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胸椎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267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胸椎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特别涉及腰、胸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由于融合器具有即刻支撑及防止植骨移位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早期的 融合器为螺旋型融合器,存在接触面小及易损伤终板等缺陷,现已被柱形融合器取代。中国专利文献CN200987698Y公开了《一种腰椎椎间融合器》,该融合器为一空心 六面体,分前支撑段、后支撑段及位于前后支撑段之间的中间段三部分。与椎体终板接触的 上下两面似平行四边形,并呈圆拱形外凸;前支撑段表面光滑,中间段和后支撑段表面全程 设有倒齿状突起;中间段的中间镂空;前支撑段的高度大于后支撑段,同时前后支撑段的 端面呈圆拱形外凸;前后支撑段的端面中央分别有一个大圆孔和,其中后支撑段的圆孔设 有内螺纹。融合器的左右两个侧面的四边呈弧形外凸,中间设2个大圆孔;四周的八个周角 圆钝。这种融合器无法进行自固定,需要在融合器外面加钢板进行固定,不方便手术,而且 融合器与钢板之间若发生移位,将影响病人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内固定,无需在外面 使用钢板定位的腰、胸椎融合器。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胸椎融合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 连接二者的中间段;中间段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填充孔;所述上表面中部向中间段凹陷,在 凹陷部位的四周均勻设置有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的螺孔。所述中间段的前后两个侧面上设有刺状的突起。所述中间段上还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交换孔和左右贯通的第二交换孔。所述中间段为上下两端高度不相等的楔形柱体。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以下的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上表面 上设置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的螺孔,这样可以直接采用自攻锁定螺钉将融合器固定在椎间 隙内,而无需使用钢板固定,方便了手术的进行,而且因为融合器与钢板的移位造成病人的痛苦。(2)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段的前后两个侧面上设置刺状的突起,可以增加融合器与 腰、胸椎椎体的接触面积及摩擦,使融合器固位稳定,避免与椎体间产生滑动,从而术后不
易滑落。(3)本实用新型填充孔和多个贯通的交换孔的设置,能最大程度的放置骨粉、人工 骨、自体移植骨等植入物,植骨容量和植骨接触面积大,使融合器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融合更 加充分。(4)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段为上下两端高度不相等的楔形柱体,这种结构可以使融 合器植入人体腰、胸椎后,脊柱的运动不受限制,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运动。[0013](5)本实用新型外形符合人体腰椎间隙的解剖和腰椎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植骨 融合和维持正常腰椎生理曲线。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附图中标号为上表面1、螺孔11、下表面2、中间段3、填充孔31、突起32、第一交换孔33、第二交 换孔3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腰、胸椎融合器,腰、胸椎融合器,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 2和连接二者的中间段3 ;中间段3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填充孔31 ;上表面1中部向中间段3 凹陷,在凹陷部位的四周均勻设置有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3的螺孔11。中间段3的前后两 个侧面上设有刺状的突起32。中间段3上还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交换孔33和左右贯通的 第二交换孔34。中间段3为上下两端高度不相等的楔形柱体。使用时,将四个自攻锁定螺 钉分别穿过螺孔11,与椎体固定即可。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 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腰、胸椎融合器,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2)和连接二者的中间段(3);中间段(3)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填充孔(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1)中部向中间段(3)凹陷,在凹陷部位的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3)的螺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胸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3)的前后两个侧 面上设有刺状的突起(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腰、胸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3)上还设有 上下贯通的第一交换孔(33)和左右贯通的第二交换孔(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胸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3)为上下两端高 度不相等的楔形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胸椎融合器,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连接二者的中间段;中间段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填充孔;所述上表面中部向中间段凹陷,在凹陷部位的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的螺孔。本实用新型在上表面上设置四个斜向贯通中间段的螺孔,这样可以直接采用自攻锁定螺钉将融合器固定在椎间隙内,而无需使用钢板固定,方便了手术的进行,而且因为融合器与钢板的移位造成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1701284SQ20102016820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3日
发明者刘建兴, 张国元 申请人: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