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机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0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扭腰机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扭腰机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尤其是一种既能旋转又能晃动的扭腰机。背景技术
现代人日常生活忙碌,没有时间运动,造成运动量不足,产生一身毛病, 而一般运动都必须到户外活动,但现代人工作结束回到家中,己经身体疲惫 无法到户外运动,为此市面上出现许多家庭用的运动器材,而扭腰机即为其 中一种器材。 一般扭腰机使用时,使用者站在上面,进行左右扭腰旋转,达 到运动效果。但此种方式必须持续动作一段时间才可达到效果,且单纯左右 旋转容易产生单调无趣之感受,让使用者无法耐心持续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旋转又能晃动的扭腰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腰机结构改良,该扭腰机
包括面盘(10)、转盘(20)、脚踏垫(22)、底盘(30)、滚珠(32)、 内环圈(40)、外环圈(50)、脚垫(60)、马达(70)、风扇罩(80)及 保持架(90),其中
所述面盘(10)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ll)和螺孔(13、 14),所述面盘
(10)的内缘向下环设延伸部(15),并于所述延伸部(15)环设有复数个 卡制肋(17),所述面盘(10)的外缘向下环设延伸部(16),并于所述延 伸部(16)环设有复数个卡制肋(18);所述脚踏垫(22)贴合在所述面盘
(10)的上表面;
所述转盘(20)上设有复数个按摩凸肋(21),并于所述转盘(20)的 周缘设有一限位部(23),且所述转盘(20)的底端开设复数个滑槽(24);
所述底盘(30)上端开设有复数个设有滚珠(32)的凹槽(31),且所 述各凹槽(31)的位置与所述转盘(20)的滑槽(24)相对应,所述底盘(30) 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33),所述底盘(30)的周缘设有一限位部(34), 所述底盘(30)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连结(35)槽;
所述保持架(90)上设有复数个可限定所述滚珠(32)的卡位(91);所述内环圈(40)的内侧设有一固定槽(41),该固定槽(41)内环设 有复数个定位孔(42);
所述外环圈(50)的外侧设有一固定槽(51),该固定槽(51)内环设 有复数个定位孔(52);
所述脚垫(60)上端开设有一透孔(61),并设有一卡制肋(62);
所述马达(70)设于具有复数个透孔(72)的固定片(71)上,所述马 达(70)上端设有配重不均的叶片(73);
所述风扇罩(80)开设有复数个透孔(81)及通风孔(82);
所述转盘(20)的按摩凸肋(21)嵌入在所述面盘(10)上相应位置的 透孔(11)内,使所述面盘(10)与转盘(20)连结在一起;各所述脚垫(60) 也嵌固于所述底盘(30)底部的各连结槽(35)内;所述转盘(20)置于所 述底盘(30)上端,所述转盘(20)底端的所述滑槽(24)与所述底盘(30) 上端的凹槽(31)位置相对应以形成所述所述滚珠(32)滚动的轨道,所述 保持架(90)位于所述转盘(20)与所述底盘(30)之间,所述滚珠(32) 位于所述保持架(90)上的卡位(91)中;所述面盘(10)的内缘延伸部(15) 的卡制肋(17)嵌入在所述内环圈(40)上固定槽(41)的定位孔(42)内 予以卡制固定,面盘(10)的外缘延伸部(16)的卡制肋(18)嵌入在所述 外环圈(50)上固定槽(51)的定位孔(52)内予以卡制固定,使所述转盘 (20)和底盘(30)连结一起;所述马达(70)螺固于所述面盘(10)上, 所述风扇罩(80)盖合螺固在所述马达(70)上。
为进一步加强振动效果,所述马达(70)的转轴上设有偏心配重(7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腰机结构改良,该扭腰机由面 盘、转盘、底盘、内环圈、外环圈、脚垫、马达及风扇罩等构件所组成,该 转盘将按摩凸肋及脚踏垫嵌入面盘相对位置的透孔内,使面盘与转盘连结在 一起,而各脚垫也嵌固于底盘底部的各连结槽内,再将转盘置于底盘上端, 使转盘上所枢设的滚珠嵌入转盘底部相应的滑槽内,再使面盘内、外缘延伸 部的卡制肋嵌入内、外环圈固定槽的定位孔内,并予以卡制固定,使转盘及 底盘连结在一起,再将马达螺固于面盘上,并将风扇罩盖合螺固。本实用新 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之结构,将使扭腰机不只可以旋转运作,且具有 晃动的效能,并提供气流让使用者散热。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分解示意图2是图1所示扭腰机100的立体示意图3是图2中的转盘2 0的仰视示意图4是图2中的底盘3 0的仰视示意图5是图2中的底盘3 0的俯视视示意图6是图2的纵向剖视示意图7是扭腰机100的摆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号说明〉
