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23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部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刺激装置,更具体地但不排他地,涉及可佩带装置(器械, apparatus),其将耳朵用作解剖学参照基准以确保在人面部神经上正确和可重复地放置皮 肤电极,从而促进电肌肉刺激(EMS)。
背景技术
面部肌肉决定了面部表情和脸型,因此面部肌肉运动对于保持外观是很重要的。 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例如腹部采用EMS技术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 改善肌肉强度和伸缩性是人们已经熟知的。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很难在面部应用这种技术。首先,在面部上存在互连的肌肉 的复杂网络从而很难以足够的精确度来定位皮肤电极以分离特定的肌肉。此外,由于解剖 学结构的不同,对于刺激指定面部肌肉的理想电极定位在人与人之间是不相同的。如今在 市场上存在多种需要使用者将电极粘到面部的各个位置以实现面部刺激的系统。然而,皮 肤电极的不精确放置会导致对其他组织如牙神经或控制眼睛运动的神经的不希望的刺激。 另一个问题在于,很难保持该皮肤电极与面部的可靠接触。面部皮肤产生天然油脂,其会影 响用于皮肤电极上的粘性水凝胶材料的功能。人们已经作出了许多努力以解决前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WO 00/71075 (Maher & Johnson)披露了类似于头戴式耳机的头戴形式的装置,其装配有一对 可调节吊杆(boom),其中的每一个支持一个铰接桨板(paddle),该铰接桨板又支持布置成 与面部接触的电极对。吊杆在其长度和相对于其在该头戴式耳机的听筒附近的锚固点的角 度上是可调节的,以使这些电极在面部较大区域上是单独可定位的。借助于每一个桨板通 过球窝关节与吊杆末端的枢轴连接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位置调节。WO 00/71075 (Maher & Johnson)的披露内容强调了电极的位置可调节性并且明 确认为这方面是有利的。然而,这种复杂的装置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首先,面部刺激装置的一般终端使用者通常缺乏面部肌肉和神经的基础解剖结构 方面的任何专业知识。终端使用者对解剖结构知识的这种缺乏使在面部不正确地放置皮肤 电极的可能性增加。虽然可以给终端使用者提供电极放置的书面指导或图解说明,但是现 实中要将二维图解转换成实际的三维实体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必然 存在的解剖结构差异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对于皮肤电极在面部上的不正确定位的终端使 用者会导致由于不恰当组织的刺激而感到明显不舒适的后果。其次,通过在电极放置方面提供较宽的可调节度,当终端使用者试图正确放置电 极时这必然有助于减少其忙乱程度。此外,对于终端使用者来说,知晓如何以实现电极稳定 定位以使其持续地与皮肤保持接触的方式将大量可调节部件(特征,feature)进行组合是 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已知的机构不能容易地适应面部的自然活动,因为所述的调节大多是 固定的。电极与面部的分离经常发生,这会中断治疗并引起不适和不便。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其将布置的电极以可重复的方式恰当地定位于面部上,并且其不要求终端使用者具备解剖结构方面的知识。在已经发现了正确的电极位置的情况下, 还需要使电极以恰当的压力与皮肤保持接触,从而确保连贯且舒适的刺激。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电流施加至人的面部神经的面部 刺激装置,该装置包括(i)头带,包括紧邻其远端部分的弯头(elbow bend);(ii)附着至所述远端部分的一对经皮刺激电极;以及(iii)刺激器件,可连接至所述电极对以向该电极对提供刺激电流,其中,该装置被构造成由使用者佩戴以便在使用中该头带沿着耳垂下方的一条 线以大致水平取向围绕于该使用者的头部背面;该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包括定位部件 (location feature),在使用中,该定位部件参照耳朵上的解剖结构部位,由此使得在所述 远端部分上的每个电极与紧贴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的皮肤接合;并且其中在所述定位部件 和电极对之间的载体部件(矢量分量,vectorcomponent)相对于耳朵的解剖结构特征是固 定的和不可调节的,由此确保每个电极在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上可重复定位。