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1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填塞器,特别涉及一种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
背景技术
鼻腔填塞技术是耳鼻喉科最常用的专科技术之一,主要用于鼻科手术后或鼻出血 患者的机械压迫止血,还可用于鼻骨骨折复位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固定塑形。从填塞 部位和方式上,鼻腔填塞可以分为经前鼻孔填塞和经后鼻孔填塞两种。某些复杂而凶猛的 鼻出血,往往需要同时行以上两种方式的鼻腔填塞。现有技术中,鼻腔填塞材料以凡士林纱布或纱球、藻酸钙纤维、膨胀海绵、吸收性 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等为主。填塞过程中,患者往往异常痛苦,挣扎抗拒,导致操作困 难,影响止血效果,而一旦失败,再次填塞必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创伤,加重出血,延 长治疗时间并引发危险;填塞完成、尤其是双侧填塞完成后,患者呼吸不畅,易引起头痛、脑 鸣、咳嗽、胸闷等反应;抽取填塞物时易引起二次出血、填塞物经后鼻孔滑入口咽部,甚至堵 塞气道造成窒息等不良后果。近几年来医学上尝试使用气囊膨胀压迫止血方式,降低了填 塞物放置难度,但气囊充气后填塞的是整个鼻道,阻碍了患者正常呼吸,且只能单独行前鼻 孔填塞或后鼻孔填塞之一,并且依赖于传统技术的辅助才能实现后鼻孔填塞。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鼻腔填塞器,能够达到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使用安全、提高手 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和手术副作用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能够达到简化操作步骤、 提高使用安全、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和手术副作用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包括管体和包覆于管体外壁的弹性气囊, 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进一步,所述管体包覆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弹性气 囊I和弹性气囊II嵌在凹槽中。进一步,所述管体后端端面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内部的通孔I、连通 弹性气囊II内部的通孔II,所述弹性气囊I、弹性气囊II的导气管一端分别与通孔I、通孔 II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管体外并分别设置有充气阀。进一步,所述管体管壁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内部和管体内部的通孔III、连通弹 性气囊II内部和管体内部的通孔IV,所述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的导气管一端与通孔 III、通孔IV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经管体内部延伸至管体后端端外并分别设置有充 气阀。进一步,所述管体材质为医用硅胶或者医用乳胶。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材质为医用乳胶或者医用聚氨酯。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I的弹性气囊壁厚度大于弹性气囊II的弹性气囊壁厚度。
3[0013]进一步,所述弹性气囊表面涂有止血药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包括管体和弹性 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管体可保留患者手 术侧鼻孔的呼吸功能,避免患者因呼吸不适引起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所述管体包覆弹 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嵌在凹槽中,使 填塞器表面光滑,方便手术;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充气后分别对应患者的后鼻孔和鼻 腔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行后鼻孔填塞或鼻腔填塞;行填塞手术时,只需将本实用 新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前端从患者出血侧前鼻孔处送入鼻道,再通过充气阀充入空 气即可,操作简单;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充气后膨胀压迫鼻腔内壁和后鼻孔,弹性气囊 I的气囊壁厚度大于弹性气囊II的气囊壁厚度,使弹性气囊I膨胀后形成的囊体具有一定 硬度,压迫后鼻孔时能更好地起密封作用,弹性气囊表面涂有止血药物,可安全止血;止血 完成后只需将充气阀松解,即可方便地取出,不会引起二次出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 果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包括管体1和包覆于管体1外壁的弹性气囊, 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所述管体1包覆弹性 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10,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嵌在 凹槽10中,所述管体1后端端面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 2内部的通孔I 4,连通 弹性气囊II 3内部的通孔II 5,所述弹性气囊I 2、弹性气囊II 3的导气管6—端分别与 通孔I 4、通孔II 5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外并分别设置有充气阀7,使 用时,将本实施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前端由患者需要止血的一侧前鼻孔送入鼻道直 至气囊I到达后鼻孔处,根据出血点位置,通过充气阀7分别向弹性气囊I 2、弹性气囊II 3或两者同时注入空气,注入空气量根据患者对弹性气囊膨胀后对鼻腔的压迫强度进行调 整,在不引起患者不适的情况下保证压迫止血效果,充气完成后,用固定夹或医用胶布将填 塞器后端固定,固定位置根据牵拉填塞器至合适张力而定,以上动作完成后,患者可借由管 体1进行呼吸,填塞止血完成后,松解充气阀7进行放气,待弹性气囊收缩后将填塞器由前 鼻孔牵引取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包括管体1和包覆于管体1外壁的弹性气囊, 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所述管体1包覆弹性 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10,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嵌在 凹槽中10,所述管体1管壁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 2内部和管体1内部的通孔1118、连通
4弹性气囊II 3内部和管体1内部的通孔IV9,所述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的导气管 6 一端与通孔1118、通孔IV9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经管体1内部延伸至管体1后端端 外并分别设置有充气阀7,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前端由患者需要止 血的一侧前鼻孔送入鼻道直至气囊I到达后鼻孔处,根据出血点位置,通过充气阀7分别向 弹性气囊I 2、弹性气囊II 3或两者同时注入空气,注入空气量根据患者对弹性气囊膨胀 后对鼻腔的压迫强度进行调整,在不引起患者不适的情况下保证压迫止血效果,充气完成 后,用固定夹或医用胶布将填塞器后端固定,固定位置根据牵拉填塞器至合适张力而定,以 上动作完成后,患者可借由管体1进行呼吸,填塞止血完成后,松解充气阀7进行放气,待弹 性气囊收缩后将填塞器由前鼻孔牵引取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和包覆于管体(1)外壁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2)和弹性气囊II(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覆弹 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10),弹性气囊1(2)和弹性气囊11(3)嵌 在凹槽(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后端端 面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 (2)内部的通孔I (4)、连通弹性气囊II内部的通孔II(5),所述弹性气囊I (2)、弹性气囊II (3)的导气管(6) —端分别与通孔I⑷、通孔II (5) 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管体(1)外并分别设置有充气阀(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管壁设 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 (2)内部和管体(1)内部的通孔III (8)、连通弹性气囊II (3)内部和管 体(1)内部的通孔IV(9),所述弹性气囊I (2)和弹性气囊II (3)的导气管(6) 一端与通孔III(8)、通孔IV(9)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经管体(1)内部延伸至管体(1)后端端外并 分别设置有充气阀(7)。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材 质为医用硅胶或者医用乳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材质为 医用乳胶或者医用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I(2)的 气囊壁厚度大于弹性气囊II (3)的气囊壁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弹性气囊表面涂 有止血药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通气式两用鼻腔填塞器,包括管体和包覆于管体外壁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分为沿管体前后并列的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所述管体包覆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凹槽,弹性气囊I和弹性气囊II嵌在凹槽中,所述管体后端端面管壁上分别设置有连通弹性气囊I内部的通孔I、连通弹性气囊II内部的通孔II,所述弹性气囊I、弹性气囊II的导气管一端分别与通孔I、通孔II相对外界密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管体外并分别设置有充气阀,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弹性气囊I或弹性气囊II行后鼻孔填塞或鼻腔填塞,通过弹性气囊充气后膨胀来进行压迫止血,患者可保留出血侧鼻孔的呼吸功能,减少痛苦和手术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M31/00GK201691982SQ20102921100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刘蓉蓉, 姬长友, 张民, 陈继川, 霍文谦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