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41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一般地,一次性尿布采用如下的使用形态在使用后采用使排泄物的附着面位于 内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放入卫生箱或尿布保管容器等密闭性高的保管容器中临时保 管,并在容器内的贮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放入垃圾袋丢弃。使用后的一次性尿布上会产生 排泄物的恶臭,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因此,为了抑制使用后的排泄物的臭气,提出有在顶 部片的内侧配置含有沸石的除臭片的方法(专利文献1)、或者是使包裹了吸收体的绉纸含 有除臭剂的方法(专利文献幻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04642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0-350745号公报然而,在这些现有技术中,存在虽然除臭剂的使用量大但使用后的除臭效果不显 著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的一次性尿布。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一种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尿布具备透液性表面片;不透液性片;夹在透液性表面片和不透液 性片之间的吸收体;以及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于所述不透液 性片的与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后身部和前身部,所述后身部从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 中央朝后侧延伸,所述前身部从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中央朝前侧延伸,在所述前身 部和后身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设置有后处理带,该后处理带用于在以表面片位于内侧 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固定所述一次性尿布,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于所述前身部和后身部中的至少具有所述后处理 带的身部,且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比配置有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身部的面积 小,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配置。(作用效果)在吸收性物品中,特别是一次性尿布,在废弃时广泛采用如下的方式在以表面片 位于内侧且具有后处理带的身部位于外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进行固定并 废弃。在这种废弃方式中,从附着于表面片的排泄物或者被吸收体吸收的排泄物产生的臭 气通过具有后处理带的身部释放至外部。因此,通过以上述的位置关系设置本发明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后处理带,在将尿布卷起或者折叠的废弃方式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 位于臭气的主要通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并且,在将尿布卷起或者折叠的废 弃方式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位于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因此具有即便是对于例如保管容 器内的臭气等、存在于该物品外部的臭气也能够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的优点。并且,通过形 成为这种结构,即便不是在尿布的整个外表面设置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也能够有效地发挥 除臭效果,因此性价比优异。<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实施了图案印刷,且该图 案印刷能够从尿布的外表面侧目视确认。(作用效果)以往,将仅实施了单一的图案印刷(不含除臭剂粒子)的印刷片设置成能够从尿 布的外表面侧目视确认,因此,优选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上实施图案印刷,使该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也作为印刷片发挥功能。<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是以无纺布或者纸作为基 材的透气性片,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设置于前身部和后身部双方,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前 身部和后身部中的至少一方。(作用效果)在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也作为印刷片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如果在前身部和后身 部双方都设置有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则不仅图案面积增加,而且后处理带的配设部位的 自由度提高,因此是优选的。并且,如果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片状基材是这种透气性片,则基材自身能够通 过臭气吸附而发挥一些除臭效果,并且,基材的表面积大且具有透气性,因此臭气与除臭剂 之间的接触概率提高。为了提高除臭效率,优选片状基材具有这种特性。<第四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后处理带具有基端部和卡定部,所述基端部固 定于尿布外表面,所述卡定部是比所述基端部靠末端侧的部分,且卡定于尿布外表面,所述后处理带以至少基端部的一部分与配置有该后处理带的身部内的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重叠的方式配置。(作用效果)对于后处理带,一般的设置方式是仅在后身部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后处理带。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后处理带以至少基端部的一部分与配置有该后处理带的身部内的带除臭 功能的印刷片重叠的方式配置,则在将尿布卷起或者折叠的废弃方式中,带除臭功能的印 刷片位于更加优选的位置。<第五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占该带除臭 功能的印刷片所在的身部的吸收体的面积的30%以上,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 中的80%以上与吸收体重叠,
所述不透液性片的透湿性为6000g/m2 · 24h以上。(作用效果)如果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以这种程度的面积和位置设置,则在除臭效果方面是优 选的。并且,如果像这样提高不透液性片的透湿性,则湿气高效地被排出,因此穿戴者感 觉舒适,不过臭气也容易泄露。但是,在本发明中臭气高效地透过不透液性片而与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接触,因此提高不透液性片的透湿性反而是优选的。另外,透湿性是指利用JIS K 7U9(A法)测定的值。<第六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五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后处理带在末端部具有抓手部,并且除 了该抓手部以外的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明,能够从外表面侧透过该后处理带中的透明或者 半透明的部分来目视确认所述图案。(作用效果)在使后处理带的基端部的位置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重叠的情况下,当在带除臭 功能的印刷片上实施图案印刷时,如果整个后处理带都是不透明的,则存在带除臭功能的 印刷片的图案印刷局部被隐藏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使后处理带的除了抓手部之外的部分 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能够从外表面侧透过后处理带中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部分来目视确 认图案。<第七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六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 片,该外装片覆盖所述不透液性片的背面,并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在所述不透 液性片与外装片之间,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所述不透液性片以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 的70%以下的粘接面积进行贴合,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所述外装片以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的 80%以上的粘接面积贴合。(作用效果)在以上述的位置关系设置本发明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后处理带的情况下,如 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与邻接片之间的粘接面积,则能够在带除臭功能的 印刷片与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吸收体侧的不透液性片之间形成更大且相对于外 部的透气性低的空间,能够高效地使来自不透液性片侧的臭气与印刷片接触,能够提高除 臭效果。<第八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后处理带分别设置在比吸收体的左侧缘 靠左侧的部分以及比吸收体的右侧缘靠右侧的部分,并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以连结 左右的后处理带的线横穿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方式配置。(作用效果)作为后处理带的配置方式之一,具有在左右两侧部分别设置后处理带的方式,但 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为连结左右的后处理带的线横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在将尿布卷起或者折叠的废弃方式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位于更优选的位置。<第九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具有片状基材和经 由粘接树脂固定于该片状基材的除臭剂粒子,并且,在所述除臭剂粒子的外表面具有未被 所述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作用效果)这样,如果除臭剂粒子位于不透液性片的背面侧,则特别是在使用后的保管时能 够发挥显著的除臭效果。而且,在采用树脂(如后所述的油墨或粘接剂等)作为用于将除 臭剂粒子固定于不透液性片的背面侧的粘接物质的情况下,如果通过该树脂覆盖除臭剂粒 子的整个表面,则除臭剂粒子不能充分地发挥功能,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在除臭剂粒子的 外表面具有未被所述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则能够可靠地发挥除臭剂粒子的功能。<第十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九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除臭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 8. 