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止血钢丝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9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止血钢丝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合针,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人体骨骼的缝合,并且可以减
少出血的钢丝缝合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骨骼对于人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医务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对人体的骨骼进行缝合的现象,归纳这些现象大概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人们遭遇外界突发情况,造成人体骨骼的损伤,比较典型的是骨折。第二种情况就是人体内的器官出现病变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者治疗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要先将特定的骨骼,比如胸骨切开,并使人体的内部器官暴露出来,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术,在手术完成后,将切开的骨骼进行缝合。 在如上所述的两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都需要利用特制的钢丝缝合针对骨骼进行缝合,而传统的钢丝缝合针,其包括针体以及钢丝,钢丝插接在针体的一端,利用如上所述的钢丝缝合针缝合的时候,医务人员首先利用针体穿透需要被缝合的骨骼,而后借助针体对钢丝的牵引作用使钢丝由骨骼中穿过,最后由医务人员对钢丝进行剪切以及绑定的操作以完成对骨骼缝合的动作。但是如上所述传统的钢丝缝合针其针体直径与钢丝直径的落差过大,在具体缝合的时候往往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可以大大縮短手术止血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手术的危险性,而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包括缝合针以及钢丝,该钢丝是连接在该缝合针一端的,医务人员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该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对骨骼进行缝合的时候,首先利用该缝合针穿透该骨骼,而后,借助该缝合针与该钢丝之间的连接关系,使该缝合针牵引该钢丝穿过该骨骼,最后,由医务人员完成对该钢丝的切断以及绑定等动作。 该缝合针包括骨骼穿透端、钢丝连接端以及圆弧过渡部分,其中,该骨骼穿透端是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的一端,而该钢丝连接端是与该骨骼穿透端相对应而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的另外一端,该骨骼穿透端采用针状结构,用以穿透该骨骼,该骨骼穿透端具有若干穿透面,若干该穿透面连接于一穿透点上,该穿透点位于该骨骼穿透端的顶端,进一步,若干该穿透面围绕成三棱锥状,该穿透点位于该三棱锥的顶端,该圆弧过渡部分呈弧状,以方便医务人员对该骨骼的穿透。 该钢丝连接端向内凹设有钢丝连接腔,该钢丝连接腔具有侧壁以及底面,于该钢丝连接腔的该侧壁上向外开设有一卡接腔,该卡接腔具有斜壁以及直壁,该斜壁与该直壁相连接并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九十度。 该钢丝连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上,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体,该连接端是固定设置在该钢丝体一端的,并且该连接端是固定插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中的,该连接端包括插接柱以及卡接肋,该卡接肋是固定设置在该插接柱的外表面上的,当该连接端固定插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中的时候,该连接端的该插接柱插接在该钢丝连接端的该钢丝连接腔中,同时,该连接端的该卡接肋卡接在该钢丝连接端的该卡接腔中。 该钢丝体的各个位置的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该横截面积尺寸小于该缝合针
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横截面积尺寸,进一步,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
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
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6至0.8 : 1。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
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75 :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体,于该钢丝体上
设置有连接层,该连接层的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
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75 : 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因为本实用新型包括缝合针以及钢丝,该钢丝是连接
在该缝合针一端的,该缝合针包括骨骼穿透端、钢丝连接端以及圆弧过渡部分,该钢丝连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中,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体,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
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6至0.8 : 1。[0013] 利用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对骨骼进行缝合的时候,由于人
体的骨骼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所以当医务人员在利用该缝合针穿透该骨骼并形成穿透孔之后,借助该缝合针与该钢丝之间的连接关系,使该缝合针牵引该钢丝穿过该穿透孔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所述的情况。 当该缝合针的该圆弧过渡部分或者该钢丝连接端位于该穿透孔中的时候,借助该
圆弧过渡部分或者该钢丝连接端对该穿透孔的支撑作用,该穿透孔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而如上所述由于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小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
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所以,当该钢丝体运动至该穿透孔中的时候,借助骨骼的伸縮性,该穿透孔会縮小为第二穿透孔。而该钢丝体直径的大小稍大于该第二穿透孔的直径,所以该钢丝体刚好可以完全压迫住该第二穿透孔所形成的出血孔,使该第二穿透孔中的骨髓不会出血(骨骼出血主要是由于骨髓的出血所引起的)。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缝合骨骼的时候基本免除了在常规缝合骨骼时所必须的穿透孔的止血步骤。(常规
情况下缝合胸骨时对骨骼穿透孔的止血时间约为10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
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是通过大量的医务实践最终得出的比值关系,如果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比值关系会出现两种情况。 当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
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大于本实用新型的比值的时候,比如i : i的时候,会出现该
医务人员不能将该钢丝体自该第二穿透孔中穿过的情况,或者虽然可以穿过但是需要使用很大的力量,从而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增大手术对人体的创伤,甚至导致缝合操作失败的情况。 当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本实用新型的比值的时候,比如0.25 : l的时候,会出现该钢丝体可以很容易的自该第二穿透孔中穿过,此刻,该第二穿透孔的面积大于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过多,而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縮短手术止血时间,扭合钢丝不易折断,胸骨固定牢固,以及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手术危险性的效果。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骨骼穿透端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骨骼穿透端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钢丝连接端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的连接端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缝合针的钢丝连接端与钢丝的连接端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体的横截面积尺寸与缝合针的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