优选地,定位部件由该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有形部件限定,将其成形或以其他方式 使其适合于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配合或对齐,和/或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接合或 相邻。可选地,头带的弯头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另外地或可替换地,头带远端部分的中线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 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另外地或可替换地,头带远端部分的近边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 耳屏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向人的面部神经施加电流的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i)提供一种头带,该头带包括紧邻其远端部分的弯头;(ii)提供附着至所述远端部分的一对经皮刺激电极;(iii)提供一种刺激器件,该刺激器件可连接至电极对以向其提供刺激电流;(iv)在头带上提供有形定位部件,其中在所述定位部件和电极对之间的载体部件 是固定的和不可调节的;(ν)将头带定围绕于使用者头部的背面以使其沿着耳垂下方的一条线以大致水平 取向定位;(vi)使头带上的定位部件以耳朵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从而使在所述远端部分上 的每个电极与紧贴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上的皮肤接合。优选地,定位部件由该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有形部件限定,将其成形或以其他方式 使其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配合或对齐,和/或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接合或相邻。可选地,头带的弯头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
4[0027]另外地或可替换地,头带近端部分的中线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 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另外地或可替换地,头带远端部分的近边起到定位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使用中以 耳屏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

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仅为实例的方式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了人头部的示意性侧视图并图解说明了在下面的面部神经及其构成分 支的位置;图2a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视图,指示了紧邻面部神经的附着处(或汇聚处, insertion)或主干的两个经皮刺激电极的可能定位;图2b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视图,指示了紧邻面部神经的附着处或主干的两个可替 换经皮刺激电极的可能定位;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装置,用于提供图2的电极相对于耳朵的 可重复和不可调节定位,其中利用耳垂和/或耳屏作为解剖学结构基准;图4示出了图3的装置的视图,其中电极的布置是可见的;图5示出了图3的装置的示意性前视图;图6是示出了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的视图,其中以外耳接合部的耳朵上部作为解 剖学结构基准;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但示出了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其中以耳屏作为解 剖学结构基准;图8是类似于图6和图7的视图,但示出了又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其中以外耳 作为解剖学结构基准;图9a_图9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一个实例的前视图和剖视图,指示了电 极在头带中的可能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解说明了人面部神经的解剖学结构,更具体地,示出了恰好在耳朵14前方 分支为5个主要部分1-5的神经主干10。