0 μ m,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含有50 100重量份的所述除臭剂粒子,每Im2所 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中,所述除臭剂粒子和所述粘接树脂的总计含量为0. 10 0. 60g。(作用效果)如果以这种单位面积的重量来使用以这种密度含有这种平均粒径的除臭剂粒子 的粘接树脂,则所述除臭剂粒子的大多数从所述粘接树脂的涂膜露出,因此是优选的。如果 除臭剂使用量过少则缺乏除臭效果,并且,如果除臭剂使用量过多则难以固定除臭剂粒子。 另外,所谓平均粒径意思是指JIS K 1474-2007中定义的中间粒径(mediandiameter)。<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粘接树脂为尿烷树脂。(作用效果)作为上述的粘接树脂,在透气性高这方面出发,尿烷树脂是优选的。<第十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除臭剂粒子具有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 立体结构、层状结构、或者多孔质结构,且含有用于化学吸附臭气分子的金属离子。(作用效果)对于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除臭剂粒子,如果成为被液体浸湿的状态则结构体的内 部充满液体,从而无法吸入臭气分子。因此,即便将除臭剂粒子设置于排泄物的液体成分的 移动路径和吸收保持部,虽然使用量大但使用后的除臭效果还是不明显。与此相对,如上所 述,由于除臭剂粒子位于不透液性片的背面侧,因此除臭剂粒子的细孔不会被排泄物的液 体成分充满,因此即便是在使用后也能够发挥充分的除臭效果。并且,作为除臭剂粒子,这 种具有基于金属离子的分解能的除臭剂粒子是优选的。<第十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多孔质除臭粒子以油墨 作为粘接物质粘接于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片状基材。(作用效果)
对于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多孔质除臭粒子,如果成为被液体浸湿的状态则细孔中 充满液体,从而无法吸入臭气分子。因此,即便像以往那样将除臭粒子设置于排泄物的液体 成分的移动路径和吸收保持部,虽然使用量大但使用后的除臭效果不明显。与此相对,如上 所述,使除臭粒子位于不透液性片的背面侧的话,除臭粒子的细孔不会被排泄物的液体成 分所填满,因此即便是在使用后也能够发挥充分的除臭效果。另外,即便油墨的溶剂等进入 除臭粒子的细孔,由于在油墨干燥后细孔复活(活性化),因此几乎不存在由于油墨的影响 导致的除臭效果的降低的情况。并且,从后述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判断,存在能够使用原有设 备容易地制造的优点。<第十四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三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除臭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1 ΙΟμπι, 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具有除臭粒子的部分中,单位面积的除臭粒子含量为0. 01g/m2 以上。(作用效果)优选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足够密地含有这种平均粒径的除臭粒子。另外,所谓平 均粒径意思是指JIS K 1474-2007中定义的中间粒径。<第十五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在所述片状基材的位于所述不透液性片侧 的面利用含有所述多孔质除臭粒子的油墨实施除臭印刷,在所述片状基材的位于所述外装 片侧的面实施图案印刷。(作用效果)为了提高图案的目视确认性,优选在位于外装片侧的面实施图案印刷。并且,优选 在位于不透液性片侧的面利用含有多孔质除臭粒子的油墨实施印刷,以便使来自不透液性 片侧的臭气高效地与除臭粒子接触。并且,通过以这种方式实施印刷,不会出现基于含有除 臭剂粒子的油墨的印刷与图案印刷相干涉而妨碍除臭效果或者图案的表现性的情况。<第十六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五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与所述不透液性 片间断地粘接,且粘接面积为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的70%以下。(作用效果)这样,通过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与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吸收体侧的不 透液性片稀疏地粘接而在两个片之间形成空间,能够使来自不透液性片侧的臭气高效地与 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接触,能够提高除臭效果。<第十七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三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除臭粒子是利用银离子置换沸石中的 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成的沸石粒子,并且,所述除臭粒子采用下 述的(1) (3)中的至少一种结构(1)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中的单位面积的银离子的含量为0. 3mg/m2以下;(2)作为所述粘接物质的油墨使用黄色的油墨;(3)所述片状基材的由JIS K 7105定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且仅在位于 所述不透液性片侧的面附着有除臭剂粒子。
(作用效果)在除臭粒子中含有银离子的情况下,不仅能够物理吸附臭气还能够对臭气进行化 学吸附,因此除臭效果进一步提高。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含有除臭粒子的部分有可能由于 湿度、太阳光、荧光、Nox等而变成黄色,但是,在采用上述(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变色的程 度,在采用上述的O)、(3)的情况下能够使变色不易显眼,因此是优选的。<第十八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在所述外装片中,在与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 刷片中的具有除臭功能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包覆部分的整个周缘、或者周缘的除 了一部分之外的部分设置有接缝孔,通过沿该接缝孔切开所述外装片并将所述包覆部分揭 起,从而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至外部。(作用效果)如前面所述,一次性尿布采取如下的使用方式在使用后采用使排泄物的附着面 位于内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起来,并放入密闭性高的保管容器中临时保管,在容器内的 贮存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放入垃圾袋而废弃掉。在该情况下,使用完毕的吸收性物品在一 定程度的期间内(在日本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属于可燃垃圾,因此至少为可燃垃圾的回 收间隔、如1天、2天)保管在保管容器内,因此保管容器内充满恶臭的臭气,当开闭保管容 器时会给使用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但是,在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保 管容器内,对从使用完毕的吸收性物品放出并充满容器内的臭气缺乏除臭效果的问题点。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在使用后将接缝孔切开,并将至少一部分与带除臭功能的印 刷片中的、具有除臭功能的部分重叠的包覆部分揭起,由此能够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 出至外部,这样,通过在该露出状态下将一次性尿布放入保管容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与 充满保管容器内的臭气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除臭。<第十九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八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所述接缝孔形成为将所述包覆部分的周 缘的一部分作为与外侧连续的连续部分残留下来,并将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除了所述一 部分以外的部分呈锯齿状或者螺旋状地切开,并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被切开的部分的 末端部。(作用效果)通过将用于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的接缝孔形成为这种结构,不仅能够使带 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而且能够将沿接缝孔切开而形成的长条部分卷绕于被卷起或者折 叠后的使用完毕物品的周围并利用后处理带紧固,由此能够在卷起或者折叠后的状态下固 定。因此,无需设置以往那样的长条状的后处理带就能够将物品在卷起或者折叠后的状态 下固定并废弃,与此同时能够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因此物品的使用后的处理变得 简便。<第二十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在第十八方面所记载的一次性尿布中,作为所述接缝孔具有第一接缝孔和第二接 缝孔,所述第一接缝孔形成为使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腰部侧端部作为与所述包覆部分 的腰部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残留下来,而使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除所述腰部侧端部 以外的部分作为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切出立起,所述第二接缝孔形成为在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内,使所述包覆部分的裆间侧端部作为与所述包覆部分的裆间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 残留下来,并使该第一切出立起部分的腰部侧的部分作为第二切出立起部切出立起,并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所述第二切出立起部分。(作用效果)通过将用于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的接缝孔形成为这种结构,来将第一接缝 孔和第二接缝孔切开而将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和第二切出立起部分揭起,从而不仅能够使带 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而且能够将由从外装片12延伸出的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和从第一 切出立起部分延伸出的第二切出立起部分构成的长条部分卷绕于卷起或者折叠后的使用 完毕物品的周围并利用后处理带紧固,由此能够在卷起或者折叠后的状态下固定。因此,无 需设置以往那样的长条状的后处理带就能够将物品在卷起或者折叠后的状态下固定而废 弃,与此同时能够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因此物品的使用后的处理变得简单。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获得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等优点。


