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水平移动部件的插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水平移动部件的插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医疗装置或者医疗装置的一部分插入至患者的皮下或肌肉区域中的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领域通常会使用插入装置(也称为插入件或注射器),以用于将医疗装置(例如,输液装置、传感器等)以差不多自动的方式插入患者皮肤。通常,当使用插入器时,使用者(即患者或治疗提供者(例如护士、医生、亲戚等) 必须向患者的皮肤表面施加力,以便实现医疗装置(针、插管、传感器等)的注射。这可能会引起生理的或心理的痛苦和/或不适,并且会导致医疗装置的不恰当应用。很多人害怕尖锐物体,例如用于医学诊治和治疗的注射针头和其他穿透装置。这种恐惧通常是非理性的,并且这可能会妨碍适当的医学治疗。例如,在自我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所需医用成分的合适剂量的施用不足会导致并发症,这甚至会危及生命。当治疗糖尿病(例如,在青少年中)时,由于对插入针头的非理性恐惧,加之缺乏关于忽视装置和药物剂量的正确施用的后果的了解和认识,会有不能自我施用所需的胰岛素剂量的风险。关于医疗装置插入的另一个已知问题是在应用之前或期间,刺入构件 (penetrating member,穿刺构件)的污染风险。这很容易使患者受到感染,例如通过污染的插入针头。这种针头露出的越长,意外污染的风险就越高,例如,由于手指碰触针头,使针头与不干净的表面接触,或者由于空气传播的污染、浮质污染等。根据污染性质(例如包含病毒、细菌、真菌、酵母菌和/或感染性蛋白质)并结合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由此导致的感染会快速度地转变成危及生命的情况。最后,众所周知的是,接触尤其是医院环境中被感染、使用过的针头会危及生命, 以及必须最小化意外暴露于使用过的插入针形式的污染材料的风险。文献WO 2002/002165披露了一种具有针头回缩机构的针装置,当将该装置从皮肤表面移开时,该回缩机构就会将针缩回。该针头装置包括连接至转换装置44的刺入构件N ;致动器40,该致动器包括限制转换装置的运动并且沿着朝向注射位置的插入方向将刺入构件N从第一位置引导至第二位置的导向装置。进一步,该针装置包括固定壳体20,该固定壳体设置有限制致动器40的运动的导向装置。致动器40及附接的针N沿着称为插入方向的相同方向运动。根据该发明,刺入部件相对移动部件移动,并且在插入后,该移动部件与刺入部件完全分离。这使得能够在沿着插入方向将刺入构件引导至注射位置时,利用简单的弹簧机构沿一个方向推动移动部件。当例如达到快速和加速时,这些单元和方向的独立可以优化单独控制每个部件的可能性。因此,很显然本领域中需要一种耐用、可靠、准确、安全、卫生、并且用户友好的插入装置,该装置能够解决以上讨论的问题。文献PCT/EP2009/051974描述的插入装置的类型与该发明类似。该文献涉及的插入装置包括
-刺入构件,其连接至转换装置,-移动部件,其包括限制转换装置的运动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将刺入构件从第一位置引导至第二位置的导向装置,该第一方向即朝向注射位置的插入方向,以及-固定壳体,其包括限制移动部件的移动的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沿第二方向引导移动部件,其中第二方向是直线的并且不同于第一方向(即,插入方向)。根据这种插入装置,由于皮下定位部件的行程不会长于所述移动部件的高度,因此皮下定位部件的能够被插入的长度由移动部件的高度限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刺入构件的皮下引入的插入装置,其中可以将“刺入构件” 理解为针、插管、传感器或类似物。通常,在插入刺入构件之前以及期间,刺入构件被保持在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患者看不见刺入构件,并且该位置中刺入构件在实际插入之前不能被使用者或患者接触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入装置,其包括-刺入构件50,其包括插入件部件,其设置有保持装置52和转换装置51;以及皮下部件,其包括例如插管或传感器的用于皮下定位在患者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移动部件38,其包括限制转换装置52的移动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弓丨导移动部件38 的导向装置39,该第二方向通常为直线的并且不同于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即朝向注射位置的插入方向,以及-固定壳体30,其包括限制移动部件38的移动的导向装置32,其中,移动部件38包括彼此完全分离的至少两个导向装置39a、39b,在刺入构件 50的皮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完全插入的期间,该导向装置的每一个在完全插入进行了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与转换装置51a、51b的分离部件接合。这些导向装置彼此完全分离表示,导向装置例如不相互连续的设置,或者以允许转换装置的一个特定部分从一个导向装置滑动至另一个导向装置的任意其他方式设置。该刺入构件“设置有转换装置”表示,转换装置不可松脱地连接至刺入构件,以这种方式使得当转换装置沿特定方向移动或受力时,刺入构件按照与转换装置相同的速度和方向同时移动。转换装置的分离部件沿着刺入构件的纵向轴线(即,限定插入方向的轴线)定位在不同位置处。当刺入构件沿着插入方向向前或向缩回位置移动时,则转换装置的至少一个部件与导向装置的其中之一接合。在终止点(即刺入构件完全或几乎完全缩回,或者刺入构件完全或几乎完全插入的位置),转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分离部件将与导向装置的其中之一接合,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分离转换装置将脱离导向装置,即,至少第二分离转换装置不与导向装置接触。在中间位置(即刺入构件既没有完全缩回也没有完全插入的位置),转换装置的分离部件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能同时与每个导向装置接触。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a、39b包括在移动部件38 中形成的至少两条轨道。每条轨道行程的导向装置均具有光滑的内表面,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可以容易地沿着所述内表面滑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移动部件38中形成的至少两条轨道是移动部件38中的平行开口。这些轨道不需要沿其整个长度平行,而是通常沿该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平行, 尤其是,实现刺入构件插入的导向装置的长度可以设置有平行开口,或者至少设置有平行的“上”壁,因为该长度是将刺入构件朝向患者皮肤(即向下)推动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移动部件38中形成的至少两条轨道具有其各自独立的沿着插入方向相对彼此移置的起始点以及其各自独立的沿着插入方向相对彼此移置的终止点。每条轨道的起始点和/或终止点均可以形成为封闭的点(即移动部件中的盲端),这表示装配至这条轨道内的转换装置的分离部件不能在该点处离开或进入该条轨道。 并且,每条轨道的起始点和/或终止点可以形成为在移动部件的边缘处的开口,这表示装配至该条轨道内的转换装置的分离部件可以在该点离开或进入该条轨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转换装置51a、51b包括至少两个伸出部件 (protruding part)。