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气管内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93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鼻气管内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痰用的医疗器械,尤其是经鼻气管内吸痰器。
背景技术
昏迷及咳痰无力的患者,由于其咳嗽吞咽功能下降,造成痰液排出困难。若痰液吸入肺部,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深部位痰液的排出,目前常用的人工方法主要有1、一周以内短期排痰,一般采用插气管的方法排痰;2、一周以上的,需要行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患者耐受性差,气管切开为创伤性操作,有出血、感染、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有的患者、家属不能接受,而且护理更为复杂,并有可能增加感染的几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经鼻气管内吸痰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痰器由鼻咽管4、导丝7、吸痰管8构成;鼻咽管4上端的侧边开有侧口 5,侧口 5上方开有导丝孔6,鼻咽管4下端设有气囊3,气囊3与充气管2联通;导丝7经导丝孔6进入鼻咽管4,其上端设有导丝头1 ;吸痰管8经侧口 5进入鼻咽管4,其下端开有裂隙9。鼻咽管4直径为6-7毫米,长约23厘米;侧口 5长约5. 5厘米;气囊3距鼻咽管4 的下端口 1厘米,长1. 5厘米,气囊3充气直径2-3厘米。导丝7为弹性金属材料,直径0. 6约毫米,长33约厘米。裂隙9长约5厘米。鼻咽管4、吸痰管8气囊3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导丝(7)为弹性金属材料,外层可包覆抗菌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留置鼻咽管4及导丝7,建立鼻腔至声门及气管之间的人工通道。吸痰管8由导丝导引,可重复进入声门或气管,吸除气管内痰液。本发明不但操作方便,更能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为鼻咽管和导丝结构示意图;图2为吸痰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图中1.导丝头,2.充气管,3.气囊,4.鼻咽管,5.侧口,6.导丝孔,7.导丝,
8.吸痰管,9.吸痰管裂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病人去枕平卧,将鼻咽管4从一侧鼻腔插入约15厘米进入咽腔,通过喉镜看见插入咽腔内的鼻咽管4和声门,用气管钳将鼻咽管4下端口对准声门,导丝7经导丝孔6进入鼻咽管4,出鼻咽管4的下端口进入声门,再送入气管4-5厘米,通过充气管2给气囊3充气,气囊3充气膨胀至直径2-3厘米,使鼻咽管4的下端口对准声门,退出气管钳和喉镜,固定鼻咽管4和导丝头1。在侧口 5处,通过吸痰管8的裂隙9将导丝7包入5厘米,在导丝 7引导下,吸痰管8经侧口 5进入鼻咽管4直至送入声门和气管,吸痰管8脱离导丝7,在负压下吸痰,吸痰干净后吸痰管8从鼻咽管4退出,完成吸痰。鼻咽管4及导丝7留置,可重复上述步骤。
权利要求
1.一种经鼻气管内吸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器由鼻咽管、导丝(7)、吸痰管 ⑶构成;鼻咽管⑷上端的侧边开有侧口(5),侧口(5)上方开有导丝孔(6),鼻咽管(4) 下端设有气囊(3),气囊C3)与充气管( 联通;导丝(7)经导丝孔(6)进入鼻咽管,其上端设有导丝头(1);吸痰管(8)经侧口(5)进入鼻咽管G),其下端开有裂隙(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内吸痰器,其特征在于鼻咽管(4)直径为6-7毫米,长23厘米;侧口(5)长5. 5厘米;气囊(3)距鼻咽管⑷的下端口 1厘米,长1. 5厘米, 气囊C3)充气直径2-3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内吸痰器,其特征在于导丝(7)为弹性金属导丝, 直径0.6约毫米,长3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内吸痰器,其特征在于裂隙(9)长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鼻气管内吸痰器,其特征在于鼻咽管G)、吸痰管(8)气囊(3)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导丝(7)为弹性金属材料,外层可包覆抗菌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经鼻气管内吸痰器,所述吸痰器由鼻咽管、导丝、吸痰管构成;鼻咽管上端的侧边开有侧口,侧口上方开有导丝孔,鼻咽管下端设有气囊,气囊与充气管联通;导丝经导丝孔进入鼻咽管,其上端设有导丝头;吸痰管经侧口进入鼻咽管,其下端开有裂隙。本发明通过留置鼻咽管及导丝,建立鼻腔至声门及气管之间人工通道。吸痰管由导丝导引,可重复进入声门或气管,吸除气管内痰液。本发明不但操作方便,更能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文档编号A61M1/00GK102198295SQ20111012437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1日
发明者许庆林 申请人:许庆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