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444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外感发热多属于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是儿科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以往大多应用解热镇痛类西药及抗生素治疗,尽管疗效确切,但由于滥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诸如病原体耐药性、药物毒副反应等严重问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疗效受到影响。例如青霉素类可产生致命的过敏性休克反应,链霉素类可造成患儿永久性耳聋,磺胺类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解热镇痛药也存在胃肠道反应、肝脏毒性及抑制造血机能等毒副作用。因而对于外感发热之患儿在选择有效药物时往往无法保证其安全性。而且上呼吸感染绝大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西药中尚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药物。因此,研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小儿外感发热大多起病急、变化快,而传统中药汤剂难以迅速及时地服药,往往严重影响了疗效的发挥。近年虽有一些清热类中药新剂型问世,但种类不多,疗效不十分理想,难以推广应用。尤其在儿科临床中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发病率的治疗需求,因而仍属尚待开发领域。
黄芩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功善清上焦肺热,又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喘、湿热泻痢、黄疽、热淋、痈肿疗疮等症。
大黄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功能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主治时行热疫,热积便秘,谵语发狂、痢疾初起,黄疸、吐衄,痈疡肿毒等症。《药性论》日“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
金银花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热入气分及营血,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疮痈等症。
栀子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经。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病烦躁,目赤咽痛,痢疾,黄疸,尿赤淋痛,热毒疮疡等症。
由于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四药具有较广泛的抗感染药理活性,加之配伍用药可产生的协同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药新用途。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 黄芩245-300重量份金银花245-300重量份 大黄245-300重量份栀子125-180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 黄芩280重量份金银花280重量份 大黄280重量份栀子150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优选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 黄芩290重量份金银花285重量份 大黄260重量份栀子170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最优选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制成 黄芩285重量份金银花285重量份 大黄260重量份栀子170重量份。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取大黄、栀子、金银花、黄芩加水煎0.5-3小时,滤过,得滤液A; 步骤2药渣加6-12倍水再煎煮0.5-1.5小时,滤过,得滤液B; 步骤3合并滤液A、B,减压浓缩,放冷得滤液C; 步骤4滤液C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80%,搅匀,冷藏12-48小时,滤过,得上清液; 步骤5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按常规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凝胶剂、缓释剂、口服液。
上述步骤1中优选的方法为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6-18倍量(重量比)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0.5-3小时,滤过,得滤液A;其中更优选为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5小时; 上述步骤2中优选的方法为药渣加10倍水再煎煮1小时,滤过; 上述步骤4中优选的方法为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
由1g原料药材制备的本发明组合物制剂,含黄芩甙(C21H18O11)应不少于6.0mg;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中药药剂学,需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其它辅料(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中各剂型记载的辅料)。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为(所述重量份/体积份对应于g/ml) 步骤1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6-18倍量(重量比)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0.5-3小时,滤过,得滤液A; 步骤2药渣加6-12倍水再煎煮0.5-1.5小时,滤过,得滤液B; 步骤3合并滤液A、B,减压浓缩,放冷得滤液C; 步骤4滤液C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80%,搅匀,冷藏12-48小时,滤过,得上清液; 步骤5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加入炼蜜80-150重量份,蔗糖100-200重量份,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5.0~7.0;调整总量至1000体积份,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上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由上述原料药经常规的提取工艺[如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制得。
