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

文档序号:120131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将包括腰围部和下裆部在内的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 (web)、以下裆部上的与机械方向平行的折线为基准沿交叉方向折叠了的状态下,将一对腰围部接合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一次性的内裤型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由与穿着者的腰身相对应的腰围部(具体而言,前腰围部和后腰围部)、与穿着者的下裆相对应的下裆部、以及用于吸收由穿着者排泄出的排泄物的吸收体等部件构成。另外,内裤型尿布还设有腿围部,该腿围部形成有供穿着者的腿部穿入的开口。在腿围部设有使用线状的橡胶形成的腿部收紧部,以使腿围部贴紧穿着者。在制造这样的内裤型尿布的工序中,使用传送带等输送上述的部件相连的网状物。在网状物的折叠工序中,一边将形成有腿围部的网状物向机械方向(MD)、即制造工序的流程方向进行输送,一边以使相连的前腰围部和后腰围部叠合的方式沿与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CD)将网状物对折(例如,专利文献1)。接着,在网状物的接合工序中,一边继续向机械方向输送对折后的网状物,一边利用设有超声波喇叭和支承辊的网状物接合装置每隔规定间隔将前腰围部和后腰围部接合起来(例如,专利文献2)。之后,在切断工序中,将网状物切断成一个个内裤型尿布。在对折后的网状物的腿围部设有腿部收紧部,因此网状物的腿围部附近容易向交叉方向收缩。因此,在接合工序中,在网状物的腿围部附近向交叉方向收缩的状态下对网状物进行接合时存在下述问题,即前腰围部和后腰围部之间的接合部容易发生褶皱,导致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不良。在接合工序中,网状物以沿着支承辊的外周的状态输送。并且,在网状物的下裆部设有吸收体,因此与腰围部相比下裆部的重量增加。因此,网状物的下裆部随着腿部收紧部的收缩向腰围部的方向收缩,由此网状物的下裆部容易自支承辊浮起。结果,在网状物以沿着支承辊的外周的状态输送时,有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下裆部向远离支承辊的方向、即法线方向卷缩。此时,卷缩的下裆部与超声波喇叭接触,或者下裆部堵在超声波喇叭与支承辊之间的间隙中,导致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不良。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46246号公报(第6 7页,图3)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98413号公报(第9 10页,图5 图6)

发明内容
第1技术方案的网状物接合装置,以如下状态输送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该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包括一对腰围部,其在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工序的流程方向即机械方向上连续;下裆部,其在上述机械方向上不连续且位于一对上述腰围部之间,上述状态是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以上述下裆部上的与上述机械方向平行的折线为基准、沿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对该网状物进行了折叠的状态。网状物接合装置包括接合机构其用于将上述一对腰围部接合起来;砧机构,其与上述接合机构相对,且在该砧机构与上述接合机构之间对上述网状物进行接合;保持机构,其用于在利用上述接合机构和上述砧机构将上述一对腰围部接合起来时以使上述网状物沿着上述下裆部远离上述腰围部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保持上述网状物。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网状物接合装置20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00附近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鼓22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变更例的保持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一)。图7表示变更例的保持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二)。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夕卜,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其中,附图是示意图,应注意图中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情况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当然,在各附图之间也存在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的情况。首先,参照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进行制造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为一次性的内裤型尿布。