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822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统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
背景技术
心悸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 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中医认为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 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在病因病机方面,张仲景认为心悸有因虚 弱而血不荣心和水饮凌心的不同。中医认为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 力,治宜温阳益气;阴血不足,血不养心而心悸者,兼见面色无华,舌淡脉细,若兼虚火,则五 心烦热;水饮内停,水气凌心而心悸者,兼见胸脘痞满,头晕恶心,小便短少,苔白,脉弦,治 宜通阳化饮;痰郁心悸者,兼见惊惕不宁,突然而作,时作时止,甚则心跳欲厥,脉滑大,治宜 涤痰定悸;气滞血瘀心悸者,兼见短气喘息,胸闷,胸膺疼痛,舌色紫暗,脉结代,治宜活血理 气。中医疗法,痛苦少,副作用低,效果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的治疗心悸的中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 原料药物组成瓜蒌20-40份,当归5-15份,赤芍10-20份,川穹5_15份,桃仁5_15份,红花 5-15份,枳壳5-15份,桔梗5-15份,地龙3-7份,黄芪10-30份,丹参20-40份,苦参30-50 份,甘草5-15份。将上述中药药材按常规煎制中药的方式制成药剂,每剂100ml,每日3次。本发明所提供的原料药物中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 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 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 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川穹,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 经,癥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 打损伤。枳壳,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地龙,咸寒。清热,镇痉,利尿,解毒。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 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 功效。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 神。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 大,心绞痛。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可清热燥湿;祛 风杀虫。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挤癣;麻风;皮肤瘙 痒;湿毒疮疡。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疗效好,取材方便,成本低,无副作用。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本发明效果做进一步说明。病例1男,33岁,心悸,突然感觉打冷颤,心慌,心跳加速,心脏隐隐作痛,伴随胸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半个月后症状减轻。病例2女,22岁,心跳杂乱,心慌,胸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1个周后症状减轻。病例3女,47岁,气短,心里着急,发慌,四肢无力。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一个月后症状减轻。病例4女,52岁,心悸不宁,焦躁心慌起来,胸口很是躁急,胸闷。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2个月后痊愈。病例5男,32岁,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全身乏力,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
晕、多梦。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3个月后痊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治疗病人50例,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 9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取材方便,成本低,无副作用,疗效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3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穹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地龙5克, 黄芪20克,丹参30克,苦参40克,甘草10克。实施例2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20克, 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穹15克,桃仁5克,红花15克,枳壳5克,桔梗15克,地龙3克, 黄芪30克,丹参20克,苦参50克,甘草5克。实施例3—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40克, 当归5克,赤芍20克,川穹5克,桃仁15克,红花5克,枳壳15克,桔梗5克,地龙7克,黄 芪10克,丹参40克,苦参30克,甘草15克。实施例4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25克, 当归13克,赤芍12克,川穹13克,桃仁7克,红花12克,枳壳6克,桔梗13克,地龙4克, 黄芪28克,丹参25克,苦参45克,甘草6克。实施例5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35克, 当归7克,赤芍18克,川穹6克,桃仁13克,红花7克,枳壳12克,桔梗6克,地龙6克,黄 芪15克,丹参35克,苦参35克,甘草14克。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20 40份,当归5 15份,赤芍10 20份,川穹5 15份,桃仁5 15份,红花5 15份,枳壳5 15份,桔梗5 15份,地龙3 7份,黄芪10 30份,丹参20 40份,苦参30 50份,甘草5 1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传统中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无副作用的治疗心悸的中药,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瓜蒌20-40份,当归5-15份,赤芍10-20份,川穹5-15份,桃仁5-15份,红花5-15份,枳壳5-15份,桔梗5-15份,地龙3-7份,黄芪10-30份,丹参20-40份,苦参30-50份,甘草5-15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心悸的中药,取材方便,成本低,无副作用,疗效好。
文档编号A61P9/06GK101972332SQ2010105380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张波 申请人:荣成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