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55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担架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车,更具体的说一种通过可快速调整担架宽度的夹紧单 元以及可快速折合与展开的收折踏板与卡榫单元,以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担架车所需的结合 与收纳状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担架车,其通常为固定结构体的运输辅助车体,从而达到担架运送的医疗 救助与照护目的。上述担架车技术的最大的缺点在于一、固定结构体设计无法收折,占用空间体积造成不便;二、缺乏担架宽度的调整压紧机构,故使用上稳固性较不足。另外,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372184号公开了一种轮椅乘坐者从后方搬运器结 构,其关于一种轮椅乘坐者从后方搬运器结构,其由一具有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的基 座以及一穿设有一靠背区的担架体相组设而构成一推车,其中第一支撑架及第二支撑架的 适当处设有一枢轴相接而形成一具有肘节的立体结构,且第一支撑架与担架体的靠背区跨 设有一可弯折的连接杆形成一具有支点的杠杆机构,使照护者可操作担架体受连接杆的弯 折角度使其定位于倾斜或平躺的最佳省力状态,亦兼具使第一支撑架可顺枢轴往第二支撑 架相对应靠合收折的便利性。该前案所提及的结构设计仅单一针对轮椅乘坐者,无法适用 于一般担架,故其实用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担架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担架车的固定式一体 设计而在担架运送性能的适应性及产业应用专属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担架车,其中,包括一本体,包括第一脚架单元、第二脚架单元及一车轮支架,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 脚架单元均包含一垂直脚架、二顶斜撑杆及一底斜撑杆,该第一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二 侧分别枢接接于垂直脚架与固接于车轮支架,该底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车轮 支架,该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第一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 杆,该底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车轮支架;一担架置放单元,设置于该本体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顶 部,该担架置放单元包括有二置放座及四夹爪,该四夹爪左右对称,各自相对设置在置放座 上;一扶手单元,包括在该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二侧设置一第一扶手及第二脚架 单元的垂直脚架二侧设置一第二扶手;一收折单元,设置在该本体上,包含二收折踏板及二扭簧组,该二收折踏板分别设
3于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底斜撑杆枢接处以及第二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底斜撑杆 枢接处,二扭簧组设于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担架置放单元间;一车轮单元,设置在该本体上,包含一车轮轴及二车轮,该二车轮枢设于车轮轴且 相对转动。进一步,该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通过一卡榫单元枢接在第一脚架单元的二 顶斜撑杆上,该卡榫单元包含一卡钮与一弹簧,该弹簧套设在卡钮上。进一步,该担架置放单元设置有一伸缩单元且该置放座设有一容置空间,该伸缩 单元包括有一伸缩杆及一弹扣,该伸缩杆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而该置放座对应该弹扣设 有复数定位孔,该夹爪的其中之一固定在该伸缩杆上。进一步,该担架置放单元设置一夹紧单元且该置放座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夹紧单 元包含一手轮、一导螺杆、一导块及一衬筒,该导螺杆、导块及衬筒装设在该容置空间内,且 该导螺杆一侧连结手轮,另一侧螺合在该导块上,及该夹爪的其中之一套接在导螺杆上。进一步,该本体进设置至少一配件单元,该配件单元包含一氧气筒架及一点滴架。进一步,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底斜撑杆接近中间部位为二段式枢 接。进一步,该收折踏板连动底斜撑杆分别以垂直脚架及车轮支架为枢轴转动。进一步,该二车轮各设有一快拆器。进一步,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的上下侧,分别均设有二扶 轮架。进一步,该车轮单元设置一侧车轮轴,其设置在车轮轴的一侧。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在展开直立时,能以垂直脚架而形成稳固支撑状态;二、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在展开直立时,其轮子不与地面接触,从而便于拆装。三、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在收折时,仅须脚踏收折踏板的步骤即可完成。四、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在收折时,该扭簧组提供预加弹力,故具有操作省力的优