如图1所示,吸收性物品 1大致由表面片2、背面片3以及吸收体4构成。表面片2设于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吸收性物品1的最内侧。表面片2使用无纺布、开口塑料膜等透液性的片材等。背面片3设于吸收性物品1的最外侧(远离穿着者的一侧)。背面片3使用不透液性的片材等。吸收体4设于表面片2和背面片3之间,用于吸收由穿着者排泄出的排泄物。吸收体4使用粉碎纸浆(pulp)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等。这样的吸收性物品1由与穿着者的腰身相对应的一对腰围部10 (前腰围部和后腰围部)、与穿着者的下裆相对应的下裆部20构成。另外,腰围部10利用接合部30在穿着者的腰围侧部接合起来。该吸收性物品1设有多个开口部40 (腰身开口部和腿围开口部)。在开口部40的周缘设有使用线状的橡胶形成的收紧部50。接着,参照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图2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至少包括腰围部形成工序Si、下裆部件复制工序S2、腿围部形成工序S3、折叠工序S4、接合工序S5以及切断工序S6。
在腰围部形成工序Sl中,通过在网状物6A和网状物6B之间配置收紧部50,形成与一对腰围部10的各腰围部分别对应的一对网状物61、62。另外,网状物61、62(网状物6A及网状物6B)通过设有收紧部50,具有向交叉方向 CD收缩(伸缩)的性质,其中,交叉方向CD为与机械方向MD正交的方向,机械方向MD为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工序的流程方向的方向。另外,网状物61、62以中心线CL为基准是不对称的,该中心线CL穿过机械方向MD的中心且沿着机械方向MD延伸。在腰围部形成工序Sl之后(下游侧),下裆部件复制工序S2中,在一对网状物61、 62之间,沿着机械方向MD每隔规定间隔复制(配置)与下裆部20相对应的下裆部件20A。 其中,下裆部件20A由表面片2、背面片3以及吸收体4等构成。在下裆部件复制工序S2之后(下游侧),腿围部形成工序S3中,将构成网状物61、 62(网状物6A及网状物6B)以及下裆部件20A的背面片3的一部分切断。S卩,在网状物61、 62上,由与一个吸收性物品1对应的腿围开口部和与该吸收性物品1相邻的另一吸收性物品1所对应的腿围开口部形成空隙AR。该空隙AR沿机械方向MD形成多个。并且,以俯视网状物61、62的角度来看,空隙AR为圆弧状。在腿围部形成工序S3之后(下游侧),折叠工序S4中,以下裆部件20A上的与机械方向MD平行的折线为基准,沿交叉方向CD将一对网状物61、62折叠。具体而言,以折线为基准,将一网状物61的侧缘IOA与另一网状物62的侧缘IOB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式定位并对折。由此,得到中间体网状物6。此时,以俯视被折叠后的中间体网状物6的角度来看, 空隙AR为半月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折线为穿过中间体网状物6的在交叉方向CD上的中心且沿机械方向MD延伸的中心线CL。并且,折线未必一定是中心线CL,也可以自中心线CL向侧缘IOA 侧或者侧缘IOB侧错开。在折叠工序S4之后(下游侧),接合工序S5中,使用后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 200 (参照图6)将与由一对腰围部10接合而成的接合部30相对应的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其中,接合区域40A形成在假象线SL的两侧,该假象线SL用于表示中间体网状物6的沿交叉方向⑶延伸的切断预定位置。在该接合工序S5中,在利用后述的下裆保持杆240、以及网状物接合装置200的超声波喇叭211和砧222将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时,在使中间体网状物6沿下裆部件20A 远离腰围部10的方向且沿交叉方向CD伸长了的状态下,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在接合工序S5之后(下游侧),切断工序S6中,将在接合区域40A被接合起来的中间体网状物6沿机械方向MD每隔规定间隔地、即沿假象线SL切断。由此,制造出一个个的吸收性物品1。接着,参照

本实施方式的网状物接合装置200的结构。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网状物接合装置20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网状物接合装置200位于比折叠装置90(折叠机构)靠下游侧的位置,该折叠装置90用于在折叠工序S4中以折线为基准沿交叉方向⑶将网状物61、62折叠。 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将与接合部30相对应的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从而在中间体网状物 6上形成接合部30。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包括超声波机构210 (接合机构)、旋转鼓220 (砧机构)、导辊230、下裆保持杆240 (保持机构)以及限制部500。
