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060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复合管,具体为一种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症胰腺炎、胃肠道大手术后,多种临床疾病在必须进行胃肠减 压的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使其疾病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更快。特别经空肠给予营养支 持更能保证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形式的鼻胃管及各种小肠营养管,但这些管道多单独分离,不 能同时在同一患者体内使用,且部分病人在不同时期至少要插管两次,既增加了医疗费用 又增重患者治疗期的痛苦。为了克服现有鼻胃管及小肠营养管存在的不足之处,现在已出现一些复合管道, 复合管道通常都是直管,管道用胶布沿人体面部固定,因人体面部汗腺分泌及油脂分泌旺 盛,导致管道易滑脱,拔管率高。同时现有胃管引流孔数目少,孔径小,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疾病病人多因暴饮暴食 发病,胃内宿食及胃液过于粘稠不易引流,食物残渣堵塞引流孔,导致引流不畅,不得不拔 出重插。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复合管道存在易滑脱以及引流孔数量少且孔径小导致 引流不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包括前部 设有引流孔的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管中部设有穿入其内的肠内营养管且肠内营养管的前 端位于引流孔的前方,胃肠减压管的前端外接有与其相通的螺旋状的营养液输出管。放置 时,将导丝缓慢推入,从而将营养液输出管伸直,石蜡油润滑管道,将管道置于1Treitz韧带 以下空肠上段,根据人体解剖位置,引流孔处可完全到达胃体,经胃镜确定后可缓慢拔出导 丝;此时螺旋状的营养液输出管在十二指肠内固定,克服了现有复合管道存在易滑脱的问 题。引流孔的数量为6个,引流孔是由长轴为0.7cm、短轴为0.5cm的椭圆孔组成的,且 引流孔与营养液输出管之间的距离为5. km,根据胃液粘稠不易吸出及病人发病前宿食残 渣存留胃内的临床观察为依据,增多引流孔的数量且增大引流孔的孔径,既扩大了引流面 积,又能保证引流孔全部处于胃体部,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克服了现有复合管道存在易滑脱以及引流孔数量 少且孔径小导致引流不畅的问题,通过将螺旋状营养液输出管放置至十二指肠末端,复合 管道的固定效果大大提高,同时引流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 成本低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孔,2-胃肠减压管,3-肠内营养管,4-营养液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包括前部设有引流孔1的胃肠减压管2,胃肠减压 管2中部设有穿入其内的肠内营养管3且肠内营养管3的前端位于引流孔1的前方,胃肠 减压管2的前端外接有与其相通的螺旋状的营养液输出管4。引流孔1的数量为6个,引流 孔1是由长轴为0. 7cm、短轴为0. 5cm的椭圆孔组成的,且引流孔1与营养液输出管4之间 的距离为5. 4cm0具体实施过程中,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采用不透放射线的聚氨酯 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包括前部设有引流孔(1)的胃肠减压管(2),其 特征在于胃肠减压管(2)中部设有穿入其内的肠内营养管(3)且肠内营养管(3)的前端 位于引流孔(1)的前方,胃肠减压管(2)的前端外接有与其相通的螺旋状的营养液输出管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引流孔(1)的数 量为6个,引流孔(1)是由长轴为0. 7cm、短轴为0. 5cm的椭圆孔组成的,且引流孔(1)与营 养液输出管(4)之间的距离为5. 4c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为一种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解决了现有复合管道存在易滑脱以及引流孔数量少且孔径小导致引流不畅的问题。胃肠减压、鼻空肠营养复合管,包括前部设有引流孔的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管中部设有穿入其内的肠内营养管且肠内营养管的前端位于引流孔的前方,胃肠减压管的前端外接有与其相通的螺旋状的营养液输出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克服了现有复合管道存在易滑脱以及引流孔数量少且孔径小导致引流不畅的问题,通过将螺旋状营养液输出管放置至十二指肠末端,复合管道的固定效果大大提高,同时引流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862119SQ20102062421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刘萍, 王俊平, 谢晓芬 申请人:刘萍, 王俊平, 谢晓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