本发明所述治疗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除了以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原药材投料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以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的提取物(有效部位)投料的形式,从而使靶向、靶点更加明确; 即所述的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提取物24-3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24-30重量份 大黄提取物24-3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2-18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黄芩提取物可以是但不限于水提过柱精制物、水提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是但不限于醇提过柱精制物、水提过柱精制物、醇提物或水提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大黄提取物可以是但不限于醇提过柱精制物、水提过柱精制物、醇提物或水提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所述栀子提取物可以是但不限于醇提过柱精制物、水提过柱精制物、醇提物或水提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由黄芩、金银花、大黄、栀子提取物(有效部位)制成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照与上述原料药投料比例相对应的比例,并按常规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包括滴丸、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凝胶剂、缓释剂、口服液。
上述本发明组合物制剂中黄芩甙含量测定方法中采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0.5%磷酸-甲醇-二甲基酰胺(10-14∶9-13∶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nm,理论板数按黄芩甙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产酶、非产酶金葡菌或表葡菌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毛细管通透性药物中的应用。
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消除肿胀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口服液对小儿外感发热卫气俱热证具有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1.3%。该口服液具备显著的退热效果,并且退热效果稳定。
由于组合物均为寒凉药物,容易导致腹泻,本发明所提供的配比,既实现了显著的退热效果,同时也避免了腹泻的发生。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水煎煮,控制含醇量,能够显著地提高了主要成分的含量,提高抗菌退热效果,并且对减轻腹泻具有一定效果。
本发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中,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5.0~7.0可以保证口服液中黄芩甙的含量稳定。
下述实验例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验例中所述实施例1口服液为实施例1方法所制备的产品。
实验例1临床实验 一般资料 共观察402例。其中,治疗组302例,对照组100例;门诊患儿302例,住院患儿100例。
一、性别 在402例患儿中,男性215例,女性187例。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性别构成比较表
X2检验两组性别构成比较,X2=0.655,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二、年龄 在

~14岁之间,两组年龄分布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年龄(岁)分布比较表
X2检验两组年龄分布比较,X2=5.22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三、病程 在1小时~48小时之间。两组病程比较,见表3。
表3两组病程(小时)比较表
X2检验两组病程比较,X2=5.146,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四、病情 两组病情比较,见表4。
表4两组病情比较表
X2检验两组病情比较,X2=0.20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五、体温 两组患儿治疗前体温均值比较,见表5。
表5两组体温均值比较(℃)表
U检验两组治疗前体温均值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六、证候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儿证候分析比较,见表6。
表6两组患儿证候分析情况比较表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七、实验室检查 1.治疗前两组患儿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异常情况比较,见表7。
表7两组白细胞总数异常情况比较
注WBC总数>10×109/L为增高,<4×109/L为降低。
X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X2=0.757,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治疗前两组患儿咽拭纸细菌培养情况,见表8。
表8两组咽拭纸细菌培养情况
X2检验两组比较,X2=2.42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治疗前两组患儿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情况,见表9。
表9两组碱性磷酸酶检测情况比较,见表9。

X2检验两组比较,X2=0.255,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试验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实施例1口服液功效主治,制定该药Ⅱ期临床试验方法如下。
一、诊断辨证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小儿外感发热(卫气俱热证) (1)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部肿痛。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兼有咳嗽、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小便黄量少、舌红、苔黄、脉洪数。