超声波机构210与后述的旋转鼓220的砧222协作而夹入中间体网状物6的接合区域40A,由此对接合区域40A施加超声波振动。超声波机构210至少包括用于将与接合部30相对应的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的超声波喇叭211。超声波喇叭211隔着中间体网状物6与砧222相接,由此使自超声波振子(未图示)发出的超声波振动施加到接合区域 40A上,从而将该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旋转鼓220 —边支承中间体网状物6,一边将中间体网状物6向机械方向MD输送。 在旋转鼓220上设有多个砧222,该多个砧222固定于自旋转鼓状件220的外周面凹陷的凹部221 (参照图4)。砧222隔着中间体网状物6与超声波喇叭211相对,在旋转鼓状件220 的外周面上,多个(例如,5个)砧222沿机械方向MD每隔规定间隔地设置。砧222自旋转鼓状件220向外侧突出。导辊230用于支承中间体网状物6及下裆保持杆240,以使中间体网状物6及下裆保持杆240沿着旋转鼓220的外周面。导辊230隔着中间体网状物6位于与旋转鼓220 相反的一侧。导辊230由上游侧辊231和下游侧辊232构成,上游侧辊231位于比旋转鼓 220靠上游侧的位置,下游侧辊232位于比旋转鼓220靠下游侧的位置。下裆保持杆240在使中间体网状物6沿下裆部件20A远离腰围部10的方向且沿交叉方向CD伸长了的状态下,以中间体网状物6能够被输送的方式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 下裆保持杆240以不使伸长了的中间体网状物6收缩的方式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下裆保持杆240被后述的限制部500限制(保持)位移。下裆保持杆240从折叠起来的中间体网状物6的下裆部件20A的内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下裆保持杆240设于能够从下裆部件20A的内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的位置, 并且下裆部件20A的内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引导中间体网状物6。其中,下裆部件20A的内侧是指在一对网状物61、62被对折时、夹在位于一腰围部10侧的表面片2的一部分和位于另一腰围部10侧的表面片2的一部分之间的部分。这样的下裆保持杆240至少设于从折叠装置90到利用超声波喇叭211和砧222 将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的位置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存在于下述区间内,即从通过折叠工序S4将一对网状物61、62折叠完毕的部位到在接合工序S5中所使用的网状物接合装置200为止的区间。具体而言,下裆保持杆240以沿着旋转鼓2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从旋转鼓220的轴向观察,中间体网状物6和下裆保持杆240经过位于上侧的旋转鼓状件220 的外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由构成在折叠工序S4中所使用的折叠装置90的折返导杆延长而构成。其中,折返导杆在折线上沿机械方向MD延伸,用于按压将一网状物61和另一网状物62折叠时的基点。下裆保持杆240由沿机械方向MD延伸的棒状部件构成。下裆保持杆240的横向的截面为圆形状。另外,下裆保持杆24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被由氟树脂形成的覆盖材料 (例如,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管)覆盖。接着,参照

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00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500附近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鼓22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4及图5所示,限制部500用于限制后述的下裆保持杆240的位移。限制部500设于旋转鼓2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旋转鼓220 —起旋转。限制部500在旋转鼓220 的周向上与砧222同位置地设有多个(例如,5个)。在中间体网状物6通过旋转鼓220的外周面时限制部500位于形成于输送来的中间体网状物6的空隙AR的状态下,该限制部500旋转(参照图3)。具体而言,限制部500 位于比下裆保持杆240靠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特别是,优选限制部500设置在靠近俯视时中间体网状物6的呈半月状展开的部分上。限制部500包括通过与下裆保持杆240抵接而能够沿中间体网状物6的机械方向 MD旋转的辊。具体而言,限制部500至少包括多个第1辊510和多个第2辊520。第1辊510用于降低旋转鼓220与下裆保持杆240的摩擦。第1辊510构成用于限制下裆保持杆240沿铅垂方向的位移的铅垂限制部。第1辊510利用固定于旋转鼓220 的凹部221的框511支承。第1辊510具有与旋转鼓220的轴芯相同的轴510A。第1辊 510呈在旋转鼓220的宽度方向上纵长的形状。第1辊510比旋转鼓220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参照图5)。第1辊510伴随着旋转鼓220的旋转一边与下裆保持杆240的旋转鼓 220侧接触一边旋转。第2辊520用于限制下裆保持杆240向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位移。第2 辊520构成用于限制下裆保持杆240沿交叉方向CD的位移的交叉限制部。第2辊520利用固定于旋转鼓220的外周面的框521支承。第2辊520具有沿与旋转鼓220的轴芯正交的方向(旋转鼓220的径向)的轴520A。第2辊520的宽度被设定为下裆保持杆240的直径以上。