点ο五、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在收折后的体积缩至最小,从而具有便于收纳与运送的 优点。六、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的担架置放处以夹爪固定,从而能避免担架滑动。七、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由于进一步具有导螺杆夹紧单元,故其可适用各式规格 担架。八、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由于进一步具有卡榫单元设计,故其可确保本体的结构 安全。九、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由于进一步具有扶轮架设计,故其可对卸载的车轮稳固 收纳。十、本实用新型的担架车由于进一步还可附加配件,故具有配件齐全,功能性及扩 充性均佳。十一、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可快速调整担架宽度的夹紧单元以及可快速折合与 展开的收折踏板与卡榫单元,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担架车所需的结合状态。
4[0036]十二、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担架车进一步其车轮设置在车轮轴时,为供支撑患者或 是急救时提供一支撑性,而车轮设置在侧车轮轴时,为供运输患者时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外观俯视平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外观前视平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扣与定位孔脱勾作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弹扣与定位孔卡合作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担架夹紧单元内部剖视平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单元初始结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夹紧单元作动完成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停放状态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卡钮与弹簧卡合作动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卡钮与弹簧脱勾作动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推动使用状态平面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完全收折状态平面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此时该二车轮移到侧车轮轴的位 置;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第一脚架单元折收的示意图暨踩踏第二脚架单元 的踏板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装设配件单元的示意图。图中本体第一脚架单元垂直脚架底斜撑杆卡榫单元卡钮第二脚架单元垂直脚架底斜撑杆车轮支架担架置放单元置放座容置空间夹爪伸缩单元伸缩杆
1 11 111 113
115 1151 12 121 123 13 2
2121A
211
2222k
23
231
顶斜撑杆 扶轮架
弹簧
顶斜撑杆 扶轮架
定位孔

,ml

112 114
1152
122 124
212
232[0070]夹紧单元24[0071]手轮241导螺杆242[0072]导块243衬筒244[0073]扶手单元3[0074]第一扶手31第二扶手32[0075]收折单元4[0076]收折踏板41扭簧组42[0077]车轮单元5[0078]车轮轴51[0079]车轮52快拆器521[0080]侧车轮轴53[0081]配件单元6[0082]氧气筒架61点滴架6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3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担架车,其主要包括一本 体1、一担架置放单元2、一扶手单元3、一收折单元4及一车轮单元5,其中一本体1,包括第一脚架单元11、第二脚架单元12以及一车轮支架13,该第一脚架 单元11及第二脚架单元12均包括一垂直脚架111,121、二顶斜撑杆112,122及一底斜撑杆 112,123,该第一脚架单元11的二顶斜撑杆112 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111与固接于车 轮支架13,该底斜撑杆113 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111与车轮支架13,该第二脚架单元 12的二顶斜撑杆122 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121与第一脚架单元11的二顶斜撑杆112, 该底斜撑杆123 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121与车轮支架13。一担架置放单元2,设置于该本体1第一脚架单元11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二顶 斜撑杆112,122顶部,该担架置放单元2包括有二置放座2121A、四夹爪2222A,该四夹爪 2222k呈左右对称,各自相对设置在置放座212IA上,其中该置放座2IA固定在夹爪22上, 而夹爪22A再固定在置放座2IA上。一扶手单元3,在该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 二侧设置一第一扶手31及第 二脚架单元12的垂直脚架121 二侧设置一第二扶手32。一收折单元4,设置在该本体1上,包括二收折踏板41及二扭簧组42,该二收折踏 板41分别设于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与底斜撑杆113枢接处以及第二脚架单元 12的垂直脚架121与底斜撑杆123枢接处,二扭簧组42设于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 111与担架置放单元2间;扭簧组42的作用为提供收折时的预加弹力以方便折合。