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67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
背景技术
疳积上目多发生1-5岁小儿,有喂养不当、营养不良或慢性泄泻史,早期有夜盲 称"肝虚雀目",是由小儿疳积引起的,初为干涩、夜盲,日久黑睛生翳,甚则溃破穿孔的眼 病,因此早期综合治疗该病对小儿视力恢复极为重要。本发明中药以养肝明目、健脾化湿、消食化积、养肾生精为治则。临床上常根据不 同的征候给予辩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 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 配比的组份组成白术3 6g、太子参3 6g、茯苓2 4g、夜明砂2 4g、枸杞子3 6g、 桑椹2 4g、午香草2 4g、云芝2 4g、熟地黄3 6g、海松子2 4g、金樱子2 4g、 石斛2 4g、鸡内金3 6g、芭蕉叶3 6g。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治愈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中药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饮片 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夜明砂性味辛、寒。 功效消积、活血、明目。枸杞子味甘、性平。功效养肝、滋肾、润肺。功效肝肾亏虚、头晕目 眩。桑椹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生津润燥。补肝,益肾,熄风,滋液。 午香草性味辛、温,功效健脾化湿。云芝性味甘、淡、微寒,归肝、脾、肺经。功效健脾利湿、 清热解毒。云芝菌体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加强其吞噬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熟 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滋润、益精填髓。添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 伤不足,利耳目。海松子功效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疗肾虚不固,《本草通玄》补气养 血,润肠止渴。金樱子性味果酸、甘、性平,含苹果酸、柠檬酸、鞣酸、糖类、树脂、维生素C,无 毒。功效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且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石斛性微寒、味甘;归胃、肾 经。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目暗不明。鸡内金性 昧甘、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 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功效消积滞,健脾胃。治食积胀满,治疗小儿 疳积。芭蕉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本发明中药的制作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浓煎100ml,分早、中、晚分3次 内服,每次服1/3量,10天为1疗程。本发明经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100%,治愈率9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1 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 组份组成白术3 6g、太子参3 6g、茯苓2 4g、夜明砂2 4g、枸杞子3 6g、桑椹 2 4g、午香草2 4g、云芝2 4g、熟地黄3 6g、海松子2 4g、金樱子2 4g、石斛 2 4g、鸡内金3 6g、芭蕉叶3 6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浓煎100ml,分早、中、晚分 3次内服,10天为1疗程。实施2 —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优选方是白术4g、太子参3g、茯苓2g、夜明砂 3g、枸杞子6g、桑椹4g、午香草2g、云芝4g、熟地黄6g、海松子2g、金樱子3g、石斛4g、鸡内 金6g、芭蕉叶3g。服用方法同上。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方多年在临床应用广泛,共选择疳积上目患儿72例,男39例,女 33例,年龄8个月 5岁,平均2岁零3个月,病程20天 2月,平均20天 1个月,患者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本发明中药微寒,脾胃严重虚寒的小儿不可久服。二、诊断标准疳积上目是由小儿疳积引起的,临床表现眼部干涩,羞明频频眨 目,暗处或入暮视物不清;白睛表面干燥失泽,黑睛混浊晦暗不泽,感觉减退,眼珠向内外转 动时,白睛可出现向心性皱纹圈;重症白睛粗糙无泽,出现银白色干燥斑,黑睛混浊,状如云 雾,知觉丧失,甚则继发凝脂翳及黄液上冲。有喂养不当、营养不良或慢性泄泻史。早期有 夜盲称"肝虚雀目",当与高风雀目相鉴别。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浓煎100ml,分早、中、晚分3次内服,10天为
1疗程。四、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眼珠形态气色如常,夜盲等症状消除。好转眼珠干燥现象减轻,夜盲等症状有所好转。未愈眼部及全身诸症无明显改善。五、治疗效果治愈62例,好转7例,未愈3例,治愈率86. 1 %,有效率95. 8%,无 效 4. 17%。六、典型病例1、江X,女,1岁零2个月,2008年8月家长发现患儿怕光,频眨目20天来诊。家长 诉患儿出生后人工喂养,纳差半年,喜吃甜食。查体面色委黄,消瘦,白睛表面干燥失泽,黑 睛混浊晦暗不泽。即服本中药2疗程共20剂,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服10剂后症状明 显改善,服2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且精神好、食欲增加。至今未复发。2、孙X,男,3岁,2009年11月就诊。患儿主诉眼干,晚上视物不清1周,查体角 膜干燥。营养欠佳,皮肤弹性差,眼睑色淡。经服本发明中药2疗程20剂,症状缓解。停药 1周,继续服1疗程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复发。3、高XX,女,2岁半,2010年1月就诊。家长诉患儿慢性泄泻史,夜间视物10余天, 眼干,经常搓眼。查体白睛粗糙无泽,黑睛混浊。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疗程20剂后停药2 天,继续服2疗程,症状完全消失,气色红润,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 白术3 6g、太子参3 6g、茯苓2 4g、夜明砂2 4g、枸杞子3 6g、桑椹2 4g、午 香草2 4g、云芝2 4g、熟地黄3 6g、海松子2 4g、金樱子2 4g、石斛2 4g、鸡 内金3 6g、芭蕉叶3 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优选方是白术4g、太子参3g、茯 苓2g、夜明砂3g、枸杞子6g、桑椹4g、午香草2g、云芝4g、熟地黄6g、海松子2g、金樱子3g、 石斛4g、鸡内金6g、芭蕉叶3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疳积上目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白术3~6g、太子参3~6g、茯苓2~4g、夜明砂2~4g、枸杞子3~6g、桑椹2~4g、午香草2~4g、云芝2~4g、熟地黄3~6g、海松子2~4g、金樱子2~4g、石斛2~4g、鸡内金3~6g、芭蕉叶3~6g。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浓煎100ml,分早、中、晚分3次内服,每次服1/3量,10天为1疗程。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养肝明目、健脾化湿、消食化积、养肾生精,临床上根据不同征候给予辩证施治。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使用方便、疗效好、缓解率高、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4GK102114193SQ20111004372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9日
发明者李彩萍, 王天松 申请人:李彩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