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294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属于血液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器配合透析机和管路,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液 透析器主要由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作为透析膜的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构成,当血液从壳体一 端的进液口流入壳体内,在通过壳体内的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时,利用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两 侧溶质浓度差,经渗透、扩散与超滤作用,使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被截 留,而电解质及水等中、小分子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经壳体的另一端出液口排出,使净 化后的血液回输病人体内,达到清除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 的。血液透析器主要由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构成,而壳体则由筒体和 密封连接在筒体两端的端盖构成,透析器制作时,先将制得的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捆扎、切平 后安装在筒体内,经拉膜、注胶封灌、再经切头后,将两端盖分别密封连接在筒体的两端,最 后经检漏和干燥后制成合格的血液透析器。但在在注胶封灌过程中,其中一种是利用筒体 上的透析液管进行注胶,通过高速离心将胶注入在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两端头丝束之间及丝 束与筒体固定。但由于透析液管内壁均为光滑表面,当注胶管伸进透析液管内进行注胶,由 于注胶管的外周壁与透析液管的内孔基本相配,因此在注胶过程中,由于筒体腔内的空气 无法排出,不利于聚氨脂胶流入至筒体内,故增加了注胶的困难性,而降低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方便将注胶入筒体的用于血液透析器 的筒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所 述的筒体包括两侧设有透析液管的连接筒体以及主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液管的内 壁上沿进液方向设有三个以上的轴向凸筋。本实用新型在筒体的透析液管的内壁上沿进液方向设有三个以上的轴向凸筋,由 于注胶管是支承在透析液管内壁的轴向凸筋上,使透析液管的内壁与注胶管外壁之间具有 一定的空隙,在注胶过程中,能通过该空隙及时排出筒体与高分子纤维膜丝束之间的空气, 而可靠地将聚氨脂胶流入筒体内,将聚氨脂胶注入在端头丝束之间及丝束与筒体固定而处 于密封状态,有效提高了注胶封灌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在透析液管的内壁上设有轴向凸筋, 使透析液管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及流通截面的前提下,还能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节约制作 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0010]图3是图2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连接筒体,2-透析液管,3-轴向凸筋,4-主筒体,5-环形挡圈,6-存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包括两侧设有透析液 管2的连接筒体1以及主筒体4,连接筒体1的两端对称设有与端盖连接的连接螺纹,而透 析液管2的内壁上沿进液方向设有三个以上的轴向凸筋3,该轴向凸筋3的截面为弧面,使 注胶管与各轴向凸筋3为线接触,本实用新型3 5个轴向凸筋3沿径向均勻设置在透析 液管2的内壁上,通过均布的多个轴向凸筋3,使注胶管能自动定位,通过注胶管与透析液 管2管壁之间的空腔,能方便排出空气。见
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筒体4的直径小于连接筒体1的直径,且主筒体4 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连接筒体1内并形成环形挡圈5,而环形挡圈5与连接筒体1之间形成存 液腔6,通过该存液腔6使注入的聚氨脂胶在该存液腔6内进行缓冲,使流入筒体内的聚氨 脂胶具有较均勻的流速,充分利用离心力将聚氨脂胶胶在筒体端部将高分子中空纤维膜间 隙封堵住,完成透析器的封装工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包括两侧设有透析液管O)的连接筒体(1)以及主筒体G),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液管( 的内壁上沿进液方向设有三个以上的轴向凸筋 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凸筋(3) 的截面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3 5个轴 向凸筋(3)均勻设置在透析液管O)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筒体(4) 的直径小于连接筒体⑴的直径,且主筒体⑷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连接筒体⑴内并形成 环形挡圈(5),环形挡圈( 与连接筒体(1)之间形成存液腔(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血液透析器的筒体结构,所述的筒体包括两侧设有透析液管的连接筒体以及主筒体,所述透析液管的内壁上沿进液方向设有三个以上的轴向凸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在透析液管内壁上的轴向凸筋支承注胶管,透析液管的内壁与注胶管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在注胶过程中,能及时排出筒体与高分子中空纤维膜丝束之间的空气,而可靠地将聚氨脂胶流入筒体内,将聚氨脂胶注入在端头丝束之间及丝束与筒体固定而处于密封状态,提高了注胶封灌的合格率。
文档编号A61M1/14GK201840712SQ20102058607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戈旭亚, 龚卫全 申请人:江苏朗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