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85728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红菌药材,以及含有竹红菌药材的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属于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竹红菌是肉座菌科真菌竹生小肉座菌Hypocrella Bambusae (B. et Br. ) Sacc.的 干燥子座,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药材主产于滇西北的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本品 为云南特色民族药物,在滇西北纳西族、白族、彝族等民族医药中应用广泛。(《云南中药志》 第一卷,云南科技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第268 269页;《中华本草》第一卷,上海科技出 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501 502页)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先发现竹红菌中含有茈醌类光敏 活性物质(万象义等一种新的光化学疗法药物-竹红菌甲素,科学通报,1980年第24期, 第1148 1149页;竹红菌中乙素的分离与鉴定,云南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第461 463页),在此基础上,云南省人民医院、昆明振华制药厂等开发了治疗外阴白斑病变的中 药制剂“竹红菌软膏”,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WS3-B-3824-98)。后来的研究发现竹红菌还含有竹红菌丙素等成分(郑立雄等,云南民族 药物竹红菌的化学成分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第25 29页)。《云南省中药材标准》2005年版收载竹红菌药材(云YCBZOO18-2005),但其主要鉴 别方法是药材性状,以及粉末显微等。理化鉴别只有显色反应和乙醇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长 检测。显色反应是在紫外光灯下观察竹红菌横切面的荧光,缺乏专属性。检测乙醇提取液 的最大吸收波长,针对的是茈醌类大类成分的吸收,对于竹红菌药材,以及含竹红菌的药物 制剂、日化产品等均缺乏专属性。鉴于目前竹红菌药材标准,以及含竹红菌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等,均没有针对其 有效成分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为指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发明一种能快速准确地进行 竹红菌药材,以及含竹红菌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鉴别的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红菌药材,以及含有竹红菌药材的药物制剂的质量 控制方法,实现对竹红菌药材,以及组方中含有竹红菌药材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的准确鉴 别,有效控制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产品的质量。本发明是以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为对照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来实现竹红菌 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由以下的步骤组成(1)对照品溶液制备取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解制成浓 度为l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竹红菌药材粉末0. 5g,加丙酮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 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软膏lg,加乙醇1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消毒液50ml置分液漏斗中,加25ml 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减压蒸干,残渣用2ml丙酮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疤痕 灵霜100g,加无水乙醇15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藏过夜,吸取上清液,减 压回收溶剂,残渣以2ml丙酮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薄层色谱展开分别吸取上述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2 4 μ 1,点于同 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为展开剂(四种组成溶剂的体 积比为40 5 10 0.5 1.5 0. 5 1. 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
(4)薄层色谱检视色谱置于日光及紫外光灯下检视,再于氨水熏蒸后置于日光 及紫外光灯下检视,最后喷以10% (质量/体积)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清晰。
(5)鉴别结果判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表明供试品是竹红菌药材,或是含有竹红菌的制剂;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没有相同颜色的斑点,或缺失对照品色谱中的任何一个斑点,则表明供试品不是竹红菌药 材,或制剂不含有竹红菌。
本发明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考察了提取溶剂和方法,分别采用乙醇、甲醇、丙酮、氯 仿、乙酸乙酯为溶剂,分别以回流、超声处理的方法提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甲醇、乙醇超声 处理提取不完全,丙酮、氯仿、乙酸乙酯超声处理提取较好;回流提取时各种溶剂无明显区 别。故选择常用而无毒的丙酮为溶剂,采用常见而简便的超声处理提取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液。
(2)对照品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从竹红菌药材中提取分离,化学结构经光谱 分析确定(郑立雄等,云南民族药物竹红菌的化学成分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 8期,第25 四页),纯度大于95%。
(3)薄层色谱板比较了国内青岛海洋化工集团、烟台信德科技公司、青岛美高科 技公司,国外默克公司等厂家的硅胶G板,以及自制硅胶G板。结果表明,各种硅胶G板均 可较好的分离竹红菌药材成分。