通常,这些伸出部件具有圆形的接触表面,即这些伸出部件例如具有伸出的圆柱体的形式或者为具有椭圆形横截面面积的伸出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方向与刺入构件50将要插入的表面形成角度 β,并且其中30° < β < 9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插入期间,移动部件38的方向与安装该移动部件的表面基本平行。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插入刺入构件50之前,插入装置1可以附接至基座部件100,该基座部件100可以紧固至刺入构件50将要插入的表面,并且当插入时,使得刺入构件50与基座部件相接触或穿过该基座部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刺入构件50附接至保持插管22的本体24,本体 M包括固位装置(retention means) 23,所述固位装置将本体M和插管22固定在插入表面处。当插入时所述固位装置23可以与基座部件100上的互作用装置(interacting means) 102相互作用,并且所述固位装置可以将刺入构件50的本体M保持于基座部件 10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量储存构件45提供将移动部件38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停止位置所需的能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壳体30包括将移动部件38保持在起始位置中的固位装置31,移动部件38包括与处于起始位置中的固位装置31相互作用的锁定装置28,以及致动部件11包括在致动时与锁定装置28相互作用的互作用装置41。通过致动部件11 的互作用装置41的相互作用,可以使锁定装置观从锁定位置释放。锁定装置观可以具有钩的形式,该钩设置有指向与致动部件11的向前移动相反的方向的倾斜表面,并且固位装置31可以是从壳体伸出的部分,该伸出的部分可以被锁定装置观形成的钩勾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基座部件100紧固至安装表面,并且插入装置10包括装置14、29、35、36,在插入之前,这些装置将插入装置10紧固至基座部件100,并且当插入插管22时,这些装置将插入装置10从基座部件100松开(non-fasten)。定义本文中所用的“平行”或“基本平行”是指沿着相对于第一或参考平面或方向限定的方向、平面、物体或类似物的第二移动,该参考平面或方向具有被限定为角度α =0° 的方向;并且第二平面或方向从第一或参考方向α偏移,最大偏移士 10°,通常不超过士5°。在申请的背景下,“水平的”或“基本水平的”表示沿着水平的或基本水平的方向、 平面、物体或类似物的移动是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如上述定义的)患者皮肤的表面。例如,紧固插入装置的基座部件可以是水平的,或基本水平的,平行或基本平行于皮肤。本文中所用的“垂直的”或“基本垂直的”是指沿着相对于参考平面或方向限定的方向、平面、物体或类似物的第二运动,该参考平面或方向具有角度为β =0°的位置或方向;并且第二平面或方向从第一参考角度β偏移,偏移了 80-100°之间,通常偏移85-95° 之间。在申请的背景下,“横向的”或“基本横向的”可以用于与如上述定义的垂直的或基本垂直的交换使用。“装置”如在本位中所用的,该表述表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装置。这无关紧要, 如果根据语法,与所述装置相关的动词表示单数或复数。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不同附图中的对应部件。图IA-图IC示出了先已知的插入装置的实施方式在三种状态下的横截面Α:在致动之前;B:刚刚插入之后。C:在插入针缩回之后。图ID-图IF示出了在先已知移动部件的两个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与图2中示出的移动部件的实施方式对应的刺入构件的实施方式。图4Α-图41示出了图2中的移动部件相对于刺入构件以及相对于插入装置的壳体的一系列位置变化。图5示出了包括插入件以及一起的药物单元的组件第一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包括插入件、传送部件以及基座部件的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7Α和图7Β示出了图6中的第二实施方式没有插入件时的俯视图和仰视图。图8Α-图8D从不同角度示出了在分离位置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和传送部件。图9示出了穿过如图6-图8中所示组件的纵向剖视图。图10示出了图9中的从所述组件的其余部分移除的插入件。图11示出了在插入插管部件之前,插入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2示出了在插入插管部件之后,插入件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3Α-图13C示出了插入件第三实施方式在不同状态下的侧视图。图14Α-图14Β示出了在插入插管部件之后,插入件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图15Α-图15Β示出了插入件第四实施方式的插入件壳体的内部部件。以及图16Α-图16Β示出了图15中示出的插入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图IC示出了根据在先发明的用于插入刺入构件50的插入装置1的实施方式。该在先发明包括的一些部件与本发明的相同,例如刺入构件50和移动部件38。插入装置1包括壳体30、基座部件100、移动部件38以及刺入构件50。为清楚起见,移动部件38以半透明形式表现。图1A、图IB和图IC示出了刺入构件50相对于移动部件38处于三种不同位置中。刺入构件50包括两个部件插入部件,在插入之后,该插入部件与插入装置在一起;以及皮下部件,在插入之后,该皮下部件至少部分地插入皮下并且留在患者体内。插入部件包括保持装置(holding means) 52,插入针53不可松脱地附接至该保持装置;以及转换装置51,所述装换装置也不可松脱地附接至保持装置52。皮下部件包括本体M和插管 22。根据本实施方式,插管22是柔软的插管,需要借助插入针53将该柔软的插管插入。插管22不可松脱地附接至本体24。此外,本体M包括固位装置23,当插管22完全插入时, 该固位装置用于将插管22紧固至基座部件100。根据本实施方式,固位装置23形成为机械钩,可以向内(即朝向插管22定位处的中心)推压该钩。由于该机械钩以弹性的方式紧固至本体对,在这些钩已经朝向所述中心被推压之后,所述钩会返回至其原始位置,这种弹性通常归因于用于制造本体M、钩23以及形成在本体与钩之间的连接物的材料的特性。在图IA中,在预插入位置中,刺入构件50缩回至壳体中,在图IB中,刺入构件50完全插入皮下,以及在图IC中,插入部件和皮下部件分离,并且插入部件处于在壳体30内部的缩回位置中,而皮下部件被留下并且完全插入在患者体内。刺入构件50包括插管、传感器或同时包括传感器和插管。此外,刺入构件5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插管22,例如多个插管和/或多个传感器。刺入构件50的皮下部件还可以包括自刺入插管,这表示“插入针”(即,自刺入插管)在皮下留在患者体内,并且因此可以不必要求刺入构件50的插入部件缩回至缩回位置,至少不需要完全缩回。壳体30包括用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2以及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 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2包括壳体30的内壁的表面,移动部件38 可以沿着该表面滑动,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包括直立的管状外形。移动部件38 设置有V形开口形式的转换装置39,该转换装置形成为与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紧密配合。壳体30可松脱地连接至基座部件100,并且在已经插入刺入构件50之后,所述壳体能与基座部件100脱离连接。当连接时,壳体30和基座部件100包围刺入构件50、移动部件38、以及分别用于移动部件38和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2、33,从而提供一个单元。基座部件100包括开口 101,该开口尺寸构造为允许刺入构件50穿过或者进入, 或者允许刺入构件的至少一部分(比如皮下部件)以及插入针(如果存在的话)穿过或进入。通常,基座部件100和壳体30是独立元件,这些元件可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方式分离。根据该实施方式,开口 101包括互作用装置102,所述互作用装置适于与刺入构件50的本体的固位装置23相互作用。开口 101可以由密封件121封闭和/或保护,该密封件121 是可移除的或者可以被刺入构件50刺穿。密封件121可以覆盖基座部件100的大部分面积,并且如果基座部件100部分地由具有粘合表面的安装垫(mounting pad)组成,则密封件121可以是释放层(release layer),在使用之前该释放层可以保护粘合表面。
