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0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产科医生在产程处理中常常行人工破膜术,促使宫口开大及胎先露下降, 但是却没有得心应手的器械。目前,产科医生通常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但是 在使用过程中一次性注射器容易刺伤产妇的阴道壁或医生的手指,如若使用 止血钳,常因器械钝而破膜失败。总而言之,现有的人工破膜术的穿刺针在 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可靠性能低和成功率低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人工破膜术的穿刺针在使用的过程 中存在安全可靠性能低和成功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羊膜囊人工破膜术 的笔式穿刺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由针筒帽、 环套、针筒、穿刺针、空心锥台型端头、针夹、弹性针夹套、弹簧、第一挡 环和第二挡环组成,所述空心锥台型端头与环套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针筒 设置在环套内,且针筒的上端穿出环套装在针筒帽内,所述针夹的上端与针 筒的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针夹的下端伸出环套置于空心锥台型端头内,所 述针夹的下端沿轴向开有缝,所述弹性针夹套滑动套装在针夹的下端上,所 述弹性针夹套的内壁上开有槽,所述弹簧套装在针夹上且位于槽内,所述针 夹的下端的外壁上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且第一挡环位于弹性 针夹套的外部,第二挡环位于弹性针夹套内部且与弹簧的上端相抵靠。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利用自动 铅笔的工作原理设计的一种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剌针,本实用新型具 有安全可靠性能高和成功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定位准确、破膜迅速、针头可控、使用方便和有利于临床推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羊膜 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由针筒帽1、环套2、针筒3、穿刺针4、空心锥 台型端头5、针夹6、弹性针夹套7、弹簧8、第一挡环9和第二挡环10组成, 所述空心锥台型端头5与环套2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针筒3设置在环套2 内,且针筒3的上端穿出环套2装在针筒帽1内,所述针夹6的上端与针筒3 的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针夹6的下端伸出环套2置于空心锥台型端头5内, 所述针夹6的下端沿轴向开有缝6-1,所述弹性针夹套7滑动套装在针夹6的 下端上,所述弹性针夹套7的内壁上开有槽7-l,所述弹簧8套装在针夹6上 且位于槽7-1内,所述针夹6的下端的外壁上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挡环9和第二 挡环10,且第一挡环9位于弹性针夹套7的外部,第二挡环10位于弹性针夹 套7内部且与弹簧8的上端相抵靠。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弹性 针夹套7为橡胶弹性针夹套。如此设置,夹持效果更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 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本实用新型可安全通过阴道壁组织直达羊膜囊处,再按下针筒帽1将穿 刺针4从针夹6中弹出,穿刺针4露出空心锥台型端头,直到人工破膜成功。 在人工破膜术过程中,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产妇阴道壁的损伤,同时医生也免 受损伤和感染。
权利要求1、一种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它由针筒帽(1)、环套(2)、针筒(3)、穿刺针(4)、空心锥台型端头(5)、针夹(6)、弹性针夹套(7)、弹簧(8)、第一挡环(9)和第二挡环(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锥台型端头(5)与环套(2)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针筒(3)设置在环套(2)内,且针筒(3)的上端穿出环套(2)装在针筒帽(1)内,所述针夹(6)的上端与针筒(3)的下端固接且连通,所述针夹(6)的下端伸出环套(2)置于空心锥台型端头(5)内,所述针夹(6)的下端沿轴向开有缝(6-1),所述弹性针夹套(7)滑动套装在针夹(6)的下端上,所述弹性针夹套(7)的内壁上开有槽(7-1),所述弹簧(8)套装在针夹(6)上且位于槽(7-1)内,所述针夹(6)的下端的外壁上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挡环(9)和第二挡环(10),且第一挡环(9)位于弹性针夹套(7)的外部,第二挡环(10)位于弹性针夹套(7)内部且与弹簧(8)的上端相抵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针夹套(7)为橡胶弹性针夹套。
专利摘要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笔式穿刺针,它涉及一种羊膜囊人工破膜术的穿刺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人工破膜术的穿刺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安全可靠性能低和成功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针筒设置在环套内,且针筒的上端穿出环套与针筒帽套装,针夹的上端与针筒的下端固接且连通,弹性针夹套滑动套装在针夹的下端,弹簧套装在针夹上且位于槽内,针夹的下端的外壁上由上至下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且第一挡环位于弹性针夹套的外部,第二挡环位于弹性针夹套内部且与弹簧的上端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性能高和成功率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定位准确、破膜迅速、针头可控、使用方便和有利于临床推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1379630SQ200920099948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邓立新, 宏 马 申请人:宏 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