一车轮单元5,设置在该本体1上,包括一车轮轴51 (图中未示出)以及二车轮52, 该二车轮52枢设在车轮轴51上且相对转动。上述第二脚架单元12 二顶斜撑杆122是通过一卡榫单元115枢接在第一脚架单 元11的二顶斜撑杆112上,该卡榫单元115包括一卡钮1151与一弹簧1152 (另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该弹簧1152套设在卡钮1151上;卡榫单元115的作用是在提供开启使 用时的锁固确保,使整个结构体不致因外力或振动而松脱。上述担架置放单元2进一步设置一伸缩单元23且该置放座21设有一容置空间 211,该伸缩单元23包括有一伸缩杆231和一弹扣232 (另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伸缩 杆231装设在该容置空间211内,而该置放座21对应于该弹扣232设有复数定位孔212,另 该夹爪22固定在该伸缩杆231上。上述担架置放单元2进一步设置一夹紧单元24且该置放座21设有一容置空间 211,该夹紧单元24包括一手轮241、一导螺杆242、一导块243及一衬筒244 (另请参阅图 7及图8所示),该导螺杆242、导块243及衬筒244装设在该容置空间211内,且该导螺杆 242 一侧连结手轮241,另一侧螺合在该导块243上,及该夹爪22的其中之一则套接在导螺 杆242上;该手轮241连动导螺杆242以调整该夹爪22及夹爪22A间的宽度。上述第一脚架单元11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底斜撑杆113,123接近中间部位二段 式枢接,以满足机构作动的基本原则与轨迹动线。上述收折踏板41连动底斜撑杆113,123分别以垂直脚架111,121及车轮支架13 为枢轴转动。上述二车轮52进一步各设有一快拆器521。上述第一脚架单元11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垂直脚架111,121的上下侧,分别均 设有二扶轮架114,124。如图4所示,担架置放单元2进一步所设置的伸缩单元23包括有一伸缩杆231及 一弹扣232,该伸缩杆231装设在该置放座21的容置空间211内,而该置放座21对应于该 弹扣232设有复数定位孔212,另外,该夹爪22的其中之一固定在该伸缩杆231上(另请参 阅图1所示)。当拉动伸缩杆231进行宽度初步调整即粗调时,具弹性的弹扣232两侧会因为伸 缩杆231与置放座21间相对运动的牵引力而向内缩,形成伸缩杆231的弹扣232自置放座 21的其一定位孔212脱勾的状态,以使弹扣232经伸缩杆231的连动而移向另一个所需宽 度所对应的定位孔212。如图5所示,前述弹扣232经伸缩杆231的连动而移向另一个所需宽度所对应的 定位孔212后,弹扣232沿该定位孔212向外弹出,形成卡合状态,完成初步的宽度粗调。如图6所示,当一般医疗救护用置放于担架置放单元2上时,依担架规格尺寸大 小,可分别选择置放于下方宽度较窄的置放座21A上或上方宽度较宽的置放座21上,但为 了使所置放的担架在运送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牢靠安全性,必须对所置放的担架予以加压 紧固,故通过所设置的夹紧单元24来达成;具体实施上则以手轮241旋动导螺杆242以双 向带动置放座21 —侧固设的夹爪22向内夹紧或向外调松,以二组该夹紧单元24对担架的 四对角点区域进行紧固,以确保担架不致滑落,且以手轮241为调整输入元件,可快速调整 宽度且予以压紧,操作上迅速且作动确实。如图7所示,依据图6的说明,是在置放座21上放置一担架A,该担架A与夹爪22A 尚留有一距离,因此利用夹紧单元24进行宽度微调与夹紧。如图8所示,当转动手轮241连动导螺杆242在导块243上转动时,导螺杆242会 带动夹爪22向内移动,且以衬筒244保持该夹爪22的稳定,由于夹爪22固定有置放座21A
7及夹爪22A,即可同动置放座21A及夹爪22A,使夹爪22A可以确实压紧担架A,完成最后的 宽度微调与紧压;因此不论担架A是置于置放座21或是夹爪22A都是以相同方式进行微调。如图9所示,当担架固定停放时,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及第二脚架单 元12的垂直脚架121会支撑整个担架车的本体1的重量且使车轮52离地,同时第一脚架 单元11的顶斜撑杆112与底斜撑杆113以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顶斜撑杆122与底斜撑杆 123会分别在车轮支架13、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垂直脚 架121间形成近似X型(X-type)的结构体展开,增加整个担架车的稳固性,方便人员从事 相关操作与作业。如图10所示,卡榫单元115包括一卡钮1151与一弹簧1152,该卡榫单元115的作 用为提供开启使用时的锁固确保,使整个结构体不致因外力或振动而松脱,其作动原理为 以弹簧1152提供弹力予卡钮1151以使其形成确闭型态的卡合。如图11所示,当担架车进行收合时,卡钮1151则向后回位,且以弹簧1152保持其 开启后的回弹力。如图12所示,当担架车上置放担架且必须推动使用时,以脚踏设于第二脚架单元 12侧的收折踏板41,使垂直脚架121与底斜撑杆123朝向顶斜撑杆122贴近折合,操作人 员仅需将第一扶手31略为施力提起,使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离地,即能以车轮 52触地向前推动,且第一脚架单元11侧保持在锁固状态,即垂直脚架111、顶斜撑杆112及 底斜撑杆113间以车轮52为轴心形成近似三角形(tri-angle shape)的结构体。如图13所示,当担架车长时间不使用或运送时,可予以完全收折叠合,其步骤是 将车轮单元5上的快拆器521自车轮轴51 (另请参阅图1)上卸下以取下车轮52,再分别脚 踏第一脚架单元11侧及第二脚架单元12侧的收折踏板41,使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 111、顶斜撑杆112与底斜撑杆113以及第二脚架单元12的垂直脚架121、顶斜撑杆122与 底斜撑杆123分别以车轮支架13处的卡榫单元115为中心相向朝内收折,同时也将二侧的 第一扶手31及第二扶手32包覆其中,且所卸下的车轮52夹固支撑于扶轮架114,124间保 持稳固,整个担架车的体积缩至最小,整个外观上接近一矩形体,方便收纳摆放及运送。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单元5另设置一侧车轮轴53,其设置在车轮轴51 的一侧,由于车轮52设有快拆器521 (请参考图1所示),所以可以快速由车轮轴51拆移至 侧车轮轴53,本实施例为应用于运送病患。如图15所示,该侧车轮轴53位于距离本体1的中央位置(车轮轴51) —段适当 间距,具有侧车轮轴53的一侧为病患脚侧,而另一侧为病患头侧,由于侧车轮轴53使本体1 的重心偏移,因此病患头侧重量较重,所以医护者可以先踩踏病患脚侧的第一脚架单元11 侧的收折踏板41,使第一脚架单元11的垂直脚架111、顶斜撑杆112与底斜撑杆113以车 轮支架13处的卡榫单元115为中心相向朝内收折,而折收后由于重量偏在病患头侧这一 边,因此仍可以支撑担架的重量,而仍能稳固定站立;当欲输运患者时,如图中所示,踩踏病 患头侧的第二脚架单元12侧的收折踏板41,使第二脚架单元12的垂直脚架121、顶斜撑杆 122与底斜撑杆123以车轮支架13处的卡榫单元115为中心相向朝内收折,即可通过车轮 52移动本体1。如图16所示,本体1进一步设置至少一配件单元6,该配件单元包括一氧气筒架
