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52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背景技术
随着电视胸腔镜器械改进和技术日益成熟,局麻下使用胸腔镜进行简单的胸腔内 检查及治疗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目前OLYMPUS(奥林巴斯)的LTF-240型半刚性胸 腔镜的使用在国内外已有多家报道,它有着活动范围大、视野广、光源亮、可单孔完成检查 及操作等优点。但应用LTF-240型胸腔镜时需使用的软性trocar (套管针)密闭性差,操 作时患者处于开放性气胸状态,难以控制术侧胸腔内肺的压缩程度,如肺萎陷不良则严重 影响胸腔镜的视野,增加误诊、漏诊率且影响胸腔镜的胸腔内操作;如肺过度压缩则将造成 患者呼吸循环不稳,同时它也不方便对已行闭式引流术的患者胸腔内情况进行重复检查、 以上问题限制了软性trocar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保留原 有的引流功能的同时,还能方便地进行局麻胸腔镜操作,在患者胸腔内检查及治疗时替代 胸腔镜的软性trocar的应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软性trocar密闭性差,操作时患 者处于开放性气胸状态,难以控制术侧胸腔内肺的压缩程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 引流管,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引流管主体,其中,所述引流管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胸腔 镜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管道,以及在所述操作管道靠近管尾的一端分叉延伸出来的用于连 接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引流管道。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尾固定套设有一带外螺纹的硬质短管,所述胸腔闭 式引流管还包括一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所述硬质短管上用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盖。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盖包括一操作盖主体、一可与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尾连接的连 接口、一用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孔。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尾固定套设有一带外螺纹的硬质短管,所述操作管 道的管尾还内置一在所述胸腔镜置入所述操作管道时可起密封闭合作用的防漏气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还包括一带内螺纹的可对应螺设在所述硬质短管 上用于密闭所述操作管道的封闭盖。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分引流的侧孔。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管道的管身上设有可帮助了解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的 刻度线。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设有可在术后复查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的 X线显影线。进一步地,所述弓I流管主体采用医用硅胶管。[0013]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厚均为1mm,所述操作管道及引流管道内径均为 10mm,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至管尾长10cm,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至所述引流管道的尾部总 长为35cm。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具有如下优点为了使引流管能 附加可进行局麻胸腔镜操作的功能,通过参考多种引流管及胸腔镜trocar,并考虑到局麻 胸腔镜操作时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对常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加以改进,实现一种类“Y”型胸 腔闭式引流管,使其可以替代软性trocar的应用,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实现的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置方法与常规闭式引流管类似,方便医务人员的使用;2、引流管的操 作管道的管壁上设有显影线,有利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复查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3、引 流管的操作管道的管壁上设有刻度线,有助于了解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4、可拆卸式的 操作盖的应用使得可很方便地重复进行局麻胸腔镜检查;5、进行局麻胸腔镜检查时密闭性 好,胸腔内人工气胸的压缩比例可控,即可以控制术中人工气胸的程度。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引流管主体。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操作盖。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软质 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引流管主体1,所述引流管主体1包括用于连接胸腔镜(未图示)进行手 术操作的操作管道11,以及在所述操作管道11靠近管尾的一端分叉延伸出来的用于连接 胸腔闭式引流瓶(未图示)的引流管道12,所述操作管道11的管尾固定套设有一带外螺纹 的硬质短管13,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还包括一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所述硬质短管13上用 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盖2。所述操作盖2包括一操作盖主体21、一可与所述操作管道11 的管尾连接的连接口 22、一用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孔23。所述引流管还包括一带内螺纹 的可对应螺设在所述硬质短管13上用于密闭所述操作管道11的封闭盖3。所述操作管道 11的管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分引流的侧孔111,本实施例中,为2个侧孔111。所述操作 管道11的管身上设有可帮助了解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的刻度线112。所述操作管道 11的管头设有可在术后复查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的X线显影线113。所述引流管主 体1可采用医用硅胶管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管壁厚均为1mm,所述 操作管道11及引流管道12内径均为10mm,所述操作管道11的管头至管尾长10cm,所述操 作管道11的管头至所述引流管道12的尾部总长为35cm。