1 0 :面盘11 :透孔
1 3 :螺孔
1 4 :螺孔15 :延伸部
1 6 :延伸部17 :卡制肋
1 8 :卡制肋
2 0 :转盘21 :按摩凸肋
2 2 :脚踏垫23 :限位部
2 4:滑槽
3 0 :底盘31 :凹槽
3 2:滚珠33 :透孔
3 4 :限位部35 :连结槽
4 0 :内环圈41 :固定槽
4 2 :定位孔
5 0 :外环圈51 :固定槽
5 2 :定位孔
6 0 :脚垫61 :透孔
6 2 :卡制肋
7 0 :马达71 :固定片
7 2:透孔73 :叶片
8 0 :风扇罩81 :透孔8 2 :通风孑L
9 0 :螺栓 9 1 :螺丝 9 2 :螺丝 9 3 :气流 1 0 Q :扭腰机
如1和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扭腰机io o由面盘1 0 、转盘2 o 、脚
踏垫22、底盘3 0 、滚珠32、内环圈4 0 、外环圈5 0 、脚垫6 Q 、马达7 0、风扇罩8 0及保持架25等构件所组成,其中
面盘l 0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1 l及螺孔l 3、 1 4,且内、外缘皆设 有向下环设延伸部l 5、 1 6,并于各延伸部l 5、 1 6上环设有复数个卡 制肋1 7 、 18。脚踏垫22贴合在面盘10的上表面。
如图1和图3所示,转盘2 0上设有复数个按摩凸肋2 1及脚踏垫2 2 , 并在周缘设有一限位部2 3 ,且转盘2 0底端开设复数个滑槽2 4 。
如图1和图4所示,底盘3 0上端开设有复数个凹槽3 1,凹槽3 1内 设有滚珠3 2 ,且各凹槽3 1的位置与转盘2 0的滑槽2 4的位置相对应, 底盘3 0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3 3,底盘3 0的周缘设有一限位部3 4 ,底 盘3 0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连结槽3 5 。
保持架25上设有复数个可限定滚珠32的卡位26,以防止滚珠32脱落。
如图1所示,内环圈40的内侧设有一固定槽41,固定槽4 1内环设 有复数个定位孔4 2。
如图1所示,外环圈5 0的外侧设有一固定槽5 1,固定槽5 1内环设 有复数个定位孔5 2 。
如图1所示,脚垫6 0上端开设有一透孔6 1,并设有一卡制肋6 2 。
如图1所示,马达7 0设于一具复数透孔7 2的固定片7 1上,马达7 0上端设有一配重不均之叶片7 3 。
如图1所示,风扇罩8 0开设有复数个透孔8 1及通风孔8 2 。
转盘2 0的按摩凸肋2 l嵌入面盘l 0相对位置的透孔1 l内,使面盘 1 0与转盘2 O连结一起,而各脚垫6 0以上端嵌入底盘3 O底部的各连结 槽3 5内,并以螺栓9 0经由底盘3 0及脚垫6 0 、透孔3 3 、 6 1予以螺 固一起,再将转盘2 0置于底盘3 O上端,转盘20底端的滑槽24与底盘30 上端的凹槽31位置相对应以形成滚珠32滚动的轨道,保持架25位于转盘 20与底盘30之间,滚珠32位于保持架25上的卡位26中,再使内环圈4 0以固定槽4 1套入面盘1 0内缘的延伸部1 5 ,使外环圈5 0以固定槽5 1 套入面盘1 0外缘的延伸部1 6 ,并使面盘1 0内缘延伸部1 5的卡制肋1 7嵌入内环圈4 0上固定槽4 l的定位孔4 2内予以卡制固定,使面盘l 0 外缘延伸部1 6的卡制肋1 8嵌入外环圈5 0上固定槽5 1的定位孔5 2内 予以卡制固定,即可将转盘2 0和底盘3 O连结在一起,再使螺丝9 l经由 马达7 0上固定片7 1的透孔7 2旋入面盘1 0的螺孔1 3中,并以另一螺 丝9 2经由风扇罩8 0的透孔8 1旋入面盘1 0的螺孔1 4中,即可完成本 实用新型之扭腰机l 0 0 (参见图2、图6)。
面盘l 0与转盘2 O固定一起,且转盘2 0与底盘3 0之间系以滚珠3 2枢固,使用者站上面盘l 0时可藉由转盘2 0之滑槽2 4于底盘3 O上左 右旋转,并因底盘3 O为固定状无法移动,当转盘2 0的限位部2 3旋转时 将与底盘3 0的限位部3 4抵靠,限制其旋转范围(参见图1、图3和图5), 且当马达7 0转动叶片7 3时,由于叶片7 3配重不均,使得马达7 O产生 振动,此振动大小会因马达7 O转速不同而改变,而马达7 0固定于面盘1 0上,所以也连带牵动转盘2 0及底盘3 O产生振动,因脚垫6 O属于软性 材质,且隔绝本体直接接触地面,使振动产生仅于脚垫6 0上的面盘1 0、 转盘2 0及底盘3 0 (如图7所示,图7中的箭头方向表示面盘1 0、转盘 2 0及底盘3 O的振动方向),且叶片7 3旋转所产生之气流9 3 (见图6) 可经由风扇罩8 0的通风孔8 2向外排出,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将使扭 腰机l 0 O不只可以旋转运作,且具有晃动的效能,并提供气流9 3让使用 者散热,有效改善现有技术扭腰机单调的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于马达7 0和风扇罩8 O之间装设负离子产生器, 并藉由叶片7 3将负离子向外送出。