8
用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2使移动部件38基本在壳体30内的定向受控移动, 这是由于有利地但并不是必须地,壳体30保护移动部件38的自由移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移动部件38可以直线地移动,并且基本平行地(S卩,相对基座部件100基本水平地)被导向装置32引导。由于移动部件38沿着导向装置32滑动,移动可以表征为滑动移动。移动部件38执行的移动是纵向移动,即,相对于壳体30的线性移动。用来使移动部件38开始移动并且保持该移动的装置可以直接由使用者提供(即,使用者推动或拉动移动部件38),或者可以由机械装置(例如弹簧)提供,只需要由使用者致动该机械装置即可。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可以是移动部件38的一部分或者与该移动部件连接,该导向装置使刺入构件50沿着与移动部件38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该特征具有至少两个优点1.当致动或推动移动部件38时,使用者的动作不太可能影响刺入构件 50的实际插入,以及2.可以以更小和更紧凑的方式构造所述插入装置。根据图1的实施方式,刺入构件50的移动方向基本垂直于移动部件38的移动方向。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部件,这些部件共同提供了良好限定的轨道或管道,刺入构件可以沿着所述轨道或管道或者在所述轨道或管道内滑动,例如,导向装置33可以包括紧固至壳体30的中空的、部分圆柱形的元件,刺入构件50可以沿着所述部分圆柱形元件的纵向轴线在该部分圆柱形元件内移动,类似于活塞在缸体中的移动。所述元件是“部分圆柱形”表示所述元件的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至少允许转换装置 51与移动部件38的对应部件相接触。由于部分圆柱形元件的内表面与刺入构件50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提供了导向,因此将这种移动描述为滑动移动。替换地,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包括一个或更多杆(bar),这些杆控制刺入构件50的移动方向。如从图1中所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从壳体的内顶板(ceiling)延伸至基座部件100。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不必附接至基座部件100。通常,导向装置33倚靠和/或接触和/或可松脱地连接于基座部件100。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在壳体30的上表面(“顶板”)以及在一个或多个侧面(“壁”)的内侧连接至壳体30。用于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的移动件38的导向装置39或转换装置限定了轨道。该轨道从起始位置2 延伸至中间点22b,并且终止于终止点22c。如从图1中所见,该轨道为V-形,或基本为V-形。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设置为移动部件38内的连续槽或者贯通开口。中间点22b比起始点2 更靠近基座部件100,并且还比终止点22c更靠近基座部件100,此外,起始点22a比终止点22c更靠近基座部件100。起始点2 和终止点22c如何相对彼此改变并不重要,即,可以有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终止点22c比起始点2 更靠近基座部件100,或者可以有这样的实施方式,其中起始点2 和终止点22c与基座部件100之间的距离相同。不过,应该确保起始点2 设置在与基座部件相距这样的距离处该距离足够远以便在插入之前使插管22的端部和分离开的插入针53的端部保持在壳体30内部,并且还应该认识到,刺入构件50沿插入方向的行程长度d短于移动部件38的高度,这是因为在导向装置39的插入部件投影到插入方向上的情况下,刺入装置50的行程长度等于导向装置 39的插入部件的长度,即所述V-形轨道的左侧。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转换装置51只包括一个直接与导向装置39相互作用的伸出部件。图IA中用虚线描绘了刺入构件50的行
9程长度。根据本发明,以及如图IA-图IC的描绘,插入装置1适于提供(i)第一状态(图1A),其中刺入构件50在起始位置22a中。刺入构件50完全缩回,并且没有从插入装置1的壳体30中伸出;移动部件38处于在壳体30右侧中的起始位
置中;(ii)第二状态(图1B),其中刺入构件50在中间位置22b中,刺入构件50的将被插入的部件(即插管22和插入针53)穿过基座部件100中的开口 101完全伸出壳体30,并且移动部件38已经相对壳体30向前移动至中间位置。刺入构件50的固定导向装置33防止刺入构件50沿着与移动部件38相同的方向移动,并且只容许刺入构件50的“竖直”移动,即此处的竖直应理解为垂直于“水平面”;以及(iii)第三位置(图1C),其中刺入构件50的皮下部件伸出壳体30,并且附接至基座部件100,并且保持装置52与转换装置51和插入针53 —起位于终止点22c处,在这里, 插入针53完全从注射位置缩回。移动部件38已经达到其行程的终点,到达固定壳体30中的左侧。在第二位置(ii)和第三位置(iii),通过刺入构件50的本体M的固位装置23与基座部件100的互作用装置102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刺入构件50的本体M保持在完全插入位置中。正如所示,移动部件38的水平向前运动被转换成刺入构件50的插入运动,接着转换成刺入构件50的至少一部分的缩回运动。这可以通过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与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在第一位置(i)中,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位于轨道/导向装置39的起始点 22a处。当移动部件38被其导向装置32水平地引导着移动时,刺入构件50向下移动,即 “竖直地”朝向基座部件100移动。移动部件38的移动速度和导向装置39的斜度限定了刺入构件50的移动速度,因此插入速度越快速(即,导向装置39的斜度越陡峭),用来将刺入构件50从缩回的起始位置引导至插入位置的时间就越短。在第二位置(ii)中,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已经到达导向装置39的中间点 22b。在该点处,导向装置39的斜度方向从向下(朝向基座部件100)改变成向上(即远离基座部件100)。因此,导向装置39的斜度的取向限定了刺入构件50的移动方向。进一步,移动部件38的向前的水平移动产生了刺入构件50的保持装置52和插入针53的缩回运动。如果插管22是很难自我插入的插管,那么可以不需要分离的插入针53,并且也不需要执行所述移动的最后缩回部分,即可以省去轨道39中的V形的最后一条线,并且中间点 22b与终止点22c相同。