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623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护理器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对卧床不起及不能自理病人的护理器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民的平均 寿命越来越高。困扰人们的因心脑血管疾病、胯骨、腿骨骨折、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 疾病形成的下瘫病人也越来越多。让病人大小便,成为护理人员最难办的事情,尤其对独生 子女更是难上加难。因目前社会胖人越来越多,一个护理人员无法把病人的臀部抬起,女性 护理人员更是如此,只好让病人拉床上尿床上,等人多时再收拾。护理过卧床病人大小便 的人都知道,因护理人员在病床的一边抬病人的大腿时,护理人的重心是偏的,因此特别费 力,病人稍胖一点,就无法把病人的臀部抬起,有的护理人站在病床上两腿跨在病人身上抬 病人的臀部或大腿,使病人屁股离床,即使一人能把病人抬起,又无法把便盆放在病人的臀 部下。病人在没有理智的情况下就更难操作,因在抬病人大腿时,病人小腿跟着上扬,使护 理人无法用力。在抬病人大腿时,病人身体很容易前移,使病人头部顶住床头,造成病人脖 颈弯曲而引起呼吸困难。即使是给病人换尿布或尿不湿,也需把病人的屁股抬离床面。长期卧床病人,有的床上拉床上尿,身下潮湿加上病菌的不良作用,身下长期不透 气,病人很容易诱发湿疹和长縟疮,能有一种护理器材既能使病人大小便,又能使病人着床 部位短暂离床,增加着床部位的透气性,是护理人员和病人所共同渴求的。以上问题长期以来,没有相应的护理器材帮助解决,唯一的方法是在病人臀部下 的病床上挖洞,这使病人感到很不舒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重量轻,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不需要 专业培训,一人就可护理病人大小便,使病人着床部位通风透气或对病人进行理疗的护理 器材。解决本实用新型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器械由支腿、托手、横梁、滑轮机构 组成,两个倒U形支腿上各连接一个立柱,两个托手分别通过其上面的滑套安装在立柱上; 横梁设在立柱的顶端,将两个立柱连接在一起;滑轮机构包括轻飘手摇器、滑轮及钢丝绳, 轻飘手摇器安装在一侧的立柱上,在横梁两端各安装一个定滑轮,两根钢丝绳一端分别连 接在两个滑套上,另一端分别经两个滑轮连接在轻飘手摇器上。为调整两个托手之间的距离,所述的横梁由两段组成,一段为燕尾槽型横梁,另一 段为槽型横梁,槽型横梁可插入燕尾槽型横梁之内,在燕尾槽型横梁上开有长条孔,在槽型 横梁上有一孔,通过一螺栓螺帽固定在一起。为方便调整钢丝绳的松紧,在燕尾槽型横梁端部安装一个转向滑轮,在其内侧装 有一个钢丝绳调整装置,该装置由一齿条、固定块及制动块组成,固定块镶嵌在燕尾槽型横 梁内,并有螺丝固定;在固定块上竖直设有一通孔,与通孔垂直有一水平孔与通孔相连通,制动块和制动弹簧安装在水平孔内,制动块外端设有一制动手柄,齿条安装在通孔内,下端
连接一承重滑轮。为了方便安装,两根钢丝绳端部均设有一个金属球,在两侧的滑套内侧,各设有一 个钢丝绳卡,钢丝绳卡上面有一个缝隙将钢丝绳上的金属球卡在下面。滑套上设有一个托手连接件,托手经固定销钉连接在滑套上的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随用随安,拆装使用方便;本器械适用于各 级医院、敬老院及有卧床病人的家庭使用。在护理人员或上肢健壮病人自己的操作下,使病 人的大小便更加方便,同时对长期卧床病人着床部位的血液流通及透气起到辅助作用,可 减少湿疹、褥疮的发生;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支出。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A-A向剖视图;附图3是附图1的右 视示意图;附图4是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所示,它由支腿20、22、托手21、23、横梁、滑轮机构组成,两个 倒U形的支腿20、22上各连接一个立柱11、28 (如附图3所示),两个托手21、23分别通过 其上面的滑套14、25安装在立柱11、28上(如附图2所示),滑套14、25上各设有一个托手 连接件16、24,托手21、23经销钉连接在滑套14、25上的托手连接件16、24上。横梁设在立 柱的顶端,将两个立柱连接在一起;为调整两个托手21、23之间的距离,横梁由两段组成, 一段为燕尾槽型横梁5,另一段为槽型横梁2,槽型横梁2可插入燕尾槽型横梁5之内,在燕 尾槽型横梁5上开有长条孔,在槽型横梁2上有一孔,通过一螺栓、螺帽3固定在一起;需要 调整两个托手21、23之间的距离时,可通过旋钮4松开螺栓,向两端拉动横梁,调整好合适 的距离后,将螺栓拧紧固定即可。