经皮刺激涉及将电极施加到覆盖靶神经的皮肤。电流密度和渗透到下方组织中的 程度取决于电极对的电极表面积和间隔。紧靠在一起的电极产生进入皮肤和下方组织中的 最小渗透,因为电场线位于相对浅层。相反,进一步分开的电极形成更深的电场线并因此形 成更多的渗透电流。当电极在弯曲表面上间隔开时尤其如此。不期望对面部神经的刺激产 生深的渗透电流,因为它们会影响非计划中的神经如牙神经。本实用新型部分地在于发明人为达到在面部肌肉的运动神经中引起激活 (activity)的目的而实施,影响面部神经的最佳位置是在面部神经构成分支1-5的正好在 耳朵前方与神经主干10相遇的区域中。在该位置,面部神经位于相对浅层并由此使得面部 神经有效集中(recruitment),而不需要沿其分支1_5形成深渗透电流。在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方式中,形成面部刺激装置的一对电极16a和16b的布
5置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每个电极都覆盖有导电性和粘附性水凝胶(未示出),该水 凝胶起到电解质的作用并防止电极在皮肤上滑动。各个电极16a和16b在面部的预先定 位区域处紧贴皮肤表面定位,该预先定位区域与面部神经的分支1-5的附着处(汇聚处, insertion)对应,正好在耳朵14的前方。选择电极16a和16b的形状、大小和间隔以优化 在该定位区域处对面部神经的刺激。已经发现,将一个电极16a紧邻集中面部神经分支1_3的嵌入处上的圆环的表意 的劣弧段(图2a中用虚线18指示)的中心加以定位,同时另一个电极16b)大致为弓形并 顺着前述弧形的线布置是有利的。此外,相对于第二电极16b,第一电极16a的表面积较小。 在一种优选布置中,第一电极16a的表面积为大约4. Scm2,而第二电极16b的表面积为大约 5. 6cm2。这两个电极16a和16b的间隔通常应至少为4mm以确保电场线渗入到皮肤中。然 而,该间隔通常应不超过12mm以防止电场线过度渗透到皮肤中。依据它们相对的定位、形状、大小和间隔,电极的这种特定布置使得电场线从圆环 的表意的劣弧段的中心向其周边弧形发散(即,从第一电极16a向第二电极16b发散)。因 此,已发现图2a所示的布置特别适用于刺激面部神经树,虽然电极本身覆盖相对较小的定 位区域(其中面部神经的构成分支1-5从神经主干10发散)。在图2b的可替换布置中,电极16a和16b大致为具有圆形角的矩形形状并且为基 本上平行间隔布置。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电极16a和16b具有大约5cm2的表面积 并且分开大约5mm的距离。在图2b所示的特定布置中,第二电极16b仅覆盖5个神经分支 中的三个(1,2,3)。第一电极16a在图2a的使用中是最接近耳朵的一个电极,其除了采用圆形之外, 其还可以是任何合适形状如椭圆形或菱形。第二电极16b是距离耳朵较远的一个电极,其 可以部分地包围第一电极16a同时与其分隔开。因此,第二电极16b的形状优选为弓形。可 替换地,第二电极16b可以与第一电极16a的外周大致平行且以大致恒定距离延伸。面部神经在其通过颅骨的茎乳突孔之后继续向前延伸,并通过腮腺(在这里它分 成其5个主要分支中的三个)而延伸到耳垂和耳屏的前面。因此,两个电极的理想布置是 在相对于第一电极16a的中心,由第二电极16b的上下边界相对定界(subtended)的角度 与面部神经的三个或更多个分支重叠。这样的电极布置确保了电场线位于皮肤下方以与面 部神经的至少三个分支相互作用并刺激它们。最佳角度为180度,因为这确保了神经的许 多神经通路被覆盖。然而,120度的角度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对于构建而言可能是更 实际的。重要的是,当发散电场线是理想的电场线时,面部神经的有效刺激也以非发散 电场线的模式发生。第一和第二电极16a和16b大小和形状可以是相同的(如图2b所 示),或者事实上第二电极16b的表面积可以比第一电极16a更小。基本要求在于,电激活 (electrical activity)在面部神经分支点处的区域中形成。如图2a和2b所示,本实用新 型的装置确保面部神经的有效刺激在电极对(16a,16b)正好位于耳屏或而耳垂前方(即, 通过大约15mm的距离,其大致等于一根手指宽度)时以电极对(16a,16b)的中线与表意线 15大致共线的方式发生,其中该表意线15从茎乳突孔前延伸通过耳垂。