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7712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及该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 HS)是皮肤损伤后,组织过度修复的一种病理现 象,其产生的搔痒、刺痛、色素沉着及挛缩等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其实质是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fibroblast,HSF)的异常增殖和细胞外基质 的过度沉积。HS在有色人种中较为多见,发病率约在4-16%之间,为白色人种的5-15倍。 尽管对瘢痕的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尚无理想的结果,目前的治 疗方法(如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冷冻治疗,应用加压、硅凝胶等)仅仅部分有效,有的方法 还会导致复发,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其原因在于上述治疗同时又诱导细胞坏死,而坏死的细 胞可能恰恰是新一轮修复(增殖效应)的开始,因此,瘢痕形成的过程并未阻滞,而仅仅是 被推迟,并且愈演愈烈。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医学界函待解决的难题。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瘢痕的病理组织差别仅在于瘢痕深部胶原纤维的增厚,增生性 瘢痕的表现为排列不规则,或呈波澜形,或缠绕成绳索状。其常见原因与某些局部或全身的 诱发困素存在有关。增生性瘢痕多发生于损伤深度达真皮的创伤如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 后。在III度烧伤创面植皮后在皮片四周缝合处也常见网状增殖性瘢痕。另外,最常见的 是任何切口经缝合后的切口瘢痕也属于这一种。增生瘢痕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 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有灼痛及搔痒感。增生瘢痕的表现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 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在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学中,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内容十分丰富,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虽然目前报道的相关验方较多,但处方组成较为复 杂,亦缺乏必要的药理学药剂学研究,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因此,筛选对瘢痕有多层面、多 靶点的积极治疗作用的中药组方,并将其制成适合临床应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高效 现代药物,将是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同时提供该中药的制 备方法。本发明是以中国传统医药“清热凉血、祛瘀软坚、镇痛止痒”理论为指导,筛选具有 较强作用的中药方剂,采取不同的提取工艺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制成适用的外用剂型。 该制剂对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且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治 疗疗效显著,集活血解毒、渗湿止痒、淡化瘢痕等功效于一体,为瘢痕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方 便、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新途径。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用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是以1 4重量份的豨莶草、1 8重量份的紫草和1 8重量份的红花为原料,经乙醇或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力口 药剂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外用药物。本发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可以是以乙醇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添加辅 料制成凝胶、膜剂、涂膜剂、软膏剂、巴布剂或喷雾剂,且各剂型的制剂中含有的药效成分相 当于原料药总和的5% 50%。本发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可以是以乙醇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添加乙 醇至适量,制成酊剂或搽剂,且酊剂或搽剂中含有的药效成分相当于原料药总和的5% 50%。本发明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可以是以植物油为提取溶剂提取的油溶性成 分作为药效成分,并添加辅料制成油膏剂,且油膏剂中含有的药效成分相当于原料药总和 的5% 50%。本发明外用中药可制备成凝胶剂、膜剂、涂膜剂、软膏剂、喷雾剂、贴剂、酊剂、搽 齐U、橡胶膏剂、油膏剂或巴布膏剂中的一种。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 剂。涂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含成膜材料的溶剂中,涂搽患处后形成薄膜的外用 液体制剂。贴剂系指药材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 剂。巴布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勻后,涂布于布上制成的 外用制剂。巴布膏剂常用的基质有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糖醇、聚乙烯醇、明 胶、甘油等。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 膏稀释制成。酊剂可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制各。橡胶膏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物与橡胶等基质混勻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制剂。