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底修补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288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颅底修补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用品,具体涉及修补颅底缺损修补材料。
技术背景
神经内镜是利用直径0. 2-0. 6厘米的内镜对颅内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随 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对颅底鞍区及鞍旁区肿瘤进行切除已成 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后常发生较大的颅底骨质、硬脑膜和术野局部软组 织的缺损,增加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气颅和脑膨出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脑脊液漏 是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防止出现脑脊液漏,需要对术后颅底的缺 损部分进行重建。目前,临床上用于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后颅底缺损重建的方法有多种,例 如,通常颅底缺损小于0. 5cm时,可采用黏膜和明胶海绵进行填塞的方法修补;颅底缺损为 0. 5 1. 2cm时,可采用黏膜、明胶海绵和人工硬膜进行填塞的方法修补;而在颅底缺损大 于2. Ocm的情况下,可利用人工硬膜和生物蛋白胶对硬膜缺损进行修补,此外还需要通过 采用自体组织或者钛合金网来对颅底骨质缺损(即瘘口)进行修补。但是,自体组织应用 在临床上会有脂肪液化的情况出现,同时自体取材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手术时间; 而采用钛合金网时,由于其形状较固定,当瘘口较大时,必须扩大手术入路才能将其置入, 既增加了手术的工作量,也加大了患者的痛苦。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内镜下修补颅 底缺损的外科用品,它不仅可修复缺损面积大的颅底损伤,而且所需要的手术入路也相对较小。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颅底修补体,其特征在于,该修补体由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伞状的支承 体和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柄状的膨胀体上下连接成蕈菌状,其中,所述的膨胀体为空 心的薄壁结构,其底面的中部向上延伸一导管,该导管的上端与支承体连接,下端的外壁与 膨胀体的底面连成一体,使得膨胀体内的空间为环形;所述的膨胀体内的环形空间内填充 有相当于所述环形空间体积的1 5%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的导管的壁上设有与 膨胀体内的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水孔。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颅底修补体,其中所述的膨胀体的底面直径大于其与支承体结 合面的直径,以进一步提高防脱落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颅底修补体,其中所述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可以是以天然高 分子材料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对其进行化学改性而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具体制备 方法可参照专利号为200410080300. 1的发明专利中所公开的制备方法自行制备,也可以 是市场上购买的类似产品。
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其中所述的膨胀体内填充的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不仅能够迅速吸收其自身重量数百倍乃至上千倍的水形成水凝胶而膨胀,而且受挤压水不会 析出。因此,手术中能够通过所述的导管上的进水口向膨胀体内注水使其体积迅速膨胀,实 现对颅底瘘口的封堵。此外,由医用硅胶不仅具有较好的强度,而且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 性,所以可长期与缺损的硬脑膜接触,并能够为颅底脑膜细胞再生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由于支承体和膨胀体均由医用硅胶制成,且膨胀体为空心的薄壁结构,因此在 未注水前整个修补体可压缩,即具有较小的初始体积,从而无需扩大手术入路便可将其置 入颅底,特别在修补较大颅底缺损时更显其优越性。
2.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产生的内部压力使得膨胀体的外表面与瘘口 紧密地贴合,密封效果十分显著。
3.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后产生的内部压力可使所述的导管变形而收缩, 自动迅速地将进水口封堵,可避免水被所述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在完全吸收前溢出,既 免除了封堵进水口的程序,又提高了防止了吸水膨胀效果。


图1和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 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整个修补体呈蕈菌状,上部的支承体1呈蕈伞状,下部的膨胀体2 呈蕈柄状,二者均使用医用硅胶制作,并采用热合的方法上下连接在一起。如图1和图2所 示,膨胀体2为空心的薄壁结构,其与支承体1结合面的直径小于底面的直径,呈圆台形。膨 胀体2底面的中心向上延伸一导管3,该导管3的管壁上设有进水孔4,它的上端与支承体1 热合在一起,下端的外壁与膨胀体2的底面连成一体,使得膨胀体2内的空间为环形。膨胀 体2内的环形空间内填充有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5,其填充量为所述环形空间体积的1%。 参见图3,导管3通过进水孔4与上述的环形空间连通,通过导管3经进水孔4向环形空间 注水后,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5迅速膨胀,迫使膨胀体2膨胀成扁鼓形。
实施例2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膨胀体2的外形为圆柱形; 支承体1与膨胀体2之间采用粘合剂上下粘接在一起;膨胀体2的环形空间内高分子吸水 树脂5的填充量为所述环形空间体积的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应用于修补经碟扩大手术入路切除脑 垂体瘤后的颅底缺损的使用方法描述如下
参见图1 图3,在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将修补体经碟扩大手术入路送达蝶窦内, 并通过碟骨6上的瘘口将支承体1置入垂体窝8内,而膨胀体2伸出瘘口留在蝶窦内。支 承体1的上表面与脑垂体7的缺损硬脑膜接触并对硬脑膜起到支撑作用,在脑垂体7的压力作用下,支承体1的下表面贴合在垂体窝8底部的表面,起到封堵作用。此时,通过膨胀 体1中的导管3经进水口 4向膨胀体2内注水,位于膨胀体2内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5 吸水后迅速膨胀,将碟骨6上的瘘口封堵;同时,膨胀体2内的导管3在医用高分子吸水树 脂5膨胀压力的作用下自动贴合封闭(见图3)。
权利要求
1.一种颅底修补体,其特征在于,该修补体由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伞状的支承体(1)和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柄状的膨胀体( 上下连接成蕈菌状,其中,所述的膨胀体 ⑵为空心的薄壁结构,其底面的中部向上延伸一导管(3),该导管(3)的上端与支承体⑴ 连接,下端的外壁与膨胀体O)的底面连成一体,使得膨胀体O)内的空间为环形;所述的 膨胀体O)内的环形空间内填充有相当于所述环形空间体积的1 5%的医用高分子吸水 树脂,所述的导管⑶的壁上设有与膨胀体⑵内的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水孔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颅底修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膨胀体(2)的底面直径大于其与支承体(1)结合面的直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用品,具体涉及一种颅底修补体,其特征在于,该修补体由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伞状的支承体(1)和采用医用硅胶制成的呈蕈柄状的膨胀体(2)上下连接成蕈菌状,其中,所述的膨胀体(2)为空心的薄壁结构,其底面的中部向上延伸一导管(3),该导管(3)的上端与支承体(1)连接,下端的外壁与膨胀体(2)的底面连成一体,使得膨胀体(2)内的空间为环形;所述的膨胀体(2)内的环形空间内填充有相当于所述环形空间体积的1~5%的医用高分子吸水树脂,所述的导管(3)的壁上设有与膨胀体(2)内的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水孔(4)。本发明所述的颅底修补体不仅可用于缺损较大的颅底修补,而且所需要的手术入路也相对较小。
文档编号A61F2/02GK102028561SQ20101057523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日
发明者刘东阳, 彭玉平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