图1是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内表面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4-4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1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仅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主要部分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平面 图。图7是仅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产品状态的主视图。图9是产品状态的后视图。图10是示出各种印刷形态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平面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废弃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另一形态下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后侧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废弃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另一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相当于图1的5-5剖面的剖视图。图15是仅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主要部分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平面 图。图16是产品状态的后视图。图17是示出又一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俯视 图。图18是沿着图17的6-6线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另一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的、将尿布展开后的状态下的俯视 图。图20是沿着图19的6-6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接缝孔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 图10示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一例。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由外装片12和 内装体200构成,该外装片12形成产品外表面(背面),该内装体200粘贴于外装片的内表 面。内装体200是用于吸收并保持尿等排泄物等的部分,外装片12是用于穿戴于穿戴者上 的部分。另外,剖视图中的打点部分表示用于接合各个构成部件的接合部分,这些接合部分 是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的整面涂布、线状(e — K )涂布、帘幕(curtain)涂布、寸 S 7卜(summit)涂布或者螺旋(spriral)涂布等形成的。另外,“前后方向”指连结腹侧 (前侧)和背侧(后侧)的方向,“宽度方向”指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上 下方向”指在尿布的穿戴状态、即以将尿布的前身部的两侧部和后身部的两侧部重合的方 式将尿布在裆间部对折时,与腰部方向正交的方向、换言之为连结腰开口部WO侧和裆间部 侧的方向。(内装体)内装体200能够采用任意形状,在图示的形态中为长方形。如图3 图5所示,内 装体200具备不透液性片11、位于身体侧的表面片30、以及夹在这两者之间的吸收元件50, 内装体200是承担吸收功能的主体部。标号40表示的是为了使透过表面片30后的液体迅 速地朝吸收元件50转移而设在表面片30与吸收元件50之间的中间片(第二片),标号60 表示的是为了防止排泄物向内装体200的两侧泄漏而在内装体200的两侧设置的朝身体侧 立起的阻挡边(barrier cuffs)60。(表面片)表面片30是具有使液体透过的性质的部件,例如能够举例示出有孔或者无孔的 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等。并且,其中无纺布的原料纤维是什么并无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 例示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或铜氨(cupra) 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或者使用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而成的混合纤维、复合纤 维等。再有,无纺布可以是通过任何加工而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能够举例示出例 如水刺法、纺粘法、热轧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法等公知的方法。例如如果谋求柔 软性、悬垂性,则优选纺粘法、水刺法,如果谋求体积变大、柔软性,则优选热风法、点粘法、 热轧法。并且,表面片30可以由一个片构成,也可以由通过粘贴两个以上的片得到的层叠 片构成。同样,表面片30在平面方向上可以由一个片构成,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片构成。在设置阻挡边60的情况下,表面片30的两侧部优选穿过不透液性片11和阻挡边 60之间而绕至吸收元件50的背侧,并且,为了防止液体渗透,优选通过热熔粘接剂将表面 片30粘接于不透液性片11和阻挡边60。(中间片)为了使透过表面片30后的液体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能够设置液体的透过速 度比表面片30快的中间片(也称为“第二片”)40。该中间片40不仅能够使液体迅速地 向吸收体转移来提高吸收体的吸收性能,而且能够防止所吸收的液体从吸收体“倒流出(backflow),,的现象,使表面片30上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中间片40也能够省略。作为中间片40,可以举例示出与表面片30相同的原材料、或水刺无纺布、纺粘无 纺布、SMS无纺布、纸浆无纺布、纸浆与人造纤维的混合片、点粘无纺布或绉纸。特别是热 风无纺布,由于体积大,因此是优选的。优选在热风无纺布中使用芯鞘结构(core sheath structure)的复合纤维,该情况下芯所采用的树脂可以是聚丙烯(PP),但优选刚性高的聚 酯(PET)。单位面积的纤维的重量优选为20 80g/m2、更优选为25 60g/m2。无纺布的 原料纤维的粗细优选为2. 2 lOdtex。为了使无纺布体积大,作为原料纤维的全部或一部 分的混合纤维,优选使用芯不在中央的偏芯型纤维、中空纤维、或者是偏芯且中空的纤维。图示形态的中间片40比吸收体56的宽度窄且配置在中央,但也可以在整个宽度 范围进行设置。中间片40的长度方向长度可以与吸收体56的长度相同,也可以在以接收 液体的区域为中心的、较短的长度范围内。(不透液性片)不透液性片11的原材料没有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例示出由聚乙烯或者聚丙烯 等烯烃类树脂等形成的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设置于无纺布的表面而成的层积无纺布;或 者是将无纺布等重叠接合于塑料薄膜而成的层叠片等。不透液性片11优选使用近年来从 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而优选使用的、具有不透液性和透湿性的原材料。作为具有透湿性的 塑料薄膜,广泛使用通过下述方法获得的微多孔性塑料薄膜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类 树脂中混炼无机填充剂而形成片之后,通过沿单轴或双轴方向拉伸而获得。另外,作为不透 液性片11,还能够采用不使用塑料薄膜的不透液性的片,这种片采用如下方法而制成使 用微纤度(micro denier)纤维的无纺布材料,通过施加热或压力来缩小纤维的间隙而进行 防漏性强化,或涂覆高吸水性树脂、疏水性树脂、或者防水剂。为了提高防漏性,不透液性片11优选绕过吸收元件50的两侧并延伸至吸收元件 50的位于表面片30侧的面的两侧部。对于该延伸部的宽度,适当的宽度为左右分别约5 20mmo并且,可以在不透液性片11的内侧、特别是靠吸收体56侧的面设置由于吸收液体 成分而颜色发生变化的排泄指示器80。(阻挡边)阻挡边60是沿着内装体200的两侧部在整个前后方向延伸的带状部件,并且是为 了隔断顺着表面片30上横向移动的尿或软便以防止横向泄漏而设置的部件。本实施方式 的阻挡边60以从内装体200的侧部立起的方式设置,根侧的部分朝宽度方向中央侧倾斜地 立起,且比中间部靠末端侧的部分朝宽度方向外侧倾斜地立起。更详细地说,阻挡边60是通过下述方法形成的部件将带状的阻挡片62在宽度方 向折回而使阻挡片62对折,并在折回部分及其附近的片之间、在宽度方向隔开间隔以沿着 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固定有多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63,所述带状的阻挡片62在内装体 200的前后方向具有相等的长度。阻挡边60中的与在宽度方向被折回的部分相反侧的端部 形成为被固定于内装体200的侧缘部的背面的安装部分65,该安装部分65之外的部分形成 为从安装部分65突出的突出部分66 (折回部分侧的部分)。并且,突出部分66中的前后方 向两端部由根侧部分和末端侧部分构成,所述根侧部分从安装部分65通过内装体200的侧 部而延伸至表面片30的侧部表面,且借助由热熔粘接剂或热封形成的前后固定部67固定于该表面片30的侧部表面,所述末端侧部分从所述根侧部分的末端朝宽度方向外侧折回, 且固定于根侧部分。突出部分中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形成为非固定的自由部分(内侧自由部 分),沿着前后方向的细长状弹性部件63以伸长状态固定于该自由部分。作为阻挡片62,能够优选使用纺粘无纺布(SS、SSS等)或者SMS无纺布(SMS、 SSMMS等)、熔喷无纺布等柔软且均勻性和隐蔽性优异的无纺布,根据需要对这些无纺布利 用硅等实施防水处理,单位面积的纤维的重量优选为约10 30g/m2。作为细长状弹性伸 缩部件63,可以使用橡胶线等。在使用氨纶橡胶线(spandex rubberthreads)的情况下, 橡胶线的粗细优选为470 IMOdtex、更优选为620 940dtex。固定时的伸长率优选为 150 % 350 %、更优选为200 % 300 %。并且,如图所示,可以在折叠的阻挡片62之间夹 设防水薄膜。在阻挡边60的自由部分设置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63的根数优选为2 6根, 更加优选为3 5根。适当的配置间隔60d为3 10mm。当这样形成时,细长状弹性伸缩 部件63在其配置范围内容易以面接触肌肤。优选不仅在末端侧配置细长状弹性部件63,在 根侧也配置细长状弹性部件63。阻挡边60的安装部分65的固定对象可以是内装体200中的表面片30、不透液性 片11、吸收元件50等合适的部件。在这样构成的阻挡边60中,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63的收缩力以使前后方向两端 部接近的方式发挥作用,但是,突出部分66的前后方向两端部被固定为不会立起,而突出 部分66的前后方向两端部之间形成为非固定的自由部分,因此,仅自由部分如图3所示以 与身体侧抵接的方式立起。特别地,当安装部分65位于内装体200的背面侧时,阻挡边60 在裆间部及其附近以朝宽度方向外侧打开的方式立起,因此,阻挡边60以面抵接于腿部周 围,合身性提高。阻挡边60的尺寸能够适当确定,但是,在婴幼儿用纸尿布的情况下,例如如图7所 示,优选阻挡边60的立起高度(突出部分66在展开状态下的宽度方向长度)W6为15 60mm,特别优选为20 40mm。并且,在采用使阻挡边60与顶部片30表面平行的方式将阻挡 边60平坦地折叠起来的状态下,优选位于最内侧的折痕之间的间隔距离W3为60 180mm、 特别优选为70 140mm。另外,也可以与图示的形态不同,而在内装体200的左右各侧双重地设置(双列) 阻挡边。(吸收元件)吸收元件50具有吸收体56和包裹该吸收体56整体的包装片58。包装片58可以省略。(吸收体)吸收体56能够由纤维的集合体形成。作为该纤维集合体,除了对绵状纸浆或者合 成纤维等短纤维进行积纤而成的集合体之外,也能够使用根据需要而对醋酸纤维素等合成 纤维的丝束(纤维束)进行开纤而得到的长丝(filament)集合体。作为单位面积的纤维 的重量,在对绵状纸浆或短纤维进行积纤的情况下,例如能够约为100 300g/m2,在长丝集 合体的情况下,例如能够约为30 120g/m2。合成纤维的情况下的细度(fineness)例如为 1 16dtex,优选为1 lOdtex,更加优选为1 5dtex。在长丝集合体的情况下,长丝可以是非卷曲纤维,但是优选为卷曲纤维。卷曲纤维的卷曲度例如为每英寸约5 75个,优 选为每英寸约10 50个,更加优选为每英寸约15 50个。并且,大多情况下使用均勻地 卷曲的卷曲纤维。优选在吸收体56中分散保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收体56可以是长方形形状,如图1所示,如果形成为具有前端部、后端部以及位 于前端部和后端部之间的宽度比前端部和后端部窄的收紧部的沙漏形状,则吸收体56自 身与阻挡边60对腿部周围的合身性提高,因此是优选的。