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58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多使用肱骨近端部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部骨折,并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肱骨近端部合并肱骨干骨折时,使用外侧加长型PHILOS则存在
一定隐患首先是接骨板置于肱骨外侧时遇到三角肌止点的阻挡,接骨板远端可能偏离肱骨 纵轴,螺钉偏心固定容易发生医源性骨折或内固定失效,若单纯强力纠正接骨板远端的偏 离可能导致三角肌止点附着骨块的移位,而对三角肌止点的锐性剥离或接骨板的钝性穿越 则增加了对软组织的创伤,影响了术后康复。其次,接骨板远端置于肱骨外侧时可能产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需要在术中暴露 肱骨中下段外侧的桡神经,既增加了手术步骤和时间,又加大了手术创伤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克服了目前现有的肱骨接骨 板的缺陷,其适用于肱骨近端部合并肱骨干的多节段骨折的治疗,并且可以同时避免肱骨 中上段三角肌止点的干扰和对肱骨中下段外侧桡神经损伤的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其并 发症的发生,便于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该类型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和骨折愈合。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目的—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包括近端部和体部,所述近端部的下端与 所述体部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近端部相对于所述体部的呈6(Γ90度扭转;所述接骨板 与肱骨的结构形态相匹配。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所述近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体部的宽度。上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所述近端部与体部的连接部的纵向 呈5 10度的倾斜角度。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所述近端部与肱骨上段外侧皮质相互 贴合,所述体部则经胸大肌和三角肌止点间隙贴于肱骨的中、下段前外侧。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所述近端部的上端设有“8”字型结合孔 以及多个锁定螺纹孔。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在所述近端部的下端,还设有横向滑动 孔和纵向滑动孔,所述横向滑动孔位于所述纵向滑动孔上方。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在所述近端部的上端边缘设有多个缝 合孑L。[0014]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所述体部尾部顶端为圆弧形。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在所述体部上设有多个锁定螺纹孔,所 述多个锁定螺纹孔从上到下依次排列。上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中,在所述体部的尾端设有单个克氏针固 定孔。采用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近端部向体部延伸时,放置部位由肱 骨近端部外侧经胸大肌和三角肌止点间隙,逐渐转向肱骨中段前外侧直至中下段前方,这 种结构可以同时避免术中肱骨中上段三角肌止点的干扰和对肱骨中下段外侧桡神经损伤 的风险,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其并发症的发生。2.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结构与肱骨相应部位的解剖表面相匹 配,便于在微创技术治疗该类型骨折中的应用。3.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近端部与体部的的锁定螺钉呈多轴 向固定,增加了整个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和骨折愈合。4.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适用于肱骨近端部合并肱骨干骨折的 手术治疗,还可配合应用微创技术,且手术操作安全有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近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包括近端部1和体部2,所述近端部 1的下端与所述体部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近端部1相对于所述体部2沿接骨板纵轴呈 90度扭转,即所述近端部1与体部2的扭转角度α =90°,且所述近端部1与体部2的连接 部3呈纵向10度倾斜,即所述近端部1与所述体部2的中心轴并不在同一纵向平面,所述 近端部1中心轴的下端与所述体部2中心轴的上端的连线与纵向轴所呈的角度β =10°,使 得所述接骨板与肱骨的结构相匹配。