmg/mL,pH = 10)和聚丙烯酸(PAA)
溶液(lmg/mL, pH= 10)中各15分钟,实现前体膜的制备。然后交替浸泡在Fe304@PEI_H
microgels(lmg/mL, pH = 10)和PAA溶液(lmg/mL, pH = 10)中各15分钟,重复此步骤即
得到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多层膜。每步浸泡取出后都经过水洗及K吹干的过程。图
2利用石英微重量天平监测了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多层膜的生长过程。说明了该多
层膜呈线性生长趋势,即随沉积层数的增加,多层膜的质量线性增加。此例中,PEI-H microgels和PAA溶液的浓度均为lmg/mL, pH值均为10。改变溶
液浓度不会对膜的构筑产生影响,只是如果溶液浓度过低,溶质过少,则需要频繁更换溶液
以保证有足够的溶质在溶液中;如果浓度过高,会导致溶质的浪费。改变溶液的pH值会对
膜的构筑产生直接的影响。如PH为1或14时,功能性基团会不带电荷或带电量很少,对膜
的构筑不利。 图3是空白的聚乙烯基底(下)及生长有多层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聚乙烯基底 (上)的数码照片。空白的聚乙烯基底是无色的,生长有多层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聚乙烯 基底显淡棕色。颜色的差异能够说明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成功生长在了聚乙烯基底上。
图4是空白聚乙烯基底(a)及在聚乙烯基底生长了 3(b)、5(c)、7(d)、10(e)个周 期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表面扫面电子显微镜照片,(f)是在聚乙烯基底生长的io周期磁 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切面扫面电子显微镜照片。空白的聚乙烯基底是比较粗糙的,而随着 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生长,表面变得越来越平。10周期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厚度大约 250nm。 图5是多层膜表面接触角的表征。空白的聚乙烯基底是疏水的,接触角大约96度; 而沉积了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后,基底变成了亲水的,接触角大约51度。这些实验证明了 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在疏水的聚乙烯基底上的成功构筑。 如图6所示,膜在生理盐水中超声10分钟前后的紫外曲线基本重合,这说明多层
膜没有被破坏,这种膜在聚乙烯基底上是十分稳定的,这就为实际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4 :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多层膜应用于磁共振成像 空白的聚乙烯以及修饰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10周期多层膜的聚乙烯
浸泡在酸奶中,在1.5特斯拉的磁共振仪器上进行成像。如图7所示,空白的聚乙烯(图7
下)是在磁共振仪器上无法分辨的,而修饰有磁性微凝胶多层膜的聚乙烯(图7上)是可
以在磁共振仪器上清晰看到的。图7中的黑色圆圈是酸奶中气泡产生的。 另外,修饰有5个周期的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微凝胶多层膜的聚乙烯也能
够在磁共振成像中产生信号。只是可见性低于修饰有IO周期多层膜的聚乙烯。所以,可以
通过调控多层膜的沉积层数来调控多层膜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能力。
权利要求
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步骤如下A.在水溶液中用氧化剂将含羟基的聚合物的部分羟基氧化为醛基,然后加入含氨基的聚合物,在碱性水溶液中化学交联得到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B.在上步骤制备的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原位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得到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磁性微凝胶水溶液;C.将塑料基底浸入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5~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取出,水洗除去基底表面物理吸附的物质后经N2吹干;D.将上步骤塑料基底浸入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5~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N2吹干完成前体膜的制备;E.将上步骤塑料基底浸入磁性微凝胶水溶液中5~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磁性微凝胶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N2吹干;F.将上步骤塑料基底浸入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5~30分钟,然后将基底从负聚电解质水溶液中取出,水洗后经N2吹干完成一个膜沉积周期;G.重复步骤E、F,从而在塑料基底上得到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塑料基底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羟基的聚合物为透明质酸或葡聚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氨基的聚合物为聚乙烯基亚胺、壳聚糖或聚烯丙基胺盐酸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负聚电解质为聚丙烯酸或聚苯乙烯磺酸钠。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氧化剂为三氧化铬、高碘酸钾或高碘酸钠。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含羟基的聚合物的羟基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比为IO : 1 100 : l,含羟基的聚合物与含氨基的聚合物的单体摩尔比为i : 5 i : 50。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合物微凝胶水溶液中原位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是在聚合物微凝胶中加入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二氯化铁与三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比为i : io io : i,二氯化铁 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与聚合物微凝胶中含氨基的聚合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为i : io i : ioo,然后加入氨水进行水解,氨水的物质的量与二氯化铁和三氯化铁的总物质的量的 比为io : i ioo : i,从而制备了聚合物微凝胶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9. 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微凝胶、磁性微凝胶和负聚电解质水溶液的浓度为0. 1 100mg/mL, pH值为 1 14。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的方法,其特 征在于在含有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磁性微凝胶水溶液中,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占磁性 微凝胶总质量的1 % 40 %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层状组装技术在疏水基底上制备含有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多层膜的方法。这种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不但具有良好的磁共振成像信号,并且可以制备在疏水的塑料介入导管表面,从而实现了塑料介入导管的可视化。本发明结合层状组装技术制备的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不但可以在平面基底进行制备,同时也可以在一些具有复杂形状的介入器具表面方便的制备,从而实现其在磁共振诊断中的可视化。另外,这种磁共振可见性增强膜稳定性好,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完全基于水溶液,所用的原料无毒无害,因此这种方法有望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诊断与辅助治疗。
文档编号A61L29/04GK101693128SQ20091021774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1日
发明者孙俊奇, 王旭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