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645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系统,尤指一种改进后降低成本的医 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心供氧系统的逐渐推广,为了提高医院的医护水平,对 医院内病人提供效果更好的护理水平,许多医院都开始使用负压吸 引系统,传统的负压吸引系统通常是采用独立的机械吸引设备来实 现,这些独立的机械吸引设备不仅会占用较大医护空间,而且容易 出现故障,因此不便于经常使用,影响了医院的医护水平,目前, 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已取代传统的机械吸引设备,相对于这些传统的 机械吸引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存在着用途很广,操作简单,救 治快捷的优点,主要用于吸除痰、血、脓及其他体内污物的医治环 节,并且能够有效改善病房环境,减轻了医护人员体力劳动,并且 吸引连续不断并随时可用,大大提高了疗效。中心负压吸引系统通 常包括用于产生负压的中心负压吸引站和负压吸引管路构成,中心 负压吸引站由真空泵、真空罐、气液分离器、阀门、电控柜和电磁 阀等组成,电控柜和电磁阀控制真空泵起动和停机,将真空罐内的
负压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通常当真空罐内负压达0.07Mpa时真空 泵自动停机;真空罐内负压使用到0.03Mpa时,真空泵自行启动, 该控制泵自动开启关闭的压力上下限可按医院要求调整,真空泵的启动与关闭可自动也可手动,从而保持适当的负压,负压吸引管路 包括管道和附件,中心负压吸引站的负压经负压吸引管路输送到盒 式终端、组合终端或吊塔终端处,与吸引终端连接,通常吸引终端 通过插拔式自封快速插头与盒式终端、组合终端或吊塔终端快速密 封连接,在医院手术室、抢救室、治疗室和各个病房的终端处产生 吸力,从而为医疗病患者提供医护服务,尤其是使用于手术室、监 护室和抢救室,不仅提高医院的等级,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医疗水 平和效率,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中心负压吸引系统在出现时,人们从安全的角度考虑, 一直是 采用管路较为牢固的金属管道,较粗的主管路采用粗大的镀锌钢管, 而在病房内的总管则采用较细的镀锌管,在病房内支管采用较细且 易弯曲的铜管,后来的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一直沿用这种设计,由于 这些金属管路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最重要的是管路连接施工难度 较大,使得整个系统造价成本居高不下,较高的成本阻碍了该中心 负压吸引系统在医院的广泛安装和普及,不利于对病人实施多种有 效救治,目前只有少数一些大中型医院使用了这种中心负压吸引系 统,降低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成本使其在医疗机构中普及,从而减 少患者医疗成本,提高社会福利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负压输气管道采用高分 子材料的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从而大大降低安装使用成本 的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和包 括有电源的中心负压吸引站、吸引终端一起构成医用中心负压吸引 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站由真空泵、真空罐、阀门、单向阀、压力自 动控制电控装置构成,电源与真空泵和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连接, 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与真空泵和真空罐连接,真空泵的吸气口通 过单向阀后与真空罐连接,真空泵与阀门密封连接,负压吸引管路 包括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负压输送管路的主管路与真空罐密 封连接,分管路与主管路导通并分布到医护病房中,支管路一端与 分管路连接,另一端的端口分布到医护病房的病床前用于与吸引终 端连接,该负压吸引管路的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均采用无毒的 塑料管道,该主管路与真空罐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主管路 与分管路之间采用胶水管口密封连接,主管路和分管路的两端口处 均为齐口,分管路与支管路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分管路与 支管路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通常为降低成本,该分管路上 可直接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内直接设置有内螺纹,支管路通过一连 接管头与该分管路连接,该连接管头的一端与支管路密封连接,另 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分管路上通孔内所设的内螺纹直接 密封连接。
上述的主管路和分管路为硬质聚氯乙烯(PVC-U管),所述的支 管路采用聚氨酯管(PU管)。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的负压 输送管路采用了较为便宜的塑胶管,特别是采用了无毒的硬质聚氯乙烯(PVC-U管)作为主管路和分管路,以及采用聚氨酯管(PU管)
作为支管路,因此不仅能够大幅减低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 所用的管路材质的成本,而且由于塑料材质的管道安装方便,可以 有效地降低安装的人力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费用,通常以管路长