滑轮机构包括轻飘手摇器17、滑轮及钢丝绳1、10,轻飘手 摇器17经一固定板18安装在右侧的立柱11上。在调整两个托手21、23的距离之后,可能 会造成两根钢丝绳1、10的松紧性不一致,为方便调整钢丝绳的松紧,在槽型横梁2 —端安 装一个承重滑轮29,在燕尾槽型横梁5 —端安装一个转向滑轮8和一个承重滑轮9。在右 侧立柱11的内侧装有一个钢丝绳调整装置,该装置由一齿条7、固定块31及制动块33组成 (如附图4所示),固定块31镶嵌在燕尾槽型横梁5内,并有螺丝32、35固定;在固定块31 上竖直设有一通孔,与通孔垂直有一水平孔与通孔相连通,制动块33和制动弹簧34安装在 水平孔内,制动块33外端设有一制动手柄6,齿条7安装在通孔内,下端连接在承重滑轮9 上。需要调整钢丝绳1、10的松紧时,向外拉制动手柄6,然后向上或向下拉动齿条7,两根 钢丝绳1、10松紧平衡后,松开制动手柄6将齿条7固定。在右侧立柱11上部侧面设有一 条形通孔30,两根钢丝绳1、10 —端经辅助滑轮12连接在轻飘手摇器17上,另一端穿过右 侧立柱11上的条形通孔30,分别经承重滑轮9、29连接在两侧立柱上的滑套14、25上。为 了方便安装,两根钢丝绳1、10端部均设有一个金属球26、15,在两侧的滑套25、14内侧,各 设有一个钢丝绳卡27、13,钢丝绳卡27、13上面有一个缝隙将钢丝绳1、10上的金属球26、 15卡在下面。起吊病人前,首先把托手21、23罩上塑料袋,防止弄脏脱手及交叉感染,先把一侧托手拿掉,把另一侧托手插入病人臀部后,再把拿掉的托手插入病人臀部另一侧,再将托手 21、23与托手连接件16、24吻合,插入固定销钉。可摇动轻飘手摇器17上的摇把19即可把 病人臀部托起,病人臀部离床10公分即可把医用便盆推入病人臀部下,回摇摇把使托手放 在便盆上,使用完毕后让病人复位即可。
权利要求一种护理器械,其特征在于由支腿、托手、横梁、滑轮机构组成,两个倒U形的支腿上各连接一个立柱,两个托手分别通过其上面的滑套安装在立柱上;横梁设在立柱的顶端,将两个立柱连接在一起;滑轮机构包括轻飘手摇器、滑轮及钢丝绳,轻飘手摇器安装在一侧的立柱上,在横梁两端各安装一个承重滑轮,两根钢丝绳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滑套上,另一端分别经两个承重滑轮连接在轻飘手摇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由两段组成,一段为燕尾 槽型横梁,另一段为槽型横梁,槽型横梁可插入燕尾槽型横梁之内,在燕尾槽型横梁上开有 长条孔,在槽型横梁上有一孔,通过一螺栓、螺帽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燕尾槽型横梁端部安装一个转向 滑轮,在其内侧装有一个钢丝绳调整装置,该装置由一齿条、固定块及制动块组成,固定块 镶嵌在燕尾槽型横梁内,并有螺丝固定;在固定块上竖直设有一通孔,与通孔垂直有一水平 孔与通孔相连通,制动块和制动弹簧安装在水平孔内,制动块外端设有一制动手柄,齿条安 装在通孔内,下端连接一承重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器械,其特征在于两根钢丝绳端部均设有一个金属球, 在两侧的滑套内侧,各设有一个钢丝绳卡,钢丝绳卡上面有一个缝隙将钢丝绳上的金属球 卡在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器械,其特征在于滑套上设有一个托手连接件,托手经 固定销钉连接在滑套上的托手连接件上。
专利摘要一种护理器械,由支腿、托手、横梁、滑轮机构组成,两个倒U形支腿上各连接一个立柱,两个托手分别通过滑套安装在立柱上;横梁设在立柱的顶端,将两个立柱连接在一起;滑轮机构包括轻飘手摇器、滑轮及钢丝绳,轻飘手摇器安装在一侧的立柱上,在横梁两端各安装一个定滑轮,两根钢丝绳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滑套上,另一端分别经两个滑轮连接在轻飘手摇器上。该器械结构简单,随用随安,拆装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级医院、敬老院及有卧床病人的家庭使用;在护理人员的操作下,使病人的大小便更加方便,可大大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支出;同时对长期卧床病人着床部位的血液流通及透气起到辅助作用,可减少湿疹、褥疮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G7/057GK201642685SQ20102013995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7日
发明者李传训, 李霞, 王巍, 郑明君 申请人:李传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