第2辊520 —边与下裆保持杆240上的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接触一边旋转。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在利用超声波喇叭211和砧222对中间体网状物6进行接合时,在使中间体网状物6沿着下裆部件20A远离腰围部10的方向伸长了的状态下,以中间体网状物6能够被输送的方式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由此,即使在腿围开口部的周缘设置收紧部50,下裆保持杆240也能够抑制中间体网状物6 (特别是,腿围开口部附近)沿交叉方向⑶收缩。因此,即使在接合中间体网状物6时、即推压中间体网状物6时,也不易在一对腰围部10的接合部30处发生褶皱等问题,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不良。另外,即使中间体网状物6以沿着旋转鼓220的外周的状态输送,下裆部件20A也不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旋转鼓220的方向、即法线方向卷缩。因此,不会出现如下情况下裆部件20A与超声波喇叭211接触,或下裆部件20A堵在超声波喇叭211与砧222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不良,且能够防止网状物接合装置200的故障。在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至少设于从折叠装置90到利用超声波喇叭211和砧222将接合区域40A接合起来的位置之间。即,下裆保持杆240存在于下述区间内,即 从通过折叠工序S4将一对网状物61、62折叠完毕的部位到在接合工序S5中所使用的网状物接合装置200为止的区间。由此,下裆保持杆240以使中间体网状物6在交叉方向⑶上不收缩的状态输送中间体网状物6并与网状物接合装置200进行交接,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用于从折叠的中间体网状物6的下裆部件20A的内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例如,在利用夹入中间体网状物6的带式输送机等从下裆部件20A的外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的情况下,在下裆部件20A的外侧和带式输送机之间, 褶皱等问题有时会发生在下裆部件20A的外侧(背面片3侧)。但是,通过使下裆保持杆 240从下裆部件20A的内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则下裆保持杆240不与下裆部件20A的外侧接触,且下裆保持杆240与中间体网状物6之间的接触部分减少,因此不易在下裆部件 20A的外侧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由沿机械方向MD延伸的棒状部件构成。例如,与利用夹入中间体网状物6的带式输送机等从下裆部件20A的外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伸长的情况相比,能够廉价且容易地在网状物接合装置200上设置下裆保持杆240,且能够以容易的结构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具有用于限制下裆保持杆240的位移的限制部500。该限制部500在中间体网状物6通过旋转鼓220的外周面时位于中间体网状物6 上的由腰围部10形成的空隙AR。由此,即使伴随着中间体网状物6的要收缩的应力而下裆保持杆240欲向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偏移,限制部500也能够限制下裆保持杆 240的位移。即,下裆保持杆240不会过度地向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偏移。因此, 能够利用下裆保持杆240可靠地抑制中间体网状物6的收缩,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500具有通过与下裆保持杆240抵接来限制下裆保持杆240 沿铅垂方向的位移的第1辊510。由此,下裆保持杆240不与旋转鼓220的外周直接接触, 而是与第1辊510接触。因此,使旋转的旋转鼓220与不旋转的下裆保持杆240之间的摩擦降低。因此,下裆保持杆240不妨碍旋转鼓220的旋转,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 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500具有通过与下裆保持杆240抵接来限制下裆保持杆240 沿交叉方向CD的位移的第2辊520。由此,即使伴随着中间体网状物6要沿交叉方向CD收缩的应力而下裆保持杆240欲向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偏移,下裆保持杆240也与第2辊520接触。即,下裆保持杆240不会过度地向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偏移。 因此,能够利用下裆保持杆240可靠地将中间体网状物6保持为沿交叉方向CD伸长的状态,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500在中间体网状物6通过旋转鼓220的外周面时,在位于由中间体网状物6形成的空隙AR的同时与旋转鼓状件220 —起旋转。由此,限制部500不与中间体网状物6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在中间体网状物6上发生褶皱等问题。在实施方式中,限制部500包括通过与下裆保持杆240抵接能够沿网状物61的机械方向MD旋转的辊(第1辊510及第2辊520)。由此,下裆保持杆240在沿旋转鼓22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上侧)配设的状态下,不妨碍旋转鼓220的旋转,能够防止网状物61沿交叉方向CD收缩。在实施方式中,下裆保持杆240的横向的截面为圆形状。另外,下裆保持杆240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被由氟树脂形成的覆盖材料覆盖。由此,网状物61的下裆部20的内侧容易在下裆保持杆240上滑动。因此,与一对腰围部10相比,能够防止下裆部20被延迟输送,能够抑制在下裆部20处发生褶皱、扭转等问题。