并且,虽然吸收体的尺寸能够适当确定,但是,优选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延伸 至内装体的周缘部或者内装体的周缘部附近。(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收体56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所谓高吸收性聚合 物粒子,除了 “粒子”之外还包含“粉体”。关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粒径,能够直接使用 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粒径,期望为1000 μ m以下,特别期望为150 400 μ m。作 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可以无特殊限定地使用,但是优选为吸水量在40g/g以上 的材料。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具有淀粉类、纤维素类和合成聚合物类等,可以使用淀 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物或丙 烯酸(盐)聚合物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形状,优选为通常 使用的粉粒体状,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优选使用吸水速度为40秒以下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 子。如果吸水速度超过40秒,则容易产生供给至吸收体56内的液体返回吸收体56外部的 所谓“倒流出”的现象。并且,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优选使用凝胶强度为1000 以上的高吸收性聚 合物粒子。由此,即使是在形成为体积大的吸收体56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吸收液 体后的发粘感。单位面积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重量可以根据该吸收体56的用途所要求的吸 收量而适当地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为50 350g/m2。如果单位面积聚合物的 重量不足50g/m2,则变得难以确保吸收量。如果超过350g/m2,则效果会饱和。如果需要,能够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吸收体56的平面方向上的散布密度或 者散布量进行调节。例如,能够使液体的排泄部位的散布量比其他部位的散布量多。在考 虑男女差异的情况下,对于男用尿布,能够提高前侧的散布密度(量),对于女用尿布,能够 提高中央部的散布密度(量)。并且,也能够在吸收体56的平面方向上局部地(例如呈点 状)设置不存在聚合物的部分。(包装片)在使用包装片58的情况下,作为该包装片58的原材料能够使用薄页纸 (tissu印aper),特别是绉纸、无纺布、复合层压(# 'J^n无纺布、开有小孔的片等。但 是,期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不会漏出来的片。在使用无纺布代替绉纸的情况下,特别优 选亲水性的SMS无纺布(SMS、SSMMS等),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 料等。期望单位面积的重量为5 40g/m2、特别是10 30g/m2。包装片58的包装方式能够适当确定,但是,从制造容易性和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 粒子从前后端缘泄漏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如下的方式以包围吸收体56的表背面和两侧面的方式卷绕成筒状,并使包装片58的前后缘部从吸收体56的前后伸出,将该伸出部分沿 表背方向压在一起并利用热熔粘接剂等接合物质进行接合。(外装片)外装片12具有从裆间部朝腹侧延伸的前身部F和从裆间部朝背侧延伸的后身部 B,且前身部F的两侧部与后身部B的两侧部相接合,如图8和图9所示,形成供穿戴者的身 体穿过的腰部开口部WO和用于供腿部穿过的左右一对腿部开口部L0。标号12A示出接合 部分(以下也将该部分称为侧密封部)。另外,所谓裆间部是指在展开状态下从前身部的腰 部端缘到后身部的腰部端缘为止的前后方向中央,比裆间部靠前侧的部分意思是指前身部 F,比裆间部靠后侧的部分意思是指后身部B。外装片12具有腰身部T和中间部L,该腰身部T确定为从腰部开口部WO至腿部开 口部LO上端的前后方向范围,该中间部L确定为形成腿部开口部LO的部分的前后方向范 围。腰身部T能够示意地分成“腰部侧端部”W和“腰身下部”U。腰部侧端部W和腰身下部 U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根据产品的尺寸而不同,能够适当确定,但是,举出一例,腰部侧端部W 可以是15 40mm,腰身下部U可以是65 120mm。另一方面,中间部L的两侧缘沿着穿戴 者的腿部周围而收紧,该处是供穿戴者的腿部伸入的部位。其结果是,外装片12整体形成 为大致沙漏形状。外装片12的收紧程度能够适当确定,如图1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那 样,为了形成流畅的外观,优选外装片12的宽度最窄的部分比内装体200的宽度窄,但是, 也能够确定为外装片12的即便是宽度最窄的部分的宽度也在内装体200的宽度以上。如图3 图5所示,外装片12是利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将两片的片状基材12S、 12H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位于内侧的内侧片状基材12H只延伸到腰部开口部WO的边缘,外 侧片状基材12S绕过内侧片状基材12H的腰部侧边缘并折回至内侧片状基材12H的内侧, 该折回部分12r以包覆至内装体200的腰部侧端部上的方式延伸。作为片状基材12S、12H,只要是片状基材,不用特殊限定就能够使用,但是优选为 无纺布。无纺布的原料纤维是什么并无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例示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 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或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 或者使用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而成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再有,无纺布可以是通过任何 加工而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能够例示出例如水刺法、纺粘法、热轧法、熔喷法、针 刺法、热风法、点粘法等公知的方法。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优选无纺布的基重(坪量) 约为10 30g/m2。并且,在对后述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实施图案印刷的情况下,为了能够从产 品外表面透过外装片12而良好地目视确认该图案,优选外装片12的总单位面积重量约为 20 60g/m2,优选外装片12的由JIS K 7105定义的总光线透射率为40%以上,特别优选 为50%以上。进而,为了提高外装片12相对于腰身的合身性,在外装片12的两片片状基材12S、 12H之间以预定的伸长率设置有橡胶线等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作为细长状弹性 伸缩部件15 19,可以使用合成橡胶,也可以使用天然橡胶。外装片12的两片片状基材 12S、12H的贴合以及夹在两片片状基材12S、12H之间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的固 定能够使用基于各种涂布方法的热熔粘接、热封、或者超声波粘接。如果对外装片12整个 面都进行牢固地固定则有损于片的手感,因此并不是优选的。优选将这些部分组合,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进行牢固的粘接,而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以外的部分 不进行粘接或者轻轻地粘接。更详细地说,在位于后身部B和前身部F的腰部端部(上端部)W的、内侧片状基 材12H的内侧面与外侧片状基材12S的折回部分12r的外侧面之间,以在整个宽度方向连 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腰部弹性伸缩部件17、18,所述多根腰部弹性伸缩部件17、18以在上 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被固定。并且,腰部弹性伸缩部 件17、18中的配设在与腰身下部U邻接的区域的1根或者多根腰部弹性伸缩部件17、18可 以与内装体200重叠,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除了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的 宽度方向两侧。作为该腰部弹性伸缩部件17、18,优选粗细约为155 1880dteX、特别优选 约为470 1240dtex (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积约为0. 05 1. 5mm2、 特别优选约为0. 1 1. Omm2)的橡胶线,以4 12mm的间隔,分别以约为150% 400%的 伸长率、特别优选约为220% 320%的伸长率固定有约3 22根。并且,腰部弹性伸缩部 件17、18并不需要全部都是相同的粗细和伸长率,例如也可以使弹性伸缩部件的粗细和伸 长率在腰部侧端部W的上部和下部不同。并且,在位于前身部F和后身部B的腰身下部U的、内侧片状基材12H的外侧面与 外侧片状基材12S的内侧面之间,除了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其上侧 和宽度方向两侧的各个部位,以在整个宽度方向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 件15、19,所述多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以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伸长率沿 着宽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被固定。作为腰身下部U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优选粗细约为155 1880dtex、 特别是优选约为470 IMOdtex(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积约为
0.05 1. 5mm2、特别是约为0. 1 1. Omm2)的橡胶线,以1 15mm、特别是3 8mm的间隔, 分别以约为200 350%、特别是约为240 300%的伸长率固定有约5 30根。并且,在位于前身部F和后身部B的中间部L的、内侧片状基材12H的外侧面与外 侧片状基材12S的内侧面之间,除了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在宽度方向 两侧的各个部位,以在整个宽度方向连续的方式固定有多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所述 多根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以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且以预定伸长率沿着宽度方向伸长 的状态被固定。作为中间部L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6、18,优选将粗细约为155 1880dtex、 特别是约470 IMOdtex(合成橡胶的情况。在天然橡胶的情况下,截面积约为0.05