为进一步加强振动效果,马达70的转轴上设有偏心配重7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经具有突破现有技术扭腰机的内容,而具 有首创的实施方向,同时又能够达到具有产业上的实用效益,更合乎产业利 用的原则,实具新颖性及进步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 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扭腰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扭腰机包括面盘(10)、转盘(20)、脚踏垫(22)、底盘(30)、滚珠(32)、内环圈(40)、外环圈(50)、脚垫(60)、马达(70)、风扇罩(80)及保持架(90),其中所述面盘(10)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11)和螺孔(13、14),所述面盘(10)的内缘向下环设延伸部(15),并于所述延伸部(15)环设有复数个卡制肋(17),所述面盘(10)的外缘向下环设延伸部(16),并于所述延伸部(16)环设有复数个卡制肋(18);所述脚踏垫(22)贴合在所述面盘(10)的上表面;所述转盘(20)上设有复数个按摩凸肋(21),并于所述转盘(20)的周缘设有一限位部(23),且所述转盘(20)的底端开设复数个滑槽(24);所述底盘(30)上端开设有复数个设有滚珠(32)的凹槽(31),且所述各凹槽(31)的位置与所述转盘(20)的滑槽(24)相对应,所述底盘(30)上开设有复数个透孔(33),所述底盘(30)的周缘设有一限位部(34),所述底盘(30)的底部设有复数个连结(35)槽;所述保持架(90)上设有复数个可限定所述滚珠(32)的卡位(91);所述内环圈(40)的内侧设有一固定槽(41),该固定槽(41)内环设有复数个定位孔(42);所述外环圈(50)的外侧设有一固定槽(51),该固定槽(51)内环设有复数个定位孔(52);所述脚垫(60)上端开设有一透孔(61),并设有一卡制肋(62);所述马达(70)设于具有复数个透孔(72)的固定片(71)上,所述马达(70)上端设有配重不均的叶片(73);所述风扇罩(80)开设有复数个透孔(81)及通风孔(82);所述转盘(20)的按摩凸肋(21)嵌入在所述面盘(10)上相应位置的透孔(11)内,使所述面盘(10)与转盘(20)连结在一起;各所述脚垫(60)也嵌固于所述底盘(30)底部的各连结槽(35)内;所述转盘(20)置于所述底盘(30)上端,所述转盘(20)底端的所述滑槽(24)与所述底盘(30)上端的凹槽(31)位置相对应以形成所述所述滚珠(32)滚动的轨道,所述保持架(90)位于所述转盘(20)与所述底盘(30)之间,所述滚珠(32)位于所述保持架(90)上的卡位(91)中;所述面盘(10)的内缘延伸部(15)的卡制肋(17)嵌入在所述内环圈(40)上固定槽(41)的定位孔(42)内予以卡制固定,面盘(10)的外缘延伸部(16)的卡制肋(18)嵌入在所述外环圈(50)上固定槽(51)的定位孔(52)内予以卡制固定,使所述转盘(20)和底盘(30)连结一起;所述马达(70)螺固于所述面盘(10)上,所述风扇罩(80)盖合螺固在所述马达(7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腰机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70) 的转轴上设有偏心配重(7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腰机结构改良,包括面盘、转盘、脚踏垫、底盘、滚珠、内环圈、外环圈、脚垫、马达、风扇罩及保持架,该转盘将按摩凸肋及脚踏垫嵌入面盘相对位置的透孔内,使面盘与转盘连结在一起,脚踏垫贴合在面盘的上表面,再将转盘置于底盘上端,使转盘上所枢设的滚珠嵌入转盘底部相应的滑槽内,再使面盘内、外缘延伸部的卡制肋嵌入内、外环圈固定槽的定位孔内,并予以卡制固定,使转盘及底盘连结在一起,再将马达螺固于面盘上,并将风扇罩盖合螺固。通过上述之结构,将使扭腰机不只可以旋转运作,且具有晃动的效能,并提供气流让使用者散热。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1350306SQ2009201301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4日
发明者田丰益 申请人:田丰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