在第三位置(iii)中,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已经到达导向装置39的终止点 22c,并且刺入构件50的保持装置52和插入针53完全缩回。如图1中所见,移动部件38未从壳体30中伸出。图上方的箭头表明了移动部件 38的移动方向。图ID和图IE示出了移动部件38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ID示出了“后侧”,即背离刺入构件的一侧,并且图IE示出了“前侧”,即朝向刺入构件的一侧。这些图示出了设置在移动部件38的后边缘处的伸出部件38A,所述伸出部件具有倾斜侧面,即沿着移动方向面向前方的斜面,并且这些图示出了形成为V形的纵向开口形状的转换装置39,其中起始位置位于V形中的第一条线的上端,并且对于刺入构件的终止位置位于V形中的第二条线的上端。将终止位置设置的低于起始位置。在移动部件38的下边缘处,示出了定位装置 27,当所述定位装置沿着由插入件壳体的周围部分提供的导向装置32滑动时,所述定位装置确保移动部件38相对于插入件的壳体的定位,不过所述定位装置的主要作用在于,当移动部件38和一体的定位装置27经过时,“向后”推压壳体的弹性构件114。当移动部件38的定位装置27触及弹性构件114时,推动弹性构件114远离基座部件的连接部件3,并且将为伸出部件14PL和14冊的形式的紧固装置推出基座部件14L和 14R中的对应开口。当移动部件38在其终止位置中时,一体的部件38A和27将会处于这样位置,在该位置处铰接部件14和弹性构件都被推动远离其放松和锁定位置,这表示当移动部件38在其终止位置中时,可以将插入件从基座部件移除。图IF示出了移动部件38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中该移动部件具有用于从标准插入深度偏离的增加的公差。图IF示出了“后侧”,即背离刺入构件的一侧,并且当设置在插入件中时,该移动部件会从右向左移动,而同时插入件的刺入构件保持在固定的水平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刺入构件先向下移动接着再向上移动。该图示出了设置在移动部件38后边缘的伸出部件38A,以及用于设置在移动部件的边界内的转换装置的导向装置39。根据该实施方式,导向装置39由具有外界限的切口限定,该外界限包围一开口空间,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51可以在该开口空间中移动。导向装置39还包括可枢转部件40,该可枢转部件可以围绕紧固至可转动部件38的本体的转柄(stem)枢转。根据图18a,随着可移动部件 38从右向左移动,可枢转部件40提供了弹性上界限,即,随着转换装置经过,可枢转部件40 向上摆动。当可枢转部件40经过了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51时,该可枢转部件又摆回至其静止位置。转换装置51具有相对于可移动部件38的在在位置A的起始位置。随着可移动部件38向左移动,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51通过沿着导向装置39的上表面滑动而到达位置B, 在位置B处,刺入构件的插入针53接触患者的皮肤。在位置C处,连接至或环绕插入针53的插管22接触患者皮肤。在位置D处,开始密封,S卩,在插管部件7与面板(surface plate,平板)1形成接触,并且,在通知使用者插管22在其正确位置中且固定基座部件上的固位装置23已经将插管部件7锁定至基座部件的情况下,可以听见挡住的咔嗒声。随着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51从位置A经过而到达位置D,所述转换装置沿着可枢转部件40的下接触表面滑动。该接触表面驱动刺入构件向下,并且因此很重要的是,该表面应是光滑的并且应具有尽可能小的摩擦阻力。在位置E处,应将刺入构件完全插入。可枢转部件40可以挠曲使得插入深度可以稍微改变,即在士0. 6mm的范围内改变。在位置G处,插入针53除去了自封闭膜21A,该自封闭膜可能覆盖插管部件7的顶部开口 21,并且在位置H处,插入针在安全位置中,即,插入针53相对于插入件的壳体缩回。通常,所述插入针会相对于壳体缩回至少1mm。随着刺入构件的转换装置51从位置E而经过到达位置H,所述转换装置沿着的轨道的上接触表面(其形成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滑动。该接触表面驱动刺入构件后退,该接触表面应该是光滑的并且具有尽可能小的摩擦阻力。
图IG示出了从侧面观察图IF中的移动部件38的视图。标记为A的箭头指明了图18a中示出的侧面。弹簧45由于偏压而产生的变形可用来将移动部件38从锁定的起始位置释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与图1中描绘的实施方式相似,移动部件38在使用时设置在插入件的壳体的壁内。移动部件38包括与壳体的导向装置32对应的表面,该导向装置32和移动部件38的对应表面使得移动部件38能从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与刺入构件50处于缩回位置中的状态对应,并且第二位置与刺入构件50处于前进位置中并且插入针完全地插到患者皮肤中的状态对应。此外,移动部件38设置有倾斜开口形式的转换装置39a和39b,这些转换装置形成为与刺入构件50 的转换装置51紧密地配合。根据图2,用于转换装置51的入口或起始位置在移动部件38 的右侧,因此形成导向装置39b的最低轨道在该位置是打开的,以便移动部件38 “抓住”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并且所述最低轨道在相对位置或端部处是封闭的,在该相对位置处转换装置51的行程结束。 由于上转换装置39a的可枢转部件40,移动部件38设置有用于从标准插入深度偏离的特定公差。图2中示出了“前侧”,即,面向刺入构件的一侧,并且当放置在插入件中时, 移动部件38会从左向右移动,同时附接至插入件的刺入构件50停留在固定的水平位置中, 在该位置中,随着移动部件38经过该固定的水平位置,刺入构件50先向下移动接着再向上移动。图2示出了设置在移动部件38的后边缘处的伸出部件38A,以及用于转换装置51的导向装置39a和39b,这些导向装置没有完全设置在移动部件38的边界内。根据该实施方式,导向装置39a和39b由几个切口限定,所述切口具有包围开口空间的外界限,刺入构件 50的转换装置51可以在该开口空间内移动。导向装置39a和39b还包括与参照图IF描述的可枢转部件相对应的可枢转部件40,该可枢转部件可以围绕紧固至可移动部件38的本体的转柄枢转。在可移动部件38从左向右移动并且刺入构件50的一部分被插入时,可枢转部件40提供了弹性上界限。由于可枢转部件40可以受制于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51 的向上压力,因此自刺入构件50的完全插入的轻微偏离将不会阻碍移动部件38继续行进。 通常认为轻微偏离在士0. 6mm的范围内。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刺入构件50的插入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未示出将要被至少部分地插入患者体内的皮下部件。与图1中描绘的实施方式类似,刺入构件50包括保持装置52,该保持装置52保持皮下部件并且将刺入构件50固定至壳体30,以使得刺入构件50能够从缩回位置滑动至前进位置,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次返回,并且转换装置 51附接至保持装置52。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包括构成转换装置的伸出部件51a和51b。刺入构件50的未示出的皮下部件可以包括插管或传感器或者同时包括二者,如针对图1中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此外,可以如针对图1中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样,精确地实现皮下部件与基座部件100的附接。图4A-图41示出了移动部件38的一个实施方式相对于刺入构件50的一系列不同位置。移动部件38包括用于刺入构件50的多个转换装置51的多个入口开口。根据示出的实施方式,刺入构件50的插入部件包括保持装置52 ;转换装置51, 该转换装置包括附接至保持装置52的两个独立的伸出部件51a和51b ;以及插入针53。