所述近端部1宽度大于所述体部2的宽度,图中,所述 近端部1显得较宽大,而所述体部2相对较狭长,所述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置入体内 时与肱骨全长解剖形态相匹配,所述近端部1紧贴肱骨上段外侧皮质,所述体部2则经胸大 肌和三角肌止点间隙,逐渐转向肱骨中、下段前外侧及前方。如图2所示,所述近端部1的上端的两个顶角11为圆弧形,所述近端部1的上端 设有多个锁定螺纹孔12 ;所述多个锁定螺纹孔12分散排列,图中,共有6个所述锁定螺纹 孔12,纵向分为2列,每列有3个。在所述近端部1的上端,位于所述多个锁定螺纹孔12下 方设有一个结合孔13、横向滑动孔14和纵向滑动孔15,所述结合孔13、横向滑动孔14和纵 向滑动孔1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近端部1的上端边缘设有多个缝合孔16。所述锁定螺 纹孔12的孔内设有螺纹,使用时,配合特定型号的螺钉,直接将接骨板固定在肱骨上。所述 接合孔13为“8”字型螺孔,其上方是锁定螺丝的螺纹孔,其孔内有螺纹,而下方是普通螺丝的螺纹孔,其孔内并无螺纹设计。如图3所示,所述体部2的尾部21为圆弧形顶角,这样易于所述接骨板插入人体 中。在所述体部2上设有多个锁定螺纹孔22,所述多个锁定螺纹孔2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与图2中所述近端部1上的各个锁定螺纹孔12 —同固定所述接骨板,这样可以使所述肱骨 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呈多轴向固定,增加了整个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术后 的早期康复和骨折愈合。在所述体部2的尾端设有单个克氏针固定孔23。手术时,对于肱骨近端骨折较复杂的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可经胸大肌三角肌间 隙切开复位,对于较简单的三部分或两部分骨折采用肩外侧微创小切口复位,肱骨干骨折 均采用手法牵引闭合复位。切开直视或小切口盲探下利用接骨板尾端沿胸大肌和三角肌止 点间隙插入肱骨前方,所述近端部1紧贴肱骨外侧皮质并与其解剖形态相匹配,所述体部2 则位于肱肌深面,于肱骨中段紧贴前方皮质。在肱骨中下段做皮肤小切口显露接骨板体部 1的锁定螺孔22和所述克氏针固定孔23。在接骨板近端部分1的纵向滑动孔15钻入皮质骨螺钉,使接骨板紧贴肱骨近端外 侧皮质,同时在透视下利用所述纵向滑动孔15调整接骨板至适合高度。肱骨干牵引复位 后,在接骨板远端的克氏针固定孔23钻入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下利用所述横向滑动孔14 按前述方法调整接骨板前后位置。透视下确认肱骨正侧位复位良好,依次在接骨板近端部1 和体部2钻入锁定螺钉,拔除克氏针,结合孔13视骨折具体情况选择锁定螺钉或皮质骨螺 钉。缝合孔16用作肱骨近端骨块表面附着肌腱的缝扎固定。应当认识到,上述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举而提出,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的各种简单改进也应当落入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端部和体部,所述近端部的下 端与所述体部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近端部相对于所述体部的呈6(Γ90度扭转;所述接 骨板与肱骨的结构形态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的宽 度大于所述体部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与体 部的连接部的纵向呈5 10度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部的上 端设有“8”字型结合孔以及多个锁定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部的 下端,还设有横向滑动孔和纵向滑动孔,所述横向滑动孔位于所述纵向滑动孔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近端部的 上端边缘设有多个缝合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体部尾部顶 端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体部上设 有多个锁定螺纹孔,所述多个锁定螺纹孔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体部的尾 端设有单个克氏针固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肱骨全长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包括近端部和体部,两者沿轴向逐渐旋转90°连接为一体。接骨板近端部较宽大,与肱骨上段外侧皮质解剖相匹配,开设两排圆形锁定螺纹孔;体部相对较狭长,与肱骨中、下段前外侧及前侧皮质相匹配,并开设一排圆形锁定螺纹孔,尾端呈圆弧形锐角,开设单个克氏针固定孔。在接骨板近端和体部交界处开设两个椭圆形滑动螺孔,分别呈轴向及横行排列。本实用新型在肱骨中段转向前置固定,既避免了术中对远端桡神经的医源性损伤,也避免了对肱骨中上段外侧三角肌止点的创伤,接骨板与肱骨的解剖形态相匹配,为临床微创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提供了安全有效地接骨装置。
文档编号A61B17/80GK201888843SQ201020613190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
发明者张长青, 曾炳芳, 王磊 申请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