具备上述(1)、(2)项,即可确诊为感冒,同时具有(3)项中2条以上者,则可诊为卫气俱热证。
2.西医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咽部红肿等症状做出诊断,按其病情轻重分为三型。
轻型发热T37.2℃~37.9℃,稍恶寒、轻微鼻塞、偶有流涕、喷嚏、轻咳、咽红、口稍渴、大便干燥,1~2天一次,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中型发热T38℃~38.9℃恶寒、鼻塞流涕、间断咳嗽、口渴、喜饮、小便黄、大便干燥3天一次,咽部红肿,扁桃体Ⅰ~Ⅱ°肿大,稍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重型发热T39℃以上。恶寒需加衣被、鼻塞流涕、昼夜频咳、口渴喜冷饮、心烦躁扰、小便黄量少、大便干硬如球状,3~4天一次,咽充血,咽腔、软腭红肿或见疱疹,溃疡,扁桃体Ⅱ~Ⅲ°肿大,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二、试验病例标准 1.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本病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年龄在2.5岁以上,病程在2天以内,可纳入试验病例。
2.排除病例标准 (1)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它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对本药过敏者。
(2)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患者。
三、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治疗,分为治疗组(实施例1口服液组)和对照组(清热解毒口服液组)。
四、给药方法与疗程 1.给药方法 治疗组口服实施例1口服液。
服法2~3岁一次5ml一日3次4~6岁 一次10ml 一日3次 7~10岁一次15ml 一日3次11岁以上 一次20ml 一日3次 对照组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
服法同治疗组。
2.疗程72小时。
五、观察项目与证候评分标准 1.发热 正常T<37.2℃(腋温) 0分 轻度T37.2℃~37.9℃ 2分 中度T38℃~38.9 3分 重度T≥39℃ 4分 2.鼻塞流涕 正常无鼻塞流涕 0分 轻度轻微鼻塞、偶有流涕 1分 中度鼻塞昼轻夜重、间断流涕 2分 重度持续鼻塞、经常流涕 3分 3.咳嗽 正常无咳嗽 0分 轻度白昼偶咳、不影响正常生活 1分 中度昼夜间断咳嗽 2分 重度昼夜频咳或阵咳、影响生活及睡眠 3分 4.咽部肿痛 正常咽不红不痛0分轻度咽红不肿痛2分 中度咽部红肿、扁桃体Ⅰ~Ⅱ°肿大稍疼痛 3分 重度咽充血、咽腔、软腭红肿或见疱疹、溃疡、扁桃体Ⅱ~Ⅲ°肿大、疼痛4分 5.恶寒 正常无恶寒 0分 轻度稍恶寒、不需加衣被 1分 中度恶寒、需加衣服 2分 重度恶寒、需加被子 3分 6.口渴 正常口不渴 0分 轻度口稍渴 1分 中度口渴喜饮 2分 重度口渴喜冷饮 3分 7.大便 正常大便正常 0分 轻度大便干燥1~2天一次 1分 中度大便干燥 3天一次 2分 重度大便干如球状 3~4天一次 3分 8.烦躁 正常无烦躁 0分异常心烦躁扰 1分 9.小便 正常小便正常 0分异常大便黄量少 1分 10.舌质 正常舌质淡红 0分异常舌质红 1分 11.舌苔 正常苔薄白 0分异常苔黄 1分 12.脉象 正常脉平 0分异常脉浮数或洪数 1分 六、统计方法 采用Ridit分析、X2检验及t检验或u检验法。
试验结果 一、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标准。
1.痊愈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2℃以下,不再回升),证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服药24~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大部分消失,积分值下降≥2/3,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3.有效服药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部分消失,积分值下降≥1/3,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1.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0。
表10两组总疗效比较
Ridit分析对照组

的95%可信区间为(0.299,0.415),不包括且小于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各观察单位总疗效比较,见表11。
表11各观察单位之间实施例1口服液的疗效比较
Ridit分析以合计例数为标准组,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的R值分别为0.5053,0.5514,0.4637,各观察单位之间的疗效比较,X2=4.0936,P>0.05,说明三家医院观察的实施例1口服液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治疗组对不同病情分型的疗效比较,见表12。
表12治疗组对不同病情患儿的疗效比较
Ridit分析轻型组

95%可信区间为(0.582,0.659),不包括且大于中型组(标准组)0.5,重型组

95%可信区间为(0.349,0.475),不包括且小于0.5。说明轻型组疗效优于中型组,中型组疗效优于重型组。
4.两组退热起效时间比较,见表13. 表13两组退热起效时间比较
注退热起效时间指服药后体温下降1℃所需的时间。
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t=5.306,P<0.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5.两组完全退热时间比较,见表14。
表14两组完全退热时间
注完全退热时间指服药后体温下降至37.2℃以下不再回升所需的时间。
u检验※与对照组比较,u=2.157,P<0.05,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小于对照组。
6.两组治疗组症状与异常舌脉消失情况比较,见表15。
表15两组治疗后证候分析表
治疗组对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燥及舌质舌苔、脉象的治疗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7.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异常舌脉积分差值比较,见表16。
表16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值分析表
治疗组对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口渴、大便干燥及异常舌、苔、脉象等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大于对照组。
三安全性评估 在实施例1口服液治疗组302例中,有6例初次服药出现恶心呕吐,继续服药后未见呕吐,此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实验室指标检测,亦未发现该药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有不良影响。实验室检测未发现实施例1口服液对血尿常规有不良影响。