与上述结构稍有不同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操作管道11的管尾内置一防漏 气密封圈(未图示),该防漏气密封圈在所述胸腔镜置入所述操作管道11时可起密封闭合 作用,内置的防漏气密封圈可以取代操作盖2,替代操作盖2的气密作用,即内置防漏气密 封圈时,则相应地可省略操作盖2。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使用方法仅需进行引流时,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操作管道11的管尾的硬质短管13上螺设封闭盖3密封,此时,操作管道11的管头至引流管道12的管尾畅通,引流管道12的管尾接胸腔闭式引流管瓶(未图示), 实现引流功能;需要进行胸腔镜手术时,去掉所述操作管道11的硬质短管13上的封闭盖 3,将操作盖2套设在硬质短管13上,然后将胸腔镜通过操作盖2上的操作孔23置入所述 操作管道11进行胸腔镜手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如下图1中所示的 引流管主体的制作,先用模具制作引流管主体,采用的材质是医用硅胶管,引流管主体管壁 厚1mm,操作管道及引流管道内径均为10mm,操作管道的管头至引流管道的管尾长35cm,操 作管道的管头至操作管道的管尾长10cm,然后在操作管道的管头制作引流的侧孔2个,操 作管道的管身标刻度线,管头加显影线,操作管道的管尾附加带螺纹的硬质短管并用封闭 盖旋紧,灭菌消毒后塑封保存;图2中所示的操作盖的制作,借鉴现有技术中与呼吸机配合 使用的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盖,操作孔的孔径设为6mm,灭菌消毒后塑封备用。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行局麻胸腔镜检查的可行性研 究如下6只成年实验犬(雌雄不限)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基础麻醉,用2%利多 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第6肋间置入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操作管道的 管尾的硬质短管上套上专用的操作盖,将OLYMPUS的LTF-240型胸腔镜用润滑剂润滑后经 操作管道置入胸腔,按内、前、上、后、侧、下的顺序观察脏层、壁层、隔胸膜和切口周围胸膜, 并分别记录和对比操作前、开放性气胸状态下、闭合控制性气胸状态下(肺压缩30%)实验 犬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在术前、开放性气胸状态、控制性闭合性气胸状 态三种情况下心率、舒张压、呼吸次数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 >0.05);收缩压统计学上 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表现为开放性气胸状态下较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统计学上有 显著性差异(P <0.05),均表现为开放性气胸状态下较低。这些数据说明一种新型的胸腔 闭式引流管在局麻胸腔镜检查治疗过程可以减轻对实验犬的生理影响,较软性trocar更 加安全,完全可以替代软性trocar,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引流结构与常规胸管相似,所以用胸腔闭 式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及固定方式与常规方法一致,符合大部分医务工作者的 使用习惯,安全可靠;引流管的操作管道的壁上的显影线及刻度有利于了解及控制胸管的 深度;操作管道平时用带螺纹的封闭盖旋紧,不易松脱,有利于安全的转运患者;软质的管 身有利于保护胸腔镜身。可拆卸的操作盖可以方便地反复进行局麻胸腔镜检查;操作盖气 密性较好,引流管道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后可保持闭合控制性气胸状态,在局麻胸腔镜检查 的过程中结合胸腔闭式引流瓶对胸腔进行充气和吸引可方便的控制气胸的压缩程度,有利 于给检查、治疗提供足够的空间;胸管的内径为IOmm保证了引流的顺畅,且因管径不粗并 未明显增加对肋间的刺激,必要时可经操作孔的位置置入专用冲洗管对胸腔进行冲洗以及 给药,避免了重新置管或再次穿刺来完成冲洗给药的操作,可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引流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胸腔镜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管道,以及在所述操作管道靠近管尾的一端分叉延伸出来的用于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引流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管道的 管尾固定套设有一带外螺纹的硬质短管,所述胸腔闭式引流管还包括一以可拆卸的方式设 于所述硬质短管上用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盖包括 一操作盖主体、一可与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尾连接的连接口、一用于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管道的 管尾固定套设有一带外螺纹的硬质短管,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尾还内置一在所述胸腔镜置入 所述操作管道时可起密封闭合作用的防漏气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闭 式引流管还包括一带内螺纹的可对应螺设在所述硬质短管上用于密闭所述操作管道的封 闭盖。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分引流的侧孔。
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操作管道的管身上设有可帮助了解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的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设有可在术后复查所述引流管在胸腔内的位置的X线显影线。
9.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弓I流管主体采用医用硅胶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厚均为1mm,所述操作管道及引流管道内径均为10mm,所述操作管道 的管头至管尾长10cm,所述操作管道的管头至所述引流管道的尾部总长为3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软质材料制成的中空的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胸腔镜进行手术操作的操作管道,以及在所述操作管道靠近管尾的一端分叉延伸出来的用于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引流管道。本实用新型实现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在引流的同时,还能通过操作管道进行局麻胸腔镜操作,结构简单,可很方便地重复进行局麻胸腔镜检查,并可控制术中人工气胸的程度。
文档编号A61L29/02GK201684273SQ20102020527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初向阳 申请人:初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