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5184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窥镜抓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消化系统内的异物或息肉的抓取,以及支架抓取的器 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窥镜抓钳。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临床出现的消化道内的异物钳取,或是息肉的抓取,通常通过在内窥镜 下采用抓钳进行钳取,钳取时通过调整内镜的角度来定位,而对于异物滞留角度或息肉生 长角度不便于抓取时,往往增加了手术难度。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抓钳,可实现旋转 功能,能有效定位靠调节内窥镜仍难以准确到位的目标,明显提高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便 捷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窥镜抓钳,包括手柄和传动丝,所述传动丝的远端连接具有钳爪的钳头,传 动丝的近端与滑动连接在手柄上的滑动把手连接,所述传动丝外面套设有弹簧软管,所述 传动丝的近端套设有转轮,转轮转动设置在手柄上,其中,所述滑动把手能够沿传动丝的轴 向滑动,所述传动丝与转轮周向固定轴向不固定,所述传动丝与滑动把手周向不固定轴向 限位连接。作为优选,上述传动丝的近端套接固定有导管,导管与转轮成型连接。导管为具有 一定支撑强度的、外截面为异形的管件,与转轮上的异形孔(十字形或其他非圆形)配合实 现传递转动并能够轴向移动,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制作。此外,上述导管与转轮的连接也可采 用这种方式即新增一个转动件与转轮内的异形孔相匹配,导管与转动件固定。作为优选,上述弹簧软管的近端套设有导向管,所述弹簧软管和导向管均与手柄 固接。导向管为较粗的、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弹簧管,这样可以避免连接部位断裂,保证导 管在弹簧软管内的可靠移动。作为优选,上述弹簧软管为外表面带有包塑层的弹簧软管。当然也可以是不具有 包塑层的弹簧软管。为减小传动丝与弹簧软管的间隙,降低旋转时产生的跳动几率以及弹簧软管绕圈 时产生的空行程,优选在上述传动丝外面套设有润滑管,润滑管外面套设弹簧软管。上述传动丝为若干根钢丝或者单股钢丝绳。优选单根钢丝或者单股钢丝绳,以具 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抗扭强度。上述钳头包括钳爪和杯座,两片钳爪以能够相互咬合的方式铰接在杯座的上端, 两片钳爪的下端与传动丝的远端连接。作为优选,上述弹簧软管的远端设置有旋转筒,旋转筒与所述杯座的下端周向不 固定轴向限位连接。[0013]促使两片钳爪咬合的拉动结构优选以下两种一种是轻巧式挂钩结构的钳头,所 述钳爪的下端活动连接有钢丝挂钩,钢丝挂钩通过连接筒与传动丝的远端固定连接;另一 种是传统四连杆机构的钳头,所述钳爪的下端活动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与推拉杆活动连 接,推拉杆与传动丝的远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转轮与传动丝可以传动转动并可以相对 移动,这样通过转轮转动传动丝就可以旋转弹簧软管远端的钳头,可以实现单手操作、在 360°范围内连续旋转微调功能,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缓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本技术 方案解决了现有抓钳难以准确定位的问题,能有效定位靠调节内窥镜仍难以准确到位的目 标,明显提高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手柄部分);图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弹簧软管部分);图3 本实用新型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钳头结构示意图;图5:图4的C-C剖视图;图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钳头结构示意图;图7 图6的D-D剖视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 图5所示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包括手柄1和传动丝5,所述传动丝5的远 端连接具有钳爪的钳头,传动丝5的近端与滑动连接在手柄1上的滑动把手2连接,所述传 动丝5外面套设有弹簧软管8,所述传动丝5的近端套设有转轮6,转轮6转动设置在手柄1 上,其中,所述滑动把手2能够沿传动丝5的轴向滑动,所述传动丝5与转轮6周向固定轴 向不固定,所述传动丝5与滑动把手2周向不固定轴向限位连接。