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6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 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采用这种治疗手段可以补充血容 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静脉输液的基础操作就是静脉输液穿刺,而在静脉输液穿刺中,通常要先见回血, 表明针尖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以保证针尖已全部进入血管中。输液穿刺过程中,针 头进入血管后针管能否回血,其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在临床输液操作中观察发现,有时针 头虽已进入血管但没有回血,工作经验丰富者能根据突破血管感比较准确地进行判断;若 工作经验不足者易误认为未进入血管,而将针头继续穿刺前行或拔出,导致穿刺失败。重复 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临床上由于输液针头距离输液管长管的调节器过远,导致关闭调节器后,部分患 者的静脉压仍低于输液管内液体的压力,所以无法见到回血。此时,即使针头已进入血管 内,但由于未见回血,护士往往误以为针头尚未进入血管,继续在血管内穿刺前行,导致血 管破裂,从而给患者造成了重新穿刺的痛苦。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在 与输液针头相连接的输液管上穿设有输液管夹,输液管夹为开口的框体结构,在开口两侧 分别设置有卡槽和按板,与该开口相对的框体一侧形成为弧形挠性体结构,使得卡槽和按 板在弹性力作用下抵触在一起,并可在一定幅度内相对移动,框体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向 内凸起的下管夹和上管夹,上管夹和下管夹从上下两个方向上夹持输液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液管夹由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塑料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槽的内侧设置有锁定横纹,通过该锁定横纹能够锁定按板 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按板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使得手指在按压按板时不会 出现相对滑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液管夹框体在大致垂直于卡槽的方向上开有贯穿框体 的通孔,使得输液针头和输液管能够沿输液管夹框体的平面穿过输液管夹框体,并使得输 液管夹能够沿输液管自由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按压输液管夹的按板时,按板的端部沿卡槽内侧的锁定横 纹向管夹框体内部移动,此时上管夹和下管夹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上夹紧穿过输液管夹的 输液管,将输液管在夹持部位完全封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向外拨动输液管夹的卡槽时,按板的端部从卡槽内侧的锁定横纹处脱出,按板在框体弹性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从卡槽中脱出,上管夹和下管夹松 开夹持的输液管,使得输液管夹能够沿输液管自由移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上管夹和下管夹夹紧输液管时,输液管夹距离输液针头3-8 厘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上管夹和下管夹夹紧输液管时,输液管夹距离输液针头约5 厘米。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当给输液针头配置上管夹,输液过程中护士关闭调节器后, 将管夹移至距离针头约5cm处,此时输液针头塑料管内的压力大大降低,因此易于看到回 血,不会造成误穿,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当见回血后,此管夹又可被移动,不影响护士贴胶布固定针头。在输液过程中,如果病人有不适或液体输完需停止输液时,由于此管夹离病人的 距离近,他可比较便捷地将输液针头塑料管夹住,从而终止输液。

图1为易回血输液针头整体结构图;图2为易回血输液针头锁定状态结构图;图3为易回血输液针头松开状态结构图。图中标记1-输液针头;2-输液管;3-输液管夹;10-管夹框体;11-卡槽;12-按 板;13-锁定横纹;21-下管夹;22-上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易回血输液针头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易回血输液针头的特征在于,在与原 有的普通输液针头1相连接的输液管2上安装有输液管夹3,该输液管夹3由具有一定弹性 和硬度的塑料制成。输液管夹3主要包括管夹框体10,管夹框体10大约呈横躺的“白”字 形,即在封闭的框体的一角部上设置有一开口,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11和按板12,与 该开口相对的框体一侧形成为弧形挠性体结构,使得卡槽11和按板12在弹性力作用下抵 触在一起,并可在一定幅度内相对移动。卡槽11的内侧具有锁定横纹13,按板12的端部设 置为锐角形凸起,该锐角形凸起可卡入锁定横纹13中,使得按板12的位置被锁定。锁定横 纹13优选地被设置为从卡槽11端部沿框体内壁向内延伸一列锯齿形,该锯齿形中每个锯 齿的下表面与框体内壁垂直,以牢固锁定按板12端部的锐角形凸起,每个锯齿的上表面与 下表面成45度角,方便按板12端部的锐角形凸起向下滑动。按板12沿框体的外表面设置 有防滑纹路,使得手指在按压按板12时不会出现相对滑动。管夹框体10在大致垂直于卡槽11的方向上开有贯穿框体的通孔,使得输液针头 1和与之相连接的输液管2能够很容易的在管夹框体10平面上穿过管夹框体10,并使得输 液管夹3能够很容易的沿输液管2移动。优选地,卡槽位于右侧孔的上方,按板连接于左侧 孔的上方。管夹框体10在内侧中部位置的上下方面分别设置有向内的具有一定弧度的凸起
4状的下管夹21和上管夹22,上管夹22和下管夹21从上下两个方向上夹持穿过输液管夹3 的输液管2。当按压输液管夹3的按板12时,按板12的端部沿卡槽11内侧的锁定横纹13向 管夹框体10内部移动,此时上管夹22和下管夹21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上夹紧穿过输液管 夹3的输液管2,将输液管2在夹持部位大体上封闭,使得输液管2在输液针头1方向上的 压力大大降低,从而易于看到回血,不会造成误穿,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当上管夹22和 下管夹21夹紧输液管2时,撤销按板12上的按压,按板12的端部被卡槽11内侧的锁定横 纹13卡住,使得上管夹22和下管夹21对输液管2保持夹紧状态,其为易回血输液针头的 锁定状态,如图2所示。当向外拨动输液管夹3的卡槽11时,按板12的端部从卡槽11内侧的锁定横纹13 处脱出,按板12在框体弹性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从卡槽11中脱出,上管夹22和下管夹 21松开夹持的输液管2,使得输液管夹3能够很容易的沿输液管2移动,其为易回血输液针 头的松开状态,如图3所示。此时输液管夹3可被移动到远离输液针头1处,不影响护士贴 胶布固定针头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 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其具体结构和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 调整。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在与输液针头相连接的输液管上穿设有输液管 夹,输液管夹为开口的框体结构,在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和按板,与该开口相对的框体 一侧形成为弧形挠性体结构,使得卡槽和按板在弹性力作用下抵触在一起,并可在一定幅 度内相对移动,框体内侧中部位置设置有向内凸起的上管夹和下管夹,上管夹和下管夹从 上下两个方向上夹持输液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卡槽的内侧设置有锁定横纹, 通过该锁定横纹能够锁定按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按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 纹路,使得手指在按压按板时不会出现相对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夹框体在大致 垂直于卡槽的方向上开有贯穿框体的通孔,使得输液针头和输液管能够沿平行于输液管夹 框体所处的平面穿过输液管夹框体,并使得输液管夹能够沿输液管自由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当上管夹和下管夹夹紧输液 管时,输液管夹距离输液针头3-8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当上管夹和下管夹夹紧输液 管时,输液管夹距离输液针头约5厘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回血输液针头,其特征在于,在与输液针头相连接的输液管上穿设有输液管夹,输液管夹为开口的框体结构,在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和按板,框体内侧中部位置设置的上管夹和下管夹从上下两个方向上夹持穿过输液管夹的输液管。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关闭调节器后,将输液管夹移至距离输液针头约3厘米至8厘米处,将按板按下卡于卡槽内,使上、下管夹夹紧连接针头的输液管,使得输液针头内的压力大大降低,因此穿刺时易于看到回血,不会因盲目穿刺而造成误穿,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当见回血后,此管夹又可被移动,不影响护士贴胶布固定针头。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847966SQ20102054639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柳丰萍 申请人:柳丰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