实验例2实施例1口服液体外抑菌试验 (一)试验目的 观察实施例1口服液的体外抗菌作用。
(二>受试药物 实施例1口服液,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剂教研室提供,批号950701 庆大霉素(Gm),批号9507083,效价600μg/mg,青岛制药厂提供。
吡哌酸(PPA),批号9486007,纯度99.6%,山东新华制药厂提供。
溶剂庆大霉素溶于水,PPA用少量0.5N NaOH溶解。
配制方法 对照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溶解后用MH肉汤配制成所需浓度。
(三)试验步骤 1.培养基为MH(DIFCO)将MH培养基调至PH 8.0,15磅30分钟灭菌备用。
2.试验菌 (1)质控菌金葡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和绿脓杆菌ATCC27853(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标准菌株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3)临床分离致病菌经过分离鉴别后置-80℃低温冰箱保存,均是近1-2年临床收集。大多数菌种来源于本市各大医院。
3.试验方法及步骤 平皿二倍稀释法将溶化琼脂培养基定量倒入制备含系列药物浓度的平皿内与药物混匀(链球菌和肠球菌加5%去纤维羊血做成血培养基)。待凝固后,再将稀释菌液(106CFU/ml)用多点接种仪将稀释菌液接种于含系列药物平皿琼脂上,经37℃18h培养观察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即为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MIC50和MIC90与其它抗菌药物比较。
附注 MIC50抑制50%细菌生长最低的抑菌药浓度。
MIC90抑制90%细菌生长最低的抑菌药浓度。
4.试验结累 实施例1及2种参考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致病菌共118株和3株质控金葡菌共201株,抗菌活性结果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对肺炎链球菌,乙类链球菌,肠球菌的MIC50和MIC90均在12-48mg/ml逊于GM和PPA。
实施例1对产酶金葡菌和不产酶金葡菌,产酶表葡菌和不产酶表葡菌有一定抗菌活性MIC50和MIC90均在0.8-6mg/ml,比肺炎球菌、乙型链球菌,肠球菌强,其抗菌活性逊于GM和PPA(见表1)。实施例1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6株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见表2) 表1实施例1及2种抗菌药物对链球菌和肠球菌及54株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比较
注表中mg/ml为每ml含干浸膏mg 表2实施例1及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注表中mg/ml为每ml含干浸膏mg数。
5.结论 实施例1在中药抗菌作用中具有较强的活性,对肠球菌抗菌作用较弱,对肺炎链球菌和乙类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是对产酶非产酶金葡菌和表葡菌显示出良好的抗菌作用,本品对阴性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均能测出抗菌活性。
实验例3实施例1口服液小鼠体内抗菌试验 一、实验目的观察实施例1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
二、动物NIH种小鼠,12-14g,雌雄各半,合格证号9209M23,卫生部生物制品所。
三、感染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种室。
四、感染菌量及感染途径 1.感染菌量6×108/只作为感染菌量,预试验小鼠死亡率85%。
2.感染途径腹腔注射,0.4ml/只。
五、试验药品 实施例1口服液,批号95070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所提供。
阳性对照药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批号950602,中外合资东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六、试验方法 (一)感染菌量的预试验 取NIH种小鼠100只,体重12-14g,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各组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梯度的菌液0.4ml/只,菌量分别为2×108/只,4×108/只,6×108/只,8×1108/只,10×108/只。观察15天内动物的死亡情况,结果感染菌量6×108/只死亡率在80%以上,最后确定以6×108/只为试验用感染菌量,结果见表1。
表1感染菌量试验结果
(二)实施例1口服液对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试验 取NIH种小鼠100只,体重12.8±0.96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包括正常组、感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羟氨苄毒霉素干糖浆0.5g/kg一次性给药),实施例1低剂量组20.0g生药(2.2g干浸膏)/kg/d,实施例1高剂量组40.0g生药(4.4g干浸膏)/kg/d(低剂量按人与动物体重比值换算成的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1/2,高剂量为其2倍),各组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之前,实施例1用药组分别灌胃给药1天,一日2次,每次0.2ml/只,共它灌蒸馏水0.2ml/只,第二天,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金葡菌液0.4ml/只,感染菌量为6×108/只,正常组,感染对照组感染后即刻灌蒸馏水0.2ml,阳性对照组一次性灌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0.5g/kg,实施例1二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一日二次,连续给药二天,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死亡数、死亡时间,连续观察15天,X2(2×2)法检验实验结果,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1口服液体内抗菌试验结果
表2结果表明,实施例1口服液40g生药(4.4g干浸膏)/kg/d剂量组的动物存活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5),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实验例4实施例1口服液体内抗病毒试验 (一)实验目的 为探讨实施例1口服液的抗病毒作用,以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进行体内抗病毒实验,考查药物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