1.5mm2、特别是约为0. 1 1. Omm2)的橡胶线,以5 40mm、特别是5 20mm的间隔,分别 以约150 300%、特别是约180 260%的伸长率固定有约2 10根。另外,如图所示,如果腰身下部U和中间部L的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16、18 分别设置在除了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的宽度方向两侧,则内装体200 不会在宽度方向过度收缩,不会变得鼓起( 二 二)而使外观变差或者吸收性下降,因此 是优选的。在该方式中,除了仅在宽度方向两侧存在弹性伸缩部件的方式以外,还包含以下 方式该方式构成为,弹性伸缩部件横穿内装体200而存在于从其宽度方向一侧到另一侧, 但是在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弹性伸缩部件被切断,从而使伸缩力不起作用 (实质上等同于不设置弹性伸缩部件)。当然,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16、18的配设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例子,也能够将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16、18的一部分或全部横穿内 装体20而从其宽度方向一侧设置到另一侧,以使伸缩力在腰身下部U的整个宽度方向都发 挥作用。并且,在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横穿后述的实施了图案印刷的带除臭功能 的印刷片25的情况中,当使用含有氧化钛的橡胶作为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 19的情况 下,优选使用氧化钛的含量低(例如2%以下)的橡胶或者不含氧化钛的橡胶。(后处理带)在外装片12的后身部B的外表面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后处理带70(固定 构件)。后处理带70是用于在以表面片30位于内侧且前身部F位于内侧的方式将尿布卷 起来或者折叠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部件。如图5所示,一般的后处理带70的基端部71借 助粘接剂等固定于外装片12的外表面,并且在比该基端部71靠末端侧的部分被三折(截 面Z字状)或者对折地折叠起来,叠起部分之间借助临时固定粘接剂72以能够剥离的方式 固定(临时固定)。并且,该后处理带70在末端部具有被着色成白色等不透明颜色的抓手 部73,并且,除了该抓手部73之外的部分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能够从后处理带70的外表 面侧透过该后处理带70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部分来目视确认后述的图案。能够适当构成 具体的结构,但是在图示的方式中采用如下的结构沿长度方向连结多片透明或者半透明 的基材而形成整体,并在抓手部73粘贴着色带74。废弃时,将尿布以表面片30位于内侧且前身部F位于内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 然后将后处理带70的叠起部分剥离并展开,并将后处理带70从卷起或者折叠的尿布的后 身部B越过腰部开口部WO卷绕至相反侧的外表面而利用粘接剂固定。后处理带70特别优 选为不使用时紧凑地折叠、使用时能够展开成长条状的三折形状的部件。虽然并未图示,所谓的带式一次性尿布通过在贴在身体上的状态下将从后身部 的两侧部突出的紧固带紧固于腹侧外表面而进行穿戴,在使用后,将紧固带暂时从腹侧外 表面取下,然后将前身部和后身部重叠而以前身部位于内侧的方式从裆间部侧卷起或者折 叠,然后将后身部的两侧部的紧固带从卷起或者折叠后的尿布两侧绕过并固定于尿布的外 表面。因此,在带式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该紧固带也是后处理带。并且,如图12所示,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中,与带式一次性尿布的紧固带同样,能 够在后身部B的两侧部分别设置后处理带70。在该情况下,将尿布以表面片30位于内侧且 前身部F位于内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然后将后处理带70分别拉出,并使后处理带70绕 过卷起或者折叠后的尿布的两侧,并将后处理带70卷绕至相反侧的外表面而固定。另外,后处理带70等固定构件也可以设置于前身部F,也可以设置于后身部B和前 身部F双方。(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在不透液性片11与外装片12之间(包含外装片12的层间)设置有借助印刷施 加了图案等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如果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位于不透液性片11的 背面侧,则即便在使用后(吸收后)除臭粒子的细孔也不会被排泄物的液体成分填满,能够 发挥与使用量相当的除臭效果。另外,即便印刷油墨的溶剂等进入除臭粒子的细孔,由于在 油墨干燥后细孔复活(活性化),因此几乎不存在由于油墨的影响所导致的除臭效果的降 低。也可以省略外装片12,而形成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露出在外面的方式。并且,图示例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具有比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所在的身部的面积小的面 积,且分别单独设置于前身部F和后身部B,但是也能够设置成从前身部F穿过裆间部直至 后身部B—体地连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尺寸和形状并无特殊限定,但是优选充分地增大面积 以形成除臭功能充分的部件,例如,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宽度25X优选为吸收体56的 宽度的约50 120%,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长度25Y优选为至少在腹侧和背侧的单侧 为物品全长Y的约15 30%。并且,从不产生裁剪浪费(trim loss)的观点看,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25的形状优选为像图示例那样的矩形,但是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六 边形等几何学形状,或者也可以切割成沿着图案的周围的形状。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只要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片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但是,优 选为具有片状基材和通过粘接树脂被固定于该片状基材的除臭剂粒子的片。再有,特别优 选为在除臭剂粒子的外表面具有未被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的部件。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 中的附着有除臭粒子的部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部分。当然,也可以是在片状基材涂布除臭 剂溶液或者将片状基材浸泡于除臭剂溶液而后使其干燥的部件,也可以是构成片状基材的 材料自身具有除臭性的部件、即由具有除臭性的树脂形成的薄膜或者由除臭性纤维构成的 无纺布或纸等纤维集合体。作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片状基材,能够使用塑料薄膜、无纺布、或者纸等, 但是,优选为体积大且透气性高的原材料。如果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片状基材为具有 透气性的纤维集合体、特别是以纸浆纤维作为主原料的纸,则基材自身能够通过吸附臭气 而发挥一点除臭效果,并且,由于基材的表面积大且具有透气性,因此后述的除臭剂粒子与 臭气之间的接触概率提高,除臭效率提高。在使用塑料薄膜的情况下,为了防止闷湿,期望 塑料薄膜具有透湿性。无纺布或纸具有透湿性,因此是优选的。在实施后述的图案印刷的情 况下,对于无纺布优选使用平滑性高且容易印刷的无纺布,对于纸优选使用强度高且油墨 难以渗透的纸。作为特别优选的材料,能够举出单位面积的重量约为15 35g/m2、厚度约 为0. 1 0. 3mm的绉纸(薄页纸),或者单位面积的重量约为10 25g/m2、厚度约为0. 1 0. 3mm的无纺布(特别是纺粘部的细度约为1. 0 3. Odtex的纺粘无纺布或SMS无纺布)。 在使用绉纸的情况下,优选使用起皱率(々> 一 率)约为5 20%、特别是约5 15% 的绉纸。如果起皱率为20%以上,则油墨的固定量变大,容易产生渗透,不适合图案印刷。 如果起皱率为5%以下,则油墨难以浸透,因此固定量少。除臭剂粒子并无特殊限定,优选为能够物理吸附(表面吸附)臭气的具有立体结 构、层状结构、或者多孔质结构的粒子,可以仅进行物理吸附,也可以同时具有化学吸附功 能。除臭剂粒子的构成物质能够使用活性炭、天然或者合成沸石(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铝 硅酸盐)粒子、由含锆磷酸盐形成的层状结构粒子、由硅酸盐形成的立体结构粒子、氧化锌 等公知的除臭剂粒子。从表面积的观点出发,多孔质粒子的细孔径通常为1 10埃,特别 优选为3 10埃。如果细孔径过大则表面积减少而使得效果下降,如果细孔径过小则对分 子直径大的臭气产生物质的吸附性能下降。同样,体积密度/真密度优选为约0. 1 0. 3。 这种多孔质除臭剂粒子特别是在对一次性尿布的废弃时成为问题的臭气成分、具体地说为 氨气、硫化氢、甲硫醇、醋酸等的吸附性能优异这点上是优选的。并且,在使用如上所述的除 臭粒子的情况下,带消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具有除臭粒子的部分中的单位面积的除臭粒子含量优选为0. 01g/m2以上,特别优选为约0. 05 0. 5g/m2。并且,除臭剂粒子优选含有化学性地吸附臭气分子的金属离子。作为例子能够 举出利用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来置换粒子物质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 分或者全部而成的粒子,更具体地说能够举例示出以下粒子等利用银离子置换沸石中的 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成的粒子(作为市面上销售的产品有(株 式会社)品燃洁而美客公司(〉t彳、* S 〃々社)的洁而美客(注册商标));利 用铜离子置换含锆磷酸盐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而成的粒子 (Zr3(PO4-Cu2+));利用铜离子置换硅酸盐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而成的粒子;氧化锌离子;或者利用锌离子置换硅酸盐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 部分或者全部而成的粒子。作为一例,举出基于铜离子的除臭(化学吸附)反应式,该反应 式如下。在该情况下,臭气分子与金属离子配键而形成络离子。Cu2++H2S — H2S: Cu2+在除臭剂粒子中含有银离子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湿度、太阳光、荧光、化等而变 成黄色。因此,在使用利用银离子置换粒子物质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 者全部而成的粒子作为除臭剂粒子的情况下,优选采用以下的(1) (3)中的至少一个结 构。(1)将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中的单位面积的银离子的含量抑制在0. 3mg/m2以 下。由此,能够抑制变色的程度。(2)作为除臭剂粒子的粘接方法的油墨使用黄色的油墨。由此,能够使变色不易显 眼。(3)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片状基材的、由JIS K 7105定义的全光线透射率 在50%以下、特别是在40%以下,且仅在位于不透液性片11侧的面附着有除臭剂粒子。由 此,从产品外表面观察,变色不易显眼。在(3)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或质 地的调整将全光线透射率抑制得较低,也可以通过在整面印刷(底层印刷)白色之外的油 墨而降低全光线透射率。粘接树脂只要能够将除臭剂粒子粘接于片状基材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优选为尿 烷树脂(聚氨酯树脂)。这样,通过使用透气性高的粘接树脂,臭气与除臭剂粒子的接触效 率提高,能够发挥更优异的除臭效果。尿烷树脂能够通过下述方法得到使有机二异氰酸酯 化合物与高分子丁二醇化合物反应而合成氨基甲酸酯预聚物,进而,使该氨基甲酸酯预聚 物与链伸长剂、反应停止剂反应。作为能用于合成聚氨酯树脂的有机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 以举出以下化合物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_三甲基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苯 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α, α, α ’,α ’ -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甲苯二异 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为了形成在除臭剂粒子的外表面具有未被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的构造,并且为了 使除臭效果充分,并使制造容易,除臭剂粒子的平均粒径(Jis K 1474-2007定义的中间粒 径)通常为0. 