刺入构件的皮下部件包括本体M、插管22。根据本实施方式,插管22是柔软的插管,该插管需要借助不可松脱地附接至刺入构件50的本体M的插入针53来插入。此外,本体M包括某种固位装置,该固位装置用于当插管22被完全插入时将插管22紧固至基座部件100。 可以将固位装置23形成为机械钩,可以向内推压该钩,即朝向插管22如图1中所述的那样定位的中心推压,或者所述固位装置可以只是皮下部件的粘合表面,该粘合表面被推动抵靠基座部件100的粘合或者至少光滑的表面。插入件的内部部件包括用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2和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2包括插入件的内部部件的表面,移动部件38可以沿着该表面滑动,并且用于刺入构件50的导向装置33包括直立的管状形状,该管状形状可以包围圆柱形刺入构件50。移动部件38设置有开放轨道39a和39b形式的转换装置39,所述开放轨道形成为与刺入构件50的转换装置的伸出部分51a和51b紧密地配合。图4A-图41中未示出插入装置的壳体30,只示出了插入装置的提供了滑动表面的内部部件。在图4A-图41中,从“后侧”示出了移动部件38,所述后侧即背离刺入构件的一侧,并且当如图4A-图41所描绘的设置在插入件中时,移动部件38会从右向左移动(以移动部件38上方的箭头指出),同时附接至插入件的刺入构件50停留在固定的水平位置中, 在该位置中,随着移动部件38经过该固定的水平位置,所述刺入构件先向下移动接着向上移动(如移动部件38左边的双箭头指出的)。图4A示出了所述装置处于起始状态中,S卩,插入装置在插入之前以及例如在储存期间的状态。名为“d”的图的右边的双箭头描绘了刺入构件的最大行程长度。如果阻止刺入构件50插入至其最大程度,则可枢转部件40 (也称为弹性臂)会让路从而得到减小的行程长度。在该状态下,包括伸出部分5Ia和51b的刺入构件处于第一顶部位置,处于第一顶部位置表示刺入构件处于缩回位置,在该位置处,插入针53脱离基座部件100,并且最远离插入部位的伸出部件51不与移动部件38接触。移动部件38的前边缘与刺入构件的伸出部件51b接触,并且伸出部件51b定位在导向装置39b的入口处。图4B示出了处于预插入状态(即刺入构件已经起动)的所述装置朝向患者皮肤行进,不过插入针还没有刺穿患者皮肤。在该状态下,伸出部件51a恰好在导向装置39a的入口处与移动部件38接触。移动部件38的前半部同时接触伸出部件51a和51b。当刺入构件从图4A的位置行进至图4B 的位置时,随着移动部件38向前移动(在图中是向左),导向装置39b的上倾斜表面向下推动刺入构件。图4C示出了该装置处于半插入状态,即,刺入构件已经刺穿基座部件100的顶部膜,并且插入针也已经刺穿患者皮肤,不过刺入构件的插管还没有到达其最终的皮下位置。在该状态中,伸出部件51a和伸出部件51b都与移动部件38接触。因此,由于导向装置39a的抵靠伸出部件51a的上倾斜表面提供的压力以及导向装置39b的抵靠伸出部件51b的上倾斜表面提供的压力,刺入构件向下行进。图4D还示出了该装置处于半插入状态,其中刺入构件已经刺穿基座部件100的顶部膜,并且插入针已经刺穿患者皮肤,不过刺入构件的插管还没有到达其最终皮下位置。在该状态下,只有伸出部件51a与移动部件38接触。因此,由于导向装置39a的抵靠伸出部件51a的上倾斜表面提供的压力,刺入构件向下行进。在该状态下,伸出部件51b 与移动部件38不接触。图4E示出了该装置处于实际上的完全插入或前进状态中,其中刺入构件已经刺穿基座部件100的顶部膜,插入针已经刺穿患者皮肤,并且刺入构件的插管处于其最终皮下位置。在该状态,只有伸出部件51a与移动部件38接触,并且伸出部件51a抵靠在弹性臂40上,臂40的弹性使得移动部件38可以继续向前行进,不过与插管22相结合的插入针 53不会再插的更深。因此,刺入构件几乎结束了向下的行进,不过刺入构件仍与弹性臂40 接合并且受其影响。像图4中的状态一样,伸出部件51b不与移动部件38接触。图4F示出了该装置处于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刺入构件的插管已经设置在其最终皮下位置中,并且通过移动部件38,刺入构件的插入件部件向上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中,只有伸出部件51a与移动部件38接触,并且伸出部件51a经受来自倾斜的导向装置39a的下表面的向上的压力。包括插管22所附接的本体的刺入构件的皮下部件已经附接至基座部件100,并且因此会保持与基座部件100附接,同时刺入构件的插入部件与该皮下部件分离,并且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如图4F中的状态那样,伸出部件51b 不与移动部件38接触。图4G示出了该装置处于这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刺入构件的皮下部件已经与刺入构件的插入部件分离,并且插入部件向上(即朝向第二缩回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中,只有伸出部件51a与移动部件38接触,并且伸出部件51a经受来自倾斜的导向装置39a的下表面的向上的压力,该压力使刺入构件的插入部件朝向第二缩回位置移动。包括插管22附接的本体的刺入构件的皮下部件保持与基座部件100附接,同时刺入构件的插入部件已经与皮下部件分离,并且朝向第二缩回位置移动。如图4F中的状态那样,伸出部件51b不与移动部件38接触,不过恰好到达接触位置。图4H示出了该装置处于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刺入构件的插入部件仍然向上 (即,朝向第二缩回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中,伸出部件51a和伸出部件51b都与移动部件38接合,随着移动部件 38连续地向前移动,导向装置39a的下倾斜表面向上推动伸出部件51a,而导向装置39b的下倾斜表面同时向上推动伸出部件51a。插入针53已经部分地从基座部件100缩回。图41示出了该装置处于终止状态,在该状态中,包括插入针53的插入部件已经完全缩回至第二缩回位置。移动部件38到达其终止目的地,并且不再向前(即,向图中的左边)移动。在该状态,随着伸出部件51b被推压至导向装置39b的封闭端内,伸出部件51a脱离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a,而同时伸出部件51b仍然与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b接触。当力(例如来自弹簧)仍然向前(即向左)推动移动部件38时(这表示移动部件38 停留在左侧),在移动部件38被推动至左侧的同时,由于刺入构件不能移动到前进位置,因此该力会防止被污染的插入针53返回到前进位置。图5-图15共同描绘了可以与本发明的移动部件一起使用的插入装置和基座部件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插入件以及一起施药单元8的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基座部件100的整个上表面都被施药单元8覆盖,因此只能看见基座部件100的侧面。通常,施药单元8包括用于药物(例如胰岛素)的储存器以及泵装置形式的传送单元以及例如剂量装置,该剂量装置可使得患者具有的规定剂量的药物。图6和图7A和7B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插入件10、传送部件8以及基座部件的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基座部件包括附接至接触表面的面板1。在该实施方式中,表面板 1由模制塑料材料构造,并且接触表面是安装垫2的近侧,在制造该装置的期间,安装垫2不可松脱地紧固至面板1。“近侧”表示当安装垫附着于患者时最靠近患者的侧面或表面,“远侧”表示当该装置处于使用位置时最远离患者的端部或表面。图6示出了从侧面观察的所述组件实施方式,图7A和图7B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同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的刺入构件包括在插管部件7中,该插管部件插入至基座部件的连接部件3的开口 12A中,该插管开口 12A提供了刚好延伸穿过基座部件的开口。