(二)材料 1.动物小鼠,瑞士种,体重13-15克,雌雄不拘。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病毒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病毒毒种为本实验室保存于-60℃低温冰箱的毒株。
3.免疫血清用鸡胚尿囊液传代的FM1病毒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冻存于-40℃冰箱。
4.标记抗体羊抗兔IgG-FITC,上海生研所生产,4℃保存备用。
5.药物实施例1口服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制备。
病毒唑,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出品,批号82006 (三)方法和结果 1.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将小鼠按体重分组,随机分成六组,三组为试验组,分别灌胃实施例1口服液8.8、17.5、35.0g生药0.97、1.93、3.85浸膏/kg/d(中剂量按人与动物的体重比值换算成的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大剂量为其一倍,小剂量为其1/2),一组为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组,一组为病毒感染对照组,一组为正常动物对照组,对照组均给相同体积的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小鼠用乙醚轻度麻醉下,以15个LD50(小鼠半数致死量)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病毒液滴鼻感染,每鼠0.05ml。从感染前一天开始给药或水,每天2次,每次0.5ml,连续5天,第6天称取小鼠体重后解剖,肉眼观察肺部病变,记录肺部肝样实变的程度,摘取全肺称重,逐个计算肺指数值,并求出肺指数抑制率。
肺指数=肺重(g)/体重(g)×100
肺指数值大,表示肺重量大,肺病变程度就严重。将各组肺指数值进行组间t检验。
表1实施例1口服液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肺指数的影响
注剂量为药材量(g/kg/d) 表1结果表明,实施例1口服液35.0g生药(3.85g浸膏)/kg/d剂量组动物的肺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呈显著的量效相关(Y=2.5270-0.6836X r=0.9878P<0.05)。
2.对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量的影响 除病毒感染量为1000个LD50(小鼠半数致死量)外,动物分组、给药方法、药物剂量等均同1。从感染前一天给药,感染病毒后48小时处死小鼠,解剖取肺,摘取左侧中叶肺固定,接病理切片常规脱水、包埋、制作石蜡切片。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染色,以荧光素标记的抗流感病毒血清作示踪原,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结合,观察感染鼠肺内特异性的病毒抗原,判断药物对病毒增殖的作用,荧光阳性数多,表明病毒颗粒增殖多,并作组间比较。
表2实施例1口服液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量的影响
注剂量为药材量(g/kg/d) 表2结果表明,实施例1口服液17.5、35.0g生药(1.93、3.85浸膏)/kg/d对小鼠肺内流感病毒增殖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验例5实施例1口服液的抗炎作用 (一)实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克,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中心提供。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60g-200g,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京动字9209-R018。
2.药物和试剂实施例1口服液。由本研究室提供,批号920805,每ml内含生药1g,用时加热浓缩或稀释至所需浓度。酵母为市售高活性干酵母.由广东省东莞糖厂酵母分厂生产,批号9206。消炎痛由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批号900203。强的松为大同市利群制药厂出品,批号910901。醋酸、二甲苯均为化学纯。伊文思蓝为进口Sigma产品。
3.仪器724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出品。DT-100型分析天平,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
(二)方法与结果 1.对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的影响小鼠38只,随机分4组。实施例1大剂量组为20g(生药)kg,小剂量组为10g/kg,(分别相当于人体用量0.4g/kg/次的50倍、25倍),每日灌胃一次,连续三天。对照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强的松组前两天给生理盐水,第三天灌胃强的松40mg/kg。于末次给药后1.5h尾静脉注射0.25%伊文思蓝0.1ml/10g,同时腹腔注射0.6%醋酸0.2ml/只,准确20分钟后断颈处死,腹腔注入蒸馏水5ml洗涤腹腔.剪开腹壁吸取洗涤液约5~6ml,于1000rpm离心5分钟,以724分光光度计波长590nm处测定光密度(0D值)。由标准曲线求出伊文思蓝的含量(μg/ml),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的影响
注每10g药材相当于1.1g干浸膏。
2.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小鼠50只,随机分5组。实施例1三个剂量组分别为30g/kg、20g/kg和10g/kg灌胃,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消炎痛组剂量15mg/kg。给药后1h由微量加样器于每鼠右耳正背面各涂抹二甲苯10μl,再1h后断颈处死,以直径9mm打孔器取下左右耳相同部位之耳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mg)作为肿胀度,并求出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作用
3.对酵母所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小鼠50只,分组及给药同2,给药后1h于每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0%酵母混悬液0.03ml/只,1.5h后断颈处死,于踝关节上0.5mm处剪下双侧后足,分折天平称重,以左右后足重量之差为肿胀度,并求出肿胀抑制率.结果见表3。
表3实施例1对酵母所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4.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的作用大鼠38只,随机分为4组。以无伸缩性软尺测量右后足跖部同一部位周长两次,取平均值为给药前周长。实施例1大、小剂量组分别以30g/kg、15g/kg灌胃、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消炎痛组剂量为15mg/kg灌胃,给药后1h于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0%鸡蛋清液0.1m/只,于致炎后0.5、1、2、3、4h测量右足跖同一部位周长,以致炎后与致炎前周长之差为肿胀指数。结果见表6。