度为1000米计算,其节约的成本超过50%以上,而且管路越长成本 节约越多,因此便于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在医疗机构的推 广,最终降低社会医疗和救护的成本,提高人们的医疗福利,此外, 采用聚氯乙烯和聚氨酯管的负压输送管路不仅不会产生锈斑造成管 路内污染,而且寿命还会提高一倍,线路的结构便于改装,维护也 较为方便,最终大大降低使用的实际成本。
为便于说明和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详细内容及技术,以下兹就配 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一种具体实 施例的系统结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和 包括有电源(图中未示出)的中心负压吸引站和吸引终端一起构成 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站由真空泵l、真空罐3、阀 门8、单向阀2、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构成,电源与真空泵l和压 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连接,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与真空泵1和真 空罐3连接,真空泵1的吸气口通过单向阀2后与真空罐3连接,真空泵1通与阀门8密封连接,负压吸引管路包括主管路4、分管路 6和支管路7,负压输送管路的主管路4与真空罐3密封连接,分管 路6与主管路4导通并分布到各个楼层5中的医护病房9中,支管 路7—端与分管路6连接,另一端的端口分布到医护病房9的病床 前用于与吸引终端连接,该负压吸引管路的主管路4、分管路6和支 管路7均采用无毒的塑料管道,该主管路4与真空罐3之间采用螺 纹管口密封连接,主管路4与分管路6之间采用胶水管口密封连接, 分管路6与支管路7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通常为降低成本, 该分管路6上可直接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内直接设置有内螺纹,支 管路7通过一连接管头与该分管路6连接,该连接管头的一端与支 管路7的一端密封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分管路6 上通孔内所设的内螺纹直接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该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的主管路4和分管路6 为硬质聚氯乙烯(PVC-U管),所述的支管路7采用聚氨酯管(PU管)。 此外,由于硬质聚氯乙烯管(PVC-U管)材料和聚氨酯管(PU管) 具有耐腐蚀性和柔软性好、强度高的优点, 一般售价比镀锌管和不 锈钢管便宜30%以上,且产品重量轻,管路连接方便快捷,通常采用 粘接连接、弹性密封圈连接、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等几种管路连接 方法,总体的施工成本也可以大为降低,以管路长度为1000米计算, 其节约的成本超过50%以上,而且在使用中几乎不需要进行维护,使 用户的实际使用成本得到更多的节减,从而便于在各种医疗机构中 普及。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和包括有电源的中心负压吸引站、吸引终端一起构成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系统,中心负压吸引站由真空泵、真空罐、阀门、单向阀、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构成,电源与真空泵和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连接,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与真空泵和真空罐连接,真空泵的吸气口通过单向阀后与真空罐连接,真空泵与阀门密封连接,负压吸引管路包括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负压输送管路的主管路与真空罐密封连接,分管路与主管路导通并分布到医护病房中,支管路一端与分管路连接,另一端的端口分布到医护病房的病床前用于与吸引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吸引管路的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均采用无毒的塑料管道,该主管路与真空罐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主管路与分管路之间采用胶水管口密封连接,分管路与支管路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主管路和分管路为硬质聚氯乙烯,所述的支管路采用 聚氨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中心负压吸引管路系统,包括电源、中心负压吸引站、负压输送管路和吸引终端构成,中心负压吸引站由真空泵、真空罐、阀门、单向阀、压力自动控制电控装置构成,真空泵与阀门密封连接,负压吸引管路包括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负压输送管路的主管路与真空罐密封连接,分管路与主管路导通并分布到医护病房中,支管路一端与分管路连接,另一端的端口分布到医护病房的病床前用于与吸引终端连接,该负压吸引管路的主管路、分管路和支管路均采用无毒的塑料管道,该主管路与真空罐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主管路与分管路之间采用胶水管口密封连接,分管路与支管路之间采用螺纹管口密封连接。
文档编号A61M1/00GK201375696SQ2009200512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7日
发明者阳 刘 申请人:阳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