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408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车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上车担架,主要用于将伤者运送上救护车,属 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伤员受伤时,需要用担架将他送到救护车上,以便及时救治,随着医疗事业的发 展,人们对担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担架不仅要将伤者快速方便地运上救护车,还需要保证 伤者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受到较大的震动,避免伤者受到更大的疼痛。传统的上车担架虽然 能通过其支撑腿的折叠达到上车的目的,然而它却存在以下缺陷1、担架的支撑腿需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后才会折叠起来,从而送进救护车中, 然而这种冲击会对伤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对伤者的健康造成影响。2、当需要将担架运下救护车时,支撑腿复位会碰撞到地面,从而对担架产生较大 的冲击,会使伤者更加痛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效率较高,并且减少了伤者痛苦 的上车担架。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车担架,包括上框架组件,所述上框架组件包括后侧管,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下框架组件、右手柄组件和左手柄组件,所述下框架组件包括下框架接头,所述下框架 接头之间设有四个横杆,所述第一和第三横杆上铰接有支撑腿,所述第二和第四横杆上铰 接有折叠斜杆,所述支撑腿与折叠斜杆铰接;所述折叠斜杆与下框架接头之间设有扭簧;所述第二横杆与折叠斜杆铰接处设有活动接塑套,所述活动接塑套上设有凸块;所述第四横杆与折叠斜杆铰接处设有活动接塑套,所述活动接塑套上设有和挡 块;所述右手柄组件包括右手柄和控制杆,所述右手柄与后侧管相铰接,所述控制杆 上开有槽孔,所述凸块上的螺栓穿过槽孔并卡在槽孔上,所述控制杆与右手柄铰接;所述左手柄组件包括左手柄和拨块,所述左手柄与后侧管相铰接,所述左手柄上 设有拨块,所述拨块与挡块相互配合。所述折叠斜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和下杆相互铰接,所述上杆通过活动接 塑套与横杆铰接,所述下杆与支撑腿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左右两个折叠斜杆之间通过连接 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一端固定在与横杆相连的下框架接头上,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斜杆上。所述右手柄和左手柄均呈“ 7 ”型。它还包括护栏组件,所述护栏组件包括护栏接头、护栏定位接头、护栏管和销轴, 所述护栏接头和护栏定位接头固定在上框架组件上,所述护栏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护栏接头和护栏定位接头中,所述销轴穿过护栏定位接头和插在护栏定位接头中的护栏管。它还包括靠背组件,所述靠背组件包括靠背管和活动接管,所述靠背管上设有靠 背接头,所述靠背接头与上框架接头铰接,所述活动接管顶端与靠背管固定连接,底端与横 杆铰接。本发明上车担架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扳动手柄来控制支撑腿的折叠,不仅可以使得支撑腿勻速地收缩,也减少 了担架在运上救护车时所受到的冲击,减少了伤者的痛苦;同时这种简单方便的操控方式 也提高了救护伤者的效率。2、通过按住手柄并慢慢放松来使支撑腿勻速复位,也减少了担架在运上救护车时 所受到的冲击,减少了伤者的痛苦。


图1为本发明上车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折叠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凸块和控制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挡块和拨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扭簧与折叠斜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护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靠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框架组件1、上框架管1. 1、左侧管1. 1. 1、右侧管1. 1. 2和后侧管1. 1. 3、 上框架接头1.2、侧固定杆1.3;副框架组件2、副框架管2. 