1 10 μ m,优选为2. 0 8. 0 μ m,特别优选为2. 0 5. 0 μ m。如果平均粒径 过小则难以处理,如果平均粒径过大则表面积减少而导致除臭效果下降。因此,如果涂布油墨并干燥后的膜厚不足2. 0 μ m,则除臭剂粒子的大多数从粘接树脂的涂膜露出,因此是优 选的,如果膜厚约为1. 0 1. 5 μ m,则除臭效果充分,因此是特别优选的。进一步,优选相对 于10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含有1 20重量份的除臭剂粒子。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设置在具有后处理带70的体部。即,在图示例的一次性 尿布中,后处理带70设置于后身部B,当废弃时如前面所述在以表面片30位于内侧且前身 部F位于内侧的方式卷起或者折叠的状态下固定。在这种废弃方式中,由附着于表面片30 的排泄物或被吸收体56吸收的排泄物所产生的臭气在穿过后身部B并向外部释放的过程 中,与设置于后身部B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并 且,在卷起或者折叠的废弃方式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位于更靠近外侧的位置,因此 具有即便是对存在于外部的臭气也能够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的优点。因此,为了发挥这种 效果,在与图示例相反地将后处理带70等固定构件设置于前身部B的情况下,需要将带除 臭功能的印刷片25也设置于前身部F。并且,为了发挥这种效果,优选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 片25的至少一部分与吸收体沈重叠的方式配置,例如优选如图示的方式那样配置在宽度 方向中央部,但是,也能够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整体都不与吸收体56重叠的方式设 置。更详细地说,如图1 图11所示,在仅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后处理带70的方式 中,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优选为设置成与后处理带70中的至少基端部71的一部分重 叠、优选为与整个基端部71重叠,进而,优选设置成该重叠部分也与吸收体56重叠。并且, 如图12所示,当在两侧部分别设置后处理带70的情况下,优选以连结所述左右的后处理带 70的线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上横穿的方式配置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无论在哪种 情况下,如图11和图13所分别示出的那样,在将尿布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废弃形态下,带 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都位于与臭气的接触效率更高的部位、即位于臭气产生源的外侧且 更靠近尿布外表面的部位。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分别粘接于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表面侧的片 即不透液性片11、和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背面侧的片即外装片12。图中的标 号25B示出粘接剂的涂布部分。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与片11、12粘接的粘接方式可以 适当确定,但是优选以粘接面积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面积的大约0 70%、特别是 约为0 20%的方式间断地粘接,以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至少一部分与不透液性片 11离开而形成空间。具体地说,使粘接剂的涂布部分25B呈条纹状(平行地设置有多条的 方式,在图6的方式中为横条纹状)或格子状等从而形成非涂布部分25U。通过以这种方式 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与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靠吸收体25侧的不透液性 片11之间设置非涂布部分,从而能够在不透液性片11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之间形成 临时保持臭气的空间,能够使来自不透液性片11侧的臭气高效地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 25接触,从而能够提高除臭效果。另外,在粘接剂的涂布部分25B优选使用帘幕涂布、寸S y卜(summit)喷射、螺旋涂布等涂布方式利用彼此交叉的多个纤维状或者线状的粘接剂 实际上形成面状的涂布图案。这种粘接剂的涂布图案的粘接面积广因而粘接强度优异,并 且,纤维状或者线状的粘接剂彼此之间不会妨碍透气,因此物品的透气性不会大幅下降。这 种涂布图案中的粘接剂的单位面积的涂布重量通常约为2 8g/m2,纤维状或者线状的粘接 剂的每根的粗细约为0. 02 1mm。
另一方面,优选以粘接面积达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面积的大约80 100% 的方式紧密地粘接,以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与外装片12几乎紧贴。通过使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25与位于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外面侧的外装片12紧密地粘接,即便是对 于存在于该物品外部的臭气也能够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因此,在外装片12与带除臭功能 的印刷片25之间进行粘接时,帘幕涂布、寸S 〃卜喷射、螺旋涂布等涂布方式较为合适。并且,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面积占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所在的身部的 吸收体56的面积的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且若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面积 的80%以上都与吸收体56重叠,则在与臭气的接触效率的方面是更加优选的。再有,即便作为不透液性片11使用透湿性高的部件、具体地说为6000g/m2 '24h以 上的部件,由于除臭性优异,因此不用担心臭气。倒不如说,臭气高效地透过不透液性片11 而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接触,因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作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制造方法,在本发明中提出了如下的方 法使用以除臭剂粒子、粘接树脂、以及溶剂作为主成分的油墨,以使在基材片上形成的油 墨的膜厚比除臭剂粒子的平均粒径薄的方式在基材片进行印刷,从而得到在印刷部分含有 除臭剂粒子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将这样得到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供给至尿布的生 产线,并利用粘接剂等固定于预定部位,由此能够得到上述的尿布。油墨中可以含有一般的印刷油墨或涂料所使用的各种无机颜料(例如,二氧化 钛、氧化铁红、锑红、镉黄、钴蓝、普鲁士蓝、群青、炭黑、石墨等有色颜料以及碳酸钙、高岭 土、粘土、硫酸钡、氢氧化铝、滑石等体质颜料等)、有机颜料(例如,溶性偶氮颜料、不溶性 偶氮颜料、偶氮色淀颜料、缩合偶氮颜料、酞菁铜颜料、缩合多环颜料等)。作为溶剂,优选异丙醇等醇系或者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等酯系的有机溶剂,这些 优选溶剂即使在残留于带消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也较小。并且,为了形成为在除臭剂粒子的外表面具有未被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的结构、 使除臭效果充分、并且使制造容易,作为油墨的配比,如下的配比是合适的相对于100重 量份的粘接树脂具有50 130重量份的除臭剂和600 1500重量份的溶剂。并且,如果 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中的除臭剂粒子和粘接树脂的总计含量为Im2约0. 10 0. 60g/m2, 则未被粘接树脂包覆的除臭剂粒子部分变多,因此是优选的,如果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 中的除臭剂粒子和粘接树脂的总计含量为Im2约0. 20 0. 35g/m2则是特别优选的。在实 施兼具后述的图案印刷的除臭印刷的情况下,油墨中的颜料的含量优选在0. 5 50重量% 的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油墨膜厚变大,则除臭剂粒子的未被包覆的部分变少。因此,期 望油墨中的颜料的含量为10重量%以下O重量%以上)。并且,在涂布干燥后(溶剂挥发 后)的油墨中,优选含有约20 60重量%的除臭剂粒子,更加优选使除臭剂粒子以外的成 分的含量与除臭剂粒子的含量大致为相同的量(士 10重量%以内)。并且,涂布干燥后(溶 剂挥发后)的油墨中的除臭剂粒子和粘接树脂以外的成分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 加优选为10重量%以下。优选油墨涂布量(溶剂挥发前)约为0.5 3.0g/m2,优选使涂 布干燥后(溶剂挥发后)的油墨膜厚不足2.0 μ m。特别地,当油墨涂布量(溶剂挥发前) 约为1. 0 1. 7g/m2时,优选使涂布干燥后(溶剂挥发后)的油墨膜厚约为1. 0 1. 5 μ m。当制造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时,能够在将粘接树脂涂布于基材片之后将除臭 剂粒子散布于粘接树脂上,但是,附着效率或附着力容易变得不充分,不适合连续制造。针对该情况,以往采用将仅实施了图案印刷(不含除臭剂粒子)的印刷片设置在不透液性片 11与外装片12之间的方法,因此,仅通过将除臭剂粒子混合于此时的图案用油墨或与图案 用油墨不同的专用油墨中就能够实施上述的本发明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制造方法,即 能够利用或者应用原有设备极其容易地连续制造。并且,从该说明可以判断出,当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上实施图案印刷时,能 够省略图案用的片,因此是优选的。在该情况下,可以使用混合有除臭剂粒子的油墨在带除 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基材的表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实施兼具图案印刷的除臭印刷,并且, 也可以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基材的表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实施图案印刷,并且使 用混合有除臭剂粒子的与该图案的印刷油墨不同的油墨(优选为颜色透明或者半透明的 油墨)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基材的表背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实施除臭印刷。当然, 也可以组合上述两种方法。在前者的情况下,除臭剂粒子的含有部位或含量受到图案(花 纹等)印刷的形态的制约,但是在后者的情况下不存在这种制约。特别地,为了提高从物品 外部目视确认图案的目视确认性,优选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位于外装片12侧的面 实施图案印刷,并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位于不透液性片11侧的面实施基于含有除 臭剂粒子的印刷,以使来自不透液性片11侧的臭气高效地与除臭剂粒子接触。并且,通过 以这种方式实施印刷,不会出现基于含有除臭剂粒子的油墨的除臭印刷与图案印刷相干涉 而妨碍除臭效果、图案的表现性的情况。图10中示出后者的情况下的图案印刷部分25d与 基于含有除臭剂粒子的油墨的印刷部分25z (以下仅称为除臭剂粒子印刷部分)25z的组合 例。