虽然已发现电极对 (16a, 16b)的前后分开是最有效的,但是电极对(16a,16b)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分开,或 者以二者之间的任何中间角度分开。[0050]对于最宽泛的含义,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经皮刺激电极对(16a,16b) 和与它们相连接以提供刺激电流的刺激器件(未示出),由此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适 合于与耳朵14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相互作用、配合或对齐的“定位部件”。在所有情况下,耳 朵的一个部位用作解剖学结构基准以相对于耳朵14在前部提供电极16a和16b的可重复 定位,这些电极被保持与覆盖面部神经分支的面部预先定位区域相接触。因此,一种可能 是,电极16a和16b或它们的一部分本身可以被成形或以其他方式适用于与耳朵14的一个 或多个部位例如与耳垂和/或耳屏相互作用、配合或对齐。然而,所述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极夹(electrode carrier) 20,其在使用中用来 支持与面部的预定定位区域相接触的电极(16a,16b)。如果在所述装置中存在电极夹,则该 电极夹20或其一部分可以具有与耳朵14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相互作用、配合或对齐的“定位 部件”(除了或代替为了这个目的而对电极(16a,16b)所作的任何修改)。一种可能是,电 极夹20或其一部分可以被成形或以其他方式适用于与耳朵14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例如与耳 垂和/或耳屏相互作用或对齐。依据在其“定位部件”和电极(16a,16b)上指定点的位置 之间的距离和方向,电极夹20具有固定且不可调节的二维载体部件(或矢量分量,vector component)0另一种可能(其一个实例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是,所述装置还包 括头带22,其在使用中布置成围绕使用者头部的背面延伸并使连接至其相对远端的电极夹 20以及它的相关电极(16a,16b)与耳朵14前方的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相接触。头带22或 其一部分具有适合于与耳朵14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相互作用、配合或对齐的“定位部件”(除 了或代替为了这个目的而对电极(16a,16b)所作的任何修改)。一种可能是,头带22或其 一部分可以被成形或以其他方式适用于以耳朵14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例如与耳垂和/或耳 屏相互作用或对齐。依据在其“定位部件”和电极(16a,16b)上指定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和方向,头带(22)具有固定且不可调节的二维载体部件。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头带22,在附着至电极夹20的点附近具 有不可调节的弯折件(dog-leg)或弯头24。头带22采用可复原的C-形带形式,其在使用 中沿着它们接合头部的耳垂下方的线以大致水平的取向围绕于头部背面。有利地,该头带 的不可调节性限制电极对朝向面部前面的向前移动的程度。在使用中,弯头24的内角位于紧邻并且可选地紧靠耳垂的耳朵14周边区域下方, 其用作解剖学结构基准以提供电极(16a,16b)相对于耳朵14的可重复且不可调节定位,由 此确保与正好在耳朵14的耳垂和耳屏前方的期望定位区域形成电接触。理想地,头带22 及其弯头24位于耳垂下方大约IOmm处,由此将电极对(16a,16b)正好定位在耳垂和耳屏 的前面。相对于耳垂的下部,通过向前移动30mm士5mm然后向上移动15mm士5mm而发现了 第一电极16a中心的理想位置。弯头24可以为锐角或弯曲部,以确保与由耳垂提供的解剖 结构基准的这种相对位移。图6示出了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其与上述的许多方面相类似。然而,可复原C-形 带沿着与耳朵14上部相吻合的一条线以大致水平取向围绕于头部背面,并且弯头24的内 角位于紧邻并且可选地紧靠外耳接合头部的点的耳朵14的周边区域上方。耳朵14的这个 部分还起到有效的解剖结构基准的作用,以相对于耳朵14提供电极的可重复且不可调节定位,从而确保与耳朵14前方的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相接触。另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图7中示出,其中可复原头带22正好沿着耳朵14前方 的一条线以大致垂直的取向围绕于头的顶部。