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创伤穿刺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63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低创伤穿刺针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一次性留置针上的低创伤穿
剌针头。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在一次性留置针上的针头都包括有塑胶输液管和用于穿剌的穿剌 针头,塑胶的输液管套装在穿剌针头的外部,其中,针头的作用是引导塑胶的输液管穿剌入 皮肤内,并进入血管,塑胶的输液管是将注射液输入到人体内的管道,为了适用这种一次性 留置针能方便的判断是否穿剌入了血管,通常都在针头的后段设置一个溢血槽。其中穿剌 针头的针尖部分成斜面、四周边缘锋锐的斜面状,即在圆管的针头上与轴线成一定角度横 切针头形成针尖部分;穿剌时候,针头的针尖部分首先会穿透组织再进入血管中,在穿透组 织时,由于,针尖的锋锐边缘会对组织进行完全"切割",造成较多的组织被切割下来,然后 被穿剌入血管中,将塑胶输液管带入血管中进行注射,被完全切割下来的组织形成"血栓", 同时多次穿剌,对组织损伤较大,恢复时形成较多的疤痕,组织会变硬,使以后的穿剌变的 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一次性留置针上的低创伤穿剌 针头,在穿剌时,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和"血栓"的形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创伤穿剌针头,针头包括针尖
部分和溢血槽,针尖部分由管状的针尖前端和针尖后段组成,针尖前端为斜面通管,针尖后
段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针尖前端连通,槽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低创伤穿剌针头,在进行穿剌时候,针头的针尖部分穿透组
织时,由于针尖的前端为斜面通管,有利于穿剌,方便剌入皮肤内,同时,由于针尖后段的管
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针尖前端连通,槽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穿剌进入
皮肤后,针尖后段的通槽不会对组织进行完全"切割",使组织能够继续保持连接关系,有效
的减少了对组织进行"切割",保留了组织的完整性,也就不会被完全"切割"后注射入血管
中,形成"血栓",同时,由于损伤相对较小,有利于药物吸收,能保证药物的疗效。 进一步,对所述的通槽的长度进行限制,限制所述的通槽与溢血槽连通,即通槽的
最长长度是前面与针尖前端连通,后面与溢血槽连通。 对穿剌的针尖后段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既能保持原来的穿剌功能的同时方 便将塑胶的输液管引导剌入血管中,又能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不形成切割血栓,在实际 的临床中有着实用的意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低创伤穿剌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一种适用于一次性留置针上的低创伤穿剌针 头,这种一次性留置针上的针头包括有塑胶输液管1和用于穿剌的穿剌针头2,塑胶的输液 管1套装在穿剌针头2的外部,其中,针头2的作用是引导塑胶的输液管1穿剌入皮肤内, 并进入血管,塑胶的输液管2是将注射液输入到人体内的管道,为了适用这种一次性留置 针能方便的判断是否穿剌入了血管,通常都在针头的后段设置一个溢血槽3,针尖部分由管 状的针尖前端4和针尖后段5组成,针尖前端4为斜面通管,针尖后段5的管状侧壁上开设 有通槽6,通槽6的前面与针尖前端3连通,通槽6的后面与溢血槽3连通,通槽6的方向沿 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低创伤穿剌针头,在进行穿剌时候,针头2的针尖部分在穿 透组织时,由于针尖前端4为斜面通管,有利于穿剌,方便剌入皮肤内,同时,由于针尖后段 5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6,通槽6与针尖前端4连通,通槽6的后面与溢血槽3连通,通 槽6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穿剌进入皮肤后,针尖后段5的通槽6不会对组织进 行完全"切割",使组织能够继续保持连接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对组织进行"切割",保留了组 织的完整性,组织也就不会被"切割"后注射入血管中,形成"血栓",同时,由于损伤相对较 小,有利于药物吸收,能保证药物的疗效。
权利要求一种低创伤穿刺针头,针头包括针尖部分和溢血槽,针尖部分由管状的针尖前端和针尖后段组成,针尖前端为斜面通管,其特征在于针尖后段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针尖前端连通,通槽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创伤穿剌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槽的后面与溢血槽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一次性留置针上的低创伤穿刺针头,针头包括针尖部分和溢血槽,针尖部分由管状的针尖前端和针尖后段组成,针尖前端为斜面通管,针尖后段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针尖前端连通,槽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低创伤穿刺针头,在进行穿刺时候,针头的针尖部分方便刺入皮肤内,同时,由于针尖后段的管状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针尖前端连通,槽的方向沿针头的轴线方向设置,在穿刺进入皮肤后,针尖后段的通槽不会对组织进行完全“切割”,使组织能够继续保持连接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对组织进行“切割”,不形成切割“血栓”,同时,由于损伤相对较小,有利于组织修复。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1481911SQ20092017048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刘丽娟, 吴倩, 戴明德, 王霞, 马艳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