(变更例)接着,参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的变更例。图6是表示变更例的保持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保持机构同一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机构为沿机械方向MD延伸的下裆保持杆240。相对于此,在变更例中,如图6所示,保持机构为包括第1输送机251、第2输送机252、第3输送机 253的输送机装置250。第1输送机251具有多个辊251A ;输送带251B,其卷绕在多个辊251A间,且形成有多个用于使外部气体通过的孔;驱动部件(未图示),其用于使输送带251B在多个辊 251A间卷绕;吸引(suction)机构251C,其能够经由形成于输送带251B上的孔吸引外部气体,用于吸附位于输送带251B上的中间体网状物6。第2输送机252具有旋转带252A,其沿旋转鼓220的外周配置,能够与旋转鼓 220 一起旋转,且形成有多个用于使外部气体通过的孔;吸引机构252B,其能够经由形成于旋转带252A的孔吸引外气,用于吸附位于旋转带252A上的中间体网状物6。其中,第2输送机252没有必要必须具有旋转带252A和吸引机构252B。例如,如图7所示,第2输送机252也可以具有多个辊252C和卷绕在多个辊252C间的按压带252D。 从旋转鼓220的轴向来看,按压带252D在位于上侧的旋转鼓状件220的外周面侧将中间体网状物6按压于该外周面。第3输送机253与第1输送机251同样地具有多个辊253A、输送带253B、驱动部件(未图示)、吸引机构253C。在以上所说明的变更例中,能够不使用通过实施方式说明的下裆保持杆240,在使中间体网状物6沿着下裆部20远离腰围部10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下,以中间体网状物6能够被输送的方式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其他的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该理解为完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本发明。本技术领域人员能够通过该公开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地变更。具体而言,说明了吸收性物品1 通过组合一对腰围部10和下裆部20 (所谓的三片式)而形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为一对腰围部10和下裆部20全部形成为一体(所谓的一片式)。另外,说明了吸收性物品1为一次性内裤型尿布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使用了折叠工序S4的物品(例如,敞开式尿布、卫生巾)即可。另外,吸收性物品1并不限定于通过实施方式说明的结构,当然能够根据目的适当地设定。另外,说明了网状物61、62由于收紧部50而具有沿交叉方向⑶收缩(伸缩)的性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网状物61、62自身也可以利用具有收缩性质的片材形成。另外,说明了网状物61、62以中心线CL为基准不对称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中心线CL为基准线对称。另外,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通过实施方式说明的情况,顺序也可以调换(例如,腿围部形成工序S3也可以包含在切断工序S6中),只要能够制造吸收性物品1即可。另外,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为实施加热处理等的结构。另外,说明了限制部500为能够沿中间体网状物6的机械方向MD旋转的辊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除辊以外也可以为能够限制下裆保持杆240的部件(例如,自旋转鼓 220的外周面突出的突起)等。另外,说明了限制部500位于比下裆保持杆240靠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侧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在比下裆保持杆240靠中间体网状物6的腰围部10 侧和比下裆保持杆240靠旋转鼓220的与腰围部相反的一侧。像这样,本发明当然还包括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中的自上述说明总结出的妥当的技术特征来决定。另外,以参照的方式将向日本专利厅提出申请的第2009-180201号(2009年7月 31日提出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说明书。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网状物接合装置及网状物接合方法在接合对折的网状物时,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裆部沿支承辊的法线方向弯曲,且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不良。