膜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软膏剂系指药物、药材细粉、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基质分为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基质。其中用乳剂型基质的亦称乳膏剂。软膏剂常 用的基质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脂肪醇等亲油 性基质;聚乙二醇、淀粉甘油、甘油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水溶性基质;皂类、脂肪醇硫酸 酯类、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等乳化剂形成的基质。必要时可加 入保湿剂和透皮吸收促进剂。搽剂系指药材提取物、药材细粉或挥发性药物,用乙醇、油或适宜的溶剂制成的澄 清或混悬的外用液体制剂。搽剂常用的分散剂有水、乙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甘油等。油膏剂是将植物油加热至180°C左右,按配方加入原料药,煎炸至焦黄,过滤,油液 中加入蜂蜡或其它适宜的增稠剂,搅拌熔化,放冷后分装。气雾剂系指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 压严封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称为喷雾剂。 所述的药剂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但不限于水、乙醇、十八醇、甘油、二甲硅油、明 胶、凡士林、淀粉、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山梨糖醇、司盘-60、聚乙烯醇、山梨醇脂 肪酸酯、高级脂肪醇、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硬脂酸甘油脂、皂类、脂肪醇硫酸酯 类、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豆脂、聚氧乙烯硬脂酸 酯、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处方配伍严谨,功专效著,原料药来源广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运用制剂 学的公知技术,可以制备各种常用的外用中药剂型,成本低廉。经过临床初步的药效验证, 疗效确切,起效快、症状消失快,使用安全。中医理论认为增生性瘢痕为腠理肌肤损伤,经络受阻,正气虚弱,营卫失调,邪毒 外入,壅滞气血,邪泄未排,气滞血淤,淤积作肿,创面虽合,而邪泄未泄。本发明外用中药配 伍独特,相辅相成,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作用于增生性瘢痕。本中药组方中紫草是君药,功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 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 疡,丹毒,烧伤。主要使皮肤增生性瘢痕脱屑变软,还能止痒止痛,使瘢痕颜色变浅或接近正 常皮肤。红花为臣药,具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能改善瘢痕组织中的微血管及周围神经 末梢的缺氧状况,有利于抑制瘢痕增生,促使瘢痕变软、变平。豨莶草为佐使药,是本方的精妙之所在,豨莶草性寒味微苦,归肝、肾经,功能祛风 湿,利关节,解毒。内服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外用则善清热解毒,化湿热,除风痒,长于风湿热痹,红肿热痛以及湿热疮疡、风疹、湿毒瘙 痒等证;针对增生性瘢痕,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挛缩,具有迅速止痛、止痒、控制渗 出、抗感染力强,达到自身组织生长,痂下愈合后不留瘢痕的疗效。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 成,治疗增生性瘢痕功专效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萘醌色素如乙酰紫草素 (acetylshikonin)U-甲氧基乙酰紫草素(Ι-methoxyacetylshikonin)等脂溶性成分,豨 莶草主要含豨莶苷、奇壬醇等二萜类成分,红花含有苷类和红花黄素等;可见,三药的主要 活性成分都是醇溶性和脂溶性的。因此,本发明结合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结 论,分别以乙醇和植物油为溶剂提取组方中的醇溶性成分和油溶性成分,乙醇提取的中药 成分包括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的诸多亲水性成分,还有难溶于水 的亲脂性成分,油溶性成分则包括游离生物碱、挥发油及许多芳香族化合物等脂溶性成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应用本发明原料药材的乙醇提取物或植物油提取物对增生性 瘢痕中的多个环节均有显著疗效,因此,以乙醇提取物或植物油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辅以 可以接受的药用辅料,分别制成适宜的外用制剂。本发明处方配伍严谨,功专效著,原料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经体外人皮肤增生 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实验和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实验,本发明的药物能显著抑制皮肤 瘢痕细胞增殖和减小瘢痕指数。本发明的创新性在于提供了作为活性组分的上述药物配 方,同时制成透皮吸收的外用制剂,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药物起效迅速。


