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671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 性疾病中占首位。小儿外感发热主要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 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以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为主要临 床表现,一般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治疗为主,或同时加用抗生素。现有技术中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方法研究最多,主要有(1)物理降温,如温水 或酒精擦浴、冰袋降温、生理盐水灌肠等;(2)药物降温,如口服退热药、安乃近滴鼻或肌肉 注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药物;(3)中药疗法如口服中药制剂、中药外敷等。目前,常规的降温方法虽在短时间内有较好作用,但常常在退热后不久又出现体 温回升,体温波动较大。且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起效快、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小 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 15 份、桂枝10 15份、苏叶10 15份、艾叶10 15份、薄荷10 15份、荆芥10 15份。上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柴胡、桂枝、苏叶、 艾叶和荆芥加入水中,水的重量为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总重量的50 100倍,浸泡 15 20分钟,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15 2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沸至闻香即可,去渣, 取汁,得药液。上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将药液置于盆中,调节药液温 度为37 40°C,将患儿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足浴15 20分钟,足 浴共1 3次,一般1小时后体温下降小于1°C重复足浴1 2次,或体温复升则重复足浴 1 2次。中药退热煎剂是由柴胡、桂枝、薄荷、艾叶、苏叶、荆芥六位中药煎制而成。其中柴 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其外而清宣透达,和解少阳,内则疏利肝胆,上能升举清阳,下可解 郁降浊,功能颇广,疗效卓著。柴胡对外感、内伤所致高热,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均可奏效。体 温达39°C以上,其他中西药解热剂疗效不佳者,无论有汗或无汗皆可以此辨证组方。亦可 安全用于儿童及孕妇。柴胡中的柴胡皂甙既有解热、又有抑制多种病毒和细菌作用,标本通
3治,这也是其他解热药所不能比拟的。柴胡配桂枝是解表退热的常用配伍。两药相配可解少阳太阳之邪。在儿科方面,王磊用治小儿不明原因发热。吕锦强用治小儿外感热病。薄 荷具有解表、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薄荷油,能溶解于乙醇,薄荷油 既有刺激皮肤汗腺分泌,使皮肤血管先收缩后扩张的作用,又具有挥发性,挥发时带走机体 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有研究表明,薄荷、苏叶,气味辛香,能疏散风热,清理头目,祛除风 寒,故可解除鼻塞症状。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强。据药理研究,荆芥能刺激汗腺分泌, 有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选用柴胡、桂枝、苏叶、艾叶、薄荷、荆芥等清热之品, 采用足浴法,使药力通过足底涌泉等穴位,达到阳气通畅、宣发泄邪,透入肌肤腠理,发挥其 退热之作用。有益效果临床实践证明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与口服或 静脉、肌肉给予西药相比较,既无痛苦又无毒副作用,而与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相比,起效快且维持正常体温时间长。本法简、便、廉,且起效快,药源广,无痛苦及毒副作 用。


图1为两组90min体温变化情况(η = 120)。图2为两组72小时体温变化情况(η = 120)。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 发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 10份、桂枝10份、苏叶10份、艾叶10份、薄荷10份、荆芥10份。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加入水中,水的重量为柴胡、 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总重量的80倍,浸泡15分钟,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15分钟, 再加入薄荷煮沸至闻香即可,去渣,取汁,得药液。足浴方法将2000mL药液置于木制的足浴盆中,调节药液温度为37 40°C,将患 儿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足浴15 20分钟,1小时后体温下降小于 1°C可重复足浴1 2次,或体温复升亦可重复足浴1 2次。实施例2: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 10份、桂枝15份、苏叶10份、艾叶15份、薄荷15份、荆芥15份。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加入水中,水的重量为柴胡、 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总重量的50倍,浸泡15分钟,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20分钟, 再加入薄荷煮沸至闻香即可,去渣,取汁,得药液。足浴方法将2000mL药液置于木制的足浴盆中,调节药液温度为37 40°C,将患 儿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足浴15 20分钟,1小时后体温下降小于l°c可重复足浴1 2次,或体温复升亦可重复足浴1 2次。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 15份、桂枝10份、苏叶15份、艾叶15份、薄荷15份、荆芥15份。制备方法将将配方量的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加入水中,水的重量为柴 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总重量的100倍,浸泡20分钟,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20分 钟,再加入薄荷煮沸至闻香即可,去渣,取汁,得药液。足浴方法将2000mL药液置于木制的足浴盆中,调节药液温度为37 40°C,将患 儿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足浴15 20分钟,1小时后体温下降小于 1°C可重复足浴1 2次,或体温复升亦可重复足浴1 2次。实施例4 临床试验数据。1、分组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入组前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治疗。对照组用冰力降温贴敷于患儿额部6 8小时。2、观察方法发热用药前测量及用药后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3次;如需2次用药,亦于用 药前测量及用药后每半小时测量一次,连续测3次。用水银体温表(腋表)测量腋温,不少 于5分钟。其余各症(面色、精神、恶寒、出汗等)每天8: 30观察记录一次,必要时随时观察。3、数据统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 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4、结果4. 1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体温比较见表1及图1 :服药前治疗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0. 5h、lh、l. 5h治疗组体温下降幅度 均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1. 5h体温下降达到0. 8°C,显著高于对照组(ρ < 0. 05),下降幅度 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有效降低小儿体温,但以中药足浴法 降温效果更为明显。表1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段体温比较(°C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 胡10 15份、桂枝10 15份、苏叶10 15份、艾叶10 15份、薄荷10 15份、荆芥 10 15份。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配方 量的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加入水中,水的重量为柴胡、桂枝、苏叶、艾叶和荆芥总重 量的50 100倍,浸泡15 20分钟,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15 20分钟,再加入薄 荷煮沸至闻香即可,去渣,取汁,得药液。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液 置于盆中,调节药液温度为37 40°C,将患儿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每次 足浴15 20分钟,共足浴1 3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它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柴胡10~15份、桂枝10~15份、苏叶10~15份、艾叶10~15份、薄荷10~15份、荆芥10~1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临床实践证明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与口服或静脉、肌肉给予西药相比较,既无痛苦又无毒副作用,而与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相比,起效快且维持正常体温时间长。本法简、便、廉,且起效快,药源广,无痛苦及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54GK102000149SQ2010105550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3日
发明者凌蓉蓉, 段培蓓, 王晶, 解玲芳, 魏巧兰 申请人:江苏省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