861及一点滴架62。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针对担架车的应用技术,特指一种通过包含一本体1、一担 架置放单元2、一扶手单元3、一配件单元6、一收折单元4及一车轮单元5的担架车,以可快 速调整担架宽度的夹紧单元24以及可快速折合与展开的收折踏板41与卡榫单元115,配合 可拆卸式的快拆器521,以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担架车适用于各式规格担架及转换所需的结 合与收纳状态的多重功能,而作一最佳的改良与设计,为本实用新型对于担架车所作最具 体的精进。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9
权利要求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包括第一脚架单元、第二脚架单元及一车轮支架,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均包含一垂直脚架、二顶斜撑杆及一底斜撑杆,该第一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接于垂直脚架与固接于车轮支架,该底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车轮支架,该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第一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该底斜撑杆二侧分别枢接于垂直脚架与车轮支架;一担架置放单元,设置于该本体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顶部,该担架置放单元包括有二置放座及四夹爪,该四夹爪左右对称,各自相对设置在置放座上;一扶手单元,包括在该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二侧设置一第一扶手及第二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二侧设置一第二扶手;一收折单元,设置在该本体上,包含二收折踏板及二扭簧组,该二收折踏板分别设于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底斜撑杆枢接处以及第二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底斜撑杆枢接处,二扭簧组设于第一脚架单元的垂直脚架与担架置放单元间;一车轮单元,设置在该本体上,包含一车轮轴及二车轮,该二车轮枢设于车轮轴且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通过 一卡榫单元枢接在第一脚架单元的二顶斜撑杆上,该卡榫单元包含一卡钮与一弹簧,该弹 簧套设在卡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担架置放单元设置有一伸缩单元 且该置放座设有一容置空间,该伸缩单元包括有一伸缩杆及一弹扣,该伸缩杆装设于该容 置空间内,而该置放座对应该弹扣设有复数定位孔,该夹爪的其中之一固定在该伸缩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担架置放单元设置一夹紧单元且 该置放座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夹紧单元包含一手轮、一导螺杆、一导块及一衬筒,该导螺杆、 导块及衬筒装设在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导螺杆一侧连结手轮,另一侧螺合在该导块上,及该 夹爪的其中之一套接在导螺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进设置至少一配件单元,该配 件单元包含一氧气筒架及一点滴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 底斜撑杆接近中间部位为二段式枢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收折踏板连动底斜撑杆分别以垂 直脚架及车轮支架为枢轴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二车轮各设有一快拆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脚架单元及第二脚架单元的 垂直脚架的上下侧,分别均设有二扶轮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担架车,其特征在于,该车轮单元设置一侧车轮轴,其设 置在车轮轴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担架车,其包含一本体、一担架置放单元、一扶手单元、一配件单元、一收折单元以及一车轮单元,其还进一步包括可快速调整担架宽度的夹紧单元,以及可快速折合与展开的收折踏板与卡榫单元,本实用新型再配合可拆卸式的快拆器,从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担架车适用于各式规格担架及转换所需的结合与收纳状态,并具有用于支撑患者或运输患者的多重功能。
文档编号A61G1/02GK201658469SQ20102015838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
发明者瑞克·福雷威欧·利莫帝尼 申请人:福雷莫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