在该实施方式中没有弯头,这意味着头带22 本身不与耳朵14相接触。相反,电极夹20正好位于紧邻耳屏的耳朵14的周边区域旁边 或紧靠着该周边区域。虽然耳屏也起到等效的解剖结构基准作用以确保电极的正确横向 定位,但是前述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弯头24的内角可确保这些电极的正确横向和纵向定 位。在图7的实施方式中,可复原头带22需要具备可调节性,以适应人与人之间的整个头 部路径长度上的较大差异,并且确保第一电极16a位于距离耳垂底部大约15mm士5mm的正 确纵向位置处。又一种可替换实施方式在图8中示出,其中可复原头带22沿着与耳道(ear canal)吻合的一条线以大致垂直的取向围绕于头的顶部。可复原头带22具有常规的听筒 26,其在使用中被迫紧靠外耳。可复原头带22在其连接于电极夹20处附近的每一个听筒 上具有不可调节的大致为直角的弯头24。可替换地,单独的头带可以沿与耳朵中部吻合的 一条线以大致水平的取向悬挂听筒。在每一种情况下,外耳还起到有效的解剖学结构基准 的作用以使电极相对于耳朵14可重复和不可调节地定位,从而确保与耳朵14前方的面部 的期望定位区域电接触。对于图3-图5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使用中,终端使用者将该C-形 带22打开至足以将其从头背面推向耳朵下方的程度。然后C-形带逐渐释放并且电极夹20 位于面部任一侧上的面部神经的分支上。C-形带22被设计成基于其固有弹性而提供恰当 压缩。压缩力(理想地为大约5 7N)来源于该带的C-形部件的弹簧特性和该弹簧从其 伸长(打开)的静止位置的已知位移,并且以其远端正好在耳朵前面而位于颅骨周围。带22的形状和尺寸有利于其位于耳朵下方。当带22处于耳朵下方的颈部背面周 围的位置时,在每个臂上的弯头24将电极(16a,16b)提供到每个耳朵前方。在耳朵下方处 的头的宽度小于耳朵上方。因此,C-形带可以更小,因为不是必须绕过头的较宽部分以便 将其远端定位在头的较窄位置。为了确保电极(16a,16b)在耳垂和耳屏前方的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上的精确放 置,终端使用者的唯一任务是将C-形带22的每个弯头24的内角定位在耳垂下侧的下方并 且可选地紧靠耳垂下侧的下方。利用三角测量的构思,该简单任务本身就能确保电极(16a, 16b)正确地定位于耳朵前方。对于图6的实施方式,在使用中,终端使用者将该C-形带22打开至足以将其从 头背面推向耳朵上方的程度。鉴于头在该位置的宽度变大,这可能需要较大的打开力。然 后C-形带逐渐释放并且电极夹20位于面部任一侧上的面部神经的分支上。为了确保电极 (16a, 16b)在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上的精确放置,终端使用者的唯一任务是将C-形带22的 每个弯头24的内角定位在外耳接合头部的耳朵最上部分的上方并且可选地紧靠耳朵最上 部分的上方。对于图7的实施方式,在使用中,终端使用者将C-形带22打开到足以使其从头顶 部向下推到正好耳朵的前面。然后C-形带逐渐释放并且电极夹20位于面部任一侧上的面 部神经上。为了确保电极在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上的精确放置,终端使用者的唯一任务就 是将电极夹20定位在耳朵的耳屏旁边并可选地紧靠耳屏。[0064]对于图8的实施方式,在使用中,终端使用者将C-形带22打开到足以使其从头顶 部向下推到正好耳朵的前面。然后C-形带逐渐释放并且电极夹20位于面部任一侧上的面 部神经上。为了确保电极在面部的期望定位区域上的精确放置,终端使用者的唯一任务就 是将听筒26居中地定位于外耳上。耳朵前方的人的头部的表面轮廓在人与人之间的变化较大,因此电极夹20必须 能够适应在发生任何波动时在电极表面上保持均勻的压力。为了使电极夹适合终端使用者 面部的形状,如图9a-图9c示意性所示,优选的方案是使用这样的电极夹20,该电极夹20 包括柔性橡胶材料的桨板21,其通过柔性颈部23附着至所述装置的其余部分。此外,柔性 橡胶材料的桨板21是足够柔软的,以便易于适应与真正平整表面的偏差。电极夹20包括对应于每个电极(16a,16b)的传导装置25。在一种优选布置中,传 导装置25作为传导柔性聚合物区域整体地设置在电极夹20内。在医用电极领域中已经良 好存在向聚合物化合物添加诸如炭黑的导电材料。在制造时将传导装置25模制到电极夹 20中。可替换地,传导装置包括模制到柔性橡胶材料的桨板21中的金属触点,其中柔性导 线25穿过柔性颈部23进入到邻接的电极夹20中。图4示出了从C-形带22延伸以连接 至外部刺激装置(未示出)的引线的一个实例。应当理解,相对于现有的面部刺激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每一种都提 供重要的不同和优点。