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掏耳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623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掏耳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掏耳勺,特别是一种耳勺部分为环状结构的新型掏耳 勺,它属于生活用品范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的掏耳勺是由手柄和凹形耳勺两部分组成的。其中,手柄部分固定连接 在凹形耳勺的外侧。使用时,使用者将凹形耳勺伸入耳朵里,通过凹形耳勺边沿与耳朵内壁皮 肤的摩擦,使附着在耳朵内壁上的耳垢脱落。进而用凹形耳勺的凹槽将其带出耳朵,从而达到 掏出耳垢,清洁耳朵的效果。这种方法提供的掏耳勺,它的凹形边沿具有窄小单薄的特点。因 为耳朵内壁细胞比较脆弱,在凹形耳勺与耳朵内壁皮肤产生摩擦时,容易对内壁皮肤细胞产生 损伤。经常使用这种掏耳勺会产生使耳朵内壁皮肤产生不适感觉,甚至使耳朵内壁产生损伤等 不良效果。此外,使用这种掏耳勺清理出来的耳垢残留在凹形耳勺的内部,不易清除干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常规的掏耳勺的不足,提供一种更方便、 安全、有效的用来去除耳垢、清洁耳朵的掏耳勺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新型掏耳勺是由 一支手柄、一个环状耳勺两部分结构构成。其中,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状耳勺的外侧。 手柄与环状耳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手柄所在直线与两者连接点的切线方向相互垂 直。环状耳勺部分整体呈环状结构,这个环状结构分为外端半环、内端半环两个半环,并且, 环状结构的外端半环在其垂直方向上向外光滑的突出,比连接手柄的内端半环更宽。这种 新型挖掏耳勺的外表面光滑,大小适中,方便伸入、伸出耳朵。环状耳勺的外表面光滑,可以 使环状耳勺与耳朵内壁皮肤之间的摩擦减小。环状耳勺与耳朵内壁皮肤发生摩擦时,可以 使脱落下来的耳垢残留在环状结构的环孔中。残留在环孔中的耳垢更容易清理干净,这使 得新型掏耳勺在使用前后都能保持干净卫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环状结构的耳勺,减少耳勺与耳朵内壁皮肤 的摩擦,更好地保护了耳朵内壁的皮肤细胞,同时,因为环状结构的外端半环比连接手柄的 内端半环更宽,这样可以更方便、有效地掏出耳垢,达到清洁耳朵内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具体装置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示意了整个掏耳勺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其中,1是手柄,2是环状耳勺,3是 环孔,4是外端半环的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者在使用本新型掏耳勺时,首先手持手柄1的一端,将另一端的环状耳勺2缓慢地送入耳朵,达到适当位置后,将环状耳勺2上的外端半环突出部分4接触到耳朵内壁。 轻轻挤压手柄1,同时向外抽出环状耳勺2,使环状耳勺2上的外端半环突出部分4与耳朵 内壁皮肤产生轻轻摩擦。这样,耳垢就会从皮肤上脱落,附着在环状耳勺2的环孔3中,然 后随着环状耳勺2离开耳朵内部。进而达到了一次清洁的目的。反复使用多次,就会达到 清洁耳朵内壁的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掏耳勺,包括一支手柄和一个环状耳勺两部分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环状耳勺部分整体呈环状结构,这个环状结构分为外端半环、内端半环两个半环,并且,环状结构的外端半环在其垂直方向上向外光滑的突出,比连接手柄的内端半环更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名称为新型掏耳勺,它提供了一种耳勺部分为环状结构的新型掏耳勺。本新型掏耳勺是由一支手柄、一个环状耳勺两部分结构构成。其中,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状耳勺的外侧。手柄与环状耳勺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手柄所在直线与两者连接点的切线方向相互垂直。环状耳勺部分整体呈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外端半环在其垂直方向上向外光滑的突出,比连接手柄的内端半环更宽。本实用新型采用环状结构的耳勺,减少耳勺与耳朵内壁皮肤的摩擦,更好地保护了耳朵内壁的皮肤细胞,同时,可以更方便、有效地掏出耳垢,达到清洁耳朵内部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F11/00GK201642554SQ20102013991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汪嘉玮 申请人:汪嘉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