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状物接合装置,其以如下状态输送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该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包括一对腰围部,该一对腰围部在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工序的流程方向的机械方向上连续;下裆部,该下裆部在上述机械方向上不连续且位于一对上述腰围部之间,上述状态是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以上述下裆部上的与上述机械方向平行的折线为基准、在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进行折叠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接合机构,该接合机构接合上述一对腰围部;砧机构,该砧机构与上述接合机构相对,且在其与上述接合机构之间将上述网状物接合;保持机构,在利用上述接合机构和上述砧机构将上述一对腰围部接合时,该保持机构以使上述网状物沿着上述下裆部从上述腰围部离开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保持上述网状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比上述网状物接合装置靠上述机械方向的上游侧,设有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以上述折线为基准,在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上将上述网状物折叠,上述保持机构至少设于从上述折叠机构到利用上述接合机构和上述砧机构对上述一对腰围部进行接合的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机构从被折叠了的一对上述网状物的上述下裆部的内侧使上述网状物伸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机构由沿上述机械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砧机构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上述棒状部件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具有铅垂限制部,该铅垂限制部通过与上述棒状部件抵接,限制上述棒状部件的沿铅垂方向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具有交叉限制部,该交叉限制部通过与上述棒状部件抵接,限制上述棒状部件的沿交叉方向的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网状物通过上述旋转鼓的外周面时,上述限制部位于由上述网状物上的相邻的一对上述腿围部形成的空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物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包括能够沿上述网状物的输送方向旋转的辊。
10.一种网状物接合方法,该网状物接合方法将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以如下状态接合,该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包括一对腰围部,该一对腰围部在沿着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工序的流程方向的机械方向上连续;下裆部,该下裆部在上述机械方向上不连续且位于一对上述腰围部之间,上述状态是将上述吸收性物品用的网状物以上述下裆部上的与上述机械方向平行的折线为基准、沿与上述机械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对该网状物进行了折叠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利用接合机构和砧机构接合上述一对腰围部,上述接合机构接合上述一对腰围部,上述砧机构与上述接合机构相对,且在其与上述接合机构之间将上述网状物接合,在上述工序中,在利用上述接合机构和上述砧机构将上述一对腰围部接合时,通过保持机构,以使上述网状物沿上述下裆部从上述腰围部离开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保持上述网状物。
全文摘要
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在将吸收性物品(1)用的网状物(61、62)以与机械方向(MD)平行的折线为基准沿交叉方向(CD)进行了折叠的状态下,将一对腰围部(10)接合起来。网状物接合装置(200)包括超声波喇叭(211),其用于将一对腰围部(10)接合起来;砧(222),其与超声波喇叭(211)相对,且中间体网状物(6)位于该砧(222)与超声波喇叭(211)之间;下裆保持杆(240),其在利用超声波喇叭(211)和砧(222)对中间体网状物(6)进行接合时,以使中间体网状物(6)沿下裆部(20)远离腰围部的方向伸长的状态保持中间体网状物(6)。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470056SQ20108003396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1日
发明者山本广喜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