首先,已知的现有装置没有披露具有以下特征组合的装置(i)所述装置具有“定位部件”以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相互作用、配合或对齐; 和(ii)耳朵被用作解剖学结构基准以相对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提供电极对的 可重复定位以及重要地进行限位调节;和(iii)保持电极对的刺激电极并使其正好与覆盖耳朵前方的腮腺的面部的预定定 位区域相接触;和(iv)依据在“定位部件”和电极对上的指定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所述装置具有固 定的不可调节的二维载体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在面部神经分支的附着点的定位的 差别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容纳面部神经和听管(auditory canal)的孔口(分别称为茎乳 突孔和听道)都位于颞骨上,颞骨是颅骨的构成骨之一,正好位于耳朵下方和后方。这些孔 口相对地紧挨在一起并且耳朵在覆盖听道处连接于头部。因此,耳朵为茎乳突孔提供了理 想和明确的参考位置,面部神经从茎乳突孔向前延伸并经由腮腺进入面部。因此,耳朵的特 征为在面部神经上定位电极提供了理想的界标。面部神经在从茎乳突孔会聚之后发散,如图1所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的 电极被设计成与耳朵前方发散的区域中的面部神经相互作用。第一电极的最佳位置是其中 心位于茎乳突孔和耳垂前面的面部神经上。即使该电极没有被理想地放置,但只要其一部 分与在茎乳突孔和耳垂前面的面部神经分支交叠,则无论如何都可实现面部神经分支的有 效刺激。因此,进一步实现的是,通过在面部刺激装置上设置有形的和易于鉴别的“定位部 件”以有助于其相对于耳朵的特定部位定位(即由此耳朵起到解剖结构基准的作用),可以 克服由终端使用者缺乏足够的解剖学知识而不适当地放置电极的问题。尤其是,已经发现,通过对装置进行改装以提供有形的“定位部件”,从而有助于终端使用者正确放置电极,对 于所有其他终端使用者来说,也能够可靠地将电极定位在面部的相同预定定位区域上。因此,与本领域已接受的认识相反,依据在耳朵上的解剖学结构基准和面部的预 定定位区域之间的相对距离,在所述装置中提供不可调节性事实上具有出人意料的优点。 许多现有实例没有认识到这个基本观点并且提供了不必要且不可靠的可调节性。在一些情 况下,如在前述WO 00/71075 (Maher & Johnson)中披露的装置中,装置的极大可调节性实 际上排除了电极在面部神经附着点的定位,因为电极附着的吊杆不能缩短至它们的远端正 好位于充分靠近耳朵前面的面部相关区域的程度。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不要求终端使用者具备部分的解剖学知识。终端使用 者的唯一任务就是在耳朵上的明确解剖学结构基准附近将相关“定位部件”定位或对齐或 者直接接触。这样做的话,电极就会被正确地定位在每个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的附着点上。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对每个电极夹20施加一致的向内压力,由此确保 与皮肤的可靠电接触。有利地,这是通常不存在枢轴或弹簧的复杂布置的在现有装置中的 情况下实现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C-形带22被布置成当其相对远端被分 开至对应于正好在耳朵前方的头部宽度的程度时,其回弹力确保将足够且相等的向内压力 施加到各个电极夹20,从而在每个电极(16a,16b)和皮肤之间保持可靠的电接触。图3-图5中的耳朵下方布置的特定优点在于,头部在该点最窄,从而使得电极通 过C-形带22不受阻碍地紧靠面部上的恰当区域。这种布置还能够限制电极对(16a,16b) 在在前方向上的可能移动。在没有背离如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实 施方式进行修改或改进。例如,虽然对于每种实施方式描述的“定位部件”由电极夹20和/ 或头带22的中线或成形部分所限定,但是具有“定位部件”的其他装置也是可能的。例如, “定位部件”可以可替换地或另外地采用有形基准部位形式,如视觉上可感知的标记物和/ 或可触知基准,如带在耳朵上的解剖学构造基准上定位、紧靠或相邻的装置相关部分的表 面结构上的变化。另一种可能是,定位部件由如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测得的特定尺寸 限定。虽然头带22已经描述和图解说明为具有在其连接至电极夹20处附近形成的整体 弯头24,但是该弯头24也可以由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部件形成,只要组装后其 远端的距离和角度固定且是不可调节的即可。虽然描述和图解说明了 C-形带22的四个实例,但是也可以采用任何其他类型或 取向的带,只要它们能够实现将电极与面部上的期望区域相对于耳朵14的解剖学基准部 位保持接触即可。例如,听诊器形式的带就可以实现这种功能。