表6实施例1对大鼠蛋清致足肿胀的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与消炎痛组比较,△P<0.05 实验例6实施例1口服液的解热作用 发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突出的症状。本实验以酵母致热大鼠及伤寒菌苗致热家兔为模型,研究实施例1口服液的解热作用,为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提供实验依据。
(一)材料 动物日本大耳白家免,雄性,体重1.6-2.0公斤。Wistar大鼠,雄性,体重为160-220克。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京动字9209-R018。
药品实施例1口服液由本校中药制剂室提供,批号920805,每支10ml,每ml内含生药1g,用时加热浓缩或稀释至所需浓度。
阿斯匹林为沈阳药学院制药厂出品,批号911115。伤寒三联菌苗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出品,批号921-5。酵母为市售高活性干酵母,由广东省东莞糖厂酵母分厂生产,批号9206。
电子体温计,为日本产OMRON MC-8型。
(二)方法与结果 1.对酵母致热大鼠的影响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测得正常肛温后,于颈背部皮下注射10%酵母混悬液10ml/kg以致热,注射后6小时测定给药前致热体温,然后灌胃给药,实施例1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30g/kg、15g/kg和5g/kg(分别相当于人体一次用量0.4g/kg的75倍、37.5倍和12.5倍)。阿斯匹林组疗剂量为0.4g/kg(为人体用量10mg/kg/次的40倍),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给药后每小时测温1次,共测6次。计算给药后体温与致热体温的差值。温度计插入肛门约3cm。室温22~24℃。结果见表1。

2.对伤寒菌苗致热家兔的影响 大耳白家兔于实验室条件下饲养1周,实验前测肛温每日2次,连测2天。选择体温38.2-39.2℃波动小于0.5℃之家兔30只。随机分4组,测得正常体温后,耳缘静脉注射伤寒三联菌苗1ml/kg,1h后测致热体温,随即灌胃给药。实施例1大、小剂量组分别为10g/kg、5g/kg,阿斯匹林组为0.1g/kg,致热对照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给药后1、2、3、4h测定体温。求出较正常体温的增高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下表2。室温20-22℃。温度计插入肛门约4cm。
表2实施例1口服液对家兔的退热作用
*P<0.05 **P<0.01 (三)结论 实施例1口服液对两种致热动物模型均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对酵母致热大鼠以大剂量组作用最强,维持达6小时以上。随剂量减小,作用强度有所减弱,维持时间缩短,5g/kg时仍有显著退热作用,维持时间仍达4小时。对伤寒菌苗致热家免也有明显退热作用,作用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其中小剂量给药后1小时作用尤为显著(P<0.01)。
实验例7实施例1口服液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材料 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M139290。
2.受试物实施例1口服液,由本样中药制剂室提供,批号920805,每ml含生药1g,试验前加热浓缩至1.75g/ml生药。
二、方法与结果 取上述健康小鼠20只,禁食12小时,雌雄各半,每只小鼠口服给于受试物0.8ml/20g,一日二次,总量相当于生药140g/kg,相当临床人用量的93.3倍,给药后即刻观察,并连续观察7天,结果见表 表实施例1口服液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注“-”为正常,“+”为轻度腹泻 由于本处方由多种苦寒药组成,且给药浓度较高,故少量动物出现轻度腹泻,但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由表可见,小鼠口服实施例1口服液140g/kg生药,相当于人用剂量93.3倍,结果小鼠全部健康存活且体重增加,仅有少量动物出现轻度腹泻,且能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下述实施例均能够实现上述实验例所述的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口服液 黄芩285g、金银花285g、大黄260g、栀子170g 制法以上四味,黄芩、生大黄制成饮片、栀子打碎。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5小时。滤过,药渣加10倍水再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入炼蜜100g,蔗糖150g,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800ml,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5.0~7.0.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肺透表,泻火解毒。用于小儿外感温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不退,恶寒头痛,咽喉肿痛,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口服。3岁以下每次3-5ml,3-6岁每次5-10ml,6-12岁每次10-20ml,一日3次。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0.5%磷酸-甲醇-二甲基酰胺(12∶1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nm,理论板数按黄芩甙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甙对照品5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ml含黄芩甙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与测定精密吸取本品1ml,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ml含黄芩甙(C21H18O11)应不少于6.0mg。
实施例2片剂 黄芩285g 金银花285g 大黄285g 栀子150g 制法以上四味,黄芩、生大黄制成饮片、栀子打碎。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5小时;滤过,药渣加10倍水再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经常规工艺制成片剂。
实施例3胶囊剂 黄芩300g 金银花285g 大黄260g 栀子170g 制法以上四味,黄芩、生大黄制成饮片、栀子打碎。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5小时。滤过,药渣加10倍水再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经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