1、固定轮2. 2 ;下框架组件3、下框架侧管3. 1、下框架接头3. 2、横杆3. 3、T型接塑套3. 4、活动接 塑套3. 5、凸块3. 5. 1、螺栓3. 5. 1. 1、挡块3. 5. 2、扭簧3. 6、支撑腿3. 7、万向轮3. 8、折叠斜 杆3. 9、上杆3. 9. 1、下杆3. 9. 2、连接杆3. 9. 3 ;右手柄组件4、右手柄4. 1、控制杆4. 2、槽孔4. 2. 1 ;左手柄组件5、左手柄5. 1、拨块5. 2 ;护栏组件6、护栏接头6. 1、护栏定位接头6. 2、护栏管6. 3、销轴6. 4 ;靠背组件7、靠背管7. 1、靠背接头7. 2、活动接管7. 3。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车担架,包括上框架组件1、副框架组件2、下框架 组件3、右手柄组件4、左手柄组件5、护栏组件6和靠背组件7 ;如图1,所述上框架组件1包括上框架管1. 1、上框架接头1. 2和侧固定杆1. 3,所 述上框架管1. 1包括左侧管1. 1. 1、右侧管1. 1. 2和后侧管1. 1. 3,所述左侧管1. 1. 1和右 侧管1. 1. 2的前端、后端各设有一个上框架接头1. 2,所述左侧管1. 1. 1和右侧管1. 1. 2的 中间各设有两个上框架接头1. 2,所述左侧管1. 1. 1和右侧管1. 1. 2上的上框架接头1. 2均 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上框架接头1. 2的下方接有侧固定杆1. 3,所述最后端的上框架接头1.2之间设置有后侧管1.1. 3;如图1和图2,所述副框架组件2包括副框架管2. 1和固定轮2. 2,所述副框架管
2.1两侧的后端与左侧管1. 1. 1和右侧管1. 1. 2前端的两个上框架接头1. 2固定连接,所述 副框架管2. 1两侧的前端设有两个固定轮2. 2 ;如图1和图2,所述下框架组件3包括下框架侧管3. 1、下框架接头3. 2、T型接塑 套3. 4、活动接塑套3. 5、扭簧3. 6、凸块3. 5. 1和挡块3. 5. 2,所述下框架侧管3. 1上设有下 框架接头3. 2,所述下框架接头3. 2的上端与侧固定杆1. 3连接固定,使得上框架管1. 1与 下框架侧管3. 1连接固定,所述下框架侧管3. 1左右两侧的两个下框架接头3. 2之间设有 四个横杆3. 3,所述四个横杆3. 3从前到后依次为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 杆;如图1和图2,所述第一和第三横杆3. 3上分别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腿
3.7,所述支撑腿3. 7顶端通过T型接塑套3. 4与横杆3. 3铰接,所述支撑腿3. 7的底端设 有万向轮3.8 ;如图1、图2、图3和图6,所述第二和第四横杆3. 3上分别设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 的折叠斜杆3. 9,所述折叠斜杆3. 9包括上杆3. 9. 1和下杆3. 9. 2,所述上杆3. 9. 1的底端 和下杆3. 9. 2的顶端相互铰接,所述上杆3. 9. 1的顶端通过活动接塑套3. 5与横杆3. 3铰 接,所述下杆3. 9. 2的底端与支撑腿3. 7的底部相铰接,所述左右两个折叠斜杆3. 9之间通 过连接杆3. 9. 3固定连接,所述扭簧3. 6 一端固定在与横杆3. 3相连的下框架接头3. 2上, 另一端固定在上杆3. 9.1上;如图4和图5,所述第二横杆3. 3的右边的活动接塑套3. 5上设有凸块3. 5. 1,所 述第四横杆3. 3的左边的活动接塑套3. 5上设有挡块3. 5. 2 ;如图1、图2和图4,所述右手柄组件4包括右手柄4. 1和控制杆4. 2,所述右手柄
4.1呈“7”型,所述右手柄4. 1靠近顶端处与后侧管1. 1. 3相铰接,所述控制杆4. 2的前端 开有槽孔4. 2. 1,所述凸块3. 5. 1上设有螺栓3. 5. 1. 1,所述螺栓3. 5. 1. 1穿过槽孔4. 2. 1 并卡在槽孔4. 2. 1上,使得控制杆4. 2的前端与活动接塑套3. 5活动连接,所述控制杆4. 2 的后端与右手柄4. 1的顶端相铰接;如图1和图5,所述左手柄组件5包括左手柄5. 1和拨块5. 2,所述左手柄5. 1呈 “7”型,所述左手柄5. 1靠近顶端处与后侧管1. 1. 3相铰接,所述左手柄5. 1的顶端设有拨 块5. 2,所述拨块5. 2与挡块3. 5. 2相互配合,所述拨块5. 2呈圆球型;如图1、图2和图7,所述护栏组件6包括护栏接头6. 1、护栏定位接头6. 2、护栏管
6.3和销轴6. 4,所述护栏接头6. 1和护栏定位接头6. 2固定在左侧管1. 1. 1和右侧管1. 1. 2 上,所述护栏管6. 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护栏接头6. 1和护栏定位接头6. 2中,所述销轴6. 4 穿过护栏定位接头6. 2和插在护栏定位接头6. 2中的护栏管6. 3,使得护栏定位接头6. 2与 护栏管6. 3 一端铰接,护栏接头6. 1则与护栏管6. 3活动连接;如图1、图2和图8,所述靠背组件7包括靠背管7. 1、靠背接头7. 2和活动接管
