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193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指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体制备,具体指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瘀血病症发病率提高,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或溢于脉外,凝聚于某一局部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产生后的瘀血又可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成为一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导致许多新的病证。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导致血行不畅而凝滞于脉中;二是因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停留于体内所形成。瘀血的病证特点,有刺痛、肿块,固定不移,出血色紫暗或夹有瘀块,面、 唇、爪甲紫绀,舌质紫暗等。但随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瘀阻于心,见胸闷, 心前绞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见胸痛咯血;瘀阻肠胃,见脘腹刺痛,呕血便血;瘀阻于肝, 见胁肋刺痛,或有痞块;瘀阻于肢体,见肿痛或青紫等。瘀血的治疗原则不外活血化瘀,有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同时又需依据瘀血的性质,辨证治疗。瘀血的病证虽然繁多,但其临床表现归纳起来则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如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外伤肌肤局部,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在望诊方面,久瘀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等征象。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目前的中药疗法时间长、药物价格比较昂贵,治疗成本比较高,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以解决现有西药对人体副作用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齐U,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丹参200-250份、牡丹皮200-250份、白芍100-150份和半夏100-150份;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丹参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 取牡丹皮、白芍、半夏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 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 14 (50-60°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勻,力口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C3)将步骤(1)所得稠膏与步骤(2)所得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4)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 O,混合加热至3 2 - 9 0 °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上述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丹参220份牡丹皮220份
白芍120份半夏120份;
上述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丹参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
(2)取牡丹皮、白芍、半夏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 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 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
(3)将步骤(1)所得稠膏与步骤(2)所得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
(4)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Q,混合加热至3 2-9 Q°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祖国医学认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 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本发明采用丹参活血祛瘀以止痛,为君药;牡丹皮助君药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为臣药;白芍养血柔肝,治胸腹胁肋疼痛,使气行则血行为佐药。半夏治疗眩晕心悸,兼有使药之用;全方配伍,特点有三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本发明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其中采用的数味中药药性如下 1、丹参
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2、牡丹皮
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3、白芍
味苦酸,凉,入肝、脾经,主要用于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4、半夏
味辛,温,有毒,入脾、胃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 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表美观等特点,克服了原剂型产品贮运过程中易易破损的缺陷,使生产工艺更合理,药品质量更稳定,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老少均可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取丹参200份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牡丹皮200份、白芍100份、半夏100份等药材加10-15 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将所得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 O,混合加热至55°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实施例2
取丹参250份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牡丹皮250份、白芍150份、半夏150份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将所得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 Q,混合加热至6 Q°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实施例3
取丹参250份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牡丹皮250份、白芍100份、半夏100份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将所得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 Q,混合加热至4 Q°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实施例4
取丹参220份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牡丹皮220份、白芍120份、半夏120份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 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将所得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 Q,混合加热至5 Q°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丹参200-250份、牡丹皮200-250份、白芍100-150份和半夏100-150份;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丹参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 取牡丹皮、白芍、半夏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 第1次2-3小时,第2次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C3)将步骤(1)所得稠膏与步骤(2)所得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 (4)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混合加热至32 - 90°C,使其溶融后, 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丹参220份牡丹皮220份白芍120份半夏12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片剂的胶囊剂,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述步骤;(1)丹参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2. 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2)取牡丹皮、白芍、半夏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第1次2-3小时,第2次 1. 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08-1. 14 (50-60°C)的清膏,加2. 8 倍量乙醇,搅勻,加热至60°C,静置M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3)将步骤(1)所得稠膏与步骤(2)所得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4)取基质半合成甘油脂肪酸酯与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混合加热至32— 90°C,使其溶融后,加入稳定剂V c和细粉、搅拌均勻、浇模、成栓、装入胶囊中即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药物治疗成本高、时间长、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胶囊剂的制造方法为,取丹参加70%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二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牡丹皮、白芍、半夏等药材加10-15倍水煎煮2-3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4(50-60℃)的清膏,加2.8倍量乙醇,搅匀,加热至6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状;将所得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胶囊剂,即得。本发明的组方合理,配伍简单;谨守病机,用药简练,并且成本低、见效迅速。
文档编号A61P7/00GK102475815SQ2010105654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何宇东 申请人:西安福迪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