图1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2培养72h的HSF细胞形态。图3100 μ g/ml受试药物培养72h的HSF细胞形态。图4-6瘢痕组织学观察结果图4为模型组;图5为软膏治疗组;图6为阳性组。图7-9 =TGF- β 1免疫组织化学图7为模型组;图8为软膏治疗组;图9为阳性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凡依照本发明公开内容所作的本 领域任何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制备过程实施例1.制备软膏剂取豨莶草44g、红花88g、紫草132g,加8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 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15 1.20(60°C )清膏;加入十八醇80g、单 硬脂酸甘油酯20g、司盘-602g、液状石蜡100g、二甲硅油5g,加热(85°C)使溶解,搅拌均勻 备用;另取三乙醇胺10g、甘油150g、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 12g、羟苯乙酯0. 24g、十二烷基硫 酸钠1.5g加热(85°C)使熔融,与上述清膏混合,加水至lOOOg,搅拌均勻,即得本发明所述 的“消疤”软膏。实施例2.制备搽剂取豨莶草15g、红花30g、紫草60g,粉碎成粗粉,加入70 %乙醇500ml密闭,浸渍20 天,每2天振摇1次;滤过,自滤器上加入70%乙醇至500ml,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搽 剂。实施例3.制备酊剂取豨莶草20g、红花30g、紫草40g,粉碎成粗粉,混勻,照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 法(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附录10),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 缓渗漉,收集渗漉液,以80%乙醇调整至400ml,滤过,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酊剂。实施例4.制备凝胶剂取豨莶草5g、红花10g、紫草25g,加8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15 1. 20 (600C )的清膏;取卡波姆0. Sg撒于 适量的纯化水中,放置24h溶胀完全,加三乙醇胺适量调pH;另取丙二醇15g、甘油IOg和 氮酮1. Og研磨均勻,再加入到溶胀好的卡波姆中混勻,制得卡波姆凝胶;最后取上述清膏、 PVP 2. Og加入适量的纯化水,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加入上述卡波姆凝胶中,搅勻,加纯化水 至100g,混勻,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凝胶。实施例5.制备膜剂将PVA17-88、明胶和HPMC各30g加入水中溶涨24h后,加热(80-90) °C使之溶解, 加入甘油5ml、水溶性月桂氮酮3ml,搅勻后置50°C水浴中保温.作为基质溶液备用。取豨 莶草50g、红花50g、紫草75g,粉碎过20目筛,以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得清膏,加入上述 备好的基质溶液中搅勻,超声脱气;在干净玻璃板上均勻涂上液体石蜡作脱膜剂,将制得的 含药基质溶液均勻铺在水平的玻璃板上(20CmX50Cm),室温下自然风干,60°C干燥,启膜,切成2cm 2cm大小的膜剂,包装,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膜剂。实施例6.制备涂膜剂 取豨莶草30g、红花50g、紫草100g,粉碎过20目筛,加95%乙醇润湿后,置于密闭 容器中,40%乙醇浸渍4d,装渗漉筒渗漉,以3-5mL/min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备用。将 PVA-12430g加入150ml 40%乙醇,浸泡使之溶化成胶浆。将渗漉液、月桂氮卓酮20g、甘油 60mL倒入胶浆中边加边搅拌混勻,最后加乙醇调整使乙醇含量达40%,搅拌后迅速分装密 闭,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涂膜剂。实施例7.制备喷雾剂取豨莶草20g、红花30g、紫草50g,干燥后粉碎为粗粉(40目),10倍量80 %乙醇浸 泡lh,回流提取2h,滤过。药渣继续加80%乙醇6倍量回流1.5h,滤过。合并滤液,备用。 另取羧化壳聚糖10g,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聚维酮15g,用适量90%乙醇溶解,分别在搅拌下 缓缓加入上述滤液中,用蒸馏水调至IOOOml,50ml喷雾剂瓶分装,钴60辐照灭菌,即得本发 明所述的“消疤”喷雾剂。实施例8.制备油膏剂取豨莶草60g、红花120g、紫草180g,粉碎成粗粉;另取麻油1200g,加热至180°C 左右,先投入豨莶草炸5min后,滤过,去渣;投入红花、紫草炸lOmin,滤过,去渣;趁热在药 油中投入蜂白赌,搅拌熔化,过8号筛抽滤,放冷后,分装,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消疤”膏。实施例9以下通过应用本发明的软膏剂(“消疤”软膏)进行药效学试验来阐述 本发明的有效性。试验一.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提取物体外干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HSF)的实验石if究1.材料1. 1.药物按照“消疤”软膏的制备方法,制备原料药的提取物,S卩豨莶草4g、红 花Sg、紫草12g,加8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 缩至相对密度1. 15 1. 20 (600C )的清膏,用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成摩尔浓度为10mM、 5mM、2. 5mM三个浓度的母液,充分溶解过滤,-20°C冰箱保存待用;使用时根据实验分组的 终浓度要求及实验组细胞培养液的体积加入相应的母液量。1. 2.主要试剂和仪器MTT显色剂(购自美国SIGMA公司),DMEM细胞培养液、小 牛血清、胰蛋白酶(购自北京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3350型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美国BECKMAN公司),XL流式细胞仪(美国COULTER EPICS 公司)。2.实验方法2. 1.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将手术切除的瘢痕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剪成0. 5cm3 1. Ocm3的小块,立即投入含 200U/ml青、链霉素的培养液中。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刀片削去脂肪、表皮及结缔组织,将瘢痕 用洗必泰浸泡消毒8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清洗3次。把瘢痕用无菌眼科剪剪成0. 5 1. Omm3 的小块,以枪状镊将组织块送入培养瓶,按适当间隔接种于培养瓶壁上,反转使有组织块的 一面向上,加入含15% FBs的F12/DMEM培养基3ml,置37°C、5% CO2孵箱中孵育4小时后, 轻轻倒转,使培养液浸没组织块,待培养液变黄后更换。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物,当迁出的成纤维细胞汇合成片,覆盖大约75%的生长面时,即可进行传代。
2. 2.传代培养
