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多孔β-TCP的骨移植载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5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梯度多孔β-TCP的骨移植载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梯度多孔P-TCP的骨移植载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移植载体,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梯度多孔13-TCP的骨移 植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交通事故和创伤造成的合并大段骨缺损的开放性骨折越来越 多。对于这些存在污染、甚至就诊时就已经感染的骨缺损和骨折的治疗,传统多采用一期清 创,然后全身抗感染治疗,待明确感染被控制后再二期进行植骨修复骨缺损和骨折内固定。 这样治疗周期长,期间静脉抗生素的应用会出现如菌群失调等并发症,长期卧床也会造成 如"骨折病"等新问题,植骨时来源有限的自体骨常不能满足填充大段骨缺损的要求,这些 都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创伤,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如何将二期修复变为一期修 复,来源充足、同时兼顾骨修复和抗感染的骨移植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磷酸三钙(|3 -TCP)多孔生物陶瓷是一种可降解的骨引导材料,它对骨缺损的 修复越来越得到应用者的推崇。近年来有学者探索研究该类陶瓷作为药物或活性蛋白的 载体,使其有缓释作用。成骨活性蛋白(BMP-2)已被公认具有骨诱导作用,即从周围组织 募集间充质干细胞,促使其向成骨方向分化。但是该物质在缺乏载体的情况下局部发挥作 用比较短暂,因此有学者应用P -TCP陶瓷复合BMP-2,使骨折治疗部位有持久释放足量的 BMP-2,达到促进骨愈合作用。在抗菌素使用中,局部用药与全身静脉用药相比,前者有着局 部药物浓度高和全身药物毒性小等优势,所以复合抗生素的P-TCP局部植入也被探索用 于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P-TCP陶瓷的微结构(孔、内连接和孔隙率)是影响药物或活性 物质复合和缓释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P-TCP陶瓷复合抗生素(庆大霉素)或BMP-2 达到最佳缓释效能所需的材料参数是不同的。同时复合抗菌素和成骨活性蛋白并发挥两种 不同成分的最佳缓释效能的载体材料的构建,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尚无 报道应用P-TCP多孔生物陶瓷既复合抗菌素又复合生物活性蛋白,使其同时发挥骨诱导 和抗感染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复合抗菌素又复合生物活性蛋白的梯度多孔 I3-TCP的骨移植载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种梯度多孔|3 -TCP的骨移植载体,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外周呈柱状结构,骨移植 载体内部设有大微孔和小微孔,大微孔的孔长径100-300 ii m,小微孔的孔长径1-10 ii m,大 微孔的孔隙率为55-65%,小微孔的孔隙率5-15%,所述的骨移植载体长为15-25mm,径长 为8-12mm。 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外周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的骨移植载体长为20mm,径长为 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
3隙率10%。 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包括中央部和外周部,中央部为髓芯柱状结构,外周部呈圆柱 状结构,中央部设有小微孔,外周部设有大微孔。 所述的骨移植载体的中央部长为20mm,长径为2mm,外周部长为20mm,长径为 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 隙率10%。 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包括中央部和外周部,中央部为髓芯柱状结构,外周部呈圆柱 状结构,中央部设有大微孔,外周部设有小微孔。 所述的骨移植载体的中央部长为20mm,长径为2mm,外周部长为20mm,长径为 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 隙率10%。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制备过程简单,常温常压下既可以完成,不涉及另外的化学试剂,提 供了制备的安全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2、本实用新型既复合抗菌素又复合生物活性蛋白,使其同时发挥骨诱导和抗感染 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微孔的孔径和孔隙数据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抗菌素和生物活性 蛋白达到最佳缓释效能。


图1是梯度多孔|3 -TCP的骨移植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梯度多孔13 -TCP的骨移植载体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中央部 2.外周部 11.小微孔 21.大微孔 请参看图1,图1是梯度多孔13 -TCP的骨移植载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骨移植载体 包括中央部1和外周部2,中央部1为髓芯柱状结构,外周部2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的骨移 植载体的中央部1长为20mm,长径为2mm,外周部2长为20mm,长径为10mm。请参看图2,图 2是梯度多孔13 -TCP的骨移植载体的截面示意图,所述的中央部1设有小微孔11,小微孔 的孔长径6iim,小微孔的孔隙率10X (小微孔的孔隙率小微孔体积占骨移植载体体积的 百分比)。外周部2设有大微孔21,大微孔的孔长径150ii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X (大 微孔的孔隙率大微孔体积占骨移植载体体积的百分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骨移植载体中央部可以设有大微孔,外周部设有小微 L。利 用液体浸润法、冷冻干燥法将抗菌素复合到小微孔中,利用液体浸润法、冷冻干燥法将生物 活性蛋白复合到大微孔中。这样,既复合抗菌素又复合生物活性蛋白的骨移植载体,使其同 时发挥骨诱导和抗感染作用。[002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 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梯度多孔β-TCP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外周呈柱状结构,骨移植载体内部设有大微孔和小微孔,大微孔的孔长径100-300μm,小微孔的孔长径1-10μ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55-65%,小微孔的孔隙率5-15%,所述的骨移植载体长为15-25mm,径长为8-12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外周呈圆柱状 结构,所述的骨移植载体长为20mm,径长为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 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隙率1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包括中央部和 外周部,中央部为髓芯柱状结构,外周部呈圆柱状结构,中央部设有小微孔,外周部设有大 微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的中央部长为 20mm,长径为2mm,外周部长为20mm,长径为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 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隙率10%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包括中央部和 外周部,中央部为髓芯柱状结构,外周部呈圆柱状结构,中央部设有大微孔,外周部设有小 微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移植载体的中央部长为 20mm,长径为2mm,外周部长为20mm,长径为10mm,大微孔的孔长径150 y m,小微孔的孔长径 6 y 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60% ,小微孔的孔隙率10%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梯度多孔β-TCP的骨移植载体,所述的骨移植载体外周呈柱状结构,骨移植载体内部设有大微孔和小微孔,大微孔的孔长径100-300μm,小微孔的孔长径1-10μm,大微孔的孔隙率为55-65%,小微孔的孔隙率5-15%,所述的骨移植载体长为15-25mm,径长为8-12mm。本实用新型制备过程简单,常温常压下既可以完成,不涉及另外的化学试剂,提供了制备的安全性,适合大规模生产。本实用新型既复合抗菌素又复合生物活性蛋白,使其同时发挥骨诱导和抗感染作用。本实用新型中微孔的孔径和孔隙数据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得抗菌素和生物活性蛋白达到最佳缓释效能。
文档编号A61L27/54GK201453722SQ2009200723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孙效棠, 李海, 赵黎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