过渡部分的横截面积尺寸的示意图;[0027]图9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操作的时候于骨骼上的穿透孔的示意图;图10为在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操作的时候于骨骼上的穿透孔以及第二穿透孔的
大小关系示意图;[00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10所示,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包括缝合针10以及钢20,该钢20是连接
在该缝合针io—端的。 如图1所示,医务人员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该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对骨骼进行缝合的时候,首先利用该缝合针10穿透该骨骼,而后,借助该缝合针10与该钢丝2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该缝合针IO牵引该钢20穿过该骨骼,最后,由医务人员完成对该钢丝20的切断以及绑定等动作。 如图2至5所示,该缝合针10包括骨骼穿透端11、钢丝连接端12以及圆弧过渡部分13,其中,该骨骼穿透端11是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一端,而该钢丝连接端12是与该骨骼穿透端11相对应而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另外一端。 该骨骼穿透端11采用针状结构,用以穿透该骨骼,该骨骼穿透端11具有若干穿透面lll,若干该穿透面111连接于一穿透点112上。[0034] 该穿透点112位于该骨骼穿透端11的顶端。 进一步,如图4所示,若干该穿透面111围绕成三棱锥状,该穿透点112位于该三棱锥的顶端。 该圆弧过渡部分13呈弧状,以方便医务人员对该骨骼的穿透。 该钢丝连接端12向内凹设有钢丝连接腔14,该钢丝连接腔14具有侧壁141以及底面142。 于该钢丝连接腔14的该侧壁141上向外开设有一卡接腔15,该卡接腔15具有斜壁151以及直壁152,该斜壁151与该直壁152相连接并形成一夹角A,该夹角小于九十度。[0039] 如图1、6、7所示,该钢20连接在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上,该钢丝20包括连接端21以及钢丝体22。 该连接端21是固定设置在该钢丝体22 —端的,并且该连接端21是固定插接在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中的。 该连接端21包括插接柱211以及卡接肋212,该卡接肋212是固定设置在该插接柱211的外表面上的。 当该连接端21固定插接在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中的时候,该连接端21的该插接柱211插接在该钢丝连接端12的该钢丝连接腔14中,同时,该连接端21的该卡接肋212卡接在该钢丝连接端12的该卡接腔15中。 如图8所示,该钢丝体22的各个位置的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B,该横截面积尺寸B小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横截面积尺寸。[0044] 进一步,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C。 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为,0.6至0.8 : 1。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为,0. 75 : 1。 如图9至10所示,利用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对骨骼进行缝合的时候,由于人体的骨骼具有一定的伸縮性,所以当医务人员在利用该缝合针10穿透该骨骼并形成穿透孔H1之后,借助该缝合针10与该钢丝20之间的连接关系,使该缝合针10牵引该钢丝20穿过该穿透孔H1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所述的情况。 当该缝合针10的该圆弧过渡部分13或者该钢丝连接端12位于该穿透孔Hl中的时候,借助该圆弧过渡部分13或者该钢丝连接端12对该穿透孔H1的支撑作用,该穿透孔Hl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 而如上所述由于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小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
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所以,当该钢丝体22运动至该穿透孔
Hl中的时候,借助骨骼的伸縮性,该穿透孔H1会縮小为第二穿透孔H2。 本实用新型的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
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是通过大量的医务实践最终得出
的比值关系,如果不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比值关系会出现两种情况。 当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大于本实用新型的比值的时候,比如1 : 1的时候,会出现该医务人员不能将该钢丝体22自该第二穿透孔H2中穿过的情况,或者虽然可以穿过但是需要使用很大的力量,从而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增大手术对人体的创伤,甚至导致缝合操作失败的情况。[0052] 当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小于本实用新型的比值的时候,比如0.25 : 1的时候,会出现该钢丝体22可以很容易的自该第二穿透孔H2中穿过,此刻,该第二穿透孔H2的面积大于该钢丝体22的该横截面积尺寸B过多,而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0053]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钢丝20包括连接端21以及钢丝体22,于该钢丝体22上设置有连接层30,该连接层30的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10的该钢丝连接端12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13的该横截面积尺寸C之间的比值为,0.75 : 1。
权利要求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包括缝合针以及钢丝,该钢丝是连接在该缝合针一端的,其特征在于该缝合针包括骨骼穿透端、钢丝连接端以及圆弧过渡部分,其中,该骨骼穿透端是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的一端,而该钢丝连接端是与该骨骼穿透端相对应而设置在该圆弧过渡部分的另外一端,该骨骼穿透端具有若干穿透面,若干该穿透面连接于一穿透点上,该穿透点位于该骨骼穿透端的顶端,该钢丝连接端向内凹设有钢丝连接腔,该钢丝连接腔具有侧壁以及底面,于该钢丝连接腔的该侧壁上向外开设有一卡接腔,该卡接腔具有斜壁以及直壁,该钢丝连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上,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体,该连接端是固定设置在该钢丝体一端的,并且该连接端是固定插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中的,该连接端包括插接柱以及卡接肋,该卡接肋是固定设置在该插接柱的外表面上的,该钢丝体的各个位置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该横截面积尺寸小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横截面积尺寸。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该缝合针的若干该穿透面围 绕成三棱锥状,该穿透点位于该三棱锥的顶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该钢丝连的该卡接腔的该斜 壁与该直壁相连接并形成一夹角,该夹角小于九十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 及该圆弧过渡部分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 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 75 : 1。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特征在于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 体,于该钢丝体上设置有连接层,该连接层的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 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75 : 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免止血钢丝缝合针,其包括缝合针以及钢丝,该钢丝是连接在该缝合针一端的,该缝合针包括骨骼穿透端、钢丝连接端以及圆弧过渡部分,该钢丝连接在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中,该钢丝包括连接端以及钢丝体,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具有统一的横截面积尺寸,该钢丝体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与该缝合针的该钢丝连接端以及该圆弧过渡部分的该横截面积尺寸之间的比值为0.75∶1。
文档编号A61B17/82GK201481476SQ2009202047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崔刚哲 申请人:崔刚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