(4)展开剂和展开方式考察了以下溶剂系统及组合环己烷-乙酸乙酯O 1及 1 1)、环己烷-丙酮(3 1及2 1);氯仿-乙酸乙酯QO 1及10 1)、氯仿-丙酮 (50 1及30 1)、氯仿-甲醇(90 1)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0 1及15 1)、二氯 甲烷-丙酮GO 1及30 1) ;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QO 5 1及15 5 1)、 二氯甲烷-甲苯-丙酮OO 1 1及10 5 1) ;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 (40 5 0. 5 0. 5,40 5 1 1 及 40 10 1. 5 1. 5)等。结果表明,以二氯 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四种溶剂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组成体积比在40 5 10 0. 5 1. 5 0. 5 1. 5之间)上行展开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5)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温度、湿度对色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 10 30°C、相对湿度35% 80%的条件下,均有较好色谱分离效果。
(6)饱和时间的影响考察了展开剂不饱和、饱和10分钟、20分钟对色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饱和时间对色谱无明显影响,展开剂不需预饱和。
(7)显色方法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属茈醌类成分,在可见光下显明显的红色 斑点,用碱处理(如氨水熏蒸)则变成绿色;在紫外光灯下是红色荧光斑点,用碱处理(如氨水熏蒸)则变成暗褐色;喷以10% (质量/体积)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后显紫红 色斑点。上述的显色方法均可用于竹红菌药材以及制剂产品的薄层色谱的检视与比较。
(8)鉴别结果判断根据薄层色谱的比较情况来判断鉴别结果。供试品色谱中,若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表明供试品是竹红菌药材,或者是含有 竹红菌药材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如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没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或者缺失其中的任何一个斑点,则表明供试品不是竹红菌药材,或该药物制剂、日化产品不 含竹红菌药材。
(9)含竹红菌药材的药物制剂和日化产品鉴别采用上述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分 析了以竹红菌药材为原料生产的竹红菌软膏、竹红菌漱口液、竹红菌疤痕灵霜、竹红菌消毒 液,均能明确鉴别是否含有竹红菌药材组分。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和现在应用的性状观察,显色反应、最大吸收波长检测等鉴别方法比较,本发 明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是针对其特征性有效成分的客观分析方法,具有判断指标直观 明确,鉴别结果客观可靠的优点。
(2)用竹红菌药材所含的三个特征性有效成分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作对照品, 具有对照全面、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的优点。不但可用于竹红菌药材的鉴别,也可用于以竹 红菌药材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的鉴别。
(3)使用的展开剂对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分离效果好,鉴别试验的重现性好,操 作简便,所需时间短,适用于实际生产应用。


图1是a竹红菌甲素、b竹红菌乙素、c竹红菌丙素的化学结构式。
图2是竹红菌药材的薄层色谱图(斑点从左到右分别为竹红菌药材,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ο
图3竹红菌软膏的薄层色谱图(斑点从左到右分别为竹红菌软膏,竹红菌甲素、乙 素、丙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及其应用,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权利要求 所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竹红菌药材的鉴别
竹红菌商品药材粉碎,取粉末0. 5g,加丙酮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解制成浓度为lmg/ml的溶 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4 μ 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GO :5:1: 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取出,晾 干。色谱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红色斑 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红色荧光斑点;色谱用氨水熏蒸后置日光下检视显相 同颜色的绿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暗褐色荧光斑点。色谱喷以10% (质 量百分浓度,以下同)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清晰,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5根据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可明确判定该商品药材为竹红菌药材。实施例2 竹红菌药材的鉴别对照品溶液、供试验品溶液制备,点样、展开、显色等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用二 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 5 0.5 0.5)为展开剂。根据薄层色谱鉴别结 果可明确判定该商品药材为竹红菌药材。实施例3 竹红菌药材的鉴别对照品溶液、供试验品溶液制备,点样、展开、显色等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以二 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 10 1.5 1.5)为展开剂。根据薄层色谱鉴别结 果可明确判定该商品药材为竹红菌药材。实施例4 竹红菌软膏的鉴别取竹红菌软膏lg,加乙醇1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藏过夜,吸取 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解制成浓度为 l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4 μ 1,分别点于同一硅 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 5 1 1)为展开剂,上行展 开,取出,晾干。