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背面(外侧面)设置图案印刷 部分25d,并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表面(位于不透液性片11侧的面)的整个面设 置除臭剂粒子印刷部分25z,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背面 (外侧面)设置图案印刷部分25d,并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表面(位于不透液性片 11侧的面)呈横条纹状地设置除臭剂粒子印刷部分25z,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在带除 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背面(外侧面)设置图案印刷部分25d,并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 的表面(位于不透液性片11侧的面)呈格子状地设置除臭剂粒子印刷部分25z。并且,在 图10(d)和(e)所示的例子中,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背面(外侧面)设置图案印刷 部分25d,并在该面中的图案印刷部分25d以外的部分(在图示例中为周缘部)设置除臭 剂粒子印刷部分25z。特别地,在像图10(b)或图10(c)的例子那样以与图案印刷部分25d 重叠的方式以特定的图形设置除臭剂粒子印刷部分25z的情况下,优选混合有除臭剂粒子 的油墨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用的接缝孔)作为一个优选方式,提出有如下的方案如图14 图16所示,在外装片12中的与 大致整个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重叠的矩形的包覆部分13的整个周缘设置有沿着周方向 的接缝孔12M,通过将该接缝孔12M割开而将包覆部分13揭下除去而使带除臭功能的印刷 片25露出至外部。在该方式中,优选的是,将外装片12中的与包覆部分13重叠的部分相 对于印刷片(除臭部件)25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接或者不粘接(图示例),并且将外装片 12中的不与包覆部分13重叠的部分以无法容易地剥离的方式牢固地粘接于印刷片(除臭 部件)25。并且,特别是在该方式中,如果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位于外装片12侧的 面实施基于含有除臭粒子的油墨的除臭印刷,则对存在于物品外部的臭气的除臭效果进一步提高,因此是优选的。包覆部分13也可以仅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一部分重叠。并且,可以是整 体包覆部分13都位于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重叠的部分,也可以是包覆部分13的一部 分或者全部从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重叠的区域伸出。包覆部分13的尺寸、形状并无特殊限定,但是,优选将包覆部分13揭下时作为除 臭部件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能够露出得更大。并且,如果将包覆部分13揭下时带 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周缘露出则外观变差,因此优选包覆部分13的周缘位于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25的周缘的内侧。具体地说,如图15所示,优选包覆部分13的宽度13X为带 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宽度25X的宽度的50%以上,优选包覆部分13的长度13Y为带除 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长度25Y的50%以上,且包覆部分13的面积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 25的面积的50%以上。并且,优选包覆部分13的形状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形状为 大致相同的形状,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为矩形的图示例的方式中,优选包覆部分13的 形状也是矩形,但是,并非必须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形状一致,也可以是圆形、椭圆 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几何学形状,或者也可以是沿着图案印刷的周围的形状等。如图所示,在将整个包覆部分13从外装片12除去的方式中,在设置后处理带70 的情况下,优选将后处理带70的基端部固定于包覆部分13以外的部分、例如固定于包覆部 分13的腰部侧附近。在这样构成的一次性尿布中,如图14所示,在使用后,通过将接缝孔12M割开而将 包覆部分13除去,能够使作为除臭部件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露出至外部。因此,通 过在该状态下将一次性尿布放入保管容器,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直接与充满保管容器 内的臭气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除臭。另一方面,在上述例子中,为了能够将整个包覆部分13除去,在包覆部分13的整 个周缘设有接缝孔12M,但是如果构成为包覆部分13的周缘的一部分作为切割残余部而不 设置接缝孔,当将包覆部分13揭下时包覆部分13并不从外装片12分离开,则不会产生细 小的垃圾,因此是优选的。在该方式中,在设置后处理带70的情况下,如果将后处理带70 的基端部固定在包覆部分13中的接缝孔12M附近、或者与接缝孔12M邻接地固定,则能够 与将后处理带70剥离的动作连续地将接缝孔12M割开,因此是优选的。并且,包覆部分13 作为长条状的后处理带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将后处理带70形成为长 条状(即便并不是三折而是对折也能够适当地采用),并且,能够在将物品以卷起或者折叠 的状态固定的同时使除臭部件露出,因此物品在使用后的处理简单。再有,特别是在该方式 中,如果将包覆部分13的大小和形状形成为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大致相同或者包含 整个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并且将不透液性片11与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以能够剥离 的方式粘接或者以粘接面积为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的面积的大约0 20%的方式粘接, 从而将外装片12和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牢固地粘接起来的话,则当将包覆部分13揭下 时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也与包覆部分13 —起被揭下,因此对外部的臭气的除臭效果进 一步提尚。并且,为了提高除臭效果,期望作为除臭部件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和包覆部 分13的面积大,但是,在像上述例子那样整个包覆部分13都被除去的方式中,如果包覆部 分13的面积大,则用于设置后处理带70的部位减少,有可能由于后处理带70的位置不恰当而导致穿戴感变差或者后处理困难化。因此,也提出图17和图18所示的方式。即,在图17和图18所示的例子中,接缝 孔12M形成为包覆部分13的周缘的一部分作为与外侧连续的连续部分13r残留下来,包 覆部分13的除此以外的部分呈锯齿状地切开,并且,在被切开的部分的末端部设置有后处 理带70。更详细地说,沿着矩形状的包覆部分13中的、与形成连续部分13r的部位相反侧 的边缘(在图示例中为腰部侧边缘)形成有末端部接缝孔121,从该末端部接缝孔121的两 端以分别朝连续部分侧延伸(在图示例中为沿着包覆部分的两侧缘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一 对侧部接缝孔122,从形成连续部分13r的部位侧朝末端部接缝孔121侧以预定间隔平行交 替地形成横向接缝孔123,该横向接缝孔123从各个侧部接缝孔122朝对置的侧部接缝孔延 伸,在末端部接缝孔121与跟该末端部接缝孔121邻接的横向接缝孔123之间的部分以与 这些接缝孔平行的方式设置有后处理带70。当将这样形成的接缝孔121 123撕开时,不仅能够使作为除臭部件的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25露出,如图18中以双点划线所示,能够使包覆部分13形成为锯齿状的长条 部分13Z而从外装片12突出,将该长条部分13Z卷绕于被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使用完毕 物品的周围,将后处理带70展开并将其粘接剂面紧固于被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 物品的外表面。另外,在图示例中采用形成有锯齿状的长条部分13Z的接缝孔图形,但是也能够 采用形成有螺旋状的长条部分的接缝孔图形。并且,作为能够实现更稳定的固定的方式,也提出了图19和图20所示的方式。即, 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例子中,作为接缝孔12M具有第一接缝孔131M和第二接缝孔132M, 所述第一接缝孔131M形成为大致U字状,并且使包覆部分13的周缘的腰部侧端部作为与 腰部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131r残留下来,且使除此以外的部分作为第一切出立起部 分131切出立起,所述第二接缝孔132M形成为大致逆U字状,并且形成为在该第一切出立 起部分131内,使该包覆部分的裆间侧端部作为与裆间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1321 残留 下来,并使该第一切出立起部分131的腰部侧的部分作为第二切出立起部132切出立起,后 处理带70设置于第二切出立起部分132。在该情况下,将第一接缝孔131M和第二接缝孔132M割开,如图20中以双点划线 所示,通过将第一切出立起部分131和第二切出立起部分132揭起,不仅能够使作为除臭部 件的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露出,而且能够将由从外装片12延伸出的第一切出立起部分 131和从该第一切出立起部分131延伸出的第二切出立起部分132所构成的长条部分13Q 卷绕在被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使用完毕物品的周围,并且将后处理带70展开而将该后处 理带70的粘接剂面紧固于被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的物品的外表面。在这些图17 图20所示的例子中,无需设置以往那样的长条状的后处理带就能 够将物品在被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固定而废弃,与此同时能够使除臭部件露出,因 此物品使用后的处理简便。因此,作为固定于物品外表面的固定构件,代替图示例那样的折 叠式的后处理带70,也能够在长条部分的末端部直接设置其他固定构件、例如机械紧固件 (面紧固件)的粘扣带或者粘接剂。另外,当直接在长条部分的末端部设置粘扣带或者粘接 剂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于外装片12的外表面侧,但是也可以设置于外装片12的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25侧。并且,接缝孔切开后残留下来的连接部分是用来连接后处理带70和外装片12的根部部分,是当将使用完毕物品以卷起或者折叠的状态固定时施加有强力的部 分。因而,优选使外装片12中的包含将接缝孔切开后所残留的连续部分及其附近的部分的 区域12V中的、内侧层12H与外侧层12S之间的粘接比周围的粘接牢固,为此,优选局部地 增加粘接剂的涂布量,但是也可以改变粘接剂的种类。另一方面,外装片12用于构成产品外表面,因此,纺粘无纺布等强度比较高的原 材料是合适的,但是,在使用强度高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如果构成一条接缝孔12M,则存在切 割困难的可能性。因此,如图21所示,优选采用以相邻接的接缝孔12M的切口 c的位置和 连接部(tie) t的位置错开的方式平行地设置多条接缝孔而成的双重接缝孔或者三重接缝 孔。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使外侧(与包覆部分13的中央侧相反的一侧)的接缝孔12M 中的切口间距比内侧(包覆部分13的中央侧)的12M中的切口间距长。并且,在上述的弹性伸缩部件15、19、16、18的切断方式采用下述方式的情况下, 即、该切断方式为虽然弹性伸缩部件横穿内装体200并存在于从宽度方向一侧直到另一 侧,但是弹性伸缩部件在与内装体200重叠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被切断,从而伸缩力不发挥 作用(实际上等同于未设置弹性伸缩部件),在该情况下,当加工上述接缝孔12M、特别是沿 前后方向延伸的接缝孔12M时,能够利用接缝孔的切口将细长状弹性伸缩部件15、19、16、 18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切断。