插管部件7设置有插管22形式的刺入构件,该刺入构件在插入期间将刺穿患者的皮肤表面并且在皮下或经皮定位。在插入之前,插入件10固持插管部件7,并且通过推动手柄11来开始插入。图6 示出了推动手柄11以便开始插入插管部件7的方向。在插入之后,未示出的插入针会缩回至插入件10的内部,然后可以从基座部件移除插入件10,留下紧固至面板1的被插入的插管22。如果插管部件7的插管22是很难自我刺穿的插管,就不会有独立的插入针,并且因此不需要缩回该插入针。通过面板1使连接部件3保持在位。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在制造该装置的过程中, 将面板1和连接部件3的至少外盖简单地模制成单体件。连接部件3在例如药物储存器6 或用于从患者处收集的液体的储存器与插管部件7之间形成了流体路径。因此,连接部件3 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在流体路径的每一个端部处各有一个开口,其中第一开口 13是接收流体或将流体传送至储存器6的入口或出口开口,并且第二开口 12是接收流体或将流体传送至插管部件7的入口或出口开口(见图6C-图6D)。连接部件3还可以设置有另外的开口,例如,用于第二药物或营养品的注射,或者用于使流体路径中的流体与传感器接触。为了确保连接部件3中出口开口 12与插管部件7之间的流体密封连接,连接部件3的出口开口 12设置有围绕出口开口 12的弹性密封件18。当插入插管部件7时,插管部件会被按压配合至插管开口 12中,并且弹性密封件18会提供围绕对应的开口 12和20的完全流体密封的垫圈。为了改进压配合,并且从而改进插管部件7与流体路径的出口之间的流体密封连接,当插管开口 12A被插入并且垂直于流体路径的出口所位于的表面时,所述插管开口可以在平行于插管22的平面内具有减小的横截面。插管部件7也具有对应的减小的横截面。下面将第一开口 13称为“入口 ”,并且将第二开口 12称为“出口”,不过,对于本发明来说,经过流体路径的流动方向并不重要。连接部件3进一步设置有插管开口 12A,所述插管开口围绕插管部件7准确地配合,即,插管开口 12A的形状或轮廓与插管部件7相同,并且所述插管开口恰好足够大以使得插管部件7穿过并且随后配合至所述开口中。当插管部件7完全插入至基座部件中以及插入患者体内时,插管部件7的上表面(即,远侧表面)通常与连接件3的环绕插管开口 12A的外表面平齐或比该外表面低。当插管部件7完全插入至连接部件3中时,插管部件7
15的本体的侧表面中的开口 20对应于连接部件3的流体路径的开口 12,并且流体可以从一个部件流动至另一个部件。图7B示出了图7A中的实施方式,其中去除了插入件。图7B从端部示出了该装置, 在移除插入件之前,该端部被插入件10覆盖着。从该端部能看见确保在插入之前插入件10 与基座部件附接的紧固装置14的一部分。根据该实施方式,紧固装置14包括在连接部件 3中的两个开口 14L和14R。这些开口对应于两个伸出部件14PL和14PR(见图7和图8), 所述伸出部件从插入件壳体的侧面伸出并且转向基座部件和具有对应开口的连接部件3。 当基座部件上的紧固装置14L和14R与插入件10上对应的紧固装置14PL和14冊接合时, 至少沿着垂直于面板1的方向防止插入件10相对于基座部件移动。在插入刺入构件之后 (此时刺入构件完全插入基座部件中),可以将插入件10从基座部件上移除或拆下。当从基座部件拆卸插入件10时,插入件10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患者皮肤,即,基座部件不承受垂直于患者皮肤的力(即,推动基座部件远离患者的力)。替换地,还能够,例如在插入之前, 沿着插入件10与传送部件8之间的接合表面,将插入件粘接至传送部件8,所述接合表面应该基本垂直于患者皮肤,以便当从传送部件8移除插入件10时,产生平行于患者皮肤方向的拉力。图8A-图8D示出了从不同角度看的处于分离位置的基座部件和传送部件。图6A 中从下方示出了这两个部件。该视图示出了开口 12B,刺入构件7可以通过该开口插入穿过基座部件,并且插管22延伸穿过该开口 12B。从该视图能看出如何将储存器6定位在传送部件8中,并且可以看出如何将两个相对定位的释放手柄9设置在传送部件8的边缘处。 进一步可以看到与基座部件上的纵向升高的导向装置4对应的纵向轨道。这两个释放手柄9形成为S-形的带,其中一端以类似铰接的方式紧固至传送部件 8的壳体,并且S-形的第一弯曲部稍微延伸出传送部件的壳体的外表面,而第二弯曲部是自由的(即,未附接至传送部件8的壳体),并且该第二弯曲部设置有钩状形状,该钩状形状可以在从基座部件的远侧表面伸出的部件15的周围交叠。当传送部件锁定至基座部件时, 两个释放手柄9在伸出部件15的周围交叠,当传送部件8要从基座部件移除时,将两个相对的释放手柄9推在一起,从而使释放手柄9的钩状部件从基座部件的伸出部件15释放, 并且传送部件可以向后(即沿着远离插管部件7的方向)移动,并且沿此方向从基座部件移除。图8B中从上方示出了这两个部件。该视图示出了如何通过朝向导向装置4向下推动传送部件8将本实施方式的传送部件8连接至基座部件,在该情况中,所述导向装置是纵向升高的平台,该平台具有例如紧固至顶部表面的金属衬里5。传送部件8设置有对应装置,该对应装置例如包括与升高平台4对应的轨道。传送部件8的对应装置可以沿纵向方向沿着升高平台4的金属衬里5滑动。当传送部件8到达其工作位置时,两个释放手柄9 分别与从面板1的上表面伸出的两个伸出部件15接合。当传送部件8处于其工作位置中时,通过释放手柄9在所有水平方向中将所述传送部件锁定。该锁定机构使得可以根据需要经常地将传送装置紧固至基座部件或从基座部件释放,即可以将单次使用(single-use) 的基座部件与多次使用(multiple-use)的传送部件结合。图8C从相反端部示出了这两个部件,其中插入件在插入刺入构件之前紧固。从该侧面可以看到连接部件3中的入口开口 13,例如来自储存器6的药物可以通过该入口开口进入,入口开口 13由膜保护以防止被微生物污染。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连接部件3设置有连接针(由于其设置在泡状膜的后面而未被示出)和泡状自封闭膜17,并且储存器6可以设置有泡状自封闭膜。因此,形成流体路径,该路径提供从储存器至连接部件3的药物(例如胰岛素或营养物)的传送。由于这两个部件都设有自封闭薄膜,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相互分开,并且稍后再重新连接这两个单元,而不会使连接部件3以及从而使患者受到污染。图9示出了穿过如图6-图8中所示的组件的纵向切面。从该视图可以看出如何将插入件10与基座部件的连接部件3各自的固定装置14连接在一起。图10示出了插入件10从组件的其余部分移除的视图。从该侧面可以看出插入件的紧固装置和14PL。图11-图12示出了插入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了插入件与组件的其余部分分离。与插入件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类似,插入件10包括致动手柄11, 在图10中示出了该致动手柄插入前的状态,以及在图10中示出了该致动手柄插入后的状态。插入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可以设置有如图1D、图1E、图IF中所示的、或者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38,并且该移动部件38设置有为移动部件38的一体部件的伸出构件38A。在图 IE和图IF中以两个不同的视图示出了移动部件38。所谓“一体部件”表示所述伸出构件与移动部件同时移动,并且相对于移动部件固定定位。通常,可以将所述伸出构件与移动部件模制在一起,并且使用相同的材料,不过所述伸出构件还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在移动部件38已经制成之后附接至该移动部件38。移动部件38上的伸出部件38A设置有斜坡。该斜坡是设置在伸出部分38A的前侧面上的倾斜表面,以使得伸出部件38A的前部轮廓形成箭头。本实施方式的紧固装置包括铰接部件14,在该实施方式中该铰接部件紧固至插入件10的壳体,替换地,铰接部件可以紧固至插入件的内部部件,例如与伸出部件14PL和 141^所紧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在壳体的整个高度上做出的两个切口来形成铰接部件14,因此实际上将铰接部件14制成为壳体的一部分。