色谱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 色的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红色荧光斑点;色谱用氨水熏蒸后置日光 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绿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暗褐色荧光斑点;色谱喷 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清晰,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根据薄层色谱 鉴别结果可明确判定该竹红菌软膏内含有竹红菌药材组分。实施例5 竹红菌消毒液的鉴别取竹红菌消毒液50ml置分液漏斗中,加25ml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减压蒸干,残 渣用2ml丙酮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 解制成浓度为l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4 μ 1,分 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 5 1 1)为展 开剂,上行展开,取出,晾干。色谱置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红色荧光斑点;色谱用氨水 熏蒸后置日光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绿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暗褐色荧光 斑点;色谱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清晰,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 根据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可明确判定该竹红菌消毒液内含有竹红菌药材组分。实施例6 竹红菌疤痕灵霜的鉴别取竹红菌疤痕灵霜100g,加无水乙醇15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 藏过夜,吸取上清液,上清液减压蒸干,残渣以2ml丙酮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竹红 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解制成浓度为l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4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 苯-乙酸乙酯-丁酮(40 5 1 1)为展开剂,上行展开,取出,晾干。色谱置日光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红色斑点,置紫外光灯下检 视显相同颜色的红色荧光斑点;色谱用氨水熏蒸后置日光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绿色斑点, 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显相同颜色的暗褐色荧光斑点;色谱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 加热至斑点清晰,显相同颜色的紫红色斑点。根据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可明确判定该竹红菌疤痕灵霜内含有竹红菌药材组分。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照品溶液制备取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对照品,分别以丙酮溶解制成浓度为 l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供试品溶液制备取竹红菌药材粉末0.5g,加丙酮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软膏lg,加乙醇1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藏过夜,吸取上 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消毒液50ml置分液漏斗中,加25ml氯仿萃取,氯仿萃取液减压蒸干,残渣 用2ml丙酮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或取竹红菌疤痕灵霜100g,加无水乙醇150ml,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于0°C冷藏 过夜,吸取上清液,上清液减压蒸干,残渣以2ml丙酮溶解后,作为供试品溶液;(3)薄层色谱展开分别吸取上述各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2 4μ1,点于同一块 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为展开剂,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 酯丁酮的体积比为40 5 10 0.5 1.5 0.5 1.5,上行展开,取出,晾干;(4)显色方法薄层色谱先置于日光及紫外光灯下检视,再于氨水熏蒸后置于日光及 紫外光灯下检视,最后喷以质量浓度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清晰;(5)鉴别结果判断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表明供试品是竹红菌药材,或制剂含有竹红菌;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没有相同颜 色的斑点,或缺失对照品色谱中的任何一个斑点,则表明供试品不是竹红菌药材,或制剂不 含有竹红菌;其中步骤(1)与(2)没有先后顺序的分别。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展开剂所含四 种溶剂的体积比为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 5 1 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竹红菌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以竹红菌甲素、乙素、丙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达到质量控制。薄层色谱用硅胶G为吸附剂,用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丁酮(40∶5∶1∶1)为展开剂。本发明判断指标直观明确,鉴别结果客观可靠,具有对照全面、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的优点,可用于竹红菌药材的鉴别,也可用于以竹红菌药材为原料制备的药物制剂、日化产品的鉴别。
文档编号A61K9/06GK102028717SQ20101057552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周艳林, 李俊, 潘韬文, 饶高雄 申请人:昆明振华制药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