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K O
背景技术:
对于颅内血肿、肿瘤、炎性病灶一般都通过CT扫描成像来定位,由于颅骨质地紧 密、结构复杂,对许多孔、窝、沟、裂的扫描都要求一定的特殊角度,以往这种角度的固定,都 是用特制的角度板固定架。但目前使用的角度板固定架大多为适合患者仰卧或俯卧,不适 合患者侧卧使用。然而,在一些细微病变,如眼眶壁骨折或眼内肌显示,则需要患者为侧卧 位,头部还要向上偏斜一定的角度,故目前使用的CT扫描头部角度固定架不适宜沿矢状面 的CT扫描。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沿头颅矢状面细微病变CT 扫描的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由底板、托板构成, 长方形底板右端面中心设有圆形盲孔,盲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手轮的螺纹杆,盲孔内 的滑块左端与盲孔底部固定的支撑弹簧相连,右端顶在盲孔内的螺纹杆前端面上;底板左 端上面转动连接着长方形托板,托板另一端底面转动连接着支撑杆,支撑杆下端穿过与盲 孔相通的宽度小于盲孔内径的长方形缝隙后转动连接在滑块侧壁上;托板中部前后两端上 面分别垂直固定着相互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伸缩式支撑气囊,两个伸 缩式支撑气囊分别通过软管与加压气囊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患者头颅夹持牢固,托板角度随意可调,特别适用于侧卧位 对头颅矢状扫描,有利于对诸如眼眶壁骨折及眼内肌等细微病变的扫描诊断。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由底 板1、托板2构成,长方形底板1右端面中心设有圆形盲孔,盲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手轮 3的螺纹杆4,盲孔内的滑块5左端与盲孔底部固定的支撑弹簧6相连,右端顶在盲孔内的 螺纹杆4前端面上;底板1左端上面转动连接着长方形托板2,托板2另一端底面转动连接 着支撑杆7,支撑杆7下端穿过与盲孔相通的宽度小于盲孔内径的长方形缝隙后转动连接 在滑块5侧壁上;托板2中部前后两端上面分别垂直固定着相互对称的支撑板8,支撑板8 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伸缩式支撑气囊9,两个伸缩式支撑气囊9分别通过软管与加压气囊10相连通。
权利要求1. 一种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由底板(1)、托板( 构成,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底板 (1)右端面中心设有圆形盲孔,盲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手轮(3)的螺纹杆G),盲孔内 的滑块( 左端与盲孔底部固定的支撑弹簧(6)相连,右端顶在盲孔内的螺纹杆(4)前端 面上;底板(1)左端上面转动连接着长方形托板O),托板( 另一端底面转动连接着支撑 杆(7),支撑杆(7)下端穿过与盲孔相通的宽度小于盲孔内径的长方形缝隙后转动连接在 滑块( 侧壁上;托板O)中部前后两端上面分别垂直固定着相互对称的支撑板(8),支撑 板(8)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伸缩式支撑气囊(9),两个伸缩式支撑气囊(9)分别通过软管与加 压气囊(10)相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长方形底板右端面中心设有圆形盲孔,盲孔内螺纹连接着外端设有手轮的螺纹杆,盲孔内的滑块左端与盲孔底部固定的支撑弹簧相连,右端顶在盲孔内的螺纹杆前端面上;底板左端上面转动连接着长方形托板,托板另一端底面转动连接着支撑杆,支撑杆下端穿过与盲孔相通的宽度小于盲孔内径的长方形缝隙后转动连接在滑块侧壁上;托板中部前后两端上面分别垂直固定着相互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相对面上分别设有伸缩式支撑气囊,两个伸缩式支撑气囊分别通过软管与加压气囊相连通。优点是对患者头颅夹持牢固,托板角度随意可调,特别适用于侧卧位对头颅矢状扫描。
文档编号A61B6/03GK201822863SQ20102056555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9日
发明者刘信生, 庞翠芹, 田波, 田翠 申请人: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