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上述传动丝5的近端套接固定有导管4,导管与转 轮6上的异形孔61成型套接;所述弹簧软管8的近端套设有导向管7,所述弹簧软管8和 导向管7均与手柄1固接;如图2所示,所述弹簧软管8为外表面带有包塑层81的弹簧软 管,所述传动丝5外面套设有润滑管9,润滑管9外面套设弹簧软管8,所述传动丝5为单根 钢丝;如图1所示,传动丝5和导管4的近端插入滑动把手2内并通过固定筒3与滑动把手 2扣接。如图4、图5所示,所述钳头包括钳爪10和杯座12,两片钳爪10以能够相互咬合 的方式通过销钉13铰接在杯座12的上端,两片钳爪10的下端分别通过钢丝挂钩11与传 动丝5的远端连接,两根钢丝挂钩11的头部分别挂在钳爪10的末梢的孔内,钢丝挂钩11 的末端与传动丝5通过连接筒14固定;所述弹簧软管8的远端固定有与杯座12同轴的旋 转筒13,旋转筒13安装在杯座12的卡扣内且可保持相对旋转,即两者实现周向不固定并轴 向限位连接;[0027]手术开始时,推动滑动把手2可以使固定筒3 —起直线运动,迫使与固定筒固接的 传动丝5发生直线运动,从而使与传动丝固定连接的两根钢丝挂钩11运动,最终使钳爪10 发生打开和闭合的动作。转动转轮6时,带动导管4发生旋转,导管4带动传动丝5转动, 传动丝5带动钳爪10及杯座12转动,从而实现360度旋转。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的一种内窥镜抓钳,与实施例1的不同仅在于所述钳爪10的下 端活动连接有连接片15,连接片15与推拉杆16活动连接,推拉杆16与传动丝5的远端固 定连接。其中,两个连接片15的头部分别与钳爪10进行铆接并可以转动,连接片15的末 端与推拉杆16进行铆接并可以转动,推拉杆16与传动丝5固定连接。其他与实施例1相 同。手术开始时,推动滑动把手2可以使固定筒3 —起直线运动,迫使与固定筒固接的 传动丝5发生直线运动,从而使与传动丝固定连接的推拉杆16发生直线运动,从而迫使钳 爪10发生四连杆传动,实现钳爪10发生打开和闭合的动作。转动转轮6时,带动导管4发 生旋转,导管4带动传动丝5转动,传动丝带动钳爪及杯座转动,从而实现360度旋转。
权利要求一种内窥镜抓钳,包括手柄(1)和传动丝(5),所述传动丝(5)的远端连接具有钳爪的钳头,传动丝(5)的近端与滑动连接在手柄(1)上的滑动把手(2)连接,所述传动丝(5)外面套设有弹簧软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5)的近端套设有转轮(6),转轮(6)转动设置在手柄(1)上,其中,所述滑动把手(2)能够沿传动丝(5)的轴向滑动,所述传动丝(5)与转轮(6)周向固定轴向不固定,所述传动丝(5)与滑动把手(2)周向不固定轴向限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5)的近端套接固 定有导管(4),导管(4)与转轮(6)成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软管(8)的近端套设 有导向管(7),所述弹簧软管⑶和导向管(7)均与手柄⑴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软管(8)为外表面带 有包塑层的弹簧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5)外面套设有润 滑管(9),润滑管(9)外面套设弹簧软管(S)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丝(5)为若干根钢丝 或者单股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包括钳 爪(10)和杯座(12),两片钳爪(10)以能够相互咬合的方式铰接在杯座(12)的上端,两片 钳爪(10)的下端与传动丝(5)的远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软管(8)的远端设置 有旋转筒(13),旋转筒(13)与所述杯座(12)的下端周向不固定轴向限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爪(10)的下端活动连 接有钢丝挂钩(11),钢丝挂钩(11)通过连接筒(14)与传动丝(5)的远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窥镜抓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爪(10)的下端活动连 接有连接片(15),连接片(15)与推拉杆(16)活动连接,推拉杆(16)与传动丝(5)的远端 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抓钳,包括手柄和传动丝,所述传动丝的远端连接具有钳爪的钳头,传动丝的近端与滑动连接在手柄上的滑动把手连接,所述传动丝外面套设有弹簧软管,所述传动丝的近端套设有转轮,转轮转动设置在手柄上,其中,所述滑动把手能够沿传动丝的轴向滑动,所述传动丝与转轮周向固定轴向不固定,所述传动丝与滑动把手周向不固定轴向限位连接。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旋转功能,能有效定位靠调节内窥镜仍难以准确到位的病灶活检目标,明显提高临床医生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文档编号A61B17/29GK201631313SQ20102012732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张婵娟, 时百明, 李明阳 申请人: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