实施例4口服液 黄芩285g、金银花285g、大黄260g、栀子170g 制法以上四味,黄芩、生大黄制成饮片、栀子打碎。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1.5小时。滤过,药渣加8倍水再煎煮1.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入炼蜜100g,蔗糖150g,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800ml,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5.5.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5口服液 黄芩285g、金银花285g、大黄260g、栀子170g 制法以上四味,黄芩、生大黄制成饮片、栀子打碎。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2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小时。滤过,药渣加10倍水再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约1000ml,放冷。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搅匀,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15~1.20(50℃热测)。加入炼蜜100g,蔗糖150g,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800ml,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6.0,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6 黄芩水提取物28g、金银花水提取物28g、大黄水提取物26g、栀子水提取物17g;经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7 黄芩水提取物28g、金银花醇提取物28g、大黄水提取物26g、栀子醇提取物17g;经常规工艺加入炼蜜100g,蔗糖150g,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800ml,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6.0,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口服液。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245-300重量份金银花245-300重量份
大黄245-300重量份栀子125-18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280重量份金银花280重量份
大黄280重量份栀子15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285重量份金银花285重量份
大黄260重量份栀子170重量份。
4.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比的原料药制成
黄芩提取物24-3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24-30重量份
大黄提取物24-3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2-18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黄芩提取物为水提取物或水提过柱精制物。
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大黄、栀子、金银花、黄芩加水煎0.5-3小时,滤过,得滤液A;
步骤2药渣加6-12倍水再煎煮0.5-1.5小时,滤过,得滤液B;
步骤3合并滤液A、B,减压浓缩,放冷得滤液C;
步骤4滤液C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80%,搅匀,冷藏12-48小时,滤过,得上清液;
步骤5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按常规的制剂工艺制成药剂学可接受的任意常规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凝胶剂、缓释剂、口服液;
其中每1g原料药材制备成该口服液含黄芩甙不少于6.0m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1中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15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2.5小时,滤过,得滤液A;步骤4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大黄、栀子、金银花加6-18倍量水煮沸,加入黄芩,水煎0.5-3小时,滤过,得滤液A;
步骤2药渣加6-12倍水再煎煮0.5-1.5小时,滤过,得滤液B;
步骤3合并滤液A、B,减压浓缩,放冷得滤液C;
步骤4滤液C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80%,搅匀,冷藏12-48小时,滤过,得上清液;
步骤5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加入炼蜜80-150重量份,蔗糖100-200重量份,溶解并搅匀,放冷,加水稀释,以氢氧化钠调pH值至5.0~7.0,调整总量至1000体积份,搅匀,静置,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黄芩甙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系统性试验为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10-14∶9-13∶1-3的0.5%磷酸-甲醇-二甲基酰胺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nm,理论板数按黄芩甙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抑制产酶、非产酶金葡菌或表葡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病毒或改善毛细管通透性或消除肿胀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黄芩、金银花、大黄等中药制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儿外感发热卫气俱热证具有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1.3%。该口服液具备显著的退热效果,并且退热效果稳定。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1816721SQ20091011991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6日
发明者胡慧华 申请人:胡慧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