虽然上文将耳朵14的四种不同解剖学结构基准描述为合适的解剖学结构基准, 但是也可以使用耳朵14的任何其他部位,只要通过适当修改的装置能够确保电极(16a, 16b)的正确放置即可。同样,不排除使用耳朵(14)的解剖学结构基准的组合。柔性桨板构件21可以借助于配合到接受器(receptacle)中搭扣(snap fit)而 连接至电极夹20,其中该接受器带有被卷曲或焊接到每个电极夹20内的布线上的导电触 点。所述连接可以采用在二者之间提供电连接的球窝关节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连接至佩戴在身体另一部位上的外部刺激器件,例如图4所示的电引线的形式。然而,也可以将刺激器电子器件与电源(如佩戴在头上的装置内的电 池)进行集成。该装置可以再充电,此外对于远程控制装置可以进行无线操控。 电极(16a,16b)和终端使用者皮肤之间的最终连接可以借助于电解质。电解质可 以简单地是水凝胶,或者更优选地为一种或多种被成形以与电极夹20相匹配的导电性和 粘附性水凝胶贴片。可以提供与每个单个电极(16a,16b)的形状相匹配的单独贴片。可替 换地,可以使用覆盖两个电极(16a,16b)的单个贴片,只要该贴片的横向导电性低即可。这 可通过利用薄贴片以使得电极(16a,16b)之间的并联阻抗高于穿过受治疗者皮肤的电路 的阻抗来实现。
权利要求用于将电流施加至人的面部神经的面部刺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i)头带,包括紧邻其远端部分的弯头;(ii)连接于所述远端部分的一对经皮刺激电极;以及(iii)刺激器件,可连接至所述电极对以向其提供刺激电流,其中,所述装置被构造成由使用者佩戴,以便在使用中所述头带沿耳垂下方的一条线以大致水平的取向围绕于所述使用者头部背面;所述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在使用中以耳朵的解剖结构为基准,由此使得所述远端部分上的每个电极与紧贴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的皮肤接合;并且其中在所述定位部件和所述电极对之间的载体部件是固定的且不可调节的,由此确保相对于耳朵上的解剖结构特征,每个电极在耳朵前方的所述面部神经上的可重复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刺激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由所述装置的一个或多 个有形部件限定,将所述有形部件成形或以其他方式使其适用于与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 配合或对齐,和/或紧靠耳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接合或与它们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部刺激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是所述头带的所述弯头, 并且在使用中以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部刺激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是所述头带的远端部分 的中线,并且在使用中以耳垂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部刺激装置,其中,所述定位部件是所述头带的远端部分 的近边,并且在使用中以耳屏的解剖学结构为基准。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面部刺激装置,其中,所述各个电极具有不同的形 状和表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电流施加至人的面部神经的面部刺激装置,该装置包括头带,该头带包括紧邻其远端部分的弯头;附着至远端部分的一对经皮刺激电极;以及可连接至电极对以向其提供刺激电流的刺激器件,其中,该装置被构造成由使用者佩戴,以便在使用中头带沿耳垂下方的一条线以大致水平取向围绕于使用者头部背面;该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包括定位部件,该定位部件在使用中以耳朵的解剖结构为基准,由此使远端部分上的每个电极与紧贴耳朵前方的面部神经的皮肤接合;并且其中在定位部件和电极对之间的载体部件是固定的且不可调节的,由此确保相对于耳朵上的解剖学基准,每个电极在耳朵前面的面部神经上的可重复定位。
文档编号A61N1/36GK201676400SQ20092017897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康纳尔·米诺格, 沙恩·莱德维斯 申请人:Bmr研究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