(外装片分割结构)在上述的例子中,利用一体的外装片12从前身部F连续地覆盖至后身部B,但是, 外装片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外装片被分割成覆盖穿戴者的腰身中的腹侧的腹侧外装 片和覆盖背侧的背侧外装片,内装体的前端部借助热熔粘接剂等与腹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 中央部内表面连结,并且,内装体的后端部借助热熔粘接剂等与背侧外装片的宽度方向中 央部内表面连结,腹侧外装片与背侧外装片在裆间侧离开而不连续。该离开距离可以为约 150 250mm。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以覆盖内装体的整个背面的方式、或者以覆盖内装体的 在腹侧外装片与背侧外装片之间露出的整个部分的方式将裆间部外装片固定于内装体中 的不透液性片的背面。作为裆间部外装片能够使用与前面所述的外装片所使用的材料同样 的材料。裆间部外装片也相当于本发明的外装片。实施例以下面的⑴ (4)所示的步骤进行试验,以研究由除臭剂的种类(粒径)和添 加量的差异导致的臭气物质(甲硫醇、硫化氢)的除臭效果。另外,检测管使用气体技术 (gastec)株式会社生产的检测管(甲硫醇使用No. 70L,硫化氢使用No. 4LT或者4LK)。并 且,实验时的室温为20°C。没有特别说明的条件是对所有的例子都通用的条件。(1)将片状的样品裁剪成180mmX90mm的大小。(2)将样品放入5L试验袋(臭气测定用泰德拉采样袋(tedlar bag))中,并注入 3L空气。(3)朝O)的试验袋中注入试验气体(甲硫醇、硫化氢),将浓度设定成4ppm(初 始浓度)。(4)利用检测管测定经过一定时间0、4、6小时)后的残存气体浓度。表1中示出实验结果。表1中的空白位置意味着仅省略了除臭剂粒子的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从该表可以判断出,平均粒径为2.0μπι以上的样品的除臭性能高。并且,能够判断出,表面积大且物理吸附能力强的硅酸盐、沸石的除臭性能比物理吸附能力弱的氧 化锌的除臭性能高。还能够判断出,如果平均粒径为2. 0 μ m以上,则除臭剂粒子的添加量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的重量比)在5重量份以上就能够发挥除臭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尿布,所述一次性尿布具备透液性表面片;不透液性片;夹在透液性表面片和不透液性片 之间的吸收体;以及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在所述不透液性片 的与吸收体相反的一侧,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后身部和前身部,所述后身部从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中央 朝后侧延伸,所述前身部从所述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中央朝前侧延伸,在所述前身部和 后身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外表面设置有后处理带,该后处理带用于在以表面片位于内侧的方 式将所述一次性尿布卷起或者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固定所述一次性尿布, 所述一次性尿布的特征在于,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于所述前身部和后身部中的至少具有所述后处理带的 身部,且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比配置有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身部的面积小, 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实施了图案印刷,且该图案印刷能够从尿布的外表面侧目视 确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是以无纺布或者纸作为基材的透气性片, 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设置于前身部和后身部双方,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前身部 和后身部中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后处理带具有基端部和卡定部,所述基端部固定于尿布外表面,所述卡定部是比 所述基端部靠末端侧的部分,且卡定于尿布外表面,所述后处理带以至少基端部的一部分与配置有该后处理带的身部内的带除臭功能的 印刷片重叠的方式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占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所在的身部的吸收体的面 积的30%以上,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中的80%以上与吸收体重叠, 所述不透液性片的透湿性为6000g/m2 · 24h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后处理带在末端部具有抓手部,并且除了该抓手部以外的部分为透明或者半透 明,能够从外表面侧透过该后处理带中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部分目视确认所述图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一次性尿布具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该外装片覆盖所述不透液性片的背面, 并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配置在所述不透液性片与外装片之间,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所述不透液性片以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的 70%以下的粘接面积贴合,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和所述外装片以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面积的80%以 上的粘接面积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后处理带分别设置在比吸收体的左侧缘靠左侧的部分以及比吸收体的右侧缘靠 右侧的部分,并且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以连结左右的后处理带的线横穿所述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的方式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具有片状基材和经由粘接树脂固定于该片状基材的除臭剂 粒子,并且,在所述除臭剂粒子的外表面具有未被所述粘接树脂包覆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除臭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 0 8. 0 μ m,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接树脂含有50 100重量份的所述除臭剂粒子,每Im2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中,所述除臭剂粒子和所述 粘接树脂的总计含量为0. 10 0. 60g。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粘接树脂为尿烷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除臭剂粒子具有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立体结构、层状结构、或者多孔质结构,且含 有用于化学吸附臭气分子的金属离子。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用于物理吸附臭气的多孔质除臭粒子以油墨作为粘接物质粘接于所述带除臭功能的 印刷片的片状基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除臭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1 ΙΟμπι,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的具有除臭粒子 的部分中,单位面积的除臭粒子含量为0. 01g/m2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片状基材的位于所述不透液性片侧的面利用含有所述多孔质除臭粒子的油墨 实施除臭印刷,在所述片状基材的位于所述外装片侧的面实施图案印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与所述不透液性片间断地粘接,且粘接面积为所述带除臭功 能的印刷片的面积的70%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除臭粒子是利用银离子置换沸石中的能够进行离子交换的离子的一部分或者全 部而成的沸石粒子,并且所述除臭粒子采用下述的(1) (3)中的至少一种结构(1)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中的单位面积的银离子的含量为0.3mg/m2以下;(2)作为所述粘接物质的油墨使用黄色的油墨;(3)所述片状基材的由JISK 7105定义的全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且仅在位于所述 不透液性片侧的面附着有除臭剂粒子。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外装片中,在与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中的具有除臭功能的部分的至少一部 分重叠的包覆部分的整个周缘、或者周缘的除了一部分之外的部分设置有接缝孔,通过沿 所述接缝孔切开所述外装片并将所述包覆部分揭起,从而所述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露出至 外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接缝孔形成为使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一部分作为与所述包覆部分的外侧连续 的连续部分而残留下来,并将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除所述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呈锯齿状或 者螺旋状地切开,并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被切开的部分的末端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作为所述接缝孔具有第一接缝孔和第二接缝孔,所述第一接缝孔形成为使所述包覆 部分的周缘的腰部侧端部作为与所述包覆部分的腰部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而残留下 来,并使所述包覆部分的周缘的除所述腰部侧端部以外的部分作为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切出 立起,所述第二接缝孔形成为在该第一切出立起部分内,使所述包覆部分的裆间侧端部作 为与所述包覆部分的裆间侧的部分连续的连续部分残留下来,并使该第一切出立起部分的 腰部侧的部分作为第二切出立起部分切出立起,并且所述后处理带设置于所述第二切出立起部分。
全文摘要
提供更有效地发挥除臭效果的一次性尿布。上述课题是通过具备以下部件的一次性尿布解决的透液性表面片(30);不透液性片(11);夹在透液性表面片(30)与不透液性片(11)之间的吸收体(56);覆盖不透液性片(11)背面的外装片(12);设置于后身部(B)外表面的后处理带;以及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25),该带除臭功能的印刷片设置在具有后处理带(70)的后身部(B)中的、不透液性片(11)与外装片(12)之间,是通过利用油墨在片状基材实施印刷而形成的。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076295SQ20098012474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大野幸子, 深江晃礼, 神野明香, 金田正浩 申请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