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5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类,具体是涉及一种艾灸罐。
背景技术
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 代医学家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风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医疗方法,灸,可以温通经脉,驱寒祛湿,对穴位进行 艾灸对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传统的艾灸方式是将艾绒巻成烟状,将其端部点燃,用手拿着,让燃部 对准穴位火灸。采用此法,如艾巻放得远效果差,放得近则会灼伤皮肤,而 且需专门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只能在医院进行,造成 使用的不便。
随着艾灸方法的广泛应用,社会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艾灸盒。将艾条固 定在盒内燃烧,然后扣在人体穴位上进行治疗,简化了中医灸疗方法的操作. 但是现有产品存在以下问题:不安全,随着艾条燃烧,当到达艾灸盒的端口 时脱落,容易造成火灾;艾条的推进不便,需要用手挤压艾条;温度调控不 便,无法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距离人体高度;燃烧产生热量造成外壳烫手, 使用不便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艾灸罐, 该艾灸罐为双层外壳设计,并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主罐体和罐脚,高度可自 由调节,并在传统插艾孔处设置艾条推进管和固定管,可灵活送出艾条。
3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艾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下端设有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 述艾灸罐还包括有固定管,以及套装于固定管内腔的艾条推进管;其中所述 固定管与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一端伸入罐体内,并连接有呈中空 状的燃艾腔。
所述的罐体由主罐体和罐脚组成,二者之间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所述 固定管与主罐体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罐体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金属内层,外层为隔热层。
所述的主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
所述的燃艾腔与固定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燃艾腔呈椭球状。
所述的燃艾腔的外壁呈栅栏状。
所述的燃艾腔的侧壁均匀设置有不少于4个沿其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长孔。
所述燃艾腔的下端设置有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自动推进艾条,艾条过度燃烧时不会造成脱落, 安全方便;艾疗时温度调控方便,可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与人体之间的位置, 提高灸疗效果;双层外壳,金属内胆可防范火种隐患,隔热外层保证使用时 外壳温度适宜。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I;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 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标号1-17分别表示主罐体l、隔热外层2、金属内层 3、罐脚4、防护网5、罐脚通气孔6、罐体通气孔7、穿带环8、橡皮带9、 固定管10、卡环11、艾条推进管12、弹簧13、燃艾腔14、长孔15、圆孔 16、隔离件17。
如图l-2所示,本实施例中艾灸罐由罐体和燃艾器组成。
罐体包括主罐体1和罐脚4,主罐体1和罐脚4通过螺纹连接,使用中 旋转主罐体1起到调节高度的作用,可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与人体之间的位 置。其中主罐体l为双层结构,其内层为金属内层3,外层为隔热外层2, 金属内层3和隔热外层2之间通过数个对称分布的隔离件17连接固定,金 属内层3起到支撑和耐高温的作用,避免艾条烧坏罐体,隔热外层2防止燃 烧产生热量造成的外壳烫手。主罐体l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贯穿金属内层 3和隔热外层2的罐体通气孔7,其外壁上对称固定设置两个穿带环8用来 捆绑橡皮带9,以便于使用者固定艾灸罐。罐脚4内设置防护网5,以避免 艾条燃烧产生的灰烬洒落使用者身上,保证使用者的安全。罐脚4上还开设 有罐脚通气孔6,罐体通气孔7和罐脚通气孔6的作用均为及时散发艾条燃 烧产生的多余热量,以免温度过高造成无法使用。
燃艾器包括固定管10、艾条推进管12和燃艾腔14组成,其中固定管 10为一中空圆管,其一端通过卡环11固定于主罐体1的上端,另一端伸入 主罐体1内,并连接通过螺纹有中空的燃艾腔14。艾条推进管12的一端插 fe于固定管10的内腔中并设置有数个外翘的弹性卡片,其另一端伸出固定 管10并具有圆环形外沿,便于推进艾条。艾条推进管12伸入固定管10的 部分套装有弹簧13,弹簧13起到按下艾条推进管12后自动回弹的作用。显 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认识到,本实施例中弹簧13也可安装至艾条推 进管12的外端(如图2所示),其为业界习见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燃艾腔14呈中空的椭球状,其内腔为艾条燃烧处,为及时传导热量,燃艾腔14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6个沿其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长孔15,其下端 也设置一圆孔16。当艾条被艾条推进管12推至尽头时会掉落至燃艾腔14中, 为避免艾条头直接从圆孔16中落至防护网5将其烧穿,圆孔16的直径应小 于艾条的直径。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按照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 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 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在本实施例 中提及的主罐体1和罐脚4之间的连接选用的是螺纹连接,其他业界习见的 调节高度的结构,如扣件连接或其他等同方式均可替代。上述实施例中对于 长孔15数量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此,可根据具体需求,在满足其他条件 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对数量进行任意增减,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艾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下端设有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罐还包括有固定管,以及套装于固定管内腔的艾条推进管;其中所述固定管与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一端伸入罐体内,并连接有呈中空状的燃艾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由主罐体 和罐脚组成,二者之间通过螺纹或卡扣连接,所述固定管与主罐体上 端固定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罐体为双层 结构,其内层为金属内层,外层为隔热层。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罐体的 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艾腔与固定 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艾腔呈 椭球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艾腔的外壁 呈栅栏状。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艾腔的侧壁 均匀设置有不少于4个沿其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长孔。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艾腔的下端设 置有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械类,具体是涉及一种艾灸罐,该艾灸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下端设有防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罐还包括有固定管,以及套装于固定管内腔的艾条推进管;其中所述固定管与罐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一端伸入罐体内,并连接有呈中空状的燃艾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自动推进艾条,艾条过度燃烧时不会造成脱落,安全方便;艾疗时温度调控方便,可精确控制艾条燃烧点与人体之间的位置,提高灸疗效果;双层外壳,金属内胆可防范火种隐患,隔热外层保证使用时外壳温度适宜。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1418860SQ20092007236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李宗铭 申请人:上海铭记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