7.3,所述靠背管7. 1两侧的后端设有两个靠背接头7. 2,所述靠背接头7. 2与左侧管1. 1. 1 和右侧管1. 1. 2前端的上框架接头1. 2铰接,所述活动接管7. 3顶端与靠背管7. 1的前侧 固定连接,底端通过T型接塑套3. 4与横杆3. 3铰接。这种上车担架在运进救护车时,先向下扳动右手柄4. 1,使得控制杆4. 2后端向上抬起,通过凸块3. 5. 1上的螺栓3. 5. 1. 1的配合,带动前面一个折叠斜杆3. 9折叠起来,在 折叠斜杆3. 9的带动作用下,前面的支撑腿3. 7只要受到轻微的碰撞就能向上折叠。随后 再向下扳动左手柄5. 1,左手柄5. 1顶端的拨块5. 2便会活动接塑套3. 5上的挡块3. 5. 2转 动,使得后折叠斜杆3. 9折叠起来,在后折叠斜杆3. 9的带动作用下,后支撑腿3. 7只要受 到轻微的碰撞就能向上折叠。这样便使得担架能够方便地运上救护车,而不对伤者造成影 响。 当需要将担架运下救护车时,只要按住手柄,缓慢地将其放松,折叠斜杆3. 9变会 在扭簧3. 6的作用下勻速地复位,从而也使得支撑腿3. 7勻速复位,避免了较大的冲击,减 少了伤者的痛苦。
权利要求
一种上车担架,包括上框架组件(1),所述上框架组件(1)包括后侧管(1.1.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下框架组件(3)、右手柄组件(4)和左手柄组件(5),所述下框架组件(3)包括下框架接头(3.2),所述下框架接头(3.2)之间设有四个横杆(3.3),所述第一和第三横杆(3.3)上铰接有支撑腿(3.7),所述第二和第四横杆(3.3)上铰接有折叠斜杆(3.9),所述支撑腿(3.7)与折叠斜杆(3.9)铰接,所述折叠斜杆(3.9)与下框架接头(3.2)之间设有扭簧(3.6);所述第二横杆(3.3)与折叠斜杆(3.9)铰接处设有活动接塑套(3.5),所述活动接塑套(3.5)上设有凸块(3.5.1);所述第四横杆(3.3)与折叠斜杆(3.9)铰接处设有活动接塑套(3.5),所述活动接塑套(3.5)上设有挡块(3.5.2);所述右手柄组件(4)包括右手柄(4.1)和控制杆(4.2),所述右手柄(4.1)与后侧管(1.1.3)相铰接,所述控制杆(4.2)上开有槽孔(4.2.1),所述凸块(3.5.1)上的螺栓(3.5.1.1)穿过槽孔(4.2.1)并卡在槽孔(4.2.1)上,所述控制杆4.2与右手柄(4.1)铰接;所述左手柄组件(5)包括左手柄(5.1)和拨块(5.2),所述左手柄(5.1)与后侧管(1.1.3)相铰接,所述左手柄(5.1)上设有拨块(5.2),所述拨块(5.2)与挡块(3.5.2)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斜杆(3.9)包括上杆 (3. 9. 1)和下杆(3. 9. 2),所述上杆(3. 9. 1)和下杆(3. 9. 2)相互铰接,所述上杆(3. 9. 1) 通过活动接塑套(3. 5)与横杆(3. 3)铰接,所述下杆(3. 9. 2)与支撑腿(3. 7)的底部相铰 接,所述左右两个折叠斜杆(3.9)之间通过连接杆(3.9.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3.6) 一端固定在与 横杆(3. 3)相连的下框架接头(3. 2)上,另一端固定在折叠斜杆(3.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手柄(4.1)和左手柄 (5. 1)均呈“7”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护栏组件(6),所述护 栏组件(6)包括护栏接头(6. 1)、护栏定位接头(6. 2)、护栏管(6. 3)和销轴(6. 4),所述护 栏接头(6. 1)和护栏定位接头(6. 2)固定在上框架组件(1)上,所述护栏管(6. 3)的两端 分别设置在护栏接头(6. 1)和护栏定位接头(6.2)中,所述销轴(6.4)穿过护栏定位接头 (6. 2)和插在护栏定位接头(6. 2)中的护栏管(6. 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靠背组件(7),所述靠 背组件(7)包括靠背管(7. 1)和活动接管(7. 3),所述靠背管(7. 1)上设有靠背接头(7. 2), 所述靠背接头(7. 2)与上框架接头(1. 2)铰接,所述活动接管(7. 3)顶端与靠背管(7. 1) 固定连接,底端与横杆(3. 3)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上车担架,主要用于将受伤的人员运送上救护车,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活动接塑套(3.5)上设有凸块(3.5.1),所述控制杆(4.2)上开有槽孔(4.2.1),所述凸块(3.5.1)上的螺栓(3.5.1.1)穿过槽孔(4.2.1)并卡在槽孔(4.2.1)上所述活动接塑套(3.5)上设有和挡块(3.5.2),所述左手柄(5.1)上设有拨块(5.2),所述拨块(5.2)与挡块(3.5.2)相互配合。这种上车担架通过扳动手柄来控制支撑腿的折叠,不仅可以使得支撑腿匀速地收缩,也减少了担架在运上救护车时受到的冲击,减少了伤者的痛苦;同时这种简单方便的操控方式也提高了救护伤者的效率。
文档编号A61G1/02GK101926710SQ201010264578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全兴 申请人: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