吸尽原培养液;对于组织块培养,先要用吸管取出组织块。然后用PBS清洗培养物 2次,除去残留的血清。加入0. 25%胰蛋白酶-0. 02% EDTA混合消化液,液量以刚能覆盖单 层细胞为度。轻轻摇动培养瓶。大约10分钟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当90%的细胞 已变为圆形时,慢慢倾斜培养瓶,用吸管轻轻吸出消化液。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胰蛋白 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使细胞与瓶壁分离,并分散为单个细胞悬液,然后根 据实验需要用培养液调节细胞密度。将细胞悬液接种到新培养瓶内,于37°C、5% CO2培养 箱中培养。每2 3天换液一次。
2. 3.实验分组
A组空白对照;B组加入受试药物25 μ g/ml ;
C组加入受试药物50 μ g/ml ; D组加入受试药物100 μ g/ml。
2. 4.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将处于生长期的HSF,以2X 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体 积100μ 1,分别于加入受试药物,24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向每孔加入 MTT溶液(5mg/ml) 10 μ 1,每组设3个复孔。在37°C、5% CO2条件下继续培养4h,终止培养 后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 1DMS0液,在振荡器上振荡混勻,使紫色结晶物充分溶解后,用 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2. 5.检测细胞周期
于加入受试药物24h后收集各组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 X 106/ml,离心弃上清液, 用PBS液离心洗涤2次后,加Iml的PBS液于试管中,置快速混勻器上充分振荡成单细胞悬 液,再加入4°C预冷的无水乙醇anl,立即振荡混勻,置4°C冷藏12h,用PBS液离心洗涤2次 弃去固定液,加入Iml PI染色液混勻,4°C避光孵育30min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2. 6.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用又±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 用Mudent' t检验,P <0.05为有显著差异水平。
3.结果
3. 1.对HSF增殖的影响
应用MTT比色法测定HSF的增殖力。与A组比较,B、C、D组的HSF增殖力均降低,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受试药物浓度越高HSF增殖力越弱,即具有浓度依赖性 (表1);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D组的细胞形态明显收缩,部分细胞飘浮、崩解死亡, 其他各组的细胞形态正常(附图2、3)。
表1受试药物对HSF细胞增殖的影响(n = 6,X±s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以1 4重量份的豨莶草、1 8重量份的紫草和1 8重量份的红花为原料,经乙醇或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加药剂 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外用药物。
2.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以1份的豨莶草、2份的红花、 3份的紫草为原料,经乙醇或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与药剂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 制备成的外用药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中药是 以乙醇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添加辅料制成凝胶、膜剂、涂膜剂、软膏剂、巴布剂或喷雾剂, 且各剂型的制剂中含有的药效成分相当于原料药总和的5% 5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中药是 以乙醇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添加乙醇至适量,制成酊剂或搽剂,且酊剂或搽剂中含有的药 效成分相当于原料药总和的5% 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中药是 以植物油为提取溶剂提取的油溶性成分作为药效成分,并添加辅料制成油膏剂,且油膏剂 中含有的药效成分相当于原料药总和的5% 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剂学可 接受的辅料选自水、乙醇、十八醇、甘油、二甲硅油、明胶、凡士林、淀粉、液状石蜡、羊毛脂、 蜂蜡、植物油、山梨糖醇、司盘-60、聚乙烯醇、山梨醇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醇、聚丙烯酸钠、羧 甲基纤维素钠、单硬脂酸甘油脂、皂类、脂肪醇硫酸酯类、多元醇酯类、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 类、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可可豆脂、聚氧乙烯硬脂酸酯、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 乙酯、甲基乙稀基聚硅氧烷、甲基硅油、硅酮凝胶、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外用中药,它是以1~4重量份的豨莶草、1~8重量份的紫草和1~8重量份的红花为原料,经乙醇或植物油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加药剂学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方法制成的外用药物。本发明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配制分别以乙醇和植物油为溶剂,提取组方的有效成分,辅以保湿剂、成膜剂、抑菌剂、乳化剂、增稠剂及凝胶剂、软膏剂、膜剂、涂膜剂等的基质和适宜容器制成可供临床选择应用的外用制剂。本发明配伍严谨,功专效著,原料药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经实验,本发明的药物能显著抑制皮肤瘢痕细胞增殖和减小瘢痕指数;同时制成透皮吸收的外用制剂,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药物起效迅速。
文档编号A61P17/02GK102038733SQ20101059276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汪建平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