通常,壳体由硬的、模制塑料(例如聚丙烯)制成,并且铰接部件14的相对较长的形状使得其非常易弯,即铰接部件14非常柔韧,并且很容易从放松位置向外推动铰接部件,用于刺入构件的导向装置33的存在阻挡了向内的移动,缩水导向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是插管部件7。铰接部件14还可以由不同于插入件壳体的材料(例如金属)制成,然后所述铰接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附接至所述壳体。铰接部件14在该铰接部件14的下端或近端处设置有两个向内的钩(“向内的”表示所述钩指向壳体内部),并且通过使这两个钩钩住基座部件的固定伸出部件14B来将壳体锁定至基座部件。由于这两个钩是向内弯的,因此,通过向外(即远离壳体中心)推动这两个钩来使它们从其锁定位置释放。铰接部件14还设有接触构件14A,所述接触构件具有刚性材料的圆板的形式,所述接触构件从铰接部件14向内围绕着用于插管部件7的导向装置33设置。当移动部件38从其起始位置移动至其终止位置时,设置在移动部件38后边缘上的伸出构件38A的斜坡表面会碰上接触构件14A,并且由于接触构件14A不可松脱地并且刚性地附接至铰接部件14,因此接触构件14A会被向外推压,并且铰接部件14也会被向外推压。插入件的壳体还包括具有圆钩14PL和14冊形式的两个伸出部件,所述圆钩在与铰接部件14的向内的钩相对的壁的内表面上。这些伸出部件14PL和14冊配合至基座部件的靠近连接件3的对应开口 14L和14R中。图16A中示出了基座部件中的开口。当基座部件上的开口 14L和14R形式的紧固装置与插入件10上圆钩14PL和14冊形式的紧固装置接合时,可以防止插入件10相对于基座部件移动,既可以防止所述插入件沿平行于基座部件的纵向方向的方向移动,这是由于伸出部件为圆形的并且围绕所述开口形成夹紧,也可以防止所述插入件沿垂直于面板1的方向移动,这是由于伸出部件插入至开口中。在完全插入刺入构件之后(图10),可以从基座部件移除或拆下插入件10。为了从基座部件拆卸插入件10,使插入件10围绕沿开口 14L和14R的上表面设置的轴线枢转。开口 14L和14R的上(近侧)表面提供了用于圆钩14PL和14冊的接触表面,当插入件壳体30经历旋转运动时,圆钩14PL和14PR的下接触表面可以沿着该接触表面滑动,从而被推压出开口 14L和14R。在插入之后,包括面板1和插入部件7的基座部件相对与插管或传感器插入的表面完全固定,并且所述旋转运动仅由插入件10提供。在插入件壳体的下表面或近侧表面处能实现旋转运动,所述下表面或近侧表面相对于基座部件的上表面1倾斜,并且因此,所述旋转运动为壳体30的位移留下空间,在旋转运动结束时,插入件的下(近侧)、倾斜的表面会抵靠着患者皮肤安置。图13A示出了处于插入之前的位置的插入件。在该状态,倾斜的下表面被提起而远离患者皮肤。铰接部件14的向内钩在基座部件上的伸出部件IlB周围锁定。图1 示出了插入插管部件之后的插入件。在该状态下,倾斜的下表面平行于患者皮肤,并且铰接部件14的向内钩已经从锁定位置释放。图13C示出了从基座部件移除之后的插入件。图IF和图IE描绘了移动部件38的一个实施方式,其可以与图10-图12中示出的插入件的第三实施方式一起使用。如果需要更长的用于刺入构件的行程路线,并且提供了用于移动部件在插入件内的移动和导向的适合部件,那么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即具有一个以上的导向装置以及一个以上刺入构件的对应部件的移动部件)也可以与这种插入件一起使用。图14和图15示出了插入件的第四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三实施方式之处在于,通过紧固装置14将插入件固定至基座部件。图13和图14中示出了插入件10处于插入后的状态,其中插入件已经从基座部件移除。该第四实施方式具有用以释放相互支撑的功能上独立的紧固装置组的装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类似,插入件的第四实施方式设置有具有伸出构件38A的移动部件38,所述伸出构件为移动部件38的一体部件。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部件38进一步设置有称为定位装置27的第二整体部件。定位装置27附接至移动部件38下后边缘。如果需要更长的用于刺入构件的行程路线,并且提供了用于移动部件在插入件内的移动和导向的适当部件,那么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即具有一个以上导向装置以及一个以上的刺入构件的对应部件的移动部件)也可以与这种插入件一起使用。与插入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类似,该实施方式的紧固装置包括紧固至插入件10的壳体的铰接部件14,并且铰接部件14按照与针对图9和图10中第三实施方式所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移动。第四实施方式的铰接部件14还在该铰接部件14的下端或近侧端设置有两个向内的钩。这两个钩通过勾住具有向下或近侧接触表面的基座部件的固定伸出部件14B来将壳体锁定在基座部件上。由于这两个钩向内弯,因此通过将这两个钩向外推(即远离壳体的内部)来将其释放。铰接部件14还设置了板形式的接触构件14A,所述接触构件沿着朝向插入件中心的方向(即从铰接部件14 “向内”)围绕用于插管部件7的导向装置33设置。当移动部件 38从其起始位置向其终止位置移动时,设置在移动部件38的后边缘上的伸出构件38A将会以该伸出构件38的斜坡表面碰上接触构件14A,并且由于接触构件14A不可松脱地并且刚性地附接至铰接部件14,因此接触构件14A将会被向外推压,以及铰接部件14也会被向外推压。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伸出构件14PL和14冊定位在弹性构件114上。根据该实施方式的伸出构件14PL和具有矩形轮廓,不过其还可以具有例如圆形或三角形的轮廓。 伸出构件14PL和配合至基座部件的靠近连接部件3的开口 14P和14L。这些开口与矩形伸出构件14PL和14冊对应。当基座部件上的开口 14L和14R形式的紧固装置与插入件10上的伸出构件14PL和14冊形式的紧固装置接合时,可以防止插入件10相对基座部件移动,既可以防止所述插入件沿垂直于面板1的方向移动又可以防止所述插入件沿平行于面板1的任意方向移动。弹性构件114附接至壳体或相对于壳体30固定的部件,以使得该弹性构件能够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插入件被锁定至基座部件,并且在第二位置,插入件从基座部件上释放。图17A和图17B都示出了处于放松的锁定位置的弹性构件114,并且图 17B中的箭头指明了其移动的方向,以便到达第二释放位置。根据示出的实施方式,弹性构件114与用于移动部件的导向装置32形成为一体部件,即,弹性构件114构成移动部件38 沿着移动的表面或壁的一部分。弹性构件114设置有接触部件115,根据本实施方式,所述接触部件具有带有尖锐边缘的三角形轮廓,在插入期间所述尖锐边缘沿着移动方向指向前方。接触部件115形成有斜坡形表面,在插入期间,该斜坡形表面指向与移动部件38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了使弹性构件114从第一放松和锁定位置进入第二释放位置,弹性构件必须承受大到足以能够使弹性构件114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力。图15A和图15B示出了插入件壳体30的内部部件,所述内部部件提供了用于移动部件的引导部件,并且当周围壳体在位时,所述内部部件是不可见的。图14A和图14B示出了穿过这些内部壳体部件的相同切口,不过在图14A中,移除了移动部件38,以使内部部件中的接触部件115可见。接触部件115包括伸出的斜坡表面,当移动部件38处于其终止或最终位置时,该斜坡表面会与移动部件38的定位装置27接触。图16A和图16B示出了图13-图14中示出的插入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移动部件 38。图16A示出了“后侧”,即远离刺入构件的一侧,并且图15B示出了“前侧”,即转向刺入构件的一侧。这些图示出了设置在移动部件38的后边缘处的伸出部件38A的倾斜侧面(即斜坡)沿移动方向面向前方,并且这些图示出了形成为V形的纵向开口形状的转换装置39, 其中起始位置在V形中第一条线的上端,并且用于刺入构件的终止位置在V形中第二条线的上端。将终止位置设置地低于起始位置。在移动部件38下边缘处示出了定位装置27,当所述定位装置沿着由插入件壳体的环绕部分提供的导向装置32滑动时,该定位装置确保移动部件38相对于插入件的壳体的定位,不过所述定位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当移动部件38
