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53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
技术背景目前,手术中切除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多采用小尖刀,因后纵韧带与脊髓接触紧密,且脊髓柔软极易受损,所以使用小尖刀切除后纵韧带时,操作十分麻烦,一不小心就会 损伤到脊髓,给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手术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在顺 利切除后纵韧带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脊髓受损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钩刀柄,在钩刀柄 的后端设有钩刀把,前端设有钩刀;所述钩刀与钩刀柄一体连接,钩刀为向上翘起的弧形, 与钩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钩刀由钩背、设在钩背内侧的刀刃、以及前端的钩尖组成,所 述钩背宽度由与钩刀柄连接处向钩尖逐渐变窄。所述钩刀与钩刀柄之间的水平夹角为30°。所述钩尖顶端圆钝。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钩刀柄的前端设置钩刀,所述钩刀为向上翘起的弧 形,与钩刀柄之间形成夹角,钩刀的钩背宽度由与钩刀柄连接处向钩尖逐渐变窄,在使用 时,以钩背探测后纵韧带,然后反转刀刃用钩尖勾起后纵韧带,并以刀刃将其钩切断之,操 作简便易行,在顺利切除后纵韧带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 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1、钩刀柄;2、钩刀把;3、钩背;4、刀刃;5、钩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钩刀柄1,在钩刀柄1的后端设有钩刀把2,前端 设有钩刀;所述钩刀与钩刀柄1 一体连接,钩刀为向上翘起的弧形,与钩刀柄1之间形成水 平30°夹角;所述钩刀由钩背3、设在钩背3内侧的刀刃4、以及前端的钩尖5组成,所述钩 背3宽度由与钩刀柄1连接处向钩尖5逐渐变窄。带一定宽度的弧形的钩背3在操作时可避免探测后纵韧带时钩刀伤害到脊髓。刀刃4设在钩背5内侧,可避免刀刃4在探测后纵韧带过程中伤害脊髓。所述钩尖5顶端圆钝。避免手术过程中伤害到脊髓。使用时,操作人员手握钩刀把2,以钩背3向下探测后纵韧带,待找到后纵韧带,然 后反转刀刃4用钩尖5勾起后纵韧带,并以刀刃4将其钩切断之。使用本实用新型切除钩 刀,操作简便易行,在顺利切除后纵韧带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提高了 手术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钩刀柄,在钩刀柄的后端设有钩刀把,前端设有钩刀;所述钩刀与钩刀柄一体连接,钩刀为向上翘起的弧形,与钩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钩刀由钩背、设在钩背内侧的刀刃、以及前端的钩尖组成,所述钩背宽度由与钩刀柄连接处向钩尖逐渐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刀与钩刀 柄之间的水平夹角为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尖顶端圆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颈椎前路后纵韧带切除钩刀。它包括钩刀柄,在钩刀柄的后端设有钩刀把,前端设有钩刀;所述钩刀与钩刀柄一体连接,钩刀为向上翘起的弧形,与钩刀柄之间形成夹角;所述钩刀由钩背、设在钩背内侧的刀刃、以及前端的钩尖组成,所述钩背宽度由与钩刀柄连接处向钩尖逐渐变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行,在顺利切除后纵韧带的同时,极大地减少了脊髓受损的可能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201572149SQ20102001462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聂林 申请人:聂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