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胎头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53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胎头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剖腹产中使用的胎头取出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设 置有气囊袋的胎头取出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剖腹产新生儿越来越多,但是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婴儿普遍有大脑 的现象,妇产科在进行剖腹产特别是头部的剖腹产中,在切开子宫后,用一只手掌伸入到胎 儿头后部,另一只手压迫子宫,从而把胎儿的头部取出。这种取胎头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 端,一是容易对孕妇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造成损伤,二是当遇到胎儿头浮动的情况时,不 易取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的新型胎头取出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胎头取出器,包括与胎儿头部相配合的碗状体和设置于碗状体 开口边缘处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翼片,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碗状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 条拉带,所述碗状体内表面靠近顶端位置的四周设置有气囊袋,所述气囊袋通过与其相连 通的充气球进行充气。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气囊袋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实现把胎头牢固 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胎头取出器,所述的充气球通过贯穿于碗状体外表面的气管与 气囊袋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胎头取出器,所述的碗状体和气囊袋的材料均为橡胶材料,采 用橡胶材料更加的有益于保护胎儿头部部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代替了原来手作为接生的工具,有效的避免了对产妇 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遭受损伤;在与胎儿头部配合的碗状体的内部设置有可充气的气囊 袋,更加有益固定胎儿的头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胎头取出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胎头取出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碗状体,2气囊袋,3充气球,4拉带,5翼片,6气管,7翼片,8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所示的碗状体1用于与胎儿的头部相配合,所示的碗状体1的 外表面的上部边缘处设置有翼片5和翼片7,这两个翼片的作用是用于与人的手指相配合,避免在使用时伤害孕妇的生殖系统,所示的碗状体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两条拉带,分别 为拉带4和拉带8,拉带的作用是用来拉动放置扣在胎儿头部的碗状体1,所示的碗状体的 内表面的上部四周靠近边缘位置处设置有个环形的气囊袋2,该气囊袋2通过气管6与一个 充气球3相连通。所示的碗状体1和设置在其上面的气囊袋2、翼片和拉带4均为橡胶材 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把本实用新型的碗状体1扣在被剖腹产婴儿的 头部,然后通过充气球3和气管6对气囊袋2进行充气,直到所示的碗状体1牢固的与胎儿 的头相配合,然后通过拉带4把婴儿的头部从孕妇的子宫内移出。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胎头取出器,包括与胎儿头部相配合的碗状体(1)和设置于碗状体开口边缘处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翼片(5、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碗状体(1)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条拉带(4),所述碗状体(1)内表面靠近顶端位置的四周设置有气囊袋(2),所述气囊袋(2)通过与其相连通的充气球(3)进行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胎头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球(3)通过贯穿 于碗状体(1)外表面的气管(6)与气囊袋(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胎头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碗状体(1)和气囊袋 (2)的材料均为橡胶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胎头取出器,包括与胎儿头部相配合的碗状体和设置于碗状体开口边缘处外表面上的至少两个翼片,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碗状体上还设置有至少两条拉带,所述碗状体内表面靠近顶端位置的四周设置有气囊袋,所述气囊袋通过与其相连通的充气球进行充气。本实用新型代替了原来手作为接生的工具,有效的避免了对产妇的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遭受损伤;在与胎儿头部配合的碗状体的内部设置有可充气的气囊袋,更加有益固定胎儿的头部。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1586049SQ20102001462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李晓霞 申请人:李晓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