19和一体的定位装置27经过时迫使壳体的弹性构件114 “向后”。当移动部件38的定位装置27接触弹性构件114时,推动弹性构件114远离基座部件的连接部件3,并且将伸出部件14PL和14冊形式的紧固装置推出基座部件14L和14R 中的对应开口。当移动部件38在其终止位置中时,一体的部件38A和27处于这样位置处, 在该位置处铰接部件14和弹性构件都被推动远离其放松和锁定位置,这表示当移动部件 38处于其终止位置中时,能够将插入件从基座部件移除。如果需要更长的用于刺入构件的行程路线,并且提供了用于保持移动部件在插入件内的移动以及引导移动部件的适当部件,那么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部件(即,具有一个以上导向装置以及一个以上的刺入构件的对应部件的移动部件)也可以与本申请所述的所有插入件一起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入装置,包括-刺入构件(50),包括设置有保持装置(5 和转换装置(51)的插入部件、以及包括诸如插管或传感器的用于皮下定位在患者中的至少一个部件的皮下部件,-移动部件(38),包括导向装置(39),所述导向装置(39)限制所述转换装置(5 的移动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弓丨导所述移动部件(38),所述第二方向通常是直线的并且不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即朝向注射部位的插入方向,以及-固定壳体(30),包括导向装置(32),所述导向装置(3 限制所述移动部件(38)的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38)包括完全相互分离的至少两个导向装置(39a、39b), 在所述刺入构件(50)的皮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完全插入的期间,所述至少两个导向装置中的每一个在所述完全插入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与所述转换装置(51a、51b)的分离部件接I=I 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移动部件(38)的导向装置(39a、39b) 包括形成在所述移动部件(38)中的至少两个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移动部件(38)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轨道为在所述移动部件(38)中的平行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移动部件(38)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轨道具有它们各自独立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相对彼此移置的起始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独立的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相对彼此移置的终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转换装置(51a、51b)包括至少两个伸出部件。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刺入构件 (50)将要插入的表面形成角度β,并且其中30° < β < 90°。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在插入期间,所述移动部件 (38)的方向与安装所述移动部件的表面基本平行。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插入装置(1)在所述刺入构件(50)插入之前附接至基座部件(100),所述基座部件(100)能紧固至所述刺入构件 (50)将要插入的表面,并且当插入时,所述刺入构件(50)与所述基座部件相接触或穿过所述基座部件。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刺入构件(50)附接至用于保持插管0 的本体(M),所述本体04)包括将所述本体04)和所述插管0 固定在所述插入表面的固位装置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固位装置在插入时与所述基座部件(100)上的互作用装置(102)相互作用,并且将所述刺入构件(50)的本体04)保持于所述基座部件(10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能量储存构件G5)提供用于将所述移动部件(38)从起始位置移动至停止位置所需的能量。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壳体(30)包括将所述移动部件(38)保持在起始位置中的固位装置(31),所述移动部件(38)包括与处于所述起始位置中的所述固位装置(31)相互作用的锁定装置( ),并且所述致动部件(11)包括在致动时与所述锁定装置08)相互作用的互作用装置0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通过所述致动部件(11)的互作用装置 (41)的相互作用,所述锁定装置08)从锁定位置被释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所述锁定装置08)具有钩的形式,所述钩设有指向与所述致动部件(11)的向前移动相反的方向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固位装置 (31)是从所述壳体伸出的能被由所述锁定装置08)形成的所述钩勾住的部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入装置,其中,基座部件(100)紧固至所述安装表面,并且所述插入装置(10)包括在插入之前将所述插入装置(10)紧固至所述基座部件(100)以及在所述插管0 插入时将所述插入装置(10)从所述基座部件(100)松开的装置(14、29、35、36)。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装置,该插入装置用于将医疗装置或者医疗装置的一部分插入至患者的皮下或肌肉区中。医疗领域通常会使用插入装置(也称为插入件或注射器)以用于将医疗装置(例如输液装置、传感器以及类似物)以差不多自动的方式插入患者皮肤。本申请涉及一种插入装置,其包括刺入构件(50),其包括设置有保持装置(52)和转换装置(51)的插入部件,以及包括例如插管或传感器的用于患者皮下定位的至少一个部件的皮下部件;移动部件(38),包括导向装置(39),所述导向装置(39)限制所述转换装置(52)的移动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引导所述移动部件(38),所述第二方向通常是直线的并且不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即朝向注射部位的插入方向;以及固定壳体(30),包括导向装置(32),所述导向装置(32)限制所述移动部件(38)的移动,其中所述移动部件(38)包括完全相互分离的至少两个导向装置(39a、39b),在所述刺入构件(50)的皮下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完全插入的期间,所述导向装置中的每一个在所述完全插入进行了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与转换装置(51a、51b)的分离部件接合。
文档编号A61